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健康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扰动观察法的Boost电路实现光伏阵列的MPPT策略

来源:华佗健康网
聃坡论坛 民营科技2012年第10期 基于扰动观察法的Boost电路实现光伏阵列的 MPPT 策略 高原 (秦皇岛市引青管理局,河北秦皇岛066001) 摘要:由于光伏阵列输出特性具有非线性,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效率,需要对其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PIyr),提出了 基于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该控制方法以光伏输出功率的变化为判断依据,通过对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从而 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 关键词:光伏阵列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扰动观察法 太阳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 可对这一特性进行分析。其中u、T、G作为输人,I、P作为输出。建 注,光伏发电在未来的供电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_1l。但是,光 立输入变量U在0 ̄25V之间,温度T=25 ̄C,日照强度 伏发电由于其核心光伏阵列具有非线性的输出特性,受光照强 G=1000W/III2的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 度、环境温度和负载的影响较大导致输出功率不稳定,发电效率 降低。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光伏阵列的转换效率,充分利用其转 换的能量实现最大功率跟踪,一直是光伏发电系统研究的一项重 要课题。 由于电池表面温度和日照强度的变化都可以导致输出特性 发生较大的变化,为了提高光伏系统的效率,充分利用光伏阵列 产生的能量,因此需要光伏阵列的输出始终保持最大,系统要求 实时地跟踪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要解决此问题可在光伏阵列 与负载之间加入最大功率点跟踪装置,即MPPT。由于光伏发电系 统在拓扑结构、负载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跟踪 ¨ 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目前比较常见的控制方法有扰动观察法 (Perurhation&Observation,P&O)、恒定电压法(CVT)、电导增量法、 模糊逻辑控制法等。其中,扰动观察法应用最多,但是传统的扰动 图2光伏阵列Simulink模型 观察法在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上始终存在着矛盾,使得系统不能 采用U、T、G作为输入,I、P为输出。输入变量u在0—25V之 兼顾两者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间,温度T=25℃和15 oC、日照强度分别为在600 1000W/mz,得到 1 扰动观察法原理 光伏阵列的I—V、P—V关系如图3、4。 扰动观测法的原理就是扰动功率变换器的占空比,引起光伏 从图3可以看出,在日照强度和温度一定时光伏阵列伏安特 阵列输出电压的变化,然后通过观测其后的功率变化方向,确定 性曲线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它既非恒压源,也非恒流源,也不可能 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的位置。该方法的实现 为负载提供任意大的功率,是一种非线性直流电源,其输出电流 与光伏阵列的具体模型不相关。该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特性曲线如 在大部分工作电压范围内近似恒定,在接近开路电压时,电流下 图1所示。图1中,在MPP左侧,增加(减小)电池电压,导致输出 降率很大。可以看到,光伏阵列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在日照强度 功率同方向变化;在MPP右侧,增加(减I1-0电池电压,导致输出功 不变的情况下都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开路电压将随温度的升 率反方向变化。如果功率变化为正,则控制电压保持相同的扰动 高而降低,而短路电流将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增加。在温度恒定不 方向,以达到MPP;如果功率变化为负,则电压扰动方向反向 。 变的情况下,日照强度越大,光伏阵列的输出电流越大,而开路电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伏电池P—v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由 压的变化不大。 图1的光伏电池P—V曲线可以看出,在最大功率点 的两侧, 斜率dP/dV的符号不同,其中dP和dV分别代表光伏电池的输出 l~ \ \ —、 1 26…1 功率和输出电压的变化,扰动观察法就是利用以上特性来实现最 \ 大功率点跟踪的控制策略。 l l  I、\、\  一、 }  }\I r \| 、输 、 \|f|Ii  L — 、 m }? 功 l {| 燃 、 埘 《 光伏电脏 P 图1光伏电池功率电压曲线 f 2光伏阵列特性 下面运用Matlab/Simulink对该光伏电池阵列进行仿真。光伏 \ \ 己 10 '弓 20 弱 ∞ 阵列利用太阳能发电,因此其输出电流、输出电压自然受到外界 输出电压lv) 气候因素如温度、日照强度等的影响,根据Simulink的仿真结果 图3光伏阵列电压/电流特性曲线 0 民营科技2012年第10期 科技论坛 1 5一1 25 l  12I)将雷蔼纂 {己 ∞ ∞ ∞ 柏 船 //、 / / //一 1 龟 / /一 / // //  / 窗中建立阻抗变换关系的仿真模型,用建立的光伏阵列仿真模型 建立如图6的仿真系统,模拟日照辐射强度为600W/m ,环境温度 为25℃时,负载为i00,通过调整占空比D在l0,l1变化时光伏阵 列输出特性。设置仿真参数后,运行仿真可得到罔7(a)的波形网, 从曲线图可以看 D在Io,I1变化时,光伏阵列的输 功率存在一 个最大值,即D约为0.77。由式(1)可计算此时的等效电阻为: Rl=RI X(I-D)2-100×(I一0.77) =5.29n (2) 此部分是将由太阳能电池板转化过来的电能最大限度的输 送到蓄电池装置和供负载使用,通过电路设计和算法控制能提高 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使光伏电池始终保持最大功率输出而 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 / / :| 7 。 / \ \ 图4光伏阵列功率/电压特性曲线 从图4光伏阵列的P—V特性曲线中可以看m,在日照强度和 温度一定时,每个曲线都有一个最大值,这就是光伏阵列的最大 功率点。温度恒定时,日照强度越大,其输出功率越大。在日照强 度恒定的情况下,温度的上升,会造成光伏电池输出功率的减小, 因此T作环境的温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光伏电池的效率。 仿真模型是建立在光伏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的物理机制 的光伏阵列仿真模型,能准确的反映其物理特性,同时,模型的相 图6光伏阵列MPPT原理仿真模型 关电气参数与实际参数严格对应,仿真精度高。研究光伏阵列的 使RL=10f ̄,可得到图7(b)的波形图,这时最大功率发生在D 仿真模型,有助于理解租掌握光伏阵列的物理特性和输出特性, 为0.27处。同样由式(1)计算此时的等效电阻为: 了解和掌握影响光伏阵列输出特性的各个因素,把这些特性用于 R’=RI x(1-D)2=10×(1-0.77)2-=5.3n (3) 电路和系统仿真中,有助于更加充分了解和发挥光伏阵列在光伏 可见,当光伏阵列带不同负载时,可以通过调节占空比D,利 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用Boost变换电路的阻抗变换特性来达到最佳匹配的目的,使光 3 Boost电路实现光伏阵列MPPT 伏阵列工作在最大功率点。 无论是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还是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这些光伏 发电系统存在一个共性:光伏阵列并不是理想和容易控制的电 源,充分利用光伏阵列性能的有效方法,是在光伏阵列和负载之 间加人MPY]'装置,而几乎所有的MPYr装置都是由电力电子装 置构成的。目前对实现光伏发电MPPT控制的仿真模型研究都是 在建立光伏阵列仿真模型的基础上,添加电力电子器件或者通过 状态空间法表示来建立其电路仿真模型的。于是,这里在分析 Boost电路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oost电路阻抗变换的实现 光伏阵列MPPT的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不需要精确的内部电路 特性和相关参数,就可以实时模拟光伏阵列及其MPPT的实现。 当光伏阵列接Boost变换电路时,如图5,考虑Boost电路输 …负载为纯电阻的情况,如果变换电路的效率为100%,根据Boost (a)R— 100n (b)RI_10n 电路输入输出功率相等,在忽略Boost电路电感的自身电阻的情 图7光伏阵列仿真波形 况下,Boost电路的等效输入阻抗可用公式表示: 在占空比干扰观察法中,调整占空比D时仍然存在调整步长 R’=R X(1一D) (1) 大小的问题:步长过小,跟踪时间拉长而影响系统的动态响应特 其中R’为Boost电路等效输入阻抗,D为开关占空比,R 为 性;步长过大,输 功率波动加大,其平均值大大小于最大值,稳 负载阻抗。从式(1)可知,D越大,Boost电路输入阻抗就越小。当改 态误差变大,存在跟踪步长的设定无法兼顾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 变Boost电路开关占空比,使得其等效输入阻抗与光伏输出阻抗 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白适应的扰动法,通过加入步长的自 相匹配,则光伏阵列将输出最大功率。 动在线调整器得到解决,该方法与传统扰动法相比较,一方面保 持了扰动法的思想,同时扰动幅度的大小根据系统]二作点的不同 而不同,体现了自适应的思想,既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也提高_『 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其设计流程如图7所示。 4结论 扰动观察法由于实现简单,是目前光伏系统中较为常用的 MPPT方法。它通过对光伏阵列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的检测,得到 图5 Boost电路阻抗变换 当前的输出功率,再与前一时刻的输出功率进行比较,来确定电 根据Boost电路的阻抗变换关系,在Matlab的Sierulink模型 压的干扰方向。本课题根据独立光伏系统的应用(下转16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