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双重预防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项目级)

来源:华佗健康网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辨识、管控安全风险,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结合项目部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生产、建设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所属各部门及班组。项目部是本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小组。 组长: xxx(项目经理) 副组长: xxx(安全负责人)

组员: xxx(技术负责人)、xxx(质量负责人)、xxx(施工员)、xxx(安全员)、xxx(预算员)、xxx(材料员)、xxx(质检员)

组员下设各个班组:安装班组、混凝土班组、钢筋班组、脚手架班组、起重设备班组、砌体班组、抹灰班组、外墙保温班组。

各班组下设本班组作业人员。

第一条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分管安全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第二条 工作职责

(一)项目经理是本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全面负责。

(二)分管安全负责人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监督、管理、考核。

(三)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协调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四)各班组负责人具体负责本班组的安全风险管控,负责辨识本班组各风险点并汇总至分管安全负责人,班组负责实施本班组各风险点的安全风险管控。

(五)班组作业人员负责实施本岗位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对本岗位的风险点负责辨识并汇总至班组负责人。

第三章 安全风险辨识

(一)由项目部每季度组织安全、技术、生产、设备等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本项目施工场所、施工环境、施工机具、施工作业过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重点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二)安全风险辨识过程要突出遏制较大以上事故,主要对基坑开挖、模板工程、脚手架安除、塔机安拆、施工升降机、施工用电防护工程等重点作业过程进行辨识评估分析。

(三)《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细则》(DB37/T 3015-2017)内的设备设施和作业过程适用本制度。

第四章 风险评价与分级

第一条 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采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法),对风险进行评价,项目部根据风险危险程度,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

一级风险,即重大风险,意指现场的作业条件或作业环境非常危险,现场的危险源多且难以控制,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二级风险,即较大风险,意指现场的施工条件或作业环境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现场的危险源较多且管控难度较大,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三级风险,即一般风险,意指现场的风险基本可控,但依然存在着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诱因,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四级风险,即低风险,意指现场所存在的风险基本可控,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现场所存在的低风险,虽不需要增加另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在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

第二条 确定风险等级时,依据《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细则》(DB37/T 3015-2017)第5.3.4/5.3.5及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质﹝2009﹞87号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确定本项目的一级、二级风险。

第三条 分管负责人组织,针对系统、场所、设备设施、作业类型等不同安全风险类别,结合本系统、本专业评估重点和重要程度,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第四条 针对评价出的风险点和危险源按DB37/T 3015-2017第5.4条的规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第五章 实施分级管控

第一条 本项目管控层级为四级,分别为企业级、项目级、施工班组级和作业人员级,见表1。

表1 风险分级管控层级 风险级别 一级风险 二级风险 三级风险 四级风险 危险程度 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标识颜色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管控责任单位 企业 项目部 施工班组 作业人员 责任人 主要负责人/部项目负责人 班组长 岗位员工 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建筑工程中的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等同于施工班组层级。 第二条 项目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按DB37/T 3015-2017第5.5.1的规定,针对本项目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并监督落实。

第三条 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第四条 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第六章 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第一条 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项目部对一级、二级风险的危险源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对施工作业人员采用发放告知卡形式进行告知,告知卡应包含本岗位涉及的风险点、危险源、风险级别、可能出现的后果、控制措施(应包括应急处置措施)、管控层级和责任人等内容。

第二条 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对新入场班组提前进行安全教育及风险告知,进行针对该班组的风险措施教育。

第三条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作业区域、班组、岗位。

第七章 考核

“双重预防体系”考核依据考核奖惩制度。

解释权属项目部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2019年9月2日起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