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课堂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
姓名:宋静静
学号:1134001257366
年级专业:2011秋汉语言文学(本)
土型小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预案)
一、调查的目的:
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仍有许多教师不能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一本书、一支粉笔、一言堂”的传统,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能提升上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在普遍消褪的局面。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目前条件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从土型小学四、五、六年级中,随机各抽取一个班,共计152人。
四、调查过程:
此次调查共分为三个阶段完成:
2013年5月10日,对六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49份。 2012年5月14日,对五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7份。 2012年5月17日,对四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46份。 此次调查问卷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具体分为十个方面的内容:
1.你对现行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满意? 2.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4.教师在上课时,是否注重启发式教学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是否达到20分钟? 6.每堂课上是否绝大部分学生均有发言的机会? 7.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激发你的学习兴趣? 8.课堂教学方式是否灵活多样?
9.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精神饱满、语言生动、具有吸引力? 10.教师是否经常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调查预期结果:
搞这次活动,就是为了调查目前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督促教师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土型小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述:
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起着巨大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研究教学方法,但目前许多教师仍然死抱着“一本书、一支粉笔、一言堂”的传统,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能提升上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在普遍消褪的局面。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目前条件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开展这次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是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分三个阶段完成:
2012年5月10日,对六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49份,收回49份。
2012年5月14日,对五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7份,收回57份。
2012年5月17日,对四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46份,收回46份。
二、结果及分析:
(一)在“你对现行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满意?”一项中,调查结果发现,四、五、六三个年级,共有108名学生表示满意,占71.1%;有44名学生表示不满意,占28.9%;其中男生有35.8%表示满意,而女生中有86.2%表示满意;四、五、六三个年级的总体满意率分别为78%、82.5%、40.8%,平均为71.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的课堂教学方法绝大部分学生表示满意,且女生居多,低年级学生居多。这表明,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特别是男生,对于较为死板的教学方法很不满意,而女生恰恰相反,她们非常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意动脑、动手,而乐于一味的接受。不过上述调查结果也表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既要转变教师观念,也要转变学生观念,不能只让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也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甚至要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在“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一项中,调查结果发现,有89名学生认为有必要改革,占58.6%,有63名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改革,占41.4%;男生中有78.2%认为有必要改革,女生中有33.6%认为有必要改革;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认为有必要改革的分别为45.7%、56.1%、73.5%,平均为58.4%。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现行的课堂教学方法,年级越高、年龄越大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改革的比例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男生认为有必要改革的所占比例较大,女生则较小。这一结果与问题(一)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思维活跃,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也积极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能力的培养?”一项中,调查结果发现,有89.1%、87.7%、69.3%认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平均为82%。而三个年级比例的递减则表明,到了毕业年级,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是适应“应试”
教育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三个年级的认同比例都很高,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能表明,教师们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学法指导,只是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四)在“教师在上课时,是否注重启发式教学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项中,调查结果发现,四、五、六三个年级的比例大致相当,分别为71.9%、69.4%、67.4%,平均为69.6%。这项调查结果与问题(三)也是相吻合的。这表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在采用启发式教学,而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也比较认同。
(五)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是否达到20分钟?”一项中,调查结果发现,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认同的很少,分别为15.2%、21.1%、22.4%,平均为19.6%,而不认同的的则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这表明教师讲课还是以说教为主,而学生极少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六)在“每堂课上是否绝大部分学生均有发言的机会?”一项中,调查结果发现,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分别有76.1%、59.6%、46.9%认为绝大部分学生均有发言的机会,平均为60.9%。而这却与问题(五)的调查结果想矛盾。另据调查,三个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有绝大部分学生均有发言的机会,主要是指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而这其中又不能排除有“滥竽充数”者。这就表明,当前大多数学生赞同、喜欢现行的教学方式,而不愿意主动思考。
(七)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激发你的学习兴趣?”一项中,调查结果发现,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认同率分别为76.1%、68.4%、63.3%,平均为69.3%,比例较高。这表明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广大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拓宽知识面,使课堂容量大、知识丰富,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三个年级的认同率依次递减,又表明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六年级的学生一心应付考试,久而久之,六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必然减小。
(八)在“课堂教学方式是否灵活多样?”一项中,调查结果发现,四、五、六年级学生的认同率分别为54.3%、52.6%、36.7%,平均不足50%,且呈依次递减之势;同时男女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分别为33.4%和66.6% 。这表明六年级教师面临小升初统考任务,虽然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但迫于小升初统考的压力,又不能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一心铺在小升初统考上,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同时也表明,男女生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男生乐于思考,女生则乐于接受。
(九)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精神饱满、语言生动、具有吸引力?”一项中,调查结果发现,四、五、六年级学生的认同率分别为73.9%、56.1%、51%平均为60.3%,也呈依次递减趋势。这表明,教师与年龄越小的孩子接触,越能保持一颗童心;进入五年级,学生年龄的增加,这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甚至在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也不听老师的劝导,最终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热情也随之减退;而进入六年级以后,老师和学生的心思都在小升初统考上,身心压力都很大,所在的目的集中在一起,那就是多学知识。当然这也和教师的个人性格存在很大的关系。
(十)在“教师是否经常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这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一项中,调查结果发现,四、五、六年级学生的认同率分别为73.9%、57.9%、46.9%,平均为59.6%,同样也是依次递减(另据调查,学生心目中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挂图、实用教具等)。这表明,年级越低,教学任务相对就越少、
题目难度相对就越小、但学生的理解能力却不高,所以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次数就越多;而年级越高,教学任务相对来说就越重、知识就越多,教师做课件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所以六年级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次数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讨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我们能发现许多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如大多数调查问题,四、五、六三个年级都呈递减或递增趋势;男女生之间的差异较大等。这些往往都和年级、和男女生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及心理差异有关。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笔者针对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陈旧观念。
新课改要成功,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观念、意识的转变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到新课改中来,并激励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为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学生也要转变学习观念,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知识水平。
(二)转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实现“四个培养”目标的唯一有效途径。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育体制、学生差异、教师水平、教育资源条件等。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更多的空间,由他们自己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而教师主要是起到指导的作用。
(三)师生交流、师生合作。 要做到教学相长。教与学本身就是一个双向活动。教师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必须在设计每一节课时,都要尽量去征询部分学生的建议或要求;或在每一节课后,请部分学生来评课。这样做就容易发现课的不足,并能做到及时改进,也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形成“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并最终形成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 (四)提高自身素质。 1.要面带笑容进课堂,决不能带半丝个人情绪。教师的脸色就是课堂的晴雨表,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教师精神饱满、语言风趣、平易近人等,就是课堂教学中最好的方法。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能轻而易举地增加课堂容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全面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