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期末综合复习1

来源:华佗健康网
生物综合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

1.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效果相同的一组是( )

A.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重力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重力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重力性和带芽枝条扦插生根

2.取相同长度、去除尖端的小麦胚芽鞘切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并培养一段时间后,逐一测量其长度,实验进行两次,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浓度大于10 mg/L,会抑制胚芽鞘的伸长 B.浓度大于0.001 mg/L,都能促进胚芽鞘伸长

C.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1 mg/L~ 10 mg/L之间 D.浓度为0.1 mg/L时,两个实验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该数据应舍弃

3.下列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预实验时要设置空白对照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探究适宜的浓度范围 B.可能出现不同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处理后,生根状况相同的实验结果

C.假设最适浓度为10-3mol/L,则用此浓度的溶液与清水做对照实验进行验证 D.扦插枝条分别在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中浸泡的时间应一致 4.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B.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细胞外液降低时可以产生渴觉 C.寒冷时,下丘脑接受刺激通过体液调节减少散热

D.下丘脑通过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促使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

5.膝跳反射通常受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影响,临床上常据此原理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右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关于该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刺激4处,可在1和5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B.2是传出神经元,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最终通过2传导到效应器

C.因为在3处兴奋只能单向传导,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D.当1处受到损伤时,针刺6处仍会产生痛觉

6.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生理活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会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B.某人脑损伤后看不懂文字,是因为大脑皮层中的视觉中枢受损 C.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可能相同

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7.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也能看书看报,其受损的中枢是( ) A.运动语言中枢 B.书写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8.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

A.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9.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都需要T细胞识别与传递

B.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杀死病毒 c.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过敏反应

D.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10.在计划免疫中有的疫苗要多次接种,原因不可能是( )

A.因为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C.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

D.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

11.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②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上升 ③bc段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④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右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13.关于生态系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循环形式是CO2 B.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1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A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由B到C的能量传递率是15%

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

15.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的全部生物共同构生物群落 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 C.缺少类群丁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进行 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16.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恢复力稳定性 18.以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能形成森林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 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

19.某同学在一块菜地上取样调查菜粉蝶幼虫的种群密度,经调查4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是20、20、2、8(单位为只/平方千米),该菜粉蝶幼虫的种群密度为 ( ) A.44 B.16 C.20左右 D.11左右

20.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1.下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 )

A.①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2.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所含能

量如下表(能量单位:kJ·(km2·a)-1

)。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最可能为( ) A.草→兔→狐→狼 B.草→兔→狼→狐

C. D.

23.对下列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④玉米→人 ②玉米→牛→人

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积累少

24.在葡萄种植园内,葡萄与毛豆、花生等矮生作物进行套种.并放养了以杂草和昆虫

为食的土鸡。以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只需输入太阳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与单一种植葡萄的园区相比,病虫害降低 C.间作套种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D.葡萄园内常利用萤光灯来诱杀害虫,灯光是一种物理信息 2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二、简答题

1.图1是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图2是水平放置的一株燕麦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3是“某除草剂对玉米幼苗及玉米地杂草生长影响研究”的结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3

(1)从图l可确定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 ppm之间,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 ppm。

(2)图2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 的特点,a、b 、c、d 四处中,生长素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 处。

(3)若将根尖放在含有较高浓度生长素(IAA)的培养液中,发现在培养液中出现乙烯,且IAA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越多,根尖生长受到的抑制越强.该实验说明 。 (4)根据图3实验结果你认为该除草剂建议使用的最佳浓度是 点。

2.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甲表示 细胞,能直接刺激甲的“信号分子”是 ,丁表示的物质是 , 乙表示的“信号分子”

是 ,丙表示的“信号分子”是 。 (2)下丘脑在维持人体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人体血浆渗透压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的 兴奋,并以 的形式传导,最终引起下丘脑分泌 ,调节体内水的平衡;当人受到惊吓时,下丘脑通过影响肾上腺、 等腺体的活动,提高血糖浓度;当环境温度突然降低时,下丘脑主要通过影响 激素和 激素的分泌,以增加机体产热。

3. 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e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2)[③]的名称是 ,与之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

膜电位发生变化。

(4)[①]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_______(填内或外)为正电位。

(5)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 ,引起肌肉收缩。(6)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乙酰胆碱受体当作抗原,使B淋巴细胞被激活而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特特异性结合,造成乙

酰胆碱不能与乙酰胆碱受体正常结合,导致 信号向 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7)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 发育成T细

胞,不能产生 ,从而抑制体液免疫的应答。

4.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一,该湖中部分生物及其营养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红虫 真刺唇角水蚤 鞭毛藻 变形虫 (1)图中红虫和变形虫的关系是 ,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真刺唇角水蚤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最大时,其种群数量处于S型曲线的 处。

(2)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在该生态系统中,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这说明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3)影响该湖中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与我省的微山湖相比,Crooked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 。

(4)若要利用上图构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还应补充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在上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摄取鞭毛藻获得的能量与红虫获得总能量之比为n。若要使红虫体重增加m克,

至少需要鞭毛藻的量为 克。

5.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F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

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KJ/(m2

·a)。请分析回答: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1.9 0.8 1.1 D 89.2 33.9 55.3 E 94.7 33.0 61.7 F 211.5 20.1 191.4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

的构成为 。

(2)据表中数据推出Pg、Pn和R之间的关系是:Pn= 。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 。

(4)在该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界的碳以 的形式可以通过生产者的 (生理活动)进入生物界。 (5)如果D作为该湖泊中的经济鱼类,生产上既要获得最大捕捞量,又不破坏其种群稳定,通常

将捕捞量控制在D的环境负荷量一半的水平上,原因是 。

6. .我国科学家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获得耐盐基因的方法有 法、 法。

(2)①过程需要用 和 处理包含耐盐基因的DNA分子和质粒,后者作用部位是图2中的 处。

(3)如果图中细菌为土壤农杆菌,则导入它的目的是利用农杆菌的 ,使目的基因进入水稻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水稻细胞中 上,若检测耐盐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中的方法是 。

(4)为了确定耐盐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要对目的基因的导入和表达进行检测,应检测水稻是否表现出 基因控制的性状,还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用 方法进行检测。

生物综合复习题二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CAC 6-10 BAADC 11-15 ACBAC 16-20 BDDDC 21-25 CDCAB

二、简答题

1.(1)8-16 16 (2)两重性 a

(3)高浓度生长素能诱导根细胞合成乙烯,乙烯抑制根的生长(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4)d

2.(1)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 抗原和淋巴因子 抗体 促甲状腺激素 神经递质 (2)渗透压感受器 局部电流 抗利尿激素 胰岛 甲状腺 肾上腺

3.(1)传入神经 d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神经)递质。

(3)兴奋或抑制(缺一不给分) (4)轴突 外 (5)传出 电位变化

(6)化学 电 (7)造血干细胞 淋巴因子

4. (1)捕食和竞争 红虫 K/2

(2)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阳光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4)非生物的物质(大气中的CO2库)和分解者(2分) 25m-20mn(2分)

5.(1)B所固定的太阳能 (或870.7×102KJ/(m2

·a) (2)Pg — R (3)82.4%

(4)CO2 光合作用 (5)此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6.(1)直接分离法 人工合成法

(2)同种限制酶 DNA连接酶 a

(3)转化作用 染色体的DNA DNA分子杂交

(4)四环素抗性基因(标记基因)和耐盐 抗原—抗体杂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