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测试与标准:耐洗色牢度

来源:华佗健康网
纺织品耐洗色牢度检测技术探讨

耐洗色牢度指纺织品颜色耐各种洗涤的能力,是衡量纺织品使用价值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分析耐洗色牢度测试标准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与GB/T 12490-200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的异同,以及相关纺织品耐洗色牢度检测技术的选择技巧。 1. 标准的比较

耐洗色牢度测试标准

目前,我国纺织品耐洗色牢度的最新标准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是对GB/T3921.1-5-1997标准的修订,并将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对老标准的5个部分进行了整合,并对贴衬选择、组合样清洗和评级方法等方面作了修改和调整。该标准的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SO105-C10:2006《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C10部分:耐皂洗或肥皂和苏打液洗涤色牢度》。这是一种在试验室中预测纺织品耐洗色牢度的小型、快速测试方法,有从缓和到剧烈5种洗涤方式,实验温度在40-95℃。 1.1.1原理

将纺织品试样与一块或两块规定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放入皂液或肥皂和无水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在规定时间和温度下,先经机械搅拌,再经冲洗、干燥,用灰色样卡或仪器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1.1.2贴衬选择

测试耐洗色牢度所用的贴衬织物,可采用单纤维贴衬或多纤维贴衬。单纤维贴衬织物应符合GB 7565-1987《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棉和粘纤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毛标准贴衬织物格》,GB 11403-1989《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聚酯、聚丙烯腈、丝等标准贴衬织物规格》,GB/T 13765-2002《亚麻和苎麻标准贴衬织物规格》和ISO105-F07-2001《纺强品 色牢度试验 多纤维标准贴衬织物规格》标准要求。

混纺面料和第一块单纤维贴衬选用面料组成中的主要纤维;第二块贴衬选用面料组成中的次要面料[以涤/棉/腈(50/40/10)混纺面料为例,其耐洗色牢度的第一块单纤维贴衬为涤纶,第二贴衬为棉]。纯纺面料的第一块单纤维贴衬选用同类纤维,第二块贴衬按表1选择。 表1 纯纺面料耐洗色牢度单纤维贴衬的选择 第二贴衬 第一贴衬 40℃和50℃试验 60℃和95℃试验 棉 羊毛 粘纤 - 羊毛或丝 棉 麻 羊毛 粘纤 粘纤 羊毛 棉 醋纤 粘纤 粘纤 聚酰胺 羊毛或棉 棉 聚酯 羊毛或棉 棉 聚丙烯腈 羊毛或棉 棉 多纤维贴衬系由多种纤维组合而成,因其结构、纱支和密度与单纤维贴衬不同,所以沾色效色果也不同。以常用的SDC多纤邻布DW为例,按GB/T3921 A(1)方法试验,对比结果见表2。 表2 单纤维贴衬与多纤维贴衬的沾色差异 多纤维贴衬织物沾色/级 样品名称 单纤维贴衬/级 羊毛 腈纶 涤纶 锦纶 棉 二醋纤 2-3 4-5 4-5 3 4 4 纯棉织物 羊毛3 棉4 4 4 3 3 4-5 毛/腈织物 4 羊毛4 腈4 4-5 4-5 3-4 2-3 4 涤/棉织物 4 涤纶4 棉3 3-4 4 3 4 3-4 棉/锦织物 3-4 锦2-3 棉3-4 由表2知,同一面料在相同条件下洗涤后,单纤维贴衬与多纤维贴衬中对应贴衬的沾色存在一定差异。表2中纯棉布的羊毛沾色,涤/棉布中的涤纶沾色、棉布沾色,棉/锦织物中的锦纶、棉布沾色,两种贴衬的检验结果有半级之差。

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试验

GB/T12490-200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是对GB/T12490-1990的修订,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采用了ISO 105-C06:1994《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C06部分: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标准,对贴衬、试液相关参数的控制,以及干燥方法等方面作了修改。该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纺织品颜色耐一般家庭或商业洗涤的能力。其设备要求、操作过程及贴衬选择同GB/T 3921—2008。所用标准洗涤剂要求不含荧光增白剂,可选用AATCC WOB洗涤剂或ECE洗涤剂,与GB/T 3921—2008不同。

该方法的洗涤条件共有16种(见该标准的表2),其中我国产品标准最常引用的方法是试验编号中的A1S和B2S。这二种试验条件分别适用于纺织品的手洗和机洗色牢度试验,如A1S试验条件被引用于小心手洗类毛针织品和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以及装饰用织物的耐洗色牢度测试中;B2S试验条件被引用于可机洗类毛针织品的耐洗色牢度测试中。

耐洗色牢度标准比较

GB/T 3921—2008与GB/T 12490—2007 两个标准虽然都是有关耐洗色牢度的测试方法,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1.3.1 使用范围、洗涤剂和评级工具(表3)

表3 两个标准在适用范围、洗涤剂、评级工具的差异 标准 适用范围 评级工具 洗涤剂选择 家庭用所有类型纺织品耐洗标准灰色样卡不含荧光增白剂的肥皂,需要时GB/T 3921 涤色牢度的测试。 或光谱测色仪 可加入无水碳酸钠. —2008 家庭用纺织哭喊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的测试方法.单 不含荧光增白剂的AATCC标准 个S试验,接近一次家庭和商 洗涤剂WOB或ECE标准洗涤剂,GB/T12490 业洗涤;一次复合M试验,接近标准灰色样卡 需要时可加入无水碳酸钠 —2007 五次不超过70℃家庭和商业洗涤效果. 1.3.2 测试参数 GB/T 3921—2008有5种洗涤方法,而GB/T 12490—2007有16种洗涤方法。其常用测试参数见表4。 表4 测试参数比较 试液温度标准 试液配制/L 时间/min 钢珠数量/粒 体积 /℃ 40 30 - A(1) 5克肥皂粉 50 45 - B(2) 同上 GB/T 3921浴比60 30 - C(3) 5克肥皂粉+2克碳酸钠 —2008 1:50 95 30 10 D(4) 同上 A1S 150ml 40 30 10a 4克洗涤剂 GB/T12490—2007 B2S 150ml 50 30 25a 4克洗涤剂+1克过硼酸钠 注:a)毛、蚕丝及其混纺高级织物,试验时不用钢珠。 贴衬和试验方法

采用不同的贴衬,检测结果也会不同。各取二块不同组成、不同颜色的面料,分别选择多纤和单纤贴衬,采用两个标准中的5种耐洗色牢度方法分别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试验方法与贴衬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毛/涤红色面料 方法 多纤贴衬沾色/级 变色 单纤贴衬沾色/级 变色 /级 羊毛 涤纶 腈纶 锦纶 棉 醋纤 /级 羊毛 涤纶 GB/T3921-2008A(1) GB/T3921-2008A(2) GB/T3921-2008A(3) GB/T12490-2007A1S GB/T12490-2007B2S 方法 3-4 2-3 2 3-4 2-3 3 3 3 3 2+3 2-3 2-3 2-3 2-3 2-3 2 2 1-2 2 2 1 1 1 1 1 3 3 2-3 3 3 4-5 4-5 4 4-5 4-5 3 2-3 2 3 2-3 3 3 2-3 3 3 4-5 4-5 4-5 4 4-5 粘纤/锦纶(73/27)黑色面料 多纤贴衬沾色/级 变色 单纤贴衬沾色/级 变色 /级 羊毛 涤纶 腈纶 锦纶 棉 醋纤 /级 粘纤 锦纶 3-4 3-4 2-3 3-4 3-4 4-5 3-4 2-3 4-5 GB/T3921-2008A(1) 3-4 3-4 3 2 3 3-4 4-5 3 2 4-5 GB/T3921-2008A(2) 3 3-4 3 1-2 3 3 4 2-3 1-2 4-5 GB/T3921-2008A(3) 2-3 GB/T12490-2007A1S 3-4 3-4 3-4 2-3 3-4 4 4-5 3-4 2-3 4-5 GB/T12490-2007B2S 3-4 3-4 3-4 2 3-4 3 4-5 3-4 2 4-5 由表5可见,同一面料采用相同的洗涤方法,但由于选用不同品种的贴衬,检测结果(沾色牢度)不一样。同一面料选用同一贴衬,由于选择的洗涤方法不一样,检验结果差异也较大,且随着洗涤温度的升高,沾色色牢度级别越来越低,但样品变色结果变化不明显。

因此,在测定耐洗色牢度之前,一定要明确洗涤方法和贴衬种类,否则检验结果没有可比性。在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耐洗色牢度的沾色主要是考核面料中主要组分的沾色;而在出口贸易中,买方经常会用最易沾色的锦纶或蚕丝贴衬来考核面料的耐洗沾色效果。因此,对同一产品的判定结论往往大相径庭。 2耐洗色牢度的检测技术选择技巧

根据我国的产品标准和实际使用情况,面料类、服装(饰)类和家纺类产品的耐洗色牢度试验,一般可按以下方法选择:

面料类

测试面料的耐洗色牢度,一般应按其最终用途来选择洗涤方法。在用途不详的情况下,按以下方法选择: 丝、粘纤、毛、锦纶类面料,参照GB/T 3921—2008A(1),试验温度为(40±2)℃。 棉、麻、涤纶、腈纶类面料,参照GB/T 3921—2008C(3),试验温度为(60±2)℃。

新型纤维,如Lyocel纤维、Modal纤维、牛奶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应根据纤维的性能和染色工艺而定,一般选用GB/T 3921—2008A(1)标准,试验温度为(40±2)℃。 服装(饰)类

(1)针织服装 针织休闲服装、美体内衣、保暖内衣、针织裙套、婴幼儿针织服饰、袜子和文胸等产品,均参照GB/T 3921—2008A(1)标准,温度为(40±2)℃。但在棉针织产品中,棉针织内衣、T恤(锦纶除外)、针织运动服和亚麻针织品应参照GB/T 3921—2008C(3)试验温度为(60±2)℃。

(2)毛针织品 羊毛衫根据洗涤要求选用GB/T 12490—2007中的A1S和B2S方法,手洗选择A1S程序,机洗选择B2S程序;低含毛和仿毛针织品、羊绒衫选用GB/T 12490—2007种的A1S的试验条件。

(3)梭织服装 牛仔服装、单夹服装、裙套、婴幼儿服装和夹克衫,选用GB/T 3921—2008C(3)方法,试验温度为(60±2)℃;但组分为丝、粘、麻及其混纺织物的单夹服装、套裙、婴幼儿服装和夹克衫(还包括锦纶面料的夹克衫)要用GB/T 3921—2008A(1)方法,试验温度为(40±2)℃。风雨衣、丝绸服装选择GB/T 3921—2008A(1)。 家纺类

(1)毛巾和床上用品 根据相关行业标准规定,毛巾、床上用品的耐洗色牢度测试按GB/T 3921—2008C执行,试验温度为(60±2)℃。

(2)装饰织物 其耐洗色牢度测试方法,按GB/T 12490—2007中的A1S条件进行,如果产品的使用说明上为轻柔洗涤或手洗,试验时不用钢珠。 3建议

测试纺织品的耐洗色牢度,要根据标准和贸易的需求来选择洗涤方法和贴衬,内贸可选单纤维贴衬,外贸常用多纤维贴衬。

试验取样要有代表性,特别是印花类产品要确保每个颜色都取到,评级时要注意花样颜色的对应。 组合试样为一短边缝合,当样品是纱线或散纤时,取样为贴衬织物总量的一半,沿四边缝合。 试液要先预热至试验温度,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

评级时,目光应与样品垂直,光源与样品成45,距离保持在30-40cm;对于有光泽的样品,光源垂直,目光与样

品成45 结语

纺织品耐洗色牢度时,由于在检测标准、方法上存在差异,其检测的结果存在不同,不同产品耐洗色牢度的考核指标不同,即使是同一面料,由于最终成品不同,因而应执行不同的产品标准,其最后的判定结果也不一样。因此,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必须了解不同耐洗色牢度标准在检测方法上存在的差异,充分了解不同产品的标准要求和买方要求,以把好质量关,减少风险,顺利做好纺织品贸易。

摘自《印染》 作者:楼才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