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专业教学方案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能比拟系统地掌握卫生保健与心理学的根本概念、根本原理,比拟全面地了解幼儿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能够初步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幼儿教育中的问题,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知识根底。
二、课程教学的根本要求
1.了解卫生保健与心理学中涉及的根本概念,能识记其中的一级概念、二级概念和局部重要的三级概念。
2.理解各种心理现象开展的规律、特点、品质,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用自己的话加以分析说明。
3.掌握幼儿各种心理活动发生开展的根本规律,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典型心理特征能加以区分,能根据所学理论提出培养幼儿各种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措施。
三、课程教学容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心理的实质,能用自己的话加以述。
. 可修编.
. -
3.掌握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教学容】
第一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研究容 一、教育与幼儿教育 (一)教育
1、教育以满足社会存在与开展、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需要为根本职能 2、教育是经历传递系统 3、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系统 (二)幼儿教育与幼儿园教育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幼儿心理的形成规律 (二)研究如何应用规律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容体系 (一)导论
(二)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三)幼儿的心理安康 (四)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第二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于意义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理论作用 (二)实践作用
. 可修编.
. -
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三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那么与研究方法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根本研究原那么 (一)客观性原那么 (二)发作性原那么 (三)实践性原那么 (四)综合创造性原那么 (五)教育性原那么 第二章 幼儿心理开展 【教学目标】
1.掌握制约幼儿心理开展的因素,结合实例分析。 2.掌握幼儿心理开展的阶段性。 【教学容】
第一节 心理开展的一般特点 一、心理开展的含义
〔一〕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开展 〔二〕从无意向有意开展 〔三〕从笼统向分化开展 〔四〕从零乱到形成体系
. 可修编.
. -
二、心理开展的性质 〔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差异性
三、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与阶段划分 〔一〕年龄特征
〔二〕年龄特征的阶段划分 1、信任对疑心〔0——1〕 2、自主对羞怯、疑虑〔1——3〕 3、主动对疚〔3——6〕
〔三〕心理开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第二节 幼儿心理开展的主要特征 一、
幼儿的言语开展
〔一〕 词汇的开展
〔二〕 语法的掌握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开展 二、
幼儿的认知开展
〔一〕 幼儿的感知觉与观察的开展 1、 颜色感知 2、 空间感知 3、 时间知觉
. 可修编.
. -
4、 观察
〔二〕 幼儿的记忆开展 1、 无意记忆为主 2、 形象记忆为主 3、 机械记忆为主 〔三〕 幼儿的思维开展 1、 动作思维 2、 具体形象思维 3、 抽象思维
〔四〕 幼儿的想象开展 1、 任意性 2、 夸与混淆 3、 再造性
三、幼儿的情绪与情感开展 〔一〕情绪识别与理解 〔二〕情绪情感体验 〔三〕情绪表达与控制 四、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开展 〔一〕个性的开展 1、自我意识的开展 〔1〕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
. 可修编.
. -
〔3〕自我控制 2、性格的开展 〔1〕好奇心强 〔2〕独立性不断开展 〔3〕坚持性不断提高 〔二〕社会性的开展 1、同伴交往的开展 2、社会行为的开展 3、性别化的开展
第三节 影响幼儿心理开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一〕遗传是心理开展的物质前提
〔二〕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开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 〔三〕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的开展 二、环境
〔一〕环境时遗传说提供的心理开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开展的水平和方向 三、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一〕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二〕遗传素质及生理开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第四节 教育与幼儿心理开展 一、教育的主导作用
. 可修编.
. -
二、早期教育
三、幼儿教育的原那么 〔一〕热爱与尊重幼儿 〔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开展 〔三〕面向全体、因人施教 〔四〕保教合一
〔五〕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
1.制约幼儿心理开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掌握幼儿心理年龄特征 第三章 学习与幼儿心理开展 第一节 学习活动的一般概述 一、学习的定义
〔一〕学习是个体通过不断实践主动适应环境的活动〔二〕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表达出来〔三〕学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学习的种类 〔一〕学习容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1〕认知技能的学习 〔2〕运动技能的学习
. 可修编.
. -
3、态度与社会规的学习 〔二〕学习方式 1、发现学习 2、承受学习 三、学习的作用
四、人类学习的主要特点 〔一〕人类学习的根本特点 〔二〕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1、活动——游戏性 2、直观——操作性 3、指导——模仿性 第二节 学习的根本理论 一、联接学习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反射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 二、认知学习理论
〔一〕早期的顿悟学习理论 〔二〕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构造 2、学习是在已有的认知开展的根底上进展的 3、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学习 三、社会学习理论
. 可修编.
. -
〔一〕观察学习的有关研究 〔二〕观察学习的根本过程 第三节 学习与幼儿身心开展 一、学习与幼儿的生理开展 〔一〕学习对生理开展的依存性 〔二〕学习对生理开展的促进作用 二、学习与幼儿的心理开展 〔一〕学习对心理开展的依存性 〔二〕学习对心理开展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 幼儿游戏及其指导 第一节 幼儿游戏的特点与作用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 〔一〕自由性 〔二〕趣味性 〔三〕虚构性 〔四〕社会性 〔五〕实践性 二、幼儿游戏的作用
〔一〕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开展 〔二〕游戏促进幼儿心智能力的开展 〔三〕游戏促进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
〔四〕游戏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开展. 可修编.
. -
〔五〕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开展 第二节 游戏的种类 一、创造性游戏 〔一〕角色游戏 1、经历性 2、自主性 3、想象性 〔二〕构造游戏 1、材料多样性 2、造型性 〔三〕表演游戏 1、表现性 2、自娱性 3、自创性 二、规那么性游戏 〔一〕智力游戏 〔二〕体育游戏 〔三〕音乐游戏
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指导 一、幼儿游戏的根本指导方法 〔一〕准备工作 〔二〕观察游戏
. 可修编.
. -
〔三〕介入游戏 1、平行游戏 2、合作游戏 3、指导游戏
二、不同类型游戏的指导方法 〔一〕角色游戏的指导 1、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历 2、为幼儿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 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4、引导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 5、个别指导
6、教师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 7、完毕游戏 8、游戏的评价 〔二〕构造游戏的指导 1、定型材料游戏的指导 2、不定型材料构造游戏的指导 〔三〕表演游戏的指导 〔四〕规那么游戏的指导
. 可修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