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20分)
1.(4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落( zhuó) 哺育(pǔ) 侮辱(wǔ) 哄堂大笑(hōng) ....B.翘首 (qiào) 畸形(jī) 镌刻 (juān) 潜滋暗长(qián) ....C.秀颀(qí) 瘦削(xuē) 拘泥(nì) 血气方刚(xuě) ....D.矜持 (jīn) 倔强(jué) 洗涤(dí) 目眩神迷(xuàn) ....2.(4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烦燥 柏油路 如坐针毡 哗众取宠 B.豢养 公平秤 浮光略影 坦荡如砥 C.端详 麦克风 无精打采 千钧之力 D.契合 辨护人 蹑手蹑脚 川流不息
3.(4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当我见到他时,却有点诚惶诚恐。 ....B.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
C.有的人明明看到花圃里有“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 ....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4.(4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B.“戏剧进校园”之所以成效不显著,原因是学生对戏剧不了解、不感兴趣造成的。 C.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和形象有明显加强。
D.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5.(4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爱》中,里德太太临终前良心发现,把真相告诉简:三年前简的叔父寄信来,要把遗产交 给简,里德太太谎称简在孤儿院病死。
B.《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带着战利品返回途中,不幸又碰到鲨鱼群的围攻,老人在与鲨鱼群的搏斗中展现出硬汉子的形象。
C.《草房子》中邱二爷死后,邱二妈也得了病,细马靠自己的能力撑起了这个家,让我们看到了一 个顶天立地的小男子汉形象。
D.“怒鞭督邮”、“义释严颜”、“水淹七军”,这些故事体现了张飞爱憎分明、粗中有细、英勇 无畏的性格特征。
1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6.(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 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 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 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 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 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上自劳军 .B.介胄之士不拜 ..C.将军亚夫持兵揖 .D.改容式车 .
劳:慰问 介胄:铠甲 揖:拱手行礼 式:同“轼”,扶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已而之细柳军 .B.成礼而去 .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D.请以军礼见 .
称善者久之 .博学而笃志 .久而乃和 .以塞忠谏之路也 .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节选自《史记》,记叙了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
B.选文首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
C.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
D.周亚夫面对天子,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侧面表现了他的刚正不阿。 7.(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下列各题。
隋文帝不赦子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
2
②
①
③
亏法?”卒不 许。
【注释】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②兆人:兆民,万民。③亏:使……受损害。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吾 是 王 儿 之 父 非 兆 人 之 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
8.(8分)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宿牛群头 元•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赏析“沙头雨过茁蘑菇”中“茁”字的妙处。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8分)根据原文默写,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关关雎鸠, 。(《关雎》)
(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 ,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5)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6)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 7 ) 孟 浩 然 在《望 洞 庭 湖 赠 张 丞 相》中 描 绘 洞 庭 湖 汹 涌 澎 湃 的 磅 礴 气 势 的 句 子 是“ , ”。 10.(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2 月 14 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决赛,北大博士生陈更与中科院博士生孙晓婧终极对决。最终,每年都如约出现在百人团中的陈更夺冠。《中国诗词大会》已经成功举办四届,
3
②
①
陈更连续参加 了四季,上场次数更是达到十四次。她怀抱着“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的心愿,而今终于成为总冠军。
(1)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2)请参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我们中国人生来就与诗歌相伴,从《诗经》到最鼎盛的唐诗宋词,华夏大地就是个诗词歌赋的 国度。中国诗词如火,让山石楼台有了生命的温热;中国诗词如光,让清风明月有了情感的寄托; , 。吟咏中国诗词,相逢一段 段历史,感受一份份深情,品味百味人生。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2分) 11.(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猪年趣谈
①今年是猪年,自古就有“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富有吉利”的美谈。可是,猪在中国主流文 化中,丝毫没有什么地位:猪丑陋懒惰,浑身肮脏不堪;猪肉在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中备受歧视,难 登大雅之堂;别说猪的成语,就是关于猪的寓言,描写猪的诗句,也是寥寥无几,好不容易有个猪 八戒的艺术形象,也成了好吃懒做的代表;就是在十二生肖中,猪也是排行最后一个,猪的地位真 是尴尬。
②难道说,猪真的就是肮脏、懒惰、丑陋的代名词?其实不然,但凡有点历史、文化储备或者 生活常识的人都会否认这种偏见。
③猪表面上观察比较肮脏,主要是它忌热的原因。据专家研究,猪圈内一旦温度升到摄..氏 48 度 以上,它们便会在猪圈内胡来蛮干了。于是乎,温度越高,它们就会变得越发肮脏。
④猪是农耕社会人类的忠实伙伴。自然科学家赫森说:“猪不像马、牛、绵羊、山羊那样鲁莽,天不怕地不怕;不像鹅那样满怀敌意;不像猫那样屈尊俯就;也不像狗那样摇尾乞怜。”猪长着一 副圆圆的、胖墩墩的憨厚相,吃了就睡,饿了就吃,对人类所给予的不计较,能忍受,显得老实本分。 因此,厚道、忠诚成了历书上赞美猪的代名词。
⑤作为家猪,它不但憨厚老实、安分守己,而且为人们带来经济上的富足,成为农民的“聚宝 盆”:它全身的每一个器官,从头到尾,都是人们百吃不厌的美食。
⑥就拿猪肉来说,就是高尚的食物。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因为肉味使人齿颊留香。 猪肉之好吃,并非随便煮就行,而需靠烹调功夫。宋代杭州大守苏东坡最擅长做红烧猪肉,后人称之为“东坡肉”而留传迄今。苏东坡还有一首自解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煮火,少煮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可见他对 猪肉的煮法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4
⑦在中国文化中,猪还有许多寓意和象征。
⑧在上古的时候,猪的文化意义根本就不含任何贬义,相反,猪是衡量勇敢的尺码。不但“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内养猪,就连当时的社会活动,也以与猪有关的事为中心,例如“事”甲骨文像双 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野猪之状。而人的素质,也以猪事为坐标来衡量,如“敢”字,有徒手捉猪以 示勇敢之意,那么不能捉猪便为怯懦。而野猪性情凶暴,善于搏击,于是猪又有了“勇往直前”之 意。
⑨据传自唐代开始,殿试及格朱笔题名,因“朱”与“猪”,“蹄”与“题”谐音,每当那些已列为贡生读书人赴省进京赶考者,亲友便赠红烧猪蹄,预祝“朱笔题名”。后来,这种习惯逐渐 扩大,便有了人们在新年时互赠火腿的习俗,因为火腿是用猪蹄烤制而成的。民间还认为“肥猪拱 门”吉祥,肥猪俨然成为一个传送福气的使者,所以有俗语说:“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
⑩民间文化里,猪还象征着财富和生育。象征生育容易理解,猪一窝生十来个不是稀奇事;象 征财富,则因为猪在农业社会是农家重要财产,而在现代社会,或许因为猪长得富态,体态似有钱 人罢了。
⑪猪对于国人贡献很大,吃完肉骂猪,显然是不道德的。而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猪,二师兄恐怕也挑不起这副重担。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从哪些方面谈“猪”的?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谈谈第⑥段画线句。
(3)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说说第③段加点词有何作用。
12.(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偶遇
①小城有家卖饰品的小店,店名极有意思,叫“偶遇”。小店开在一条古旧的街道上。店里卖 的都是小饰品:精美的钥匙扣,拙朴的香水瓶,会唱歌的玻璃小人,五颜六色的发圈……每一样,都是精致小巧的。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小屋,被装点得像童话。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店主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妇人,穿大红的衫,戴贝壳串成的手链,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自有一段风情。年轻时,她迷恋小饰物,一直没有机会开这样的店。退休了,她重拾旧梦,天天守着一堆“宝贝”,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 ....
②那条街道我不常去,自然不知道这间“偶遇”。那天突然撞见,欢喜莫名。这样的相
5
遇,不 约定,带来惊喜。后来的一些天,我脑子里不时会蹦出那家小店来,一屋的小饰品,丁丁当当,丁丁当当。与老妇人的优雅,竟十分的般配。我不由自主地微笑,岁月里,我们会渐渐老去,梦想却不会。
③也是这样的偶遇,在武汉。文友拉我去逛光谷步行街。天桥之上,我被一朵一朵怒放的玫瑰 花牵住了脚步。确切地说,那不是花,那是一堆橡皮泥。可它分明又是花,瓣瓣舒展,鲜艳欲滴。
④捏橡皮泥的,是个矮个子男人。眼睛细小,皮肤黝黑,满脸沧桑。沧桑中却有种淡定的平和。 他在眨眼之间,把一小坨橡皮泥,捏成一朵盛开的玫瑰。我蹲下去,看他捏。他十指扭曲,严重残疾,却灵活。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轻轻一按,一瓣花开了。再轻轻一按,一朵花开了。
⑤我挑起一枝,紫色,典雅大方。想买。他说,这个不卖,人家预定好了的,你要买,我再给你捏。我惊讶了,我说,你可以重捏一个给预定的人啊。他却坚持不卖,说他答应过给人家留着的,就一定得留着。一会儿,他给我捏出另一朵来,洒上荧光粉。他关照:你回去对着灯光照上十来分 钟,它会发光的,很美,很温暖的。
⑥从武汉回来,别的东西没带,我只带了那枝花回来。看见它,我总要想一想花后的那个人,生活对他或许有诸多不公,他却能够做到心境澄清,让花常开不败!
⑦还是这样的偶遇,在云南。夜晚的广场上,一群人围着篝火在跳舞。不断有人加入进去,天 南地北,并不熟识。不要紧的,笑容是一样的,快乐是一样的,心灵因一团篝火,在瞬间洞开。我站在圈外看,有人跟我招手,来呀,一起来跳啊。我笑着摇摇头。手突然被一女子牵了,她不由分 说把我牵进那欢乐的人群中。灯光暗影里,她脸上的笑容明明暗暗,如星星闪烁。她说,跳吧,一起跳吧,很好玩的呀。她很快踩上音乐的节奏,身体像条灵活的鱼,看得我眼热,跟在她后面跳起 来。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跳舞,完全不得章法,欢乐却像燃着的篝火,把人整个点燃。曲终,转身寻 她,不见。满场的欢声笑语,经久不散。
⑧人生还有多少这样的偶遇?在时间无垠的荒野里,我们都是跋涉的旅人,却因这偶然的相遇 和眷顾,布下温暖的种子。日后,于某一时刻,不经意地想起,那些温暖的种子,早已在记忆深处,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人生因此变得丰盈。
(选自丁立梅精品十年精选集《遇见》,金城出版社)
(1)仔细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我”的后两次偶遇。 第一次:我在小饰品店偶遇坚守梦想的老妇人,欢喜莫明。
第二次: 第三次: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
退休了,她重拾旧梦,天天守着一堆“宝贝”,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 ....
6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他十指扭曲,严重残疾,却灵活。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轻轻一按,一瓣花开了。再轻 轻一按,一朵花开了。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日后,于某一时刻,不经意地想起,那些温暖的种 子,早已在记忆深处,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人生因此变得丰盈。”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理解。
四、作文(60分)
13.(60分)按要求作文 请以“其实我一直懂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 600 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 20 行)。
7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20分)
1.【解答】A.错误,“哺育”的“哺”应读bǔ。B.错误,“翘首”的“翘”应读qiáo。C.错误,“血气方刚”的“血”应读xuè。D.正确。 故选:D。
2.【解答】A.错误,“烦燥”中的“燥“应写作“躁”。B.错误,“浮光略影”中的“略”应写作“掠”。C.正确。D.错误,“辨护人”中的“辨”应写作“辩”。 故选:C。
3.【解答】A.正确。B.有误,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用在此处是望文生义。C.有误,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用在此处是色彩不当。D.有误,拍:乐曲的段落,也称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用在此处是语义不当。 故选:A。
4.【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需求”。B.有误,“之所以”与“原因是”语义重复,去掉任意一个即可。C.有误,搭配不当,去掉“和形象”。D.正确。 故选:D。
5.【解答】ABC.正确;D.有误,“水淹七军”的故事与关羽有关,与张飞无关的事情。 故选:D。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6.【解答】
(1)本题考查词语的释义。
ACD.正确;B.有误,句意:身着甲胄的人不能拜见。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故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动词,去/助词,的。B.而:然后,表顺承/并且,表并列。C.乃:才/才。D.以:用/以致。 故选:C。
8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
ABC.正确;D.有误,文中对周将军的正面描写是: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 以军礼见”不是侧面描写。 故选:D。 答案: (1)B。 (2)C。 (3)D。 7.【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意思是:我就仅仅成了秦王杨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根据句意,其可断句为: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为,担任;以,因为;句子翻译为: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是(担任)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疏通文意后可知,本文主要讲述了隋文帝对待触犯刑律的儿子秦王杨俊的事。“法不可违”体现了隋文帝以法治国的思想;“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法?”,隋文帝认为自己的儿子犯法也应与百姓一样,受到同等的处罚,又体现了他大公无私的治国思想。 答案:
(1)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
(2)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是(担任)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意近即可)
(3)①严明律法(以法治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②人公无私(公正无私) 8.【解答】
(1)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作答时,先解释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再指明作者的情感。“茁”字有“茁壮”的意思,用来修饰“蘑菇”,写出蘑菇长得旺盛。由此可以看出,描写的对象主要是“蘑菇”,写出它的旺盛与多,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9
(2)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作答时注意诗歌中的景的特点以及诗人的言行。从诗歌的一二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这里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丽之景,而三四两句则是写诗人从牧童那里买来蘑菇做晚饭,表现出诗人的安逸闲适之情。 答案:
(1)“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译文:乔木花开的时候草木其他草木都枯萎了,一场雨后,蘑菇长得非常茂盛。牧童捡了满满一筐,卖给我做晚饭。 9.【解答】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在河之洲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因思杜陵梦 (5)便引诗情到碧霄 (6)山雨欲来风满楼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0.【解答】
(1)示例:《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陈更夺冠。
(2)示例:中国诗词如月,让金樽斗酒有了心灵的慰藉。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2分) 11.【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第二到六段介绍了猪的习性和对于人类的价值。第七段到第九段介绍了猪在中国文化中的寓意和象征。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划线句可在,这句话列举了“东坡肉”的典故,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一般是为了具体有力的介绍说明对象的某种特征,结合本段“猪肉之好吃,并非随便煮就行,而需靠烹调功夫”可知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分析词义并结合语境可知,“主要”表明这只是在众多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并不排除还有其他原因的可能。这个副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1)习性、价值、寓意和象征。
(2)举例子,具体地介绍了猪肉之好吃,并非随便煮就行,而需靠烹调功夫。
(3)“主要”表明这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并不是惟一的一个,
10
“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解答】
(1)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可以用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我”与饰品店偶遇,感叹店主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与矮个子男人偶遇,感叹他“让花常开不败”;一个陌生女子拉“我”入人群中跳舞,“我”感慨快乐能让人心灵相通。
(2)①本题考查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如花似玉”本指女子年轻美丽的,在这里用来形容生活。结合文章第①段内容,“普通的小屋被装点得像童话”,‘六十开外的老妇人,穿大红的衫,戴贝壳串成的手链,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自有一段风情。年轻时,她迷恋小饰物,一直没有机会开这样的店。退休了,她重拾旧梦,天天守着一堆“宝贝”’.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她热爱生活,美好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她自己也充满活力。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他十指扭曲,严重残疾,却灵活。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属于细节描写,证明矮个子男人虽有残疾,但依然靠自己努力生活;“轻轻”和“按”两个动词写出了矮个子男人动作的娴熟,体现他的技艺高超。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第⑧段中“日后,于某一时刻,不经意地想起,那些温暖的种 子,早已在记忆深处,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人生因此变得丰盈。”意思是:在时间无垠的荒野里,我们都是跋涉的旅人”,相遇属“偶然”,但只要撒播“温暖”种子,彼此和谐快乐是必然的。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熟知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包括: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然后根据文意去判断其作用。“偶遇”是指不经意的相遇,未经安排的相遇。“我”与饰品店偶遇,感叹店主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与矮个子男人偶遇,感叹他“让花常开不败”;一个陌生女子拉“我”入人群中跳舞,“我”感慨快乐能让人心灵相通。三次“偶遇”,各有特点。第一次是“小店偶遇”。对象是已经退休的“六十开外的老妇人”,饰品小店老板,人物没有直接对话,也不见购物细节;第二次是“天桥偶遇”。对象是个“矮个子男人”,“满脸沧桑”,还“十指扭曲,严重残疾”,人物有了对话,购物还有了曲折;第三次是“广场偶遇”,对象是善舞的“一女子”,此时没有商品交易,有的是热情和热烈。“偶遇”是文章的线索,但三次“偶遇”,对象的身份、经历、性格不同,环境也各异,呈现出多立面、多层次。 答案:
(1)第二次:我在光谷步行街偶遇坚守诚信的矮个子男人 第三次:我在云南夜晚广场偶遇拉我跳舞的陌生女子
(2)①“如花似玉”本是形容女子好看,这里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老妇人对待生活比喻成美妙的女子,拟人化的写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对老夫妇人生活态度的赞美。
11
②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细致入微的写矮个子男人做活的样子,形象生动的写出矮个子男人的严谨认真和用心,表达我对玫瑰的喜爱
(3)生命中有诸多的偶遇,这些偶遇给我们心灵带来慰藉和温暖,正因为有了这些“偶遇”我们的人生也不再平淡。
(4)作者以分﹣总的写作方式,选取生活中三次特别的“偶遇”,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突出生活中的片段,以仿佛一种镜头式的画面凸显认真生活这一主题,先分写片段,最后总结升华,使人可亲可感印象深刻。
四、作文(60分) 13.【解答】
其实,我一直懂你
这是个美丽的夜晚,月亮高高的挂在了天上。与往常一样,九点五十,我下了自习了。刚出教室,一阵寒风迎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虽然是晴朗的初冬夜晚,风吹在脸上还是会冷,两手插在口袋里,走在弯弯曲曲的出校园的小路上。
出了校门我用眼睛扫了一下和父亲实现约好的地方,没有看到往日那个熟悉的身影,再看看周围,还是没有。一种委屈感涌上心头,明明说好来接我的,怎么没来?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嘀咕着这件事,好像父亲犯了错误似的,想着回家怎么去责怪父亲。平时很少自己走回家,二十分钟的路程显得格外的长。快到家的时候,远远看见妈妈开的花店灯还是开的,一个熟悉的身影佝偻着腰,在寒风中插着花篮。我加快了步伐,走上前去,说:“不是说好去学校接我吗?一点都不守信用,这么冷的天让我一个人走回来。”父亲沉默了一会,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过了一会儿,说:“我和你妈妈今天很忙,有很多花篮要插,到现在连饭还没吃上,实在是没时间去学校接你。”我顿时语塞了,望着父亲布满皱纹的额头,两鬓微白,眼泪不禁涌了出来,从未发现父亲变的这样苍老,忙碌到现在还没吃饭,我竟然对他这样说话。都是高中生了,还是这样不懂事。
几年前,父母因为企业内部改制双双下岗了,为了生活和我今后的学业,开了一家花店,自从那以后,两人就终日忙碌,就连年三十晚上也要插花,没时间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春去秋来,父亲却从未停止过接送我上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年复一年,我渐渐长大,父亲也渐渐苍老。
我曾感动于寒风中工作的清洁工,感动于电视剧里的煽情画面,却从未对父亲平凡而伟大的爱有过丝毫的感触,甚至还幼稚的认为,那是父亲应该做的现在想起来真是倍感惭愧。朋友,请擦亮你的双眼,看看你身边的人,你的父亲,寒风中等你放学,深夜时给你端来牛奶,失落时给你安慰,在成长的路途中一路陪伴着你走过风风雨雨,关心你,爱护你,深沉而伟大。
其实,我一直懂你,父亲!
12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