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分析

来源:华佗健康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分析

作者:米尔拜·伊卜拉伊木 来源:《商情》2013年第08期

【摘要】近年来新疆已经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地区。本文基于回归分析、偏离—份额分析与区位商分析方法对2001—2011年乌鲁木齐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第一、二产业相对于全疆优势不明显,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全疆平均水平高,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比较,仍显偏低;第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严重失衡,结构的合理性有待提升。据此,提出优化产业间、产业内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高新技术企业改善,进而推动乌鲁木齐产业结构合理转型和优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回归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 乌鲁木齐

西部大开发中新疆确立了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战的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重点行业,使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步。新疆具有资源和区位优势,位于亚欧大陆桥的中心,是国际大通道。乌鲁木齐是新疆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加快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下,乌鲁木齐启动了全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这将有利于乌鲁木齐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的中心和龙头作用的实现,推动产业的合理优化与升级。所以如何认识乌鲁木齐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晰乌鲁木齐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对乌鲁木齐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乌鲁木齐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2001—2011年的GDP变化趋势,新疆经济呈现比较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2001年,乌鲁木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9957、114.0751、196.7885亿元,乌鲁木齐的GDP约占全疆的GDP的21.1%,而到2011年乌鲁木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2.0550、759.0607、908.9191亿元,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幅分别达5.52、6.65、4.61倍,乌鲁木齐的GDP也占据新疆的25.56%的份额,表明乌鲁木齐经济的增长对全疆经济贡献的重要性。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乌鲁木齐对于全疆经济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建立乌鲁木齐GDP与全疆GDP增长关系的计量模型来进行研究。 (一)模型构建样与本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GDP进行研究。模型表达式为:yi=a+bxi+ei,式中:a为常数,b代表回归系数,y代表新疆的GDP,x代表乌鲁木齐的GDP,ei代表随机变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仅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代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如不做特别注明,所用到的数据都来源于2001—2011的新疆统计年鉴和乌鲁木齐统计年鉴。 (三)回归结果分析

利用Eviews对乌鲁木齐GDP和新疆GDP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和趋势线图(图1)一元线性回归散点图得到回归方程:Yi=3.69Xi+419.98。上述回归方程可得2011年新疆GDP预测的点计值:Y(2011)= 419.98+3.69*169.0347=6656.1(亿元),而新疆2011年的GDP为6610.05(亿元),相对误差仅为0.69%,这说明模型较为合理,能够运用于实际。而根据回归结果,斜率为3.39,这表明在2001—2011年间,乌鲁木齐GDP每增加1元就会带动新疆GDP增加3.39元。所以从以上模型我们可以知道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对整个新疆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为显著。

二、乌鲁木齐与新疆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2001年以来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与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此将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对其进行说明。该方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方法。它把区域经济增长总量分解为区域份额偏离分量(RS)、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S)与区位偏离分量(DS)。其中,RS表示假定该区域以标准区域总增长率增长而得到的增长量。PS代表该区域与总区域之间(比如乌鲁木齐和新疆)的产业结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DS反映该区域内各部门以不同于全区域相应各部门的增长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动,它代表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或者地区竞争优势的程度。

在此以每隔5年作为一个研究周期,分两个时间段,利用2001—2011这11年的乌鲁木齐市、全疆的GDP及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和增长率代入上面的方程中运用Excel计算,得到表1。

(二)结果分析

由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RS来看,乌鲁木齐11年来呈现不断增加的态状,而且均为正值,说明乌鲁木齐三次产业均为区域性增长部门,实际增长率高于全疆水平,对新疆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第二阶段说明乌鲁木齐的经济在这一时期有较快增长的趋势。这两个时间段产业贡献顺序均为三、二、一。

第二,从PS来看,前时期为负值(第二产业为正值),后时期都为正值,说明2001—2011 年乌鲁木齐产业结构在对全疆越来越具有优势,尤其是第三产业对全疆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三,从DS来看,2001—2011年三次产业DS都为正值,反映该时期三次产业竞争力在全区域都比较强;在整个新疆的区位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加且产业的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第四,在考察期即2001-2011年,说明乌鲁木齐在近11年中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疆。其中由于产业结构具有的优势带来的增长量为62.918亿元,贡献9.62个百分点,区位优势带来的增长量为290.98亿元,贡献44.6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的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远远小于区位优势DS所带来的经济增长。DS的大小受区位条件、经营管理水平、投资规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所以,乌鲁木齐目前的产业结构与全国水平相比较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在更好的推动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以加强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合理化。 接下来将引入区位商进一步分析乌鲁木齐市的产业结构。区位商可用于确定一个特定的产业按其产值在本地区甚至总区域所处的地位,是测量地区比较优势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指标。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乌鲁木齐第一、二、三产业的区位商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自2001年以来第一产业区位商都小于1,说明第一产业相对新疆其它地区来说是不具备比较优势的。第二产业区位商小于1,也没有具备比较优势,但比第一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第三产业其余各年份都具有比较优势,况且优势不断增大,2006年比较优势达到最大值。

三、乌鲁木齐产业结构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乌鲁木齐第一、二产业相对于全疆优势不明显

从区位商分析结果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出,乌鲁木齐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近11年都小于1,第一产业占GDP的比例很小,但第二产业比第一产业具有比较优势,表明第一、二产业对全疆都不具备优势。在2009年第二产业区位商最接近于1。2011年乌鲁木齐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44.91%,低于全疆48.8%的平均水平,这也能反映乌鲁木齐第二产业优势的不明显。

(二)第三产业比重低

从产业构成来看,2011年,乌鲁木齐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22.0550、759.0607 、908.9191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占乌鲁木齐GDP的比重分别1.31%、44.91%、53.78%,第三产业仅比第二产业多出8.87%。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其GDP总量的比例为70%,从乌鲁木齐三次产业的比列构成来看,乌鲁木齐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产业结构发展优化的对策建议

(1)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着重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培养,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加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优化产业间,产业内结构,提高产业层次优化乌鲁木齐产业间结构和产业内结构,必须对其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推进其第一、二、三产业的合理发展。

第一,发挥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步伐,培育新兴的增长极。第二,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第三产业大繁荣。乌鲁木齐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应该努力提升服务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3)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高新技术企业改善发展环境自主创新能力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入能力和支撑环境能力的变动,主要经过创新意识、创新服务、区域自主创新的产业倾向等来体现。

第一,加强乌鲁木齐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人才是,所以乌鲁木齐要吸引人才,建立聚集人才的良好发展环境。第二,大力培养自主创新主体,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和转移,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发挥企业在科技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必须加强对高技术企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乌鲁木齐高校强大的科研力量,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推动新疆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强.中国产业集群[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杨邦杰.生物质能发展方向—技术开发、产业化模式与政策[J].中国发展,2010,(4). [3]陈月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