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鞠躬)!我是语文**号,我说课的题目是《灰雀》。我的 说课主题是一一读故事,品对话,识名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 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 行说明。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 文。这组课文重点在于讲述名人身上平凡的小事,让学生从小事中感 受他们的不平凡。而本课描述的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丢失灰雀时, 遇到将灰雀抓走的小男孩,并通过交谈促使小男孩将灰雀放生的故 事。故事体现了列宁关爱小朋友、尊重小朋友、善解人意的优良品格。 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去体会 名人身上的优良品格,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要求,其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语文的学 习方法,具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语的能力,通过自读也能初步 了解课文大意。但是,他们对一些语言和词句的理解仍然很欠缺,课 文的理解也仅限于文章的表面,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学生要进一 步走进文本,多读,并能养成默读的习惯,
重点是要让他们在读中
深入体会列宁的宽容、善良,在读中领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所以,在 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灰雀”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寻找丢失“灰 雀”为主线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去领悟人物的内心 活动,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会读、会认桦、胸、脯、婉、渣等生字,掌握郊、散、步等生字, 能会读、会写,能组词、擅运用。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 了解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对话来领悟人物内心活动。
二、 说教法、学法
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 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 设疑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 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 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为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中我会让 学生运用读、思、品、议、说、写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读人物内心, 思课文所写、品文中语言、说心中所想,
“学习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
法,写句子,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 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 究为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文本的桥梁, 激发学生的情感 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 如下五个环节:情景激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 文,解决质疑;分角色朗读,走进人物内心;拓展练习,小结课文。
第一环节,我首先会让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的一些名人的故事, 借此来活跃课堂气氛,锻炼他们的思考、说话能力。接着呢,用多媒 体出示
有关列宁、灰雀、男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他们心中的列宁。后 导入新课:那今天呢,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看看在列宁、灰雀和小 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这样的激趣导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 说话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奠定了本节课的主线与基 调。
第二环节,我让学生用3到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划出生字、 词语,并鼓励他们借助工具书自学 生词。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自学生字的条件,
这样可以
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之后,作为教师,我会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点名读采用 开火车头等方式让学生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比划字形,组词等。 教师可相机纠正读音,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生字、词语掌握后,拦路虎也解决了,我会让学生去默读课文, 给课文的段落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让他们带着 疑问去读课文,引发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之所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是想锻炼三年级学生读课文说大意的能力,而且整个课文都是围绕列 宁、灰雀、小男孩的故事展开的,这样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 来把握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石激其千层浪,达到了 “启”的目的, 同时这样做也可以把整篇课文整体地还原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去 读,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评,从而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而通过初步的阅读、交流和讨论,学生也就基本知道了课文所描 述的人物和事件了,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就解决了。虽然在这一环节, 作为教师我只是起适当的引导作用,但是这样通过读、思、议来解决 问题的教学方法起到的效果确实事半功倍,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锻炼了他们的动笔能力,
结束完第二环节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掌握,顺势进入第三 环节,开始,我让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在读中思考:第一 段写了什么?灰雀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在读中动笔去划出答案,之 后,我会用多媒体出示有关灰雀的图片,加强学生的直观记忆。而为 了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环节我还安排了 一个小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见过的小动物的特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反复去读课文的对话,去思考,便能 充分体会列宁和小男孩内心的思想活动。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最终 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和创造性,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主读书”的能力。所以 在教学课文时,我会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都爱动脑筋,并善于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现在就请大家用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学习课文的这一 部分。当然,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的同时,我还会注意发散学生的思 维能力、训练他们的语言能力。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 样几个问题①这些灰雀如此可爱,你们喜欢吗?那列宁爷爷喜欢吗? 你们为什么喜欢呢?你们又从文中哪里看出列宁爷爷喜欢呢?②那 小灰雀飞到哪里去了呢? “灰雀走了,列宁爷爷是什么心态呢?”③ 从哪里看出来,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呢?男孩到底在想什么呢?列宁 爷爷为什么不揭发他呢?从这里你们知道列宁爷爷的为人了吗?四 个问题环环相扣,帮助学生去阅读课文,锻炼他们的归纳思考能力。 这四个问题解决后,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也就迎韧而解。
第四个环节的朗读悟心环节,我会让学生分角色地朗读课文,激 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之后,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更进一步的去感受课 文描写
人物的手法,设疑:同学们我们是通过什么知道列宁爷爷的的 想法的?这一问题既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又可以使学生的想像 力得到发挥。问题得到解决后,我会用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一些对话, 对言语描写这一写人的手法做直观详细的解说,便于学生对的掌握。 这样,课文的难点就在教师的启和学生的思中轻松的得到解决。
《语
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当学 生经历了前面体会文本的情感蓄积后,我会趁机让学生继续读课文的 对话,让他们换位思考,如果他们是小男孩或者是列宁爷爷会怎么 做?这样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也实现了与文本进行高效对话的既定 目标。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最后一个环节,我先让学生模仿课文写
2
句能展现人物心理的简单对话,通过这样的拓展练习来随堂测试学生 知识掌握水平,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和想象力。而对于课文,我则是 这样小结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知识,但是,灰雀 最终回来了吗?它怎么回来了呢?下节课, 我们在继续学习课文,继 续走进列宁和小男孩,并且呢,在学的过程中,老师还有在教你们一 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回去之后呢,好好的读课文,看你们在老师讲之 前能发现什么?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力求美观大方,体现对称、对应、整齐变化等美感 要素,力求体现教师思路、学生学路,突出重点。因此,在设计板书 时,我用列宁、灰雀、小男孩之间的关系来揭露课堂的重点,让学生 通过我的文字体会到课文的重点,感受人物性格,这样也使得文章的 内容一目了然,使板书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 作用。
灰 雀
列宁 公园寻找灰雀(深红胸脯) 3 I A
(善良、宽容)I对话 小男孩
以上就是本课的说课,各位老师,语文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艺术, 还有许多值得探索和学习的地方。但是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的最终目的 还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在学会学习, 并能在 学的过程中获得美享受。我希望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更多到听到学生
“花开的声音”,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更多地感受到“竹子拔节”的 声响,那样,语文教学的春天才会款款地向我们走来。这样一路地前 行,我会和大家一起百倍地努力,,谢谢大家批评指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