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关于对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高校校园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又是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堡垒,更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同时,校园文化也是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的重要保证。而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绝非只是一个高格调的理论问题,它要涉及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要通过学校这个载体来引导、传播,既有显性的宣传、灌输,又有隐性的熏陶、影响,使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受益者。而大学语文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简单而又繁复的人文特色的艺术性结合,明确大学语文的内涵,了解大学语文的现状,重视大学语文多方面的改革,才能使大学语文真正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一、关于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大学语文课程是普通高校教学中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大学语文课程具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分析表达、阅读鉴赏能力的直接功能,并承担着陶冶情操、提升道德、拓宽视野的重任。由此可见,大学语文课程既有工具性和基础性特征,又有审美性和人文性特征。
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建立一种富于变革意味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能为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语文综合素养、滋养人文精神的课堂,提升当代大学生欣赏与鉴别人类精神产品的感悟和认知能力。经专家学者们多次讨论,文理科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成为大学语文的明确定位。大学语文课程应该承担起一定的思想情感、文化素质培养的任务,作为母语教学,最重要的还要教会学生读书写作、赏鉴评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近些年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一直被呼吁,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和高度。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新形势,为大学语文学科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高校,包括许多理工科大学纷纷发展人文学科,为大学语文学科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生存环境。国家有关部门也一再强调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大学语文在人文素质、思想情感培养方面所承担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同。大学语文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最直接的阵地和载体,大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效。
二、大学语文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及结合途径
大学语文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是人文素质特色,人文素质的提升,大学语文是重要的一课。大学语文课程是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始终把握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起着引导学生弘
扬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起着呼唤人文精神,加强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功能。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大学语文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契合点:人文精神。大学语文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二者结合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语文结合的交点,浓缩一下就是语言和文学,其方法是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独具的特点,开辟较为畅通的途径。必须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摆上工作议程,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把积极营造多彩、有序、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视为提高办学水平和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是学校中文专业之外所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每位任课的教师都应该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大学语文课堂是最直接最方便的校园文化建设主导阵地。
三、大学语文课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把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这本身就可以表明其对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起到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促进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由学校的法律形态和组织管理形态构成的显性文化,以此可以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大学语文课程可以涵盖古往今来的社会价值观念、知识体系、道德标准、行为模式、文化传统,并对此进行吸取继承和传播,从而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借鉴,有利于独具特色的制度文化的形成。大学语文课程促进公德意识的形成。社会公德意识是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潜移默化,有利于形成尊重每个人存在价值的意识,有利于营造民主与科学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引导和调整师生的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养成健康的心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情感,为人民服务的品格和为民族献身的精神,逐渐积累并最终形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与民族文化相一致的社会公共道德意识。
四、中国先进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及大学语文课程的关系
大学语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先进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选择。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源头,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基本功能,研究文化是高校的活动基础,创新文化是高校的崇高使命。高校校园文化是科学思想萌生的催化剂,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它既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强大动力、做出巨大贡献。
(1)校园文化的选择
文化是大学的基石,能够成为大学基石的文化必须是真正的文化,真正的文化,必须具备先进文化的本质和特征。能够成为大学基石的文化必须是高品位的文化。固然,大学的
文化生态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应该是允许各种异质文化共生并存的,应该是
具有包容胸怀的。但是,大学承担着文化创新的社会责任,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神圣职能,因而必须要追求高品位的先进的文化。在俗文化、伪文化、流行文化大行其道、大举入侵的今天,校园文化可以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共存,可以是文野共处雅俗共赏,但不能是虚伪、轻浮和低级的。以品格、气节和风骨坚守精神家园的文化高地绝不能动摇。
校园文化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它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最前沿。在人类社会业已进入新世纪的重要历史关头,中国的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多元价值观念多种思想意识纷呈,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冲撞,校园文化也必然要经历中西文化撞击的抉择。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下,中西方校园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甚至某些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中国校园文化的选择必定是于古今中外取其精华,以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为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
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在创设健康的文化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育人其实就是环境的育人,育人环境也就是大学的文化环境。因此,倾力创造一个先进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我们今天的高校必须完成的大工程。作为一所对学生和社会、对今天和未来负责任的大学,在先进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上,应当积极推进,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2)大学语文课程的支撑
先进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选择,大学语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阵地,自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及其由此扩展、延伸的许多内容,可以展示在先进
文化旗帜下形成的与其他社会组织与文化形式完全不同的鲜明特色,从而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是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健全人性,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素质,推动校园精神的深化和发展。大学语文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提出了应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文学优势以及道德优势来引导校园文化建设走向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道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