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摄影教学教案

来源:华佗健康网
教案 章节名称 授课方式 绪论 摄影术的由来和发展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4 教学内容与设计 内容: 摄影术的发明:1832--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正式想全世界宣布了他的发明. 照相机:摄影其实是一种纪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相机。不能认识相机就不能进行拍摄,只有对手上的工具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才能拍出好的照片。 相机构造: (一)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个照相机。 (二)镜头∶用光学玻璃造成的镜头,把进入镜头的光线汇聚起来,在感光胶卷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 (三)胶卷∶是一种可把影像接受下来的感光材料,经过一定的化学药品处理,能把影像固定下来。 (四)取景器∶使摄影者能看到他所拍照片所包括的影物范围。 (五)对焦装置∶最简单相机没有对焦设备,在某一距离之外的景物都产生清晰的影像, (六)快门:快门是一个机械装置,能控制纳入的光和投射到胶卷所经历的时间, (七)快门按钮:用来操纵快门的按钮。 (八)光圈∶这个装置控制到达胶卷的光线的多少,它用控制镜头光孔的大小来达到这一作用的。 (九)过片装置∶这是一个机械装置,用来转动相机内的胶卷,以便全部胶卷能在相机中一幅一幅地顺序曝光。 相机的基本类型: (一)110相机 现在最简单相机是叫110。 (二)单镜反光机(35mm, APS, 120)这种照相机与上述连动测距器的相机颇为相似。 (三) 取景式相机(View Camera) 一般用於专业摄影。 (四)即影即有相机:最初是由宝丽来发展起来的,後来Kodak公司也制造供应,目前停产。 现代照相机:现代相机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有代表性的国家有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家. 第一章 数码照相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教学时数 8 章节名称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 重点:介绍相机基本设置,各种功能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 难点:使用相机的操作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设学计内容与 (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提要、案例、教具、提问、课堂讨论与练习、作业、思考题、学习参考资料等设计) 内容: 1.1数码摄影成像原理 (一)有光才有影 (二)光与色、光线和光束:光与色:(1)光源色: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颜色(2)物体的固有色(3)光的三原色(4)光的三补色(5)色彩三要素。光线和光束:(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3)光的反射定律 (三)透镜及成像:小孔成像基本原理 1.2数码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性能 (一)数码照相机的结构:数码相机工作结构示意图 (二)数码照相机的种类:数码相机的种类大致分为专业、民用和数码机背三种 (三)数码照相机的性能指标:CCD/CMOS尺寸、LCD(液晶显示器)、最高分辨率、光学变焦/数字变焦、存储媒介、存储容量、镜头、快门、输出接口、白平衡、图像处理速度、防抖动、连拍功能、推介。 (四)使用彩色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它拥有一个可 以及时浏览图片的屏幕,称之为数码相机的显示屏,一般为液晶结构(LCD,全称为Liquid Crystal Display)。 (五)数码相机的输出:(1)一般数码相机使用的是 VHS 视频端子,接电视机的视频输入,也就是平时接 VCD 视频线的那个端子,标志常常是一个箭头指到一个圆环里面(2)联接电视机以后,数码相机播放照片时不再在LCD显示,而显示在电视机上(3)数码相机的视频输出一般都支持 NTFS/PAL两种制式,可以在数码相机的菜单中选择,新型号的大屏幕彩电一般能自动识别制式(4).由于视频信号本身的清晰度有限,实际拍摄的照片要比电视上所看到的清晰得多。 (六)声音记录 1.3数码照片后期处理 (一)电脑配置和软件选择:(1)电脑型号(2)数码照相机与电脑连接(3)Photoshop软件。 (二)数码图像的获取:(1)建立图像素材库(2)利用网络资源(3)图像格式转换(4)打开和存储图像(5)数码图像的修整和处理(6)图像拼合。 (三)追随拍摄和变焦拍摄效果:(1),相机要持稳(2)追随要平稳(3)在转动的过程中按下快门。 章节名称 第二章 摄影曝光与用光 教学时数 8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各种光线的情况下进行拍摄曝光以及用相机内测光系统或用测光表来获取准确的曝光的方法。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教学 重点:如何掌握摄影曝光。 重点与难点 难点:解释如何在各种光线情况下进行拍摄。 教(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提要、案例、教具、提问、课堂讨论与练学习、作业、思考题、学习参考资料等设计) 内容内容: 与2.1正确曝光: 设计(一)曝光的含义:(1)关于曝光的概念 (2)控制曝光量的基本手段(3)检查曝光量的主要途径(4)曝光与调图的差异 (二)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1)曝光量会影响照片的整体密度,即我们常说 的深浅程度。(2)曝光量会影响照片的反差,即我们常说的黑白对比度。(3)曝光量会影响照片的影调过渡,即我们常说的层次。(4)曝光量会影响照片的色彩丰富程度,即我们常说的色彩还原。 (三)影响曝光的客观因素:(1)光线的强弱(2)胶卷的片速(3)显影条件(4)互易率失效(5)器材的准确性(光圈、快门、测光系统) (四)影响曝光调节的主观因素:(1)正确曝光(2)控制曝光(3)实际需要的准确性 (五)光比:(1)光比的含义(2)光比的计算方法 2.2曝光基本操作: (一)合理地选择被摄景物:(1)使摄影变得有趣的4个要因:① 被摄物——拍什么才有趣②器材——操作才有趣③ 摄影技巧——提高的快乐④ 心智力——创作才有趣(2)好照片90%取决于拍摄题材(拍摄物)的选择:① 通过照片传递自己的主张和体会乐趣所在② 照片的2个个性:记录和创造性的表现。 (二)掌握不同光线造型与曝光的关系:(1)室外自然光曝光的估计:①季节的变化②时间的变化③天气的变化④纬度的变化⑤高度的变化⑥光线照射方向的变化(2)室内曝光量的估计①光源的功率②光源距被摄物体的距离③光源数量(3)曝光量估计的原则。 (三)注意调整照相机的胶卷感光度刻度 2.3常见的曝光方法: (一)“宁多勿少”法(或“宁少勿多”法) (二)括弧式曝光法(梯形曝光法) (三)平均曝光 (四)高光曝光模式 (五)阴影曝光模式 2.4自然光条件下拍摄 (一)直射光和散射光 (二)不同的光位,拍摄主体会有不同的表现:1.顺光、2.侧光、3.逆光、4.顶光、5.脚光 2.5人造光条件下拍摄 (一)白炽灯和新闻灯 (二)电子闪光灯 章节名称 第三章 景深、影调、色彩与构图 教学时数 8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 教学目标 主要让学生了解景深、影调、色彩、构图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新闻摄影中的运用。 教学 重点:掌握景深、影调、色彩、构图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难点:如何把这些基本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并增加技巧。 教学内容与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提要、案例、教具、提问、课堂讨论与练习、作业、思考题、学习参考资料等设计) 内容: 3.1景深控制 (一)景深的含义:景深的概念:景深就是焦点前后清晰的范围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及规律:(1)光圈、摄距与焦距对景深的影响(2)光圈与 景深成反比。(3)摄距与景深成正比。(4)镜头焦距一景深成反比。 (三)最大景深与最小景深的获取方法:(1)获取最小景深的方法 (2)获取最大景深的方法 (四)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1)相机上的景深表(2)表格式的景深表(3)景深计算公式 3.2 影调控制 (一)影调层次的鉴别: (二)控制反差:(1)何谓反差(2)为什么要控制反差(3)如何控制反差。 (三)高调效果:高调效果是指照片以明亮的色调为基调,黑白高调效果的照片的影调以浅灰到浅白为主,尽量避免或少用暗黑色调。 (四)低调效果:低调效果正好与高调效果相反,是指照片以灰暗的色调为 3.3色彩的表现力 (一)色彩的基调、 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基调是指画面色彩的基本色调,即主要色彩 的倾向,也就是给人总的色彩印象。基本包括(1)暖色调与冷色调(2)对比色调与和? 谐色调(3)浓彩色调与淡彩色调(4)亮彩色调与友彩色调。 (二)色彩的和谐、 色彩的感觉:(1)远近的感觉。(2)大小的感觉。(3)进退的感觉。(4)胀缩的感觉。(5)轻重的感觉。(8)动静的感觉。(7)冷热的感觉。(6)软硬的感觉。(7)(8)联想的感觉。 3.4摄影构图 (一)构图的三大形式:(1) 主体----摄影构图的中心(2) 陪体----摄影构图的参考系(3)环境----摄影构图的渲染因素 (二)拍摄位置:(1)正面拍摄,(2)侧面拍摄。(3)斜侧面拍摄。 章节名称 授课方式 第四章 彩色胶卷的色温平衡性与校色温滤光镜 课堂讲授(√ );实践课() 教学时数 8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彩色胶卷的特点和性能,学会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彩色胶卷。 教学 重点:彩色胶卷的种类及其特性。 重点与难点 难点:彩色胶卷对光源色温的适应性。 (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提要、案例、教具、提问、课堂讨论与练习、作业、思考题、学习参考资料等设计) 内容: 彩色胶卷具有色温平衡性,这也是彩色胶卷区别于黑白胶卷的特性之一。 日光型彩色胶卷的色温平衡性为5500K,这就是意味着在5500K的光源下拍摄,日光型彩色胶卷能够准确地记录被摄景物的色彩。 灯光型彩色胶卷的色温平衡性为3200K(只有一种例外,即“柯达克罗姆40A型”的色温平衡性为3400K,又称“灯光A型”)。这就意味着灯光型彩色胶卷在3200K的色温下能够准确地记录景物的色彩。 彩色软片是针对标准照明的色温而设计,日光型软片以晴天中午5400K 为标准,灯光A型正片以泛光灯光3400K为标准,B型正片与L型负片以钨丝 灯光3200 K为标准。当色温不符合软片色温标准时,就不能摄得色彩纯正 的底片,需要用色温平衡滤光镜(LB滤镜)来调整。 教学内容与设计 章节名称 第五章 传统感光材料特性及其冲洗、印放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 教学 重点:黑白胶卷. 黑白相片的冲洗技术。 重点与难点 难点:理论与试验相结合教学。 教学时数 8 教学目标 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感光材料的性能及其冲洗印放方法。 教学内容与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提要、案例、教具、提问、课堂讨论与练习、作业、思考题、学习参考资料等设计) 内容: 5.1 感光材料种类的区分 (一)用途来分:(1)负性感光材料(2)正性感光材料(3)反转感光材料 (二)按感光材料的不同支持来分:(1)胶片(2)相纸 (三)感光纸的分类:(1)黑白相纸(2)彩色相纸 5.2 感光材料的结构 (一)片基 (二)感光乳剂层 (三)各种附加层 5.3胶卷的性能: (一)感光度 颗粒度 解像力 (二)反差性 宽容性 (三)灰雾度 保存性 (四)胶卷性能的内在规律 (五)DX胶卷:DX的内容包括(1)感光度(2)反差系数(3)宽容度(4)感色性(5)颗粒性(6)解像力(7)清晰度(8)灰雾度 5.4胶卷使用常识 (一)注意胶卷的保存条件:(1)防热防潮。(2)防放射线和有害气体。(3)防静电。(4)防潜影衰退。 (二)注意及时启封和冲洗 (三)注意胶卷的装卸方法 (四)注意胶卷的最佳使用期 (五)注意X光对胶卷的影响 5.5黑白胶卷的冲洗技术 (一)冲洗工具与药水配置:(1)常用配方介绍(2)冲洗药液的配制(3)冲洗方法 (4)冲洗工序(5)确保冲洗质量的四个因素(6)冲卷注意事项 (二)显影技术:(1)影响显影的四大因素(2)微粒显影(3)增感显影(4)高纸反差显影(5)高低温显影。 (三)停显、定影、水洗、干燥:(1)预湿(2)显影(3)停显(4)定影(5)清除色罩(6)清洗残液(7)去除水渍 5.6黑白照片的印放技术 (一)黑白相纸的种类:(1)印相纸与放大纸(2)纸号与纸面(3)可变反差相纸与全色相纸 (二)黑白片的印放:(1)暗室布置与检验(2)黑白印相的方法和要领(3)黑白放大的设备、方法与要领(4)巨幅照片的印放方法 (三)印放常用技巧:(1)放大照片操作过程(2)常用技巧(3)剪裁(4)遮挡与加光(5)常用显影技术(6)最小曝光量法 教学内容与设计 章节名称 授课方式 第六章 新闻摄影的定义和特征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8 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摄影的基本内容、特征和原则以及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教学目标 和能力 教学 重点:新闻摄影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难点:解释新闻摄影对记者的要求 (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提要、案例、教具、提问、课堂讨论与练习、作业、思考题、学习参考资料等设计) 内容: 6.1新闻摄影的定义和特征: (一)新闻摄影简史 (二)新闻摄影的定义 (三)新闻摄影的特征:(1)新闻摄影的新闻性(2)新闻摄影的思想性(3)新闻摄影的瞬间形象性(4)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6.2新闻摄影记者的修养 : (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1)历史使命感(2)社会责任感 (二)技术技能和道德规范:(1)高科技条件下新闻摄影工作者道德修养给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带来的风险 高科技只是新闻摄影的一种手段和工具,真正能给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带来风险和危害的是掌握着高科技手段的人。(2)高科技在技术方面给新闻摄影真实性带来的风险 (3)高科技的互联网技术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影响 (4)如何应对高科技给新闻摄影带来的风险 (三)新闻敏感和捕捉瞬间:(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以及预见可能产生的政治作用的能力。(2)新闻敏感是记者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在全局中的地位,在事物发展阶段上影响大小的能力(3)新闻敏感是衡量记者能否迅速推断某一新闻事实引起观众反响程度的洞察能力。 教学内容与设计 章节名称 第七章 新闻摄影采访中的思维活动 教学时数 8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目标 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摄影表现方法的基本技巧 教学 重点:新闻摄影的表现方法 重点与难点 难点:解释新闻摄影的表现方法 教学内容与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提要、案例、教具、提问、课堂讨论与练习、作业、思考题、学习参考资料等设计) 内容: 7.1新闻摄影采访中思维活动的特点: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最终要 体现在视觉思维上。采访中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基础,视觉思维要在逻辑思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更好地表现新闻主题和深化新闻主题,运用视觉思维对画面进行综合处理。 7.2改变摄影采访思维定势的方法: (一)什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记者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在采访和拍摄过程中所产生的倾向性和心理准备。 (二)如何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首先,要有求异心理,杜绝迎合心理。第二,要利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同中求异。 (三)要敢于标新立异,在各种题材中不断创新。 章节名称 授课方式 第八章 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判断 课堂讲授(√ );讨论课() 教学时数 8 教学目标 主要让学生了解摄影采访的特点、准备、步骤,并根据其新闻价值进行取舍 教学 重点: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取舍 重点与难点 难点: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判断 (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提要、案例、教具、提问、课堂讨论与练习、作业、思考题、学习参考资料等设计) 内容: 8.1注重形象表现: (一)学会观察生活,选择瞬间的可视形象。 (二)在抓住形象表现的瞬间中,摄影记者要有丰富的感情,要融合自我。 8.2视觉信息的传递方式: (一)新闻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传递特点集中表现在记者运用新闻摄影的语言上。 (二)新闻摄影语言的另一个方面以“说话”的形象为最基本的特征。 (三)新闻摄影能抓住可视形象的表情、姿态、情绪、情节,这也是新闻摄影语言传递的主要手法。 8.3摄影采访方案的制订: (一)采访前的案头准备:(1)了解有关背景材料。(2)要深入作好调查研究。 (二)采访方案的制订:(1)采访前的案头准备,是采访方案制定的基础。(2)根据所挖掘和表现新闻主题的角度,进一步思考,落实拍摄时应该运用哪些技术手段和拍摄技巧。(3)根据所挖掘和要表现的新闻主题,选择拍摄角度,并在拍摄时利用变换角度的手法,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教学内容与设计章节名称 授课方式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摄影的创新方法。 教学 重点:如何掌握拍摄技巧灵活运用。 重点与难点 难点:解释如何进行创新拍摄。 第九章 新闻摄影的形象表现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8 教学内容与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提要、案例、教具、提问、课堂讨论与练习、作业、思考题、学习参考资料等设计) 内容: 9.1新闻摄影的视觉语言传递: (一)主体与平面的转换 (二)视角的转换 (三)色彩的转换 (四)选择性的转换 (五)综合与单一的转换 (六)局限性与能动性的转换 9.2 新闻形象主体的表现方法: (一)近景或特写法 (二)景深法 (三)光线描绘法 (四)线条透视法 (五)色彩对比法 (六)神态姿势法 (七)动感法 (八)质感法 (九)情节和细节法 (十)影调对比法 9.3 新闻陪体的表现方法: (一)陪体在画面中的作用。 (二)前景在画面中的作用:(1)可以将前景安排在画面边缘、两边或四周,由于前景成像大、色调深,有助于说明主体,展现环境的空间,使画面有纵深感。(2) 充分利用有规划排列的物体做前景,可以增加照片装饰感。(3)使用具有季节性的花草树木做前景,可以增加画面的信息量。 (三)背景在画面中的作用。 (四)空白在画面中的作用。 9.4 新闻摄影拍摄技巧的灵活运用: (一)新闻摄影形象表现的错位运用:(1)主体和陪体的非常表现(2)前景和背景的非常表现:①前景的运用②背景的运用③前景和背景的错位运用。 (二)新闻摄影形象表现的逆向运用:(1)反时间顺序(2)反空间顺序:①不同的摄距与画面效果②不同方向与画面特点③不同高度与画面特点④画面稳定,空白与三分法。 (三)新闻摄影形象表现的组合运用:(1)画幅与虚实的组合:①画幅与虚实②虚实结合的运用。(2)色调与影调的组合:①色调含义因运用②影调的含义与运用。(3)线条与质感的组合:①线条的运用②质感的运用。(4)光线与造型的组合:①新闻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的合理运用。②新闻摄影用光的造型的运用(5)特殊用光:①逆光底光②用闪光灯③补光(6)大和小的组合(7)画外音 教学内容与设计章节名称 第十章 继续学习指南 教学时数 4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目标 不断学习摄影发展前沿知识和技术 教学 重点:进一步提高读图赏析能力 重点与难点 难点:注重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提要、案例、教具、提问、课堂讨论与练习、作业、思考题、学习参考资料等设计) 内容: 10.1不断学习摄影发展前沿知识和技术:数码技术以电子科学为核心,高速向前发展。每三五个月,我们都能看到新的摄影设备上市。优胜劣汰则是自然发展法则,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掌握新设备新技术。在新闻摄影方面,知识更新的周期率正在不断加快,我们只好及时站在新技术发展前沿,与时俱进。 10.2进一步提高读图赏析能力:技术大踏步向前发展,必然引发思想意识的变化。读图的标准也不断变化。对社会变革的认识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对人文发展的审美能力和鉴别能力等,都会影响我们对新闻图片的选取和使用。 10.3注重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多拍多练多思考,熟能生巧,推陈出新。 教学内容与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