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术后承气汤预防肠粘连的临床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2年lO月第9卷第lO期 ・1 7・ lgM的变化。 组。 3治疗结果 4讨论 3.1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血清ALT恢 甲型肝炎为肠道传染病,自然病程2~3个月.是一种自限 复正常,血清抗HAV—lgM阴性;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 性疾病,属祖国医学的阳黄范畴。湿热内蕴为主要病因.治疗采 失,血清ALT正常,抗HAV—IgM未转阴;好转:l临床症状、体 用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和一般支持疗法及清热、利湿、退黄,能明 征明显减轻,血清ALT有所下降,抗HAV—IgM未转阴;无效: 显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未达到上述指标。 清开灵注射液是在安宫牛黄丸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其组成 3。2两组临床比较在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黄疸、乏力、厌 为:牛黄、水牛角、黄芩、银花、栀子等,具有清热解毒等作用。研 油腻、腹痛等症状改善,治疗组需要3~5天,对照组需7~1O 究表明,清开灵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中黄芩苷、红花素对肝脏有保 天;治疗3周后,治疗组治愈57例,显效28例,显效率为1O0 ; 护和抑制病毒复制作用。本文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显效率与对照 对照组治愈1O例,显效9例,显效率51.3%,好转18例 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说明清开灵对甲型肝炎有治疗作用. (48.7%)。两组比较:两组有效率均为100 ,但显效率治疗组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O.01),且治疗组恶心呕 (收稿:2001—12—11编辑:周维金) 吐、乏力、厌油腻、腹痛、黄疸等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 术后承气汤预防肠粘连的临床研究 王全胜 刘革命 李素梅 肠粘连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应用术后承气 为我院r 1996年8月~2000年8月住院病人,共224人.分 汤预防肠粘连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具可有比性(见表1): 1临床资料 表1两组病人基本情况 2方法 3.2两组术后输液总量、胃肠减压时间比较见表3。 2.1 治疗方法两组手术前处理和麻醉方法相同,相同病种手 术技术处理尽量一致。治疗组于术后8小时给予术后承气汤(由 表3两组术后输液总量、胃肠减压时间比较 本院制剂室提供)。含量及剂量比例如下:大黄:枳实;厚朴: 丹参:金银花:陈皮:木香:乌药:赤芍为2:1.5:3:2: 2:1.5:2:2:2.5,生药含量为3 g/ml,30 ml/次,口服或胃 管鼻饲,早晚各一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他治疗两组 相同。 经t检验,P<O.05 2.2观察方法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4小时始在脐周听诊, 每4小时1次,每次听诊2分钟。同时记录术后输液总量、胃肠 3.3两组远期疗效比较见表4。 减压时间、术中术后出血情况及并发症。全部病例于术后1~2 年进行随访,了解远期疗效。 表4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2.3统计学方法t检验, 检验。 3结果 3.1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h] 检验,尸<0.05 4讨论 肠粘连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为术中机械刺 激、细菌感染、牵拉过度、器官暴露时间过长,术中出血、渗出物 注:t检验,P<0.05 过多等因素造成的局部炎症,器官组织缺血,致使血管活性物质 作者单位:463900河南省西平县中医院(王全胜 李素梅) 释放,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并在局部凝固成 350003福建省中医学院(刘革命) 假膜,造成成纤维细胞增生而机化 在这过程中局部组织缺血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8・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2年1O月第9卷第1O期 关键,缺血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能降低间皮细胞的再生能 力,不利于浆膜修复,尤其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对纤维蛋白清 除。动物实验证实,损伤大量浆膜,但保持充分血液供应,不发生 肠粘连。此外,术后肠蠕动的减弱,延长了肠管与渗出液的接触 时间,为粘连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黄、赤芍、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局部组织缺血的作用。枳 实、厚朴、陈皮、木香、乌药可以理气行气,增强胃肠的蠕动功能。 二花、大黄、赤芍、丹参清热活血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 形成,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功效。 总之,从整体疗效来看,说明术后承气汤能有效地预防肠粘 因此,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应从三方面着手。①预防缺血的发 生及改变缺血状态;②尽量缩短术后肠蠕动减弱时间;⑧抑制炎 症反应、成纤维细胞形成,’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术后承气汤中大 连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 同时能明显缩短术后胃肠减压时间, 减少输液总量,有利于术后病人康复。 (收稿2001—11~23编辑:泽柏) 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64例报告 蔡 明 我院自1995 ̄2000年共收治锁骨中段骨折66例,均采用 手术治疗 其中克氏针内固定2例,四孔钢板内固定64例。现将 四孔钢板内固定的64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治疗目的是尽可能使骨折在懈 剖位置愈合。可因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采用相应措施。一般分 为闭合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穿针内固定或接骨板内固定等几 种。由于锁骨呈“S”形,当锁骨外侧端受力时,肩部被推向胸壁, 其中段受剪力作用易骨折。锁骨内侧端受胸锁乳突肌牵拉常向 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中,男47例、女1 7例;年龄21~58 岁,平均33岁 骨折类型:横形13例、斜形45例、粉碎6例。受 伤至手术时间均在48小时以内。 1.2手术方法 上移位,外侧端因肢体重量作用呈前下移位,通常不易整复和保 持满意的位置。因此,非手术治疗常因断端重叠愈合而形成骨性 突起,影响外观,且治疗期间患者需长时间保持挺胸、耸肩姿势, 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健侧,肩下垫软枕。颈丛神经阻滞或局 部浸润麻醉。沿骨折处锁骨表面切开皮肤,显露骨断端,清除血 所受痛苦大,故本院对大多数成年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 治疗。肩锁关节与胸锁关节的倾斜面以及锁骨特殊的双弯曲外 肿及断端内嵌插的软组织。剥离骨折处骨膜少许,足以安放钢板 即可。助手用两把巾钳分别夹住两断端,将骨折端解剖复位并维 持。将钢板置于锁骨上面,以配套螺丝钉固定之。根据锁骨厚度 调整螺钉长度。粉碎性骨块用钢丝捆扎。手术过程中使用播钻时 形,使锁骨可像曲柄轴样沿其长轴旋转。当上肢由体侧上举时。 锁骨向上向后转;反之手臂放下时,锁骨向下向前移。 。因此,应 用施氏针内固定时容易松动滑脱,本院曾发生1例。故目前均采 用钢板内固定。术中将钢板放在锁骨上面,具有张力带内固定效 用,以对抗弯曲应力和旋扭应力。 。本组病例无血管、胸腔内脏 要特别小心,避免损伤下面的锁骨下静脉和胸腔内脏器。术后以 三角巾悬吊患肢2周,2周后开始活动肩关节。半年后取出钢 板。 2结果 器损伤、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无钢板松脱、再骨折、骨折延迟 愈合、不愈合;亦无肩周炎。同其他内固定材料相比,四孔钢板具 有固定可靠、术后不需多加外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发 症少的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本组64例经半年随访,无血管、胸腔内脏器损伤,无伤口感 染,无钢板松脱、再骨折、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亦无肩周炎等 并发症。 3讨论 1戴壳寸戒.肩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8 2马元璋.锁骨骨折.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10(2):124 (收稿:2002—04—26编辑:泽柏) 作者单位:362117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医疗中心 抗骨增生方治疗骨质增生68例近期疗效观察 石菜叶 陈绍蓉 骨质增生好发于中老年人,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笔 者自1998年3月~2001年1O月对68例骨质增生患者运用抗 骨增生方进行前瞻性治疗观察,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672401云南省巍山县大仓中心卫生院 1赣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均属门诊病例,其中男性3O例,女性38 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8年。平 均3年2个月。 1.2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