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竹子的作文(精选6篇)
关于描写竹子的作文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
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仅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
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我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礼貌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关于描写竹子的作文
相传,古时没有竹子,竹子只生长在王母娘娘的花园中,因为竹子受仙霖,颇受神仙们喜爱,所以,竹子长得高大挺拔,一天,仙女越神仙喝醉,偷偷带了一点仙竹从南天门到人间,没想到,竹子一入土,便长大……
碧绿之春,竹子昂首挺胸,应对着晨曦,他光明祈祷,神赐予竹子力量。傍晚,它与百鸟一齐向黑夜发起挑战……偶然,在水边看见一两支竹子,第二年,它准能变成一大片竹林。
活力之夏,万物欣欣向荣,而竹子,却依然屹立在那里,贪婪地吮吸着阳光,绽放出绚丽的微笑,它不仅仅是不畏严寒的岁寒三友,还是,那大地的守护者,用自我的根连接在一齐,团结,让他们更有力量,减少狂风博鳌玉,山洪泥石流的威胁。
丰硕之秋,丰收地喜悦覆盖大地,清晨,那晶莹的露珠在铺满霜的竹叶上滚来滚去,好似一个活泼的小精灵。各种各样的植物用灿烂的花儿,与色彩鲜艳的果实来装扮自我,唯独竹,在那橙黄橘绿的大地上,显那单纯,那样凄凉,美而凄凉,凄凉而单纯,单纯而孤独。有事看到竹枝上有一两朵色彩接近纯白的花,它代表着竹、生命的枯竭,它在自我生命末期将花献给自然,竹子的一生,有苍天作证,有大地的苦心,有万物为伴,将这代表着自我短暂而又充实生命的最终一点力量献给万物,不就竹子轰然倒地。
沉思之冬,天降霜,地变白,水成冰,冰晶成雾,寒冷霎时间笼罩大地,傲霜菊也低下了头,岁寒三友之中的竹——坚忍不拔,团结对抗寒冷,在那瘦瘦的竹身,结了薄薄一层冰,但,竹子的生命仍然绚丽地绽放,和梅、松一齐,将单调的雪地里添一点点色彩。竹子翘首以待,春日的温暖朝阳。人生不正是这样的吗要不畏严寒,挑战一切困难,脚踏每一寸土地,勇闯每一种环境。每当你感到挫折的时候,想想竹,是如何度过难关的呢这会使你力量倍增,去挑战,去尝试!
关于描写竹子的作文
行至公园,满眼的青翠碧绿和贯耳的鸣蝉叫声是别处所很难见到的。在其中,又以竹为一大绝。
古时郑燮便有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翠绿的竹竿笔直地往上窜,春天的刚冒出头的笋芽不见了,倒是竹叶长得欣欣向荣。隔叶的鸣蝉之声传来,嘈杂之感便不再有了,反而是一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
幽之感扑面而来,格外使人陶醉。
我看竹是不仅仅只看这外在之感的,反而是竹的内在更吸引我。 想当年王阳明便是在“格竹”中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最终成为一位圣贤。那么,名列“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到底有何种内在呢 首先便是它的坚毅,正如“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话。竹并不畏于狂风的猛烈,它把风雨的侵蚀看作是上帝的考验。他无所畏惧,尽管风霜雨雪在它那本翠绿无痕的身子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淡淡的痕迹,但它依旧笔直地站立着,就像一位巨人,向大自然这位对手百般的挑战发出了不屑一顾的低吟。苍莽之间,又有谁能与它匹敌呢“宝剑锋从磨砺出”,很多人用这句诗来赞美梅花,其实我想说,竹又未尝不可用这句话来描述他的精神呢
每谈到竹,很多人容易想起隐居之士,竹林七贤,陶渊明……也许竹就是隐士的偏爱吧。因为隐士大多为高洁、不沾俗尘的人,他们偏爱竹,于是又揭露了竹的另一大特点,高洁。
竹不为出人头地而绞尽脑汁,它要的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春天,百花争艳,百草斗奇的舞台上,始终不见竹的影子;夏季,满眼碧绿的世界,引人注目的又没有竹子;秋天,万物凋零,但竹子依旧在被人遗忘了的角落享受自我的欢乐;冬季;残雪压枝,风头又被“胜雪一段香”的梅花抢了去。但竹依旧用自我的不为人知的方式,谱写着自我的生命乐章。
关于描写竹子的作文
它,没有花的香气迷人;没有树的直插云霄;没有草的一碧千里。
但我却深深地被它所吸引,它就是——-竹。
竹是无私奉献的。它的用途可多了——-观赏价值:竹子是绿色植物,能够保护我们的眼睛。食用价值:竹子营养丰富,可供多种食用,竹子幼杆烧制竹筒饭或做成饮料……可口美味。食用器具:竹筷子等等。竹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竹子贡献它的生命,换取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
竹是坚强不屈的。它,遇雪不饶,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遇四时而常茂。风欺雪压,竹子迎难而上。狂风暴雨,竹子毫不畏惧,激流勇进。
竹是低调谦虚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首《石灰吟》,道尽了竹子的谦虚顽强的品性。自古以来,松竹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所雕刻。但竹子却低调谦虚,不愧为花中君子啊!
无私奉献+坚强不屈+低调谦虚=竹子。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抒发自然,透露出一种令人向往的高尚。 竹子的品格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吗?
关于描写竹子的作文
周末和妈妈一齐散步,走过隔壁的小区,小区的花园里有一丛竹子,虽然长得不是异常高大,但一棵棵也显得笔直挺拔。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三年前和爸爸妈妈一齐旅游时,在薄山湖湖心岛见到的满坡高大挺拔的毛竹。
薄山湖是一个大水库,水波荡漾,一望无际,说它是一个湖一点也不夸张。在五月的季节里,我们来到了那里。
站在岸边,远远望去,湖心岛漂浮在烟雾缥缈的湖中央,如仙境一般,乘坐快艇几分钟后就登上了岛。
刚落过细雨的小路有点湿滑,小路沿坡蜿蜒向上,向岛的深处延伸。刚走不远,就发现路边石凳和一棵树的中间,孤零零地钻出一株粗壮的竹笋,有大人的胳膊一般粗,手臂那样长,尖尖的,好像还在努力向上长的样貌。我很奇怪为什么那里会孤零零地出现一株竹笋。 继续向前走,大概十几米的样貌,转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出现一片毛竹林,在小路的旁边,满坡都是,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 我走进竹林,竹子显得更加高大,站在竹子旁向上望去,竹子笔直地刺向天空,蓝天在竹叶的缝隙中显得支离破碎。向下望,一株株竹笋从覆盖着枯黄竹叶的泥土中钻出,高低不一,零散地分布在竹林中。
爸爸告诉我:“竹子之所以这么高大,是因为这些竹笋在努力地向下扎根,有了足够深的根来吸收营养,才能长得高大挺拔。刚才看到的那株孤零零的竹笋,就是这些竹子扎到十几米外的根发出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也是一样,要有竹子的精神,仅有勤勤恳恳,坚韧不拔地努力,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我想,那株孤零零的竹笋,不久以后,也会长成一棵高大挺拔的毛竹吧。
关于描写竹子的作文
三月暖风徐来,百花待放,处处春意盎然。有一株嫩竹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望着家乡遥远那片竹林,在春雨的滋润下,当春姑娘把春风带到人间时,瞧:竹笋就像小宝塔似的,破土而出来到这五彩的世界,棵棵竹笋耸立在竹与竹的空隙间,好一派壮观的景象,竹农们见了笑得合不拢嘴。因为他们明白,这预示着来年竹子的丰收。竹农们深知:竹子她全身都是宝,竹茎是各种各样编织、建筑、造纸等等顶极的良好材料,竹枝又是打扫把的好原料,竹叶又是去热解火的好药材。异常是竹笋更是受人们的欢迎,她的肉质不但松脆,并且异常得鲜嫰,做菜煲汤,那个鲜味真叫人越吃越爱吃,大饱口福耶。连城里人我们那里也要拎些回家,也让家里人尝尝竹笋的美味。
我也常常约几个小伙伴到竹林那里去玩耍,顺便挖些竹笋回来。当我们走到山脚,遥遥望去春风吹过的竹林,拂起青青竹叶,碧波荡漾,景色煞是醉人。一路耍玩进竹林,阳光透不进来,只能洒进点点碎光,很是留得住我们呢!我和几个小伙伴先是用竹枝编织竹帽,当起“侦察兵”这主角,在竹林里打起仗来,那滋味可别提了,一玩就到太阳西下,于是,就急忙一齐拎着竹篮,抡起锄头嬉笑着开始挖竹笋了,好一件趣味的新鲜事呀!哈哈!无满载就不归了。转眼间,夏天到了。夏季竹子长得最为茂盛。谓竹“酷暑生清阴”一点不为过。当太阳炙烤着大地,村民们三五成群的搬着竹凳进入林中,在竹子的荫庇下,聊着天、喝着茶、谈笑风生,悠然自得,很是自在,别有一番风趣。
寒蝉鸣凄,百花皆羞涩的垂下“脑袋”。仅有那片竹林在凄骨的
寒风中傲然挺立,在金色的世界里,她依旧我行我素,向人们展示着她那亘古不变的皮肤。寒风挟带着冷雪打在竹子身上,压弯了它的身躯,但它始终不肯趴在地上,我想,也许她还不甘心就此倒下,她也许在等,等着“明朝红日出,依旧与云齐。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我想,这就是对竹子高尚品质的高度概括吧!其实这不就是人生的写照吗?中华名族的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与竹子高尚品质是何其相似啊!文天祥宁死不降,吉鸿昌的视死如归,江姐的坚贞不屈,朱自清宁愿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历历事迹都震撼着我的心。
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我写历史,添光彩,路是平坦是曲折都要靠自我走出来。都应当像竹一样,每走一节,都要虚心直上,坚不可摧,坚忍不拔的秉性,给自我人生添上一笔圆满的句号。竹子,我赞美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