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

来源:华佗健康网
哈尔滨学院学报 Vo1.31 No.4 第31卷第4期 2010年4月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Apr.2010 [文章编号]1004m5856(2010)04一OO26一O4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 齐建媚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威海264209) [摘要]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3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强大动力。它的直接目 -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它必然会触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就涉及到怎样处理改革开 放与社会主义关系的问题。邓小平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强大的手 段: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坚持的根本方向。邓小平同志大力提倡改革开放,但同时也并没有否认我国的 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重温和进一步探讨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 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新时 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 代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并开创的。他认为,改革 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 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 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 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以独 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 特而崭新的视角和一系列理论观点,极大地丰 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 社会的全面发展,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 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 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 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取 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 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 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 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 史性变化”。 时代前进潮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 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的。’’[1】( ’ 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胡锦涛同志于 邓小平同志立足于当时中国和世界现实、 2007年12月17日在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现在的世界是开 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时的 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重要结 讲话中有一段经典论述:我们党在20世纪7O 论,这也是他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依据。中国 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 要发展就必须改革开放,x ̄tl,平同志反复强调 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 “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 [收稿日期]2009—08—1l [作者简介]齐建媚(1985一),女,河北保定人,20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第4期 齐建媚:邓小平论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 27 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不 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 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由此可见,我 们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不是偶然 的,而是邓小平同志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重大决 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心愿,是历史的必 然。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改革开放是决定 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 的共同抉择。” 二、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 义的误区 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改革开放与社会主 义之问关系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人们也并不 是都认同、接受改革开放。至今仍有许多人怀 疑甚至指责改革开放就是资本主义复辟。“有 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 ‘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 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 】㈣”’邓小平批评“这 些人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有些学者还公 开攻击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是打着改 革的幌子搞资本主义,他们是受“左”的思想的 影响“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 苗”,实质上是反对邓小平的领导,攻击邓小平 的政策,不让社会主义的中国发展、强大;还有 的人不敢进行开放,畏畏缩缩。对此,邓小平同 志提出严厉的批评和反驳并作出深刻的分析。 多年的历史教训我们: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 和愚昧;客观现实不断告诫我们:不实行开放政 策,中国就没有前途。“因为现在任何国家要 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 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如果 从明朝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 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的闭关自 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儿 ¨ 那些批评、反对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人 没有看到邓小平同志在极力倡导改革开放的同 时也在深情地谈论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 义。为了使人们摆脱混沌状态,坚定改革的信 心,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表示:改革开放不会过 渡到资本主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 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 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 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 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 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摄 有利于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1](F372)邓小平同志不仅指出了改 革开放不会过渡到资本主义,同时还明确了判 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 于”。 改革开放的本意是: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 建筑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即改 革开放的直接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它必然会触 及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就涉及 到怎样处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关系的问题, 邓小平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消除了 人们害怕过渡到资本主义的担忧,邓小平明确 表示进行改革开放不会过渡到资本主义,而且 还进一步详细论述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之间 的关系。 三、邓小平论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 的关系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最重 要动力,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途径。 中国要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唯一走得通的办 法就是要对内依靠市场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 放政策。“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 灭贫穷。”[2】 ’中国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摆脱 贫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 如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指出的,“如果再不实 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 会被葬送。”… 邓小平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 的现代化道路过程中,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 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 实现不了现代化,因此他提出了通过改革开放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张,他指出,“三十几 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 行的,发展不起来”。… ‘我们搞建设有三十 几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光 凭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还解决不了问题,中国要 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 放。”… ’他坚信,改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 必由之路,开放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 路,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所在。 因而他把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 28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矩 要组成内容和主要手段。正如他曾说过的那 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这样一系列方针 本质论来理解,他认为,坚持社会主义,“问题 政策,走上了新道路。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就是 改革和开放。 r’f ’ 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 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 ’“社会主义的 本质,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我们必须明确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发 展、强大的手段,但改革开放并不是权宜之策, 他还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 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主义性质, “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一是共同富 而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要长期坚持的 政策,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比较 落后的大国,“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 这不是短期的政策,是一个长期的政策,最少五 十年到七十年不会变”。[ )(聊’邓小平还强调, “改革的意义,是为了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 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 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看 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 十年。”… ”邓小平的这些论述,表明了他把 改革开放看作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 趋势,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而不是权 宜之计,这样就把改革开放提到一个新的历史 高度。 2.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坚持的根本原则和 方向 邓小平认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展现代 化建设,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改 革开放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最初提出 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倡解放思想、改革开 放,在思想理论界一度引起强烈反应,其中不乏 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共产党领导的声音。 在这种形势下,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认为“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 根本前提”,其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四项基 本原则的核心。此后,邓小平反复强调,我国的 改革开放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进 行的。 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中国 的一切政策和活动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他说:“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 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了社会主义,就要回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 饱也没有保证。”[ ∞’所以邓小平不仅深刻地 分析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强大的手段, 还进一步阐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方向。 对此,我们应该对照着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 裕”。[2](pl21)他对坚持社会主义定下的这两条根 本原则十分重视,反复强调:如果违背了这两 条,就不是坚持社会主义,当然也就不是我们所 讲的改革开放的本意了。改革开放虽然要触及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但 不能改变上述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因为 “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 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而不是发展别的“主义”的经济。判断改革开 放成败的时候,我们要以是否有助于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 达,是否有助于人们的富裕幸福作为衡量改革 开放的客观标准。邓小平反复告诫全党必须保 持社会主义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样的改革开放,才不会背 离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就是以实现现代化 为出发点,以完善社会主义为目的的。在邓小 平看来,社会主义必须是富裕的、发达的社会状 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 讲社会主 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 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空讲 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4】( ‘’为此,必须 把现代化建设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工作。 这就必须改革过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筑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政策和体制。也 就是说改革开放不仅不能违背社会主义的根本 原则,而且应当通过发展生产力而不断巩固和 完善社会主义。邓小平再三强调。共产主义是 物质极其丰富的社会,社会主义作为它的初级 阶段,一定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任务;为了 加快发展生产力,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 革开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要极 大地充实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而且要改变整 个社会的面貌。邓小平曾经很肯定地评价道: 第4期 齐建媚:邓小平论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 29 “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 等各行各业。”rl1(n”’他还把改革开放同“什么 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 叫社会主义”和“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 这个首要的根本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把改革开 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 放作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和直接 革。”… ’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在改革开 动力,这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改革开放推动了 放中才能巩固,社会主义道路因而只能在改革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党的工 开放中才能坚持下去。 作重点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 四、邓小平论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 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 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开辟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推动了社会主义 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的论述, 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回击了那些坚持“左”的错误、公开攻击改革开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理论方面的新贡献,集 放是打着改革的幌子搞资本主义的错误言论; 中体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 还消除了当时一些人因为害怕过渡到资本主义 系之中。恩格斯曾说过,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 而不敢开放的顾虑。邓小平使中国不但坚持了 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 社会主义,还顺利地进行了改革开放,为社会主 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 义的中国赢得了三十年的经济大发展。我们改 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 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取得 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 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铁一般的事实证明邓小 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代, 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是正确的。 我们就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中国 邓小平一开始就特别强调,“我们搞改革 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也应该 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 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 丢啊!'’1u(P369)他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 步。 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就 [参 考 文 献] 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 [I]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目标确定了,从何处着手呢?就要尊重社会经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M].北京: 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 人民出版社,1987. 对内开放。……对内开放就是改革。改革是全 [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面的改革,不仅是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秦平 Deng Xiaoping’S Idea of Socialism and Open-and-Reform Policy QI Jian—mei (Weihai Branch of Shandong University,Weihai 264209,China) Abstract:Open and reform is the obvious feature for the new era as the strongest drive for Chinese socialistic construction,whose direct goal is to liberate and develop productivity.Since it concerns socialistic relation of production and superstructure,the relation between open—and・ reform policy and socialism is the main issue.Deng Xiaoping solves the problem very wel1.He belleves that open and reform is the method to develop socialism which is the basic direction for the policy.After 30 years of reform,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iscuss Deng’S philosophy a’ gain. Key words:Deng Xiaoping;socialism;open and refor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