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文资料:围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华佗健康网
论文资料:围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围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象山县新桥镇中心小学 史久磊 2007年3月 一、引言

围棋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之一,是一种集智慧、战略于一身的智力游戏,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古人常用“琴棋书画”来评论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棋”就指的是围棋,这也就说明了围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围棋的发明体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对智慧追求的民族。

随着棋类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学习“三棋”知识的行列中。2004年首届县三棋比赛的成功举办,为我县开展群众性棋类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棋类活动在我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棋类运动即是一项健脑的运动,又是一种竞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在进行棋类运动时,可以集中注意力,并且养成冷静思考的习惯,培养应变能力、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对于丰富学校文体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于棋类活动,革命导师列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棋是智慧的体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小学教学大纲。”美国有学者撰文表示:“围棋不是一种单纯的游戏,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尤其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几乎可以和救世主相提关论。”

围棋在小学和幼儿园的生命力很旺盛,把围棋列入活动课或兴趣课。调查显示,儿童透过研习围棋和与别人对弈交流,除了可锻炼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及提高记忆力外,还可陶冶内涵、修身养性,同时训练左脑及右脑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要求将“三棋”教学引入到我们中小学课堂,围棋协会还出版了一系列的围棋教材用于中小学围棋教学,这对围棋运动的普及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为创建具有特色的“三棋”学校,我校建立了“三棋”专业教室、成为中国棋类教学实验基地,这些都为我校开展棋类活动,开发“校本课程——‘三棋’”教学创造了条件。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启动,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已凸现于我们面前,为增强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终身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开展围棋特色教育,对我校而言可谓是一个切实有效的突破口。同时,对继承与发展围棋运动的优良传统,推广围棋文化知识,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几年来的中国围棋特色学校建设活动,为我校锻炼了一批围棋教师,他们胜任围棋普及教育。同时,也为我校培养了一批围棋小能手,他们在县围棋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所有这些,都为我校开展围棋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围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我们,使我们下决心开展此项研究,并把它作为我校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研究内容和意义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资源和课程资源,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课程。

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是结合我校的传统的地方资源优势,利 “

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优良的师资队伍,顺应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探索小学围棋课教学模式和教材体系,凸现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围棋教学活动,发展智力,陶冶性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构建围棋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基本环节、方法体系及评价方式,制订完善《围棋课程标准》,编写《围棋》教材。

1、研究课题:围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分解如下几个子课题:

学校棋类课程安排的科学性研究。 学校棋类活动中研究。

学校棋类教育活动中大纲、教材的编制。 学校棋类教育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功用研究。 围棋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意义

A、棋类活动对人的智力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选择这个课题,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棋类教育,通过棋类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习的进步、落实素质教育。

B、通过研究,探索学校开展棋类教育的有效途径,处理好学校棋类活动与文化课教学的关系,使其在功能上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C、为学校开展好棋课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从教科研的高度出发,研究、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棋课教学大纲、教材,研究学校课程的设置等具体内容。

D、研究学校以棋为媒,加强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开辟一条新路。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学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棋类教育应适用系统论的观点,从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方面出发,来考虑学校棋类教育的问题,如社会需求、教师效率,学校经费的承受力等。

2、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我们是农村学校,规模较小,由于它特殊的地位和特点,因此,研究过程中还有许多制约,如人力、物力、财力等,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量力而行。

3、实践性原则。棋类活动是一项群众性的娱乐益智活动,设备要求不高,方法容易掌握。一张桌子、二只凳子、一副棋子就可摆开陈势,展开对弈,而要对学生的智力有所促进,则需要反复锻炼,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五、研究目标:

1、研究围棋在学校中的普及。研究学校、家庭、社区的相互促进,与共同 提高。

2、制订出适合本校各年级使用的棋类教学大纲、教材和活动方案。 3、让本校学生人人小学阶段学会下围棋,并培养好小棋队。

4、研究学校棋类活动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育质量的功能和途径。

六、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是保证围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围棋部负责人顾小国,有着多年围棋教学的管理和实践经验。在师资问题上,学校贯彻社会聘任和校本培训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确保队伍的优质稳定。

2、加强围棋集训队建设

”的方法来集训队的建设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采用“四结合组队,即学生报名、家长自荐、班主任推荐、教练员选择,力争使所选队员在有兴趣

的前提下保证质量。我们教练员根据队员水平,分成高级班、中级班和初级班三个组,对每个组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并分时段进行准对性的训练。 比赛是检验训练成果的一把尺子,是锻炼学生棋艺品质和心理品质的最佳手段,也是宣传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径。我们遵循“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原则,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每年都有机会参加一些青少年棋类比赛,通过参加这一类型的比赛,使学生们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树立一种为自己、为学校争光的荣誉感。同时也跟学校外面一些优秀选手进行了交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并且让差距演变为一种动力,推动他们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取得进步,时刻做到与时俱进。

3、引入计算机辅助围棋教学

计算机引入到小学围棋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讲解各种术语,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优秀围棋软件的对抗,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提高棋力;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4、广泛宣传,积极沟通

围棋教学的正常开展,除了需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还需得到科任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科任教师要积极支持,配合围棋教师开展围棋教学工作,为围棋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如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不随意占用围棋课教学时间,配合好围棋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关心爱护运动员的健康成长,积极支持本班学生外出参加各种围棋比赛等,是沟通教练员与运动员、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与纽带。我校还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支持学校的围棋教学工作,定期召开家长会,使家长及社会充分了解开展围棋教学的意义,并使其积极支持此项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