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育休闲娱乐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7月 第27卷第4期 湖北体育科技 Journa1 of Hubei Sports Science July.2008 Vo1.27 No.4 体育休闲娱乐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吴建伟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对人才培养模式理论进行综述研究,明确体育休闲娱乐和人才概念的内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同 时构建体育休闲娱乐人才的培养类型目标和培养规格目标体系,再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内 容的现代体育休闲娱乐课程体系,主张实行以学分制为主的培养制度,强调合理的教学原则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来确保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从而构建起富有“通识教育”精神的体育休闲娱乐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休闲;体育休闲娱乐;人才培养模式;社会体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81 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3X(2008)04—0391—02 Study 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Sports Leisure Wu Jianwei (Shazhou Polytechnic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Niagang Jiangsu,215600) Abstract:Firstly,the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y framework with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theory about leis— ure sports and recreation,science of personnel an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follow— ing dissertation.The author establishes a goal system of training type and training specification on sports leisure and sets up a modern course system including Chinese nation's traditional sports. Key words:Leisure sports;Talent cultivation mode;Social sports speciality 1 休闲娱乐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巨大的休闲娱乐价值,并且寓于 各族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之中。我们开发这块宝藏,不仅能推 1.1体育休闲娱乐的内涵 行大众体育休闲娱乐的开展,而且能保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 体育休闲娱乐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休闲方式,它是一种绿 化,让我们在与老外的交流中可以“有自己的东西拿出来”。 色的、天然的、充满活力的休闲方式,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 我们正处于经济、信息全球化时代,体育信息交流频繁,一方 更是成为人们的主要休闲生活方式之一。体育休闲娱乐除了 面我们不能夜郎自大,但也不能自贬身价。目前,世界文化潮 具有休闲的特征外,还有体育本身的活动;“强身健体”的本质 流提倡的是与经济全球化相对的文化多元化,“只有民族的才 特点可综合概括为:在闲暇时间从事以自由、自愿的心境的行 是世界的”,我们一定要抓住休闲时代为我们提供的契机,努 为;能给活动者带来舒畅的美感体验;能维护或提高活动者的 力开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娱乐价值,为世界体育的多 身体健康,持续的活动还可带来健美的效果。用一句话来概 样化贡献力量。因为休闲娱乐对民族体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括体育休闲娱乐的内涵就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自由选择。 “娱乐是体育起源要素中一个比较主要的成分,它逐渐成为民 1.2人才培养的内涵 族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才培养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首要阶段,是社会人才的源 2.2 当前的高等体育教育运作现状分析 泉。为社会提供人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所在,为了进步 高等体育教育孕育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之中,其运作模 分析人才培养的内涵,先看看人才一培养和教育的关系。对 式与当前高等教育的运作模式保持一致。从总体上来说,当 教育概念的研究已比较充分,对其表述虽还存在着学术方面 今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仍然以专业教育为主,还没有上升到 的争执,但对教育本质的理解都涉及“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 把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理念的高度。各大高校的体育院系 会活动”这层含意。由此可见,人才培养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 直接就是本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改革专业教育弊端的步调 系,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就是教育。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人 与其所在学校一致,所以这些体育院系所实施的通识教育程 才”概念是“人”这个类概念的子集,“人才”是“人”中比较精华 度与本校基本一致。独立的体育院校也受教育改革趋势影 的部分,把人培养成人才正是教育目的之所在。人才培养包 响,在通识教育道路上都迈出了自己的步伐。在这种大背景 含在教育之中。 下,构建体育休闲娱乐人才培养模式就会较少受到原有专业 教育的不良影响,按照通识教育的理念进行新的科学设计。 2 中国体育休闲娱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2.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生而赋有游戏娱乐性 收稿日期:2008—02—21 作者简介:吴建伟(1976-),男,江苏无锡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92・ 湖北体育科技 第27卷 3在社会体育专业中探索体育休闲娱乐人才 培养模式 3.1 明确体育休闲娱乐人才培养目标 务。在知识传授上要采用综合教学法,在讲授式教学法中要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并突出专题研讨会的运 用,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课程方案中,有大量的职业 实践课和社会实践课,在教学中要加大学生的职业实习力度, 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并让学生设计策划商业性活动,以培养其 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多与教师、 按照消费标准来划分体育休闲娱乐,可分为消费性的体 育休闲娱乐和非消费性的体育休闲娱乐。高校主要是为消费 性的体育休闲娱乐,即体育休闲娱乐产业培养人才。作为非 消费性体育休闲娱乐,是体育事业的一部分,由国家和党政机 周围同学交流,使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培养交际能力和良 好的性情。总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关或企业的体育组织部门来管理并提供服务。相应地,高校 可以培养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来满足事业性体育休闲娱乐活 动的需求。综上所述,体育休闲娱乐人才培养类型目标可定 为体育体闲娱乐业运动技术型和经营管理型人才、为事业性 体育休闲娱乐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人才三类。 3.2构建现代体育休闲娱乐课程体系 (1)要实行学分制和选课制,重视选修课的比例,保障学 生自由选课、自由学习的权利。学校要利用一切条件,尽力为 学生开设较多的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实现选修课数量 多于必修课数量的目标。 (2)要重视通识课程,在低年级阶段应开设大量的人文、 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通识人才的培养目标。 (3)要重视专业课程,开课内容不仅要涉及广泛的领域, 还要加大实践课和职业课的力度。专业课程不能只局限于体 育学而应涉猎不同层次的多种学科,尤其要重视医学、治疗 学、管理学、经济学、休闲哲学等这些当前开设较弱的学科。 职业课程不仅在理论课中要增加分量,还要在社会实践和职 业实习中得到落实。 3.3遵守教育规律,明确科学的教学原贝0 制定了科学的课程体系,还需要完善的教学来实施,才能 最终实现培养目标。鉴于现代体育休闲娱乐课程体系的特 点,现代的教学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完成教学任 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的作用,完成落实人才培养的任 务,这是教学的原则所在。 3.4加强管理,完善评价体系 有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完备的师资队伍以及教学资源, 还需要管理来保证整个培养过程的良好运行。而评价是管理 过程中运用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各高 等体育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具体培养方案来制 定合理的评价制度,多采用事前和事后评价手段来不断改进 整个培养过程,使其顺利进行。评价主体多元化又是当今世 界发展趋势,所以我们要尝试引进不同的评价主体来对高校 的人才一培养过程进行公正评价,逐步改变学校内部单方面 评价的封闭局面。可以学习国外利用权威性专业机构颁发职 业资格证书的方式尝试着进行改变。 参考文献: [13王 岗,等.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 育大学出版社,2005. [23 托马斯・古德尔(美),杰弗瑞・戈比(美)著,成素梅,等译.人 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3胡小明,虞重干.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