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小见大的比喻句子

来源:华佗健康网
以小见大的比喻句子

1. 形容以小见大的名言有哪些

1. 三个臭百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成以度江河。 3.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4. 泰山不嫌细土,故成其大;大海不择小流,故成其深。知 5. 一树一菩提,一花道一世界。 6.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版 7. 小不忍则乱大谋。 8.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9.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0. 一针不补,千针难缝。 11. 滴水穿石,绳锯木断。 12. 履霜,坚冰至。 13. 窥一斑而视全豹权。

14.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15. 见微知著。 2. 关于以小见大的名句

以小见大的文章,毕淑敏的《一厘米》。

全文如下:小说:一厘米 毕淑敏 陶影独自坐公共汽车时,经常不买票。 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当然她很有眼色,遇上认真负责的售票员,她早早就买票。只有对那些吊儿郎当的,她才小小地惩罚他们,也为自己节约一点钱。

陶影是一家工厂食堂的炊事员,在白案上,专做烤烙活,烘制螺旋形沾满芝麻酱的小火烧。 她领着儿子小也上汽车。

先把儿子抱上去,自己断后。车门夹住了她背上的衣服,好像撑起一顶帐篷。

她伶俐地扭摆了两下,才脱出身来。 “妈妈,买票。”

小也说,小孩比大人更重视形式,不把车票拿到手,仿佛就不算坐车。 油漆皲裂的车门上,有一道白线,像一只苍白的手指,标定一·一○米。

小也挤过去。他的头发像于草一样蓬松,暗无光泽。

陶影处处俭省,但对孩子的营养绝不吝惜。可惜养料走到头皮便不再前进,小也很聪明,头发却乱纷纷。

陶影把小也的头发往下捺,仿佛拨去浮土触到坚实的地表,她摸到儿子柔嫩的头皮,像是塑料制成,有轻微的弹性。那地方原有一处缝隙。

听说人都是两半对起来的。对得不稳,就成了豁豁嘴。

就算对得准,要长到严丝合缝,也需要很多年。这是一道生命之门,它半开半合,外面的世界像水样,从这里流进去。

每当抚到这道若隐若现的门缝,陶影就感觉到巨大的责任。是她把这个秀气的小男孩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在小也的圆脑袋和买票的标准线之间,横着陶影纤长而美丽的手指。

由于整天和油面打交道,指甲很有光泽,像贝壳一样闪亮。 “小也,你不够的。

还差一厘米。”她温柔地说。

她的出身并不高贵,也没读过许多书。她喜欢温文尔雅,竭力要给儿子留下这种印象,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她感觉自身高贵起来。

“妈妈!我够来我够来!”小也高声叫,把脚下的踏板跺得像一面铁皮鼓。“你上次讲我下次坐车就可以买票了,这次就是下次了,为什么不给我买票?你说话不算话!”他半仰着脸,愤怒地朝向他的妈妈。

陶影看着儿子。一张车票两毛钱。

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三天的菠菜。但小也仰起脸,像一张半开的葵盘,准备承接来自太阳的允诺。

“往里走!别堵门口!这又不是火车。一站就从北京到保定府了,马上到站了……”售票员不耐烦地嚷。

按照往日的逻辑,冲她这份态度,陶影就不买票。今天她说:“买两张票。”

面容凶恶的售票员眼睛很有准头:“这小孩还差一厘米,不用买票。” 小也立刻矮了几厘米,而绝不是一厘米,买票与不买票强烈地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

两毛钱就能买到尊严,只发生在人的童年。没有一个妈妈能够拒绝为孩子提供快乐。

“我买两张票。”她矜持地重复。

小也把他那张票粘在嘴唇上,噗噜噗噜吹着响,仿佛那是一架风车。 他们是从中门上的,前门下的。

前门男售票员查票,陶影觉得他很没有眼力:哪个带孩子的妈妈会不买票?她就是再穷再苦,也得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能昂起头。 她把票很潇洒地交给售票员,售票员问:“报销不?”她说:“不要了。”

其实她应报销,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可小也是个绝顶机灵的孩子,会追着妈妈问: “咱们出来玩的票也能报销吗?”在孩子面前,她不愿撒谎。

这样挺累的,她按照各种父母必读上的标准,为自己再塑一个金身。你得时时注意检 点,因为面对一个无所不在的观众。

不过也充满了温馨与爱。比如吃西瓜,只要小也在,她 一定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把西瓜皮啃得太苦。

其实在她看来,西瓜瓤与西瓜皮没什么大分 别,一路吃下去,不过红色渐渐淡了,甜味渐渐稀了,解渴消暑是一样的。瓜皮败火,还是 一味药呢。

终于有一天,她发现儿子也像妈妈一样,把瓜皮啃出梳齿样的牙痕,印堂上粘了 一粒白而软的嫩瓜子时,她勃然大怒了:“谁叫你把瓜皮啃得这样苦?要用瓜皮洗脸吗?” 小也被妈妈吓坏了,拿着残月一般的瓜皮颤颤兢兢,但圆眼睛盛满不服。小孩子是天下最出 色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行家。

陶影从此明白了,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育出具有大家风度的 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 做不到。

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 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小也长这么人,还没见过佛。

陶影心里是不信佛 的,她不会让小也磕头。这是迷信,她知道。 门票五块钱一张。如今庙也这样值钱了。

票是红案上的老张给的。期限一月,今天是最 后一天,老张神通大,什么人都认识。

有时拿出一本像撕掉皮的杂志说:“见过吗?这叫大 参考。”陶影觉得论个头,它可比报纸样的参考消息要小得多,怎么能叫大参考呢?问老 张,老张也说不清,只说别人都这么叫,许是把杂志拆开来一张张铺开,终归是要比那张小 报大的。

想想也很有理。仔细看那大字印的参考,上面还在议论海湾战。 3. 运用比喻对比以小见大描写家乡

我的家乡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闪烁的霓虹,也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但它却以那独特的美景深深的吸引着我。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小草把头探出来,伸了个懒腰,瞪大眼睛好奇地望着世界。

夏天,树木长的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山谷封得严严实实。烈日下,蝉热得不停地叫着,狗热得吐出了舌头。人们在大树下乘凉……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色的玉米棒子伸出了头,沉甸甸的谷穗笑弯了腰 ……果园里,秋姑娘打开她那五彩的化妆盒,把海红果擦的通红,把葡萄涂的紫莹莹。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冬天,家乡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在家乡小镇的街道上到处是雪,电线杆上也结了冰.下雪了,雪像柳絮一样,像芦花一样飘落下来,美极了.雪停了,村子的屋顶上,篱笆上,木棚上,到处都覆盖着一层雪.这真是一幅美丽的雪景.

4. 表示以小见大的成语

闻一知十/闻一知二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以一知万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举一反三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触类旁通 ——触类:接触某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物

以微知著 ——微:微小;著: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落叶知秋——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