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四十一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解析版)
试卷(9月份)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08年8月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以你在体育课中的经验估计,奥运会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大小应该在( )
A.lm/s左右 B.2m/s左右 C.4m/s左右 D.10m/s左右 2.如图,“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说的是( )
A.云向西飘移,就等于月亮向东运动 B.月亮向东运动,就等于云向西飘移
C.以大地为参照物时,云向西飘可说成月亮向东运动 D.以向西飘移的云做参照物时,月亮就向东运动 3.《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手影 B.
水中筷子变“折”
C.
用遥控器控制电视 D.
钢笔“错位了”
6.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7.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8.从图的波形上看,下列波形图中是噪声的为( ) A.
B.
C.
D.
9.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
A. B. C. D.
10.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反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11.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大、小两枚硬币.以下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大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小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大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小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1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装满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将容器里水逐渐放出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6分,以下所有填空没有标注均为1分) 13.如图所示刻度尺所测要块的长度为 m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14.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从A端运动到B端,每隔0.4s时间拍摄一次,在同一底片上得到汽车在不同时刻的像,这就是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可知汽车的运动速度是先变 ,后变 ,在AB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15.如图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三种主要方式,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利用的①太阳能热水
②太阳能计算器,③绿色植物的生长以及正在研究中的④太阳能汽车等都是利用太阳器,
能的事例.其中属于光热转换的是 ,属于光电转换的是 ,属于光化转换的是 .(只需填相关的序号).
16.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 弹起,(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17.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管内的 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8.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我省北部将能观察到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 原理;小利用了一盆清水来观察日全食,感觉很刺眼,因为光线发生了 反射(填“镜面”或“漫”)
19.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 .
20.铁民学了“光波”和“声波”这两部分内容后做了如下的知识归纳表,表中 和 的说法是错的.(填写表中序号) 波光波 声波 的种类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①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 3×108m/s ②声波在固、液、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③光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 ④声波传播一定要有介质 ⑤用于传递信息 ⑥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 应用事例 21.车门车窗已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
22.如图给出的三幅图,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光学知识?
答:A ;B ;C .
23.下表列出的是小刚在做光学实验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方法填写在表中的空格里.
实际问题 解决方法 按亮激光小手电,没能观察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路径轨迹.小刚不明白? 24.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标明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
25.小明的父亲在博物馆工作,小明在观察橱窗里一只文物时,觉得在一个位置只能观察到它的一个面,很不方便.他想:能否设计一种装置,在一个位置能同时观察到它的正面、后面和顶部?请你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在图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
26.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 ; ② .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装置,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实验次入射角 反射角 数 15° 75° 1 30° 60° 2 45° 45° 3
27.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
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下图其中一些器材进行研究,你认为完成该实验的主要器材有: .(均填写代表实验器材的字母)
(2)如果在成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承接到像 (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变小”或“不变”)(3)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
(4)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填“有关”或“无关”).
(5)小刚想进一步研究成像时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的关系,他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请对小刚的实验过程及结论作出合理评价. 28.如图1所示是张鸿同学在探究光在表中列出的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据折射现象画出的光路图. 光速(m/s) 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 3×108 2.99×108 2.25×108 2×108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表中的数据和上图所示的光路图可以得出光在折射时遵循的规律是 .
(3)由分析的结论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 入射角(填“大于”或“小于”)
(4)探究到这里,张鸿同学想“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也是可逆的呢?”,为探究这一问题,请你帮她设计一个探究方案.
(5)现代医学中常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从空气中斜射入人体后也类似光一样要发生折射,如图2所示,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应在0点的 (填“左侧”或“右侧”)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四十一中八年级(上)月
考物理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08年8月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以你在体育课中的经验估计,奥运会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大小应该在( )
A.lm/s左右 B.2m/s左右 C.4m/s左右 D.10m/s左右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先要知道你在体育测试中百米的运动时间,然后根据v=求出运动的速度. 【解答】解:学生在体育测试中百米的成绩约为12s左右,速度奥运会运动员要比学生跑的快一些,约为10m/s左右. 故选D.
2.如图,“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说的是( )
;
A.云向西飘移,就等于月亮向东运动 B.月亮向东运动,就等于云向西飘移
C.以大地为参照物时,云向西飘可说成月亮向东运动 D.以向西飘移的云做参照物时,月亮就向东运动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先找出这句话中的两个物体分别是什么,然后再确定研究对象是哪个,参照物是哪个.
【解答】解:“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中提到了两个物体,分别是“云”和“月亮”.由这句话可知,描述的对象是月亮,月亮在向东运动,而参照物就是云.所以月亮是以云为参照物,在向东运动. 故选 D. 3.《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解答】解:(1)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的快;
(2)在兔子睡觉之后,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长,所以乌龟跑的快;
(3)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的快. 故选D.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考点】音调;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音色.
【分析】声音有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根据以上内容,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故C正确. D、墙壁是固体,固体可以传声.故D正确. 故选:B.
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手影 B.
水中筷子变“折”
C.
用遥控器控制电视 D.
钢笔“错位了”
【考点】光的反射.
A、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要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光路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C、根据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即可判断光的现象. D、 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来分析即可.【解答】解:A、手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铅笔好像在水面折断是由于来自铅笔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像比物体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遥控器控制电视,即使不对着电视也能遥控,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钢笔“错位了,是由于光从玻璃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故D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解:成像物体是蜡烛,所以像是蜡烛形. 故选D.
7.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要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用全程除以跑完全程的时间,即得到两人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从而进行比较.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
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选项C是错误的;
由图象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5m/s,故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 D.
8.从图的波形上看,下列波形图中是噪声的为( ) A.
B.
C.
D.
【考点】噪声及来源.
【分析】噪声是指嘈杂的、难听刺耳的、无规则的声音.根据各个选项的波形图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从选项中可以看出,只有C选项的波形无规则,所以它属于噪声. 故选C.
9.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
A. B. C. D.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大熊猫通过平面镜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关于镜面对称,通过观察,只有选项D符合这一特点. 故选:D.
10.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反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考点】光的反射.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的概念;镀点既然能改变光线的方向,且能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所以,是光的反射现象.
光【解答】解:光的反射是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且介质没变,则这种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任何反射现象都遵循光
的反射定律. 故选A.
11.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大、小两枚硬币.以下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大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小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大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小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1)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到水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2)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1)我们看水中的硬币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是硬币的一个虚像,看起来比实际高一些;
(2)杯子侧面和水构成的凸透镜,由于凸透镜在1倍焦距之内,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B.
1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装满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将容器里水逐渐放出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分析】解答此题应掌握:光发生折射时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当打开阀门K,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但入射点逐渐降低且向右移动,由光的折射规律作出的折射光线照射在容器底的光斑会逐渐向右移动.
【解答】解:当水位在a时,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在P点,当打开阀门K,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但入射点逐渐降低到b时,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的光斑在P′点,所以在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向右移动,如图所示: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6分,以下所有填空没有标注均为1分)
13.如图所示刻度尺所测要块的长度为 33.0 m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3.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6.3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由图可知物体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00cm,物体右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30cm,物体长度为6.30cm﹣3.00cm=3.30cm=33.0mm. 故答案为:33.0;1mm.
14.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从A端运动到B端,每隔0.4s时间拍摄一次,在同一底片上得到汽车在不同时刻的像,这就是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可知汽车的运动速度是先变 大 ,后变 小 ,在AB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22 m/s.
【考点】速度的计算;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1)如果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大,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如果路程越来越小,则物体的速度变小,如果物体的路程不变,则物体速度不变;根据汽车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变化关系,判断汽车速度如何变化.
(2)根据图示求出AB段的路程与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图可以看出,汽车从A到B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先变大,后变小,则汽车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2)由图可知,汽车由A到B的路程s=2m×22=44m,汽车的运动时间t=0.4s×5=2s,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
=22m/s.
故答案为:大;小;22.
15.如图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三种主要方式,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利用的①太阳能热水
②太阳能计算器,③绿色植物的生长以及正在研究中的④太阳能汽车等都是利用太阳器,
能的事例.其中属于光热转换的是 ① ,属于光电转换的是 ②④ ,属于光化转换的是 ③ .(只需填相关的序号).
【考点】太阳能的利用.
【分析】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般都是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进行使用. 【解答】解:①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属于光热转换; ②太阳能计算器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属于光电转换; ③绿色植物的生长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属于光化转换; ④太阳能汽车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属于光电转换;
故答案为:①;②④;③.
16.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发声体在振动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 不能 弹起,(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
【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回答: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利用转换法将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3)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发声体在振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不能;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7.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音色 不同来加以辨别.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管内的 空气柱 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①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①小提琴和二胡的发声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两种乐器;
②吹哨子时,管内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当推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故答案为:音色;空气柱;音调.
18.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我省北部将能观察到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
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 平面镜成像 原理;小利用了一盆清水来观察日全食,感觉很刺眼,因为光线发生了 镜面 反射(填“镜面”或“漫”)
【考点】光的反射;镜面反射. 【分析】(1)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属于光的镜面反射.
(2)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 【解答】解: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应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小利用了一盆清水来观察日全食,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水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这种光强度大,逆着光线看,很刺眼. 故答案为:平面镜成像;镜面.
19.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5.4 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 可以节省空间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只要是平面镜成像,肯定符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距与像距相等.
检查视力时,规定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5米,因此借助平面镜来解决房间小的问题. 【解答】解:因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视力表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5+0.4=2.9m,
故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2.9m,而被测者与平面镜的距离又为2.5m, 故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之间的距离2.9+2.5=5.4m,故答案为:5.4. 因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像,那被测者可以看镜中视力表的像来测视力, 这样大大节省了空间,故答案为:可以节省空间.
20.铁民学了“光波”和“声波”这两部分内容后做了如下的知识归纳表,表中 ② 和 ③ 的说法是错的.(填写表中序号) 波光波 声波 的种类 传播①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 3×108m/s ②声波在固、液、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速度 传播介质 ③光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 ④声波传播一定要有介质 ⑤用于传递信息 ⑥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 应用事例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
①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它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是3×108m/s,光可以传递信息;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其中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是最慢的;超声波具有较高的频率,有很大的能量,具有穿透性,能够清洁物品.
【解答】解: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都是3×108m/s,光可以用于传递信息,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就是光波的一种,故①⑤说法正确;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具有能量,可以用来清洗精密物品,故④⑥说法正确;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②③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②;③.
21.车门车窗已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噪声的传播 途径减少噪声;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 防止噪声产生 途径减少噪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车门车窗已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噪声的传播途径减少噪声;
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噪声的产生途径减少噪声; 故答案为: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产生.
22.如图给出的三幅图,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光学知识?
答:A 光沿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则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则发生折射现象.
【解答】答:掘进机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向前掘进的; 人在平面镜前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
鱼农用鱼叉叉不到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鱼农看到的只是鱼的像(在鱼的实际位置的上方).
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3.下表列出的是小刚在做光学实验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方法填写在表中的空格里.
实际问题 解决方法 按亮激光小手电,没能观察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路径轨迹.小刚不明白?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光通过水雾、烟雾会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解答】解:如果在光传播时有烟雾或水雾,我们就可以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在暗的房间里点上香,形成烟雾,或喷水雾,让激光通过产生的烟雾或水雾,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光沿直线传播的路径轨迹.
故答案为:在暗的房间里点上香,形成烟雾,或喷水雾.
24.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标明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反射光线,然后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镜面,最后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出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解答】解: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而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平分线.如图所示:
因为反射光线与水平面垂直,而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60°的角,所以入射角等于=75°,
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75°=15°,故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60°=75°或180°﹣75°=105°.
这种题一般要写出镜子与水平面夹角的锐角的度数. 故答案为:平面镜与水平面夹角为75°.
25.小明的父亲在博物馆工作,小明在观察橱窗里一只文物时,觉得在一个位置只能观察到它的一个面,很不方便.他想:能否设计一种装置,在一个位置能同时观察到它的正面、后面和顶部?请你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在图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
【分析】平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当在一个位置能同时观察其他侧面时,那么其他侧面就只能所成的像,而平面镜是成等大正立的像,可以应用.
【解答】解:利用光的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并且光路是可逆的,放置平面镜如下图所示:
26.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
②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或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分居法线两侧,或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 .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装置,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反射角判断错误(误认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反射角) . 实验次入射角 反射角 数 15° 75° 1 30° 60° 2 45° 45° 3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1)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一些方法间接看到,如通过水雾、烟雾等,这里用光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也是通过“平”的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2)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 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解答】解:(1)我们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进行研究,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安装一个光屏后,能够间接的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
(2)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反射角和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和是90°,入射角为15°,反射角也为15°,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90°﹣15°=75°, 因此,把反射角误认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故答案为:
(1)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或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分居法线两侧,或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
(2)反射角判断错误(误认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反射角).
27.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下图其中一些器材进行研究,你认为完成该实验的主要器材有: BCGH .(均填写代表实验器材的字母)
(2)如果在成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承接到像 (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 像;
“变小”或“不(3)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不变 (填“变大”、
变”).
(4)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无关 (填“有关”或“无关”).
(5)小刚想进一步研究成像时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的关系,他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
距离.根据这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请对小刚的实验过程及结论作出合理评价.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虚像的判断:用光屏在像的位置接收,接收不到说明是虚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即可解答此题.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5)初中物理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发现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解答】解:(1)实验中应选择相同的BC两个蜡烛,这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选用透明的玻璃板G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选用刻度尺H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所以,完成该实验的主要器材有:BCGH.
(2)如果在成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的大小相等,由于物体的大小不变,所以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不变;
(4)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5)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只由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很具有偶然性,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所以这个同学的做法不恰当. 故答案为:(1)BCGH;(2)不能;虚;(3)不变;(4)无关;(5)不恰当;只由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很具有偶然性,应改变物距进行多次实验. 28.如图1所示是张鸿同学在探究光在表中列出的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据折射现象画出的光路图. 光速(m/s) 3×108 2.99×108 2.25×108 2×108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 (2)分析表中的数据和上图所示的光路图可以得出光在折射时遵循的规律是 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3)由分析的结论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填“大于”或“小于”)
(4)探究到这里,张鸿同学想“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也是可逆的呢?”,为探究这一问题,请你帮她设计一个探究方案.
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 (5)现代医学中常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从空气中斜射入人体后也类似光一样要发生折射,如图2所示,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应在0点的 左侧 (填“左侧”或“右侧”)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分析】(1)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情况;
(2)由图看出,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的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由表中数据知道光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依据(2)中结论得出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4)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将原来的入射光线变为折射光线即可.
(5)超声波在人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超声波从空气中斜射入人体后会发生折射,与光的折射类似,超声波进入人体后,速度变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得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图1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由此可得: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由表中数据知道,光在水中的速度大于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因此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将一束光以一定的角度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记下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将一束光从水中沿原折射光线的方向斜射入空气中,记下空气中折射光线的方向.比较空气中折射光线的方向与空气中原入射光线的方向.若一致,则可逆;若不一致,则不可逆.
(5)超声波进入人体后,传播速度变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声波偏离法线,要使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入射点应在O点的左侧. 故答案为:(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小于
(4)将一束光以一定的角度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记下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将一束光从水中沿原折射光线的方向斜射入空气中,记下空气中折射光线的方向.比较空气中折射光线的方向与空气中原入射光线的方向.若一致,则可逆;若不一致,则不可逆. (5)左侧.
2016年12月21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