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五 六 总分 得 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是
A.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秘诀在于对既定的目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追求。 B.索契冬奥会的看点之一是新增加的女子跳台滑雪等6个竟赛项目。
C.孔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话,后演变成了“举一反三”这个成语。
D.传统文化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的,我们承前启后的任务是搭建人性和文化之间的桥梁。 2.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对此 。 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不过, 是中国音乐总还是可以听得进去的, 很喜欢。我醉心“西北风”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我肺腑深处发出的,是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又将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也许这也是我生性中所固有的。 A.胸有成竹 然而 如果 因为 B.滚瓜烂熟 哪怕 只要 因为 C.一窍不通 至于 只要 而且 D.心如明镜 如果 只要 而且
3.下列各组词语拼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缄(xián)默 迸(bèng)发 苗圃(pǔ) 津(jīn)津有味 B.哀号(háo) 溃(kuì)退 忐(tǎn)忑 长吁(yū)短叹 C.哺(bǔ)育 诘(jié)问 蓬蒿(gāo) 歇(xiē)斯底里
D.亢(kàng)奋 啜(chuò)泣 沉湎(miǎn) 随声附和(h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大量的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B.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房屋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C.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D.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B.为了更好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我们一定要做好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 C.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不管是临还是摹,也要以与范字“相像”为目标,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建设节约型杜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C.真正地融入自然,亲近自然,我们的情感就会更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 D.经过这次有趣的解剖实验,素来害怕学生物的我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8.下列加点词词义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潜滋暗长(生长)污人清白(名誉)锲而不舍(雕刻) B.绽出(突露)君子固穷(安守)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C.熠熠(闪光发亮)乖觉(机警、聪敏) 名伶(著名) D.旁逸斜出(逃跑)秀颀(高)涸辙之鱼(凝结)
9.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是“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名歌。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繁星》《春水》是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的诗集,其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人生的考虑和感悟三个方面。 10.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楠木(nán)谄媚(xiàn)淅沥(xī)狡黠(jié) B.韶华(sháo)涸辙(hé)阔绰(chuò) 蘸酒(zhàn) C.按捺(nà)皲裂(jūn)秉公(bǐng)戳穿(chuō) D.谩骂(màn)干瘪(biě)喷嚏(tì)羼水(chàn) 评卷人
得 分
二、书写
11.用正楷或行楷字将下列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厚积而薄发。
12.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在浮华的生活面前,渐渐的由急zào( )变得沉稳。随着岁月的流shì( ),美好的青春在悄无声息中慢慢的消亡,但无需bào( )怨,因为漫长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在这错落的人生之途中,带着一份qián( )诚之心慢慢的行走,不知我小心翼翼的脚步,是否能够踏出一片纯净而芬芳的未来?
1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的心在 shòu gǔ lín xún ( )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2)或许是因为某种力量在biān cè( )着我。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huāng miù( )的画面。 (4)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duàn bì cán yuán( )。 1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罗布胡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hé xù( )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2)当父亲一切的思想给他以kuì zèng( ),他是知道的……
(3)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ēn shēn dì gù ( )。 (4)钟声响起,院长dǐng lǐ mó bài ( ),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 B.初三的最后阶段,全班同学相濡以沫,朝共同的理想努力奋斗。 C.花园中,各色鲜花姹紫嫣红,争奇斗妍,真是美不胜收。 D.世界杯赛场上,意大利队行云流水的进攻令观众们叹为观止。 评卷人
得 分
三、语言表达
9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某校八年级(5)班准备开展一次让同学们走进家乡的春天,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感受家乡的优美风光的活动。下面请你也来参加他们的活动,然后随他们一起寻觅春天的踪迹吧!
16.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口号。要求:必须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20字以内。(2分)
17.请仿照例子,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例:举行“春天的赞歌”咏诗会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活动的一项内容,请你一试身手吧。要求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使上下句构成对联(宽对即可) (2分)
上句: , ;夏日炎炎,夜短昼长。
下句:秋卷黄叶,金风送爽;冬飘瑞雪,新年在望。
19.走进春天,我们发现了它的足迹: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鸣……,春天还在哪里?请你仿照以上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展现春天的踪迹。(2分) 综合实践(共10分)
假如你的班级在毕业前夕举行一次以“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解决下列问题。
20.同学们要在班级门口张贴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请你根据具体内容,把这副对联不写完整,每框只填入一个表示数量的字。(4分) 上联:一支粉笔,□袖清风,启迪□秋智慧; 下联:□尺讲台,四季沐雨,传递万世文明。
横批:□年树人
21.班会举行前夕,退休的李老师接到了小明同学的电话,请你根据李老师的回答补写出小明所说的话语。(4分)
小明:李老师,您好!我是小明。
李老师:是小明啊,你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1)小明:
李老师:哦,好啊,我一定会参加你们的活动的。 (2)小明:
李老师:好的,我会在明天上午十点钟赶到学校,到时见。
22.同学们在毕业纪念册上给各科老师写下富有学科特征的个性留言,请你参考下面两则留言,给语文老师也写上一句。(2分)
致数学老师:无论我们怎样加减乘除,都算不完您的无私奉献。 致历史老师:感谢您以渊博的学识带领我们纵览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画卷。 致语文老师: 。 23.指出下面一幅漫画的寓意。(2分)
24.某班举行以“孩子做家务,长辈要不要付报酬”为话题的辩论会。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孩子做家务,长辈应该付一定的报酬。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办事都要讲经济效益,这也符合“按劳取酬”的原则;再说这还会更加激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如果你是乙方的主辩,你将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道理?(要求:先摆出你方的观点,再进行反驳。)(4分)
观点: (2分) 反驳: (2分) 25.给漫画拟一个标题,5字以内。 标题:
评卷人 得 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26.解释加点的词 (4分)
①三易马而三后( ) ②术未尽也( ) ③先则恐逮于臣( ) ④夫诱道争远( ) 27.翻译 (6分) ①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4分) 古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
①次:编次,整理。
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 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 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 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 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
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29.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 (3)乃喟然而叹曰: (4)故述往事:
3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3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于 是 卒 述 陶 唐 以 来 至 于麟 止 自 黄 帝 始。
32.【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灭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33.【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 34.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 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评卷人 得 分 五、名著导读
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补写出相应的内容(人物或事迹)。(2分) 35. 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 36. 三借芭蕉扇 (《西游记》) 37. 葬花 (《红楼梦》)
38.《水浒传》第十六回的回目是“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 ”。
39.以下是胡适的《读书》一文选段,请你根据前文内容在AB两处分别填上恰当的文字。(4分)
读书单靠识字辨字、多读熟背、用心领悟还不够,必须还得翻查资料记录心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四到:“眼到,口到,心到, A 。”顾颉刚先生标点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他于每条引的书,都去翻查原书,仔细校对。注明出处,注明原书卷第,注明删节之处。他动手半年之后,来对我说,《古今伪书考》不必付印了,他现在要编辑一部疑古的丛书,叫做“辨伪丛刊”。顾先生在中国史学界的贡献不可限量。可见, B 。 评卷人 得 分 六、作文
40.请以“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 .B 【解析】
试题分析:B中应是“竞赛”。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C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个空前面的句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据此可知,应选“一窍不通”,因此C项基本确定。把C项其它词语放到相应的位置读一读,语意通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点评:整体感知语句,分析语句所写内容,注意前后语句中的标志性词语以及语句间的照应,根据这些加以选择。选好之后,还要读一读,看语意是否通顺,如果不通顺就要再检查一下,是哪个地方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以修改。 3 .D 【解析】
试题分析:A.缄(jiān)默B. 长吁(xū)短叹C.蓬蒿(hāo)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4 .D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中去掉“从……中”。B中结构混乱,要么是“阴雨连绵”“平房……漏雨”,要么是“连绵的阴雨”“造成……平房……漏雨”。C中“一种”和“之一”糅杂,去掉其中一个。固选D。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B句缺少宾语,“人物”后加“的工作”。C句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不管……(也)都要……”;D句句式杂糅,可改为“《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或“《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汉语教材”。故选A。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改善”与“质量”搭配不当;B前后不一致,两项不能对一项;C“融入自然”应与“亲近自然”调换位置,属于语序不当。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 .A 【解析】
试题分析: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 ,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多用于贬义。不符合语境。 考点:理解常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D 【解析】
试题分析:逸原意是逃跑,这里引申为超出。涸:水涸,干涸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第一名是“状元”。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 .A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A“谄媚”应读作“chán;“狡黠”应读作“xiá”,故选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11 .用正楷字或行楷字书写,1分;书写正确,1分;端正,1分;美观,1分。
【解析】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注意“薄”的结构要匀称。 12 .躁、逝、抱、虔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区别同音字形似字的偏旁部首的易错点。本题要注意区别噪/燥、逝/失、抱/报、虔/虑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 .(4分)瘦骨嶙峋 鞭策 荒谬 断壁残垣 【解析】
试题分析:(1)注意“嶙峋”的写法。(2)注意“鞭”是革字旁。(3)注意“谬”不要写成形近字“缪”或“廖”。(4)注意“垣”不要写成“坦”。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 .(1)和煦 (2)馈赠 (3)根深蒂固 (4)顶礼膜拜(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到一些形近字的写法,比如“根深蒂固 ”中“蒂”不能写成“缔”。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 .B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常用词语的运用。B项,相濡以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与选项中的“全班同学相濡以沫,朝共同的理想努力奋斗”语境不符。
16.如:走进家乡的春天,感受美好的自然。
17.①举行“最美的春天”绘画展。②举行“春天的赞歌”文艺汇演。 18.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19.春天是朵朵灿烂开放的鲜花,春天是束束明媚温暖的阳光。 【解析】
16.紧扣活动内容,符合要求即可。 17.活动形式紧扣活动主题,设计合理即可
18.了解对联常识,明确对联特点要求,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等要素。
19.仿写要求句式相同,内容设计合理即可。做到形神兼备。 20.上联:两(二)、 千 下联:三 横批:百
21.(1)我们班级要举行“献给老师的歌”主题班会,特别邀请您来参加。
(2)班会于明天上午十点举行,到时我们在班里恭候您光临 22.示例:诗词歌赋,写不尽我们对您的敬爱 【解析】
20.对联中数量词填空,学生凭语感就应该能填空。 21.(1)要求事件表述简明,人物称谓得体。
(2)要求时间、地点表达准确简明,邀请语言表达得体。 22.留言要突出学科特点,表达符合情境要求。
23 .讽刺一些地方以安全检查为借口,擅自设立检查站,向旅游车辆随便收取费用。
【解析】从站于公路边上,手持大刀,身上写着“收费站”三个字的人,可以看出这是以安全检查为借口,擅自设立的检查站,目的是收取费用;从公路上写的字“景区公路”,可以得出,是向旅游车辆收取费用。
24 .观点:孩子做家务,长辈不必付报酬。(2分)反驳:例如:长辈为了孩子做了那么多事,孩子付了多少报酬?孩子做家务是尊敬长辈的表现。孩子的一切费用都是长辈提供的,还有什么理由向家长去要报酬?
【解析】本题是一道表述观点题。结合正方的理由予以相反的理由来反驳正方即可。 25 . “以身作则” 【或“榜样” 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弄巧成拙、 如此宣传。(答成“乱涂乱画”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漫画的含义,他的举动就是他所禁止的。注意字数要求。 考点:筛选材料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6.①交换 ②穷尽 ③被 ④发语词
27.①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②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③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28.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解析】 试题分析:
26.解答此题注意第③句,被动句,“于”表被动。 27.对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关键词要翻译到位。
28.要想正确回答此题,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意思,然后再概括总结。 考点:文言文阅读 文意把握 翻译文言语句 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
【点评】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注意课本中重点词语的注释,平时多积累实词虚词知识,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9.
(1)通“增”,增加 (2)犯错误 (3)于是,就 (4)因此,所以 30.
(1)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奋发创造)。
(2)《诗》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为发泄(抒发)愤懑(愤怒)而写的作品(创作的)。 31.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每断对一处得1分)。
32.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33.生于忧患(或忧愁祸害足以使人生存)。 34.C 【解析】 试题分析:
29.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曾”通假,通“增”,增加。“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0.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困”“衡””作”“大抵”,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1.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2.疏通【甲】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找出【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灭亡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即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那么国家常常灭亡,因此,反
之,如果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那么国家就能避免灭亡的命运,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仔细阅读【乙】文中作者列举的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分析其共同点,可知这些历史人物都是经受磨难后而有所作为,再仔细阅读【甲】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找出表达此现象的观点,即“生于忧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4.疏通【乙】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根据选项一一辨别明确,梳理有关句子,判断正误,C中司马迁是开始创作作《史记》的第七年,才遭逢李陵之祸。C错误,固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翻译】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始自黄帝。 35.刘备 36.孙悟空 37.林黛玉(黛玉) 38.智取生辰纲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39 .手到,勤于动手翻查资料是做学问的秘诀(或没有动手,不勤快而能读书的等意思相近者)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要上下文联系考虑。第一个空难度不大,因为这句话常说,并且下文举到了顾颉刚先生动手读书的事例。结尾填写的内容是文段的总结句,同时也是文段的中心句(中心论点)。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0 .略
【解析】按照下面标准评分。 等级得分 一类卷(60—55) 二类卷(54—48) 三类卷(47—42) 四类卷(41—36) 五类卷(36分以下) 要 求 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流畅,有文采,标点正确 符合题意,立意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切,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基本准确、通顺,标点正确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思想健康,有一定内容,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标点错误不多,不足600字,但字数相差不大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感情欠真切,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字数相差大 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 说明:1、评卷以45分为基准分,酌情增减。鼓励给好文章打高分。满分或36分以下的评分应慎重。
2、符合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条,可酌情加1——3分,加至满分为止。 (1)构思新颖,有创意。 (2)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 (3)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4)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字不扣,扣完2分为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