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创新教育中的新观念
摘要:创新教育的关键是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加以正确引导,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只要教师不刻板、不压制、善诱导,就会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环境;兴趣点;个性
幼儿园创新教育的关键,我认为首先在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幼儿园是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个新起点。因此当孩子张开新奇的眼睛开始自己探索世界时,教师就成为他们人生的航标和指南针。教师的形象在孩子的眼里是多么的神圣和伟大,老师所说的话,就像圣旨一样,孩子就努力照着老师的要求去做。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头脑中仍残留着许多落后的教育观念。《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以来,虽然幼儿的地位、价值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但偏重于灌输知识、技能,喜欢那些脚并齐、手背后、眼睛看着老师的“机械式”幼儿,惯于对幼儿发号施令的幼儿园教师仍不乏其人。
由此看来,如果不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并以此引导幼儿家长,共同协调好对幼儿的教育;那么幼儿的个性就会被束缚,幼儿的创新意识就会被埋没。久而久之,孩子个个如出一辙,变的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有这样一例:午餐前,活动室的门不知怎么打不开了,好几个孩子围上来说:“老师,我帮你开门!”情急之下,老师更生气:“去去去,谁叫你们来了?快回到座位上去!”老师的厉声斥责虽然会让孩子们乖乖地回到座位上,但却使他们失去了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尤其损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们热情主动的处事态度更泼了一盆冷水。如启发孩子讨论一下:门为什么打不开?怎样才能打开?岂不更好。有鉴于此,幼儿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幼儿的发展。为此,幼儿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豪斯顿先生曾说过:“如果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他们几乎能学会一切东西。”可见,如果能创设出特定的环境 ,那将会给孩子提供多少发展机会。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充分利用幼儿园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外,还应主动创设出一种与教育活动相适应的不断更新的动态环境。教师还可以通过环境布置吸引孩子参加活动和操作,并通过改变对孩子的活动进行隐性指导。比如让幼儿认识菊花,我们可以创办一个小小的“菊展”,让幼儿亲自看看、摸摸、闻闻,那么幼儿得到的知识将远远超过死板的课堂教学。再如让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他们就能自己感受出音乐的性质、节奏到底怎样,对同一个乐句,不同个体可展开不同的想象,就可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教育环境除物质环境外,还有精神环境。这主要是指师生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和融洽的活动气氛,幼儿同伴间的友好关系等。教师要鼓励幼儿、支持幼儿参与活动,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幼儿自由地、饶有趣味地进行活动、启发思考、扩展想象。
二、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加以正确引导
兴趣可以激活幼儿的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有了兴趣,孩子就有了探索的欲望。比如看到幼儿在饶有兴趣的玩水,老师就给幼儿一定的器材,让他们玩出“花样”。如两个瓶子里都有水,高低不同,那么幼儿就会发现高处瓶子里的水通过皮管往低处瓶子里流;水里放点洗衣粉,用个小吸管就可以吹出七
彩泡;矿泉水瓶上扎开数个小孔,盛满水就会像喷泉一样;平静的水面还可以当镜子等等。幼儿从玩中就会有新的发现,再加上老师适时的知识引导,幼儿的创新意识就更明显。
三、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
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和价值在于不受传统思维和习惯思维模式的束缚,敢于想人之所未想,做人之所未做。迪斯尼曾说过:“如果你能想到,你就能做到。”作为教师,要独具慧眼,珍视孩子的奇思妙想,鼓励孩子将各种奇思妙想表露出来。比如,看图讲述《战胜狐狸》,幼儿只能看到图片,小动物的所想所说都要靠幼儿自己想象,这时老师就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且大胆想象。再如在美术课画大狮子时,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作画,丰富画面,大多数幼儿只添了些太阳、小花小草之类,而只有李源鑫小朋友是这样讲的画面内容:“中间的是狮子,画的一圈横竖线是笼子,这样它就跑不出去了,右上角画的是一个怪兽在值班看着狮子。”听完解释,对他那张最初被视为“乱七八糟”的画,不得不“寡目相看”。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孩子与众不同。只要你稍加留心,不难发现:不少幼儿存在着从众行为。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老师是这么说,其他的小朋友是这样做的。”这样的结果,使幼儿失去了应有的个性。所以作为老师,要保护和鼓励孩子大胆求异,与众不同。比如用粉笔再黑板上画出一个近似圆的图形,向幼儿提问这是什么时,幼儿就会说出是太阳、月亮、西瓜、气球、狗尾巴等等。其中部分幼儿总是竭力提出自己认为是合适的,不同于他人的答案,甚至还会展开激烈的争论。
第三,鼓励孩子富有主见。教师要培养孩子敢于并善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对事情有自己的主见。有些孩子的答案不是老师的预期答案,可能老师就不予理睬,或被视为故意捣乱的坏孩子。这种做法必须改进,因为他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讲故事《乌鸦喝水》后,我问幼儿乌鸦用投石子喝水的办法好不好时,大多数幼儿都说好,说小乌鸦很聪明,而只有王昊小朋友说办法不好,认为乌鸦太笨了。问其原因时,他说:“一个石子一个石子地投太慢了,如果拿一根吸管去喝,就很方便了。”听了王昊的话,顺势启发幼儿讨论:王昊的办法好不好呢?小乌鸦为什么没有用吸管呢?结果幼儿发言都是很积极,首先肯定了王昊的办法,接着通过分析,认为小乌鸦也是很聪明的,后来小朋友又帮小乌鸦想了许多喝水的办法。
总之,要想培养具有丰富创新素质的幼儿,必须更新教师的观念。只要教师不刻板、不压制、善诱导,就会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颖,《更新教育观念,维护幼儿心理健康》,《幼儿教育》,1995年第12期。
【2】张建国,《幼儿园综合性主题教育的课程结构》,《幼儿教育》,1995年第12期。
【3】宋秀凤,《正确对待幼儿的“标新立异”》,《幼儿教育》,1997年第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