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云南皮肤科模拟题2021年(120)_真题-无答案

来源:华佗健康网


云南皮肤科模拟题2021年(120) (总分98.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不易发生瘢痕疙瘩的部位为 A. 胸骨区 B. 肩部 C. 面部 D. 颈部 E. 小腿伸侧

2.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发病与下列哪一型免疫反应关系密切 A. Ⅰ型免疫反应 B. Ⅱ型免疫反应 C. Ⅲ型免疫反应 D. Ⅳ型免疫反应 E. Ⅴ型免疫反应

3. 肾型过敏性紫癜除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外,最好选用 A. 抗组胺药

B.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 C. 抗生素

D. 免疫抑制剂 E. 氨苯砜

4. 对重要脏器受损的白塞综合征患者应该选用 A. 氨苯砜 B. 环磷酰胺 C. 左旋咪唑

D. 大剂量维生素E E. γ干扰素

5. 有关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Ⅲ型变态反应密切相关 B. 血清补体降低

C. 血管迟发性过敏反应

D. 以血管炎为基础的多系统疾病 E. 由淋巴细胞介导的红细胞外渗所致

6. 女性,35岁,因双胫前反复疼痛性红斑结节2月余就诊。患者有慢性扁桃体炎病史20余年。组织病理提示真皮深层血管周围呈慢性炎症浸润。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B. 结节性红斑

C. 皮肤结节性血管炎 D. 结节性多动脉炎 E. 变应性肉芽肿

7.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治疗首选 A. 考来烯胺 B. β-胡萝卜素 C. 氯喹

D. 静脉放血疗法 E. 口服激素

8. 肠病性肢端皮炎主要临床表现不包括 A. 肢端和腔口周围的皮炎 B. 脱发 C. 腹泻

D. 骨骼发育迟缓 E. 表情淡漠

9. 发疹性黄瘤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 A. 多见于25岁以前发病 B. 女性多见

C. 约1/3患者黏膜受累 D. 约1/3患者出现尿崩症 E. 可以自发缓解,预后好

10.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病变主要在真皮

B. 多见于妇女,部分患者伴有糖尿病 C. 伴有糖尿病者多为肉芽肿型

D. 小腿以外的损害大多为肉芽肿型 E. 主要损害在小腿伸面 11. 痛风急性发作治疗首选 A. 别嘌呤醇 B. 丙磺舒 C. 辛可芬 D. 秋水仙碱 E. 糖皮质激素

12. 患者,女性,24岁。精神遭受打击后开始厌食3个月,双臂、面颈出现暗红斑2个月,口腔溃疡、腹泻半个月。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贫血、低蛋白血症。给予复合维生素B、烟酰胺、富马酸亚铁治疗2周,症状明显缓解。诊断为 A. 光敏性药物皮炎 B. 接触性皮炎 C. 晒斑

D. 肠病性肢端皮炎 E. 烟酸缺乏症

13.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C. 性连锁显性遗传性疾病 D. 性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 E. 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14. 着色性干皮病主要的致死原因是 A. 转移性恶性黑素瘤和鳞状上皮细胞癌 B. 基底细胞癌和蕈样肉芽肿 C. 蕈样肉芽肿和恶性黑素瘤

D. 基底细胞癌和鳞状上皮细胞癌 E. 恶性黑素瘤和基底细胞癌

15. 下列不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具有的特点的是 A. 患者双亲中至少有1个是患者 B. 患者子女中至少有一半患病

C. 遗传特征直接由患者传递给子代并代代相传 D. 疾病的出现与性别无关 E. 疾病的出现与性别有关

16.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是 A. 皮肤感染后容易引起大疱或水疱

B. 皮肤在受到轻微摩擦后容易引起大疱或水疱 C. 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皮肤容易引起大疱或水疱 D. 皮肤对过敏原反应增强,容易引起大疱或水疱 E. 皮肤脆性增强,受伤后容易出现皮肤缺失或裂痕 17. 汗孔角化症中最可能癌变的是 A. 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症 B. 斑片型汗孔角化症 C. 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

D.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 E. 以上均是

18. 瘢痕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多见于鼻腔、眼结膜、咽喉、尿道口等处黏膜的慢性炎症 B. 皮疹处红斑糜烂,预后留有瘢痕 C. 部分患者的皮疹可类似天疱疮 D. 不反复发作

E. 发生在眼睑处的损害可引起失明 19. SLE最典型的皮肤损害是 A. 对称性皮疹 B. 面颊部蝶形红斑 C. 网状青斑 D. 雷诺现象 E. 口腔溃疡

20. 雷诺病的诊断依据错误的是 A. 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 B. 寒冷激动时容易发作 C. 两侧对称性发病

D. 无任何系统性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解剖异常等或观察1年以上未发现其他疾病者 E. 无震动性损伤病史,无麦角及其他抗痉挛剂、重金属等服药史 21. 关于结节性红斑正确的是

A. 主要累及真皮浅层小血管及毛细血管 B. 皮损多形性 C. 可伴发内脏损害

D. 发生于皮下脂肪的炎症性疾病 E. 皮损不对称

22.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发病机制是 A. 免疫复合物沉淀于小血管壁 B. 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 C. 血液动力学改变

D. 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E. 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23. 下列实验室检查与白塞综合征的病情活动高度相关的是 A. 红细胞沉降率

B. 抗口腔黏膜自身抗体 C. C反应蛋白 D. 血清黏蛋白 E. 铜蓝蛋白

24. Wegener肉芽肿病的组织学改变是 A. 白细胞破碎性大血管炎 B. 白细胞破碎性小血管炎 C. 淋巴细胞性小血管炎 D. 肉芽肿性大血管炎 E. 肉芽肿性小血管炎

25. 患者,男性,45岁,双下肢棕褐色斑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查体发现皮损位于胫前区,皮损周围散在针尖大小的瘀点。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单纯性紫癜

B.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C. 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 D. 淤积性皮炎 E. 过敏性紫癜

26.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 A. 红细胞中原卟啉增加 B. 血浆中原卟啉增加 C. 粪便中原卟啉增加

D. 尿液中原卟啉明显增加

E. 血浆中原卟啉增加比尿液中明显

27. 肠病性肢端皮炎口服硫酸锌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一般24小时后显效,腹泻减轻 B. 一般48小时后显效,腹泻减轻 C. 2~3周皮疹改善

D. 3~4周后可取得满意疗效

E. 3~4周后,患者脱发可控制

28. 皮肤黄瘤病的临床分型中不包括 A. 结节性黄瘤 B. 发疹性黄瘤 C. 扁平黄瘤

D. 幼年黄色肉芽肿 E. 播散性黄瘤

29. 不需与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相鉴别的是 A. 黄色瘤病 B. 结节病

C. 类脂质蛋白沉着症 D. 二期梅毒 E. 环状肉芽肿

30. 掌跖脓疱病与肠病性肢端皮炎的鉴别要点不包括 A. 累及四肢末端

B. 皮疹为无菌性小脓疱 C. 不累及腔口周围皮肤 D. 无胃肠道症状

E. 组织病理为表皮类单房性脓疱形成

31. 下列疾病不属于单基因遗传性皮肤病的是 A. 鱼鳞病

B.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 特应性皮炎

D.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E.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 32.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病因是

A. 皮肤结构蛋白的先天缺陷,使皮肤容易发生松解出现大疱 B. 基底膜带由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发生真表皮分离或水疱 C. 由于致病菌的外毒素对桥粒、半桥粒张力微丝的溶解作用 D. 基底细胞对机械性刺激反应性增强,发生细胞内水肿及变性 E. 病因尚不清楚

33.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水疱位于 A. 真皮内 B. 透明板内 C. 致密下层 D. 角质层内 E. 表皮内

34. 有关色素失禁症下述不正确的是 A. 常见于男性 B. 出现色素性斑疹 C. 可有癫痫、智力迟钝 D. 可伴骨骼异常 E. 常见于女性

35. 关于鳞状毛囊角化症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好发于青壮年

B. 可能与鱼鳞屑属同类病 C. 为角化性皮肤病

D. 在少数病例中家族中有相同患者 E.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6. 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与下列哪项相关 A. 编码K5和K14的基因突变

B. 编码板层素5和ⅩⅦ型胶原基因突变 C. 编码Ⅶ型胶原基因突变 D. 角化细胞黏附障碍 E. 类固醇硫酸酯基因缺陷

37. Reiter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多见于女性

B. 皮肤黏膜以砺壳样银屑病和皮肤角化病为主要表现 C. 泌尿系统症状以尿道炎为主 D. 半数患者发生结合膜炎 E. 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38. 化脓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A.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多见 B. 轻度穿通性皮肤损伤是常见的诱因

C. 直径一般为5~10mm,质地柔软,压之变白 D. 初发皮损为鲜红色或棕红色丘疹 E. 轻度外伤即可引起皮损出血 39. 雷诺现象的诊断依据错误的是 A. 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

B. 单侧发病,特别限于1~2指

C. 发病后迅速发展成组织坏死、溃疡 D.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E. 有发热、系统性症状、贫血、血沉增快和抗核抗体阳性等实验室检查异常 40. 诊断为白塞病时,口腔溃疡每年至少发作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E. 5次

41. 发生于皮下脂肪,基本损害为红色结节和斑块的炎症性疾病是 A. 过敏性紫癜

B.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C. 结节性红斑 D. 白塞综合征

E.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42.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首选药物是 A. 免疫抑制剂 B. 糖皮质激素 C. 抗生素

D. 非类固醇抗炎药

E. 氨苯砜

43. 过敏性紫癜的组织学改变是 A. 白细胞破碎性大血管炎 B. 白细胞破碎性小血管炎 C. 淋巴细胞性小血管炎 D. 肉芽肿性大血管炎 E. 肉芽肿性小血管炎 44. 蟾皮病是由于缺乏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E. 维生素E

45. 黄瘤病的病理描述正确的是

A. 病变主要在真皮,可见散在幼稚纤维细胞呈条索状排列 B. 真皮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C. 真皮可见泡沫细胞,多核的Touton细胞 D. 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可有钙质沉积 E. 角化过度,颗粒性呈局灶性楔形增厚 46. 硬肿病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 突然发生,弥漫性对称性皮肤发硬 B. 颈、肩、背及面部的硬肿程度最严重 C. 皮肤的实质性非凹陷性发硬 D. 患处毳毛多脱落 E. 主观感觉无痛痒

47. 黄瘤病的临床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 A. 结节性黄瘤 B. 腱黄瘤 C. 发疹性黄瘤 D. 扁平黄瘤 E. 睑黄瘤

48. 皮肤钙沉着症的临床类型不包括 A. 营养障碍型 B. 迁移型 C. 医源型

D. 特发性皮肤钙沉着症 E. 原发性皮肤钙沉着症

49. 毛囊角化病与维生素A缺乏病的鉴别要点不包括 A. 皮疹为毛囊角化性丘疹 B. 多有家族史

C. 皮疹主要分布在皮脂溢出区 D. 皮疹可融合成疣状斑块 E. 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特异性

50. 下列疾病单纯由环境因素决定发病的是

A. 毛周角化病 B. 雀斑 C. 痤疮

D. 接触性皮炎 E. 花斑癣

51. 下列不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的是 A. 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B. 寻常型鱼鳞病 C. 毛周角化症 D. 板层状鱼鳞病

E. 营养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52.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与下列相关的是 A. 编码K5和K14的基因突变

B. 编码板层素5和ⅩⅦ型胶原基因突变 C. 编码Ⅶ型胶原基因突变 D. 角化细胞黏附障碍 E. 类固醇硫酸酯基因缺陷

53.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水疱位于 A. 真皮内 B. 透明板内 C. 致密下层 D. 角质层内 E. 表皮内

54. 关于鳞状毛囊角化病正确的是 A. 冬季加重,夏季减轻 B. 一般无自觉症状 C. 好发于青壮年 D. 有时有家族史 E. 以上均正确

55. 下列不符合寻常型鱼鳞病的是 A. 又称干皮症 B. 冬重夏轻

C. 小腿伸侧分布深褐色菱形鳞屑 D. 掌跖常见线状皲裂 E. 自觉症状重

56. 下列可出现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的是 A. 血管瘤

B. 酒渣鼻鼻部毛细血管扩张 C. 红斑狼疮

D. 匍行性血管瘤 E. 血管性母斑

57. 化脓性肉芽肿治疗方案选择错误的是 A. 酸 B. 激光

C. 冷冻

D. 手术切除 E. 点干燥法

58. 男性,18岁,1个月前右手中指轻度外伤恢复期,在伤处出现鲜红色绿豆大小丘疹,早期发展迅速,现基本停止增长,质地柔软,无自觉症状。轻微外伤可引起出血。无其他疾病史,无冶游史。考虑诊断为 A. Kaposi肉瘤

B. 息肉状突起的肉芽组织 C. 毛细血管瘤 D. 化脓性肉芽肿 E. 蕈样肉芽肿

59. 紫癜的主要皮损是 A. 丘疹 B. 风团 C. 红斑

D. 色素沉着 E. 瘀点、瘀斑

60. 口腔、眼、生殖器、皮肤为好发部位,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系统疾病是 A. 过敏性紫癜

B.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C. 结节性红斑 D. 白塞综合征

E.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61. 下列有关变应性血管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主要累及真皮浅层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B. 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

C. 发病与Ⅲ型变态反应关系密切 D. 多累及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 E. 治疗可选用氨苯砜或沙利度胺 62. 结节性红斑的临床描述错误的是 A. 多累及中青年女性

B. 双胫前对称发生的疼痛性结节 C. 初始可有发热、肌痛、关节痛 D. 皮损直径一般1cm左右 E. 皮损数周不消退,可以破溃

63. 维生素A缺乏症临床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板变薄,有纵沟 B. Bitotspot

C. 维生素A低于0.45μmol/L D. 毛囊角化性丘疹 E. 夜盲症

64.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免疫病理表现为

A. IgG、IgA、IgM在真皮乳头和真皮上部呈线状沉积 B. IgG、IgA、IgM在真皮乳头和真皮上部呈颗粒状沉积

C. IgG、IgA、IgM在真皮乳头和真皮上部呈灶状沉积 D. IgG、IgA、C3在真皮乳头和真皮上部呈带状沉积 E. IgG、IgA、C3在真皮乳头和真皮上部呈灶状沉积 65. 硬肿病与硬皮病的鉴别错误的是

A. 前者初发部位颈部,躯干;后者以面部及四肢远端为多

B. 前者皮肤色泽正常或棕黄或带苍白;后者增生或杂以色素减退斑 C. 前者无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后者则较多见 D. 前者表皮正常;后者萎缩

E. 前者皮损炎细胞浸润较多见;而后者较少见 66. 结节性黄瘤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 皮疹为扁平或隆起的圆形结节 B. 好发于手臂、膝和臂的伸侧 C. 可以单发,也可多发

D. 结节较硬,有群集和融合的倾向 E. 晚期皮损可纤维化,并失去颜色

67. 皮肤钙沉着症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A. 均表现为结节或斑块 B. 结节可不与皮肤粘连

C. 后期可穿破、溃烂流出石灰样或脓样物质

D. 创口经久不愈,但只有继发明显感染时才会留有瘘管 E. 皮损可以有触痛感

68. 痛风石形成部位错误的是 A. 肾脏 B. 皮下 C. 关节 D. 尿石症 E. 骨骼

69. 下列不属于目前遗传性皮肤病的研究策略的是 A. 病原微生物分析 B. 分离分析 C. 连锁分析 D. 突变筛查

E.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70.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在组织学中水疱位于 A. 表皮内 B. 表皮下 C. 角质层 D. 真皮内 E. 真皮乳头

71. 不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A. 痤疮 B. 银屑病 C. 白癜风 D. 鱼鳞病

E. 斑秃

72.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皮损好发部位是 A. 皮肤黏膜交界处 B. 腹股沟及臀沟等部位

C. 肢端及四肢关节伸面等易受到摩擦处 D. 四肢及躯体屈侧等皮肤较薄处 E. 头皮及躯体等部位

73. 鳞状毛囊角化病需与以下哪种疾病鉴别 A. 鱼鳞病 B. 花斑癣 C. 副银屑病

D. 连圈状秕糠疹 E. 以上均正确

74. 弹力过度性皮肤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A. 网状纤维量的缺陷及形态上的异常 B. 胶原纤维量的缺陷及形态上的异常 C. 弹力纤维量的缺陷及形态上的异常

D. 真皮含水量的增加,真皮基质黏性增加

E. 血清中弹性硬蛋白酶抑制剂水平低下,导致弹力纤维破坏 75. 肢端青紫症的发病因素不包括 A. 衰弱 B. 免疫

C. 内分泌疾病 D. 寒冷 E. 焦虑

76. 下列不是原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是 A. 血管瘤

B. 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 C. 血管痣

D. 匍行性血管瘤

E. 酒渣鼻鼻部毛细血管扩张 77. 变应性血管炎主要侵犯 A. 表皮 B. 真皮深层 C. 真皮浅层 D. 皮下脂肪 E. 皮肤附件

78. 主要累及真皮浅层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呈多形性的是 A. 过敏性紫癜

B.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C. 结节性红斑 D. 白塞综合征

E.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79. 下列不是变应性血管炎皮损的特征的是

A. 紫癜 B. 出血 C. 结节 D. 坏死 E. 溃疡

80. 与过敏性紫癜的特点不符的有

A. 多累及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B. 好发于下肢,以小腿伸侧为主

C. 是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炎 D.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E. 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81. 白塞综合征的皮肤损害典型表现是 A. 结节样红斑、毛囊炎、针刺反应阳性 B. 结节样红斑、毛囊炎、针刺反应阴性

C.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毛囊炎、针刺反应阳性 D.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毛囊炎、针刺反应阴性 E. 多形红斑、毛囊炎、针刺反应阳性 82. 皮肤黄瘤病的发病机制为 A. 糖代谢低

B. 三酰甘油分解代谢低 C. 蛋白分解代谢低

D. 皮脂腺增生,分泌代谢旺盛 E. 顶泌汗腺萎缩,分泌困难 83. 有关痛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发性的具有隐性遗传特征 B. 男女发病率比约10:1

C. 患者尿酸浓度一般在214μmol/L以上

D. 肾功能受损时一般首先血内肌酐升高,继而尿素氮增高 E. X线检查关节面附近骨损不明显 84. 肠病性肢端皮炎的皮损好发于 A. 曝光和摩擦受压部位 B. 皮肤细嫩和皱褶部位 C. 腔口周围 D. 躯干 E. 四肢

85. 淀粉样蛋白沉积于下列哪种组织可引起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A. 正常组织皮肤 B. 病毒感染的皮肤 C. 细菌感染的皮肤 D. 瘢痕样皮肤 E. 黏膜组织

86. 有助于黄瘤诊断的辅助检查不包括 A. 冷冻切片猩红或苏丹红染色 B. 血脂检查 C. 脂蛋白电泳

D. 免疫球蛋白测定

E. 血液涂片查泡沫细胞

87. 关于色素失禁不正确的是 A. 见于色素失禁症 B. 见于扁平苔藓 C. 见于红斑狼疮 D. 见于黑变病 E. 见于老年疣

88. 下列鱼鳞病的病情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的是 A. 寻常型鱼鳞病 B. 板层状鱼鳞病 C. 性连锁隐性鱼鳞病

D. 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E.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89. 色素失禁症的遗传模式为 A. X连锁隐性遗传 B. X连锁显性遗传 C.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E. 多基因遗传

90. 与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相关的是 A. 编码K5和K14的基因突变

B. 编码板层素5和ⅩⅦ型胶原基因突变 C. 编码Ⅶ型胶原基因突变 D. 角化细胞黏附障碍 E. 类固醇硫酸酯基因缺陷

91. 鳞状毛囊角化病的转归,不正确的是 A. 鳞屑消失后均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B. 冬季加重,夏季减轻 C. 多年不愈

D. 无自觉症状或轻微痒感 E. 进展缓慢

92. 下列不是结节性硬化症皮损的特征性损害的是 A. 面部血管纤维瘤 B. 甲周纤维瘤 C. 多发性脂囊瘤 D. 鲛鱼皮斑

E. 卵圆形或叶状白斑

93. 雷诺现象或雷诺病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 A. 手指足趾小动脉间隙性痉挛 B. 末梢细小动脉对寒冷反应性痉挛 C. 淋巴水肿

D. 静脉痉挛导致淤血 E. 小动脉扩张

94. 先天性网状青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2~3岁始发病

B. 是皮肤少见的发育缺陷,病情较为严重 C. 常对称发生

D. 一般不伴有皮肤萎缩 E. 多数可有家族史

95. 变应性血管炎是哪一型变态反应 A. 速发型 B. 细胞毒型 C. 免疫复合物型 D. 迟发型

E. 细胞毒型与免疫复合物型

96. 下列不是白塞综合征的好发部位的是 A. 口腔 B. 眼 C. 生殖器 D. 皮肤 E. 肺

97. 关于结节性红斑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A. 疼痛性结节

B. 可伴有发热、关节酸痛等 C. 中青年女性好发 D. 结节易发生破溃 E. 皮损常多发

98. 对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描述错误的是 A. 血白细胞增多

B. 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C. 多累及中年女性,夏季好发

D. 好发于四肢和颈面部,可两侧分布,但不对称 E. 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99. 男性,40岁,下肢静脉曲张多年,右小腿下三分之一处皮肤反复发生红斑、丘疱疹、糜烂、渗液、痒,已数年。考虑诊断为 A. 干燥性湿疹 B. 钱币形湿疹 C. 外伤性湿疹 D. 淤积性皮炎 E. 接触性皮炎

100. 维生素A缺乏病中眼部损害的症状包括以下内容,除外 A. 双眼暗适应能力差,出现夜盲症 B. 角膜失去光泽,视力下降 C. 巩膜出现毕脱斑 D. 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E. 严重时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导致失明 101. 治疗烟酸缺乏症中应给予的药物是 A. 烟酸或烟酰胺 B. 白蛋白 C. B族维生素

D. 抗生素类 E. 铁制剂

102. 肠病性肢端皮炎的皮损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炎性皮损基底上群集的小疱或融合成大疱 B. 呈银屑病样改变 C. 尼氏征阳性

D. 头部损害可似脂溢性皮炎 E. 可有甲板增厚或萎缩

103. 人体内可转化为烟酸的氨基酸是 A. 亮氨酸 B. 赖氨酸 C. 丝氨酸 D. 胱氨酸 E. 色氨酸

104. 患儿,男性,1岁,口周、鼻周、肛周双手背起红色鳞屑性斑块伴腹泻3个月余就诊。患儿断奶后1个月发生上述皮疹,早期皮损为红斑基础上的群集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阴性,曾给予抗过敏,抗真菌治疗无效。患儿精神差,表情淡漠。正确诊断是 A. 湿疹

B. 异位性皮炎 C. 肠病性肢端皮炎 D.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E. 皮肤念珠菌感染

105. 汗孔角化症的特征性病理表现是

A. 角化不全柱下异常表皮细胞,角化不良细胞 B. 角质层增厚 C. 粒层正常或消失

D. 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 E. 角化过度

106. 获得性鱼鳞病易伴发下列疾病,除外 A. 淋巴肉瘤 B. 蕈样肉芽肿 C. 结节病 D. 麻风

E. 脂溢性皮炎

107. 色素失禁症的致病基因是 A. ABCA12基因 B. TGM1基因

C. NEMO/IKK-γ基因 D. STS基因 E. K5基因

108.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的病理特点是 A. 海绵形成 B. 空泡变性 C. 棘层松解

D. 角化不全 E. 颗粒层消失

109. 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水疱位于 A. 真皮内 B. 透明板内 C. 致密下层 D. 角质层内 E. 表皮内

110. 鱼鳞病病理特点不包括 A. 表皮通过时间缩短

B. 角质形成细胞间的黏合异常 C.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 D. 表皮角化过度

E. 角质层内可见Munro微脓肿 111. 雷诺病的诊断不包括 A. 寒冷诱发 B. 情绪诱发 C. 对称发病 D. 感染诱发 E. 皮肤坏死

112. 原发性网状青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 B. 多数可有家族史

C. 常对称发生于两下肢近端

D. 冬天或受冷时出现,夏天或温暖时消失 E. 一般无自觉症状,寒冷仅是诱发因素 113.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 B. 过敏性紫癜出血时间延长

C. 银屑病的鳞屑剥去后,出现点状出血 D. 血栓性静脉炎多合并于白塞病 E. 化脓性肉芽肿易出血

114. 不属于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的是 A.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B. 过敏性紫癜 C. 荨麻疹性血管炎 D. 结节性多动脉炎 E. 白塞综合征

115. 关于荨麻疹性血管炎,描述错误的是 A. 可并发肾脏损害 B. 抗组胺药效果好 C. 可伴有关节疼痛

D. 风团持续时间在24小时以上 E. 皮损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

116. 下列不是血管炎共同的组织病理改变的是 A. 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B. 血管壁及其周围炎症细胞浸润 C. 玻璃样变性

D. 血管腔内血栓形成 E. 血管周围红细胞外渗

117. 有一种疾病的皮疹,其表面皮肤发红,主要分布在小腿伸侧面的结节,不破溃,压之疼痛,应考虑是

A.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B. 结节性红斑

C. 皮肤结节性血管炎 D. 硬结性红斑 E. 过敏性紫癜

118. 有关烟酸叙述错误的是

A. 烟酸是辅酶Ⅰ的重要组成部分 B. 烟酸是辅酶Ⅱ的重要组成部分

C. 烟酸参与细胞代谢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D. 烟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E. 谷类、豆类、瘦肉中烟酸含量丰富 119. 关于肠病性肢端皮炎描述正确的是 A. 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

B. 早期皮损为红斑基础上的群集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阳性 C. 腹泻发生率90%,表现为水样便或泡沫样便,恶臭 D. 与铁缺乏有关

E. 可有弥漫性或片状脱发

120. 可形成淀粉样蛋白的物质不包括 A. 角蛋白 B. 胰岛素

C. 皮肤中的糖类 D. 免疫球蛋白 E. 降钙素

121. 皮肤淀粉样变的特点是

A. 苔藓状淀粉样变多见于中年妇女 B. 斑片状淀粉样变多见于中年男性 C. 苔藓状淀粉样变多发生于双侧胫前 D. 斑片状淀粉样变多发生于腹部 E. 两型之间相互独立

122. 肠病性肢端皮炎的发病年龄为 A. 出生后4~6周 B. 断奶后4~6周 C. 出生后4~6个月 D. 断奶后4~6个月 E. 1岁以后

123. 患者,男性,41岁,上背部及双臂外侧其褐色苔藓样皮疹伴痒1年。1年前患者上背

部始出现褐色针头大小的丘疹,瘙痒明显,用抗过敏药治疗能缓解症状,但皮疹继续增多,密集成片,丘疹顶端出现苔藓样改变。皮损组织病理: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皮突延长增宽,乳头和真皮上部见嗜红性团块状物质,并见色素失禁现象。该患者应诊断为 A. 神经性皮炎

B. 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 C.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D. 皮肤淀粉样变 E. 黑变病

124. 表皮松解型角化过度鱼鳞病的遗传类型是 A. 性连锁隐性遗传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 性连锁显性遗传 E. 多基因遗传

125. 着色性干皮病的特征,除外 A. 光敏感 B. 色素改变 C. 皮肤过早老化 D. 癌变 E. 毛发增加

126. 色素失禁症的基因定位于 A. Xq28 B. Xq22.3 C. 1q21 D. 2q33-q35 E. 3q21-q22

127.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的好发部位是 A. 头皮 B. 面部 C. 掌跖部 D. 皱褶部位 E. 四肢

128. 有关汗孔角化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 与感染有关

D. 光化学疗法可治疗此病 E. 电子束照射可治疗此病

129. 相对而言,哪个基因突变导致的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的临床表现较轻 A. 连接蛋白26 B. 兜甲蛋白 C. 角蛋白1 D. 角蛋白9 E. 角蛋白14

130. 下列不是雷诺病实验室检查的是 A. 激发试验

B. 甲周围微循环检查 C. 手指动脉造影 D. 血常规 E. 免疫学检查

131. 继发性网状青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

B. 常伴发系统疾病,青斑损害多出现于系统疾病之前 C. 常对称发生

D. 损害分布与伴发疾病有关,常为树枝状 E. 伴发疾病有结缔组织病、血管疾病等 132. 过敏性紫癜的特征为 A. 发热、乏力 B. 蛋白尿、血尿

C. 可累及其他系统如关节、肾脏、肺等 D. 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 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低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 133. 关于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错误的是 A.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B. 血小板功能正常 C. 血小板计数正常 D. 出凝血时间缩短 E. 凝血因子在正常范围

134. 变应性皮肤一系统性血管炎可见于 A. 白塞综合征

B.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C. 皮肤结节性血管炎 D. 变应性肉芽肿 E. 血清病

135. 荨麻疹性血管炎具有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查为 A. 血沉加快 B. 血清补体降低

C. 血清免疫复合物增高 D. 蛋白尿

E. 白细胞计数增高

136. 男性,15岁,因四肢皮肤出现紫红色红斑丘疹和瘀点2周,小腿水肿5天就诊。血常规正常,尿蛋白(++),并出现细胞管型。最可能的诊断为 A. 单纯型过敏性紫癜

B.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C.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 肾型过敏性紫癜 E. 单纯型紫癜

137. 烟酸缺乏症的皮损表现应与下列疾病鉴别,除外

A. 药疹

B. 接触性皮炎 C. 多形日光疹

D.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E. 神经性皮炎

138. 肠病性肢端皮炎的腹泻不包括 A. 90%的患者出现腹泻

B. 表现为水样便或泡沫样便 C. 脓血便 D. 伴恶臭

E. 腹泻的发生常表现为加剧和缓解交替

139. 下列不是肠病性肢端皮炎的诊断要点的是 A. 以腔口周围和四肢末端为主的皮炎 B. 反复发生的腹泻 C. 脱发

D. 智力发育迟缓 E. 血清锌水平低

140.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的治疗方案不包括 A. 避免外伤,低脂饮食

B. 皮损处照射X线或紫外线 C. 口服大量维生素E D. 口服大量维生素C E. 口服胰岛素 141. 痛风惯发于 A. 第一跖趾关节 B. 第二跖趾关节 C. 第三跖趾关节 D. 第一掌指关节 E. 踝关节

142. 患者,男性,40岁,领前V字区,双手足掌面境界清楚的褐红至褐黑色的斑疹,表皮部分脱屑。3个月前初起为水肿型鲜红色斑,类似晒斑,自觉瘙痒、灼热。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长期饮酒史,无服药史。患者精神不振、失眠。考虑诊断该患者为 A. 接触性皮炎 B. 光敏性药物皮炎 C. 晒斑

D. 烟酸缺乏症 E. 肠病性肢端皮炎

143. 显性遗传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水疱的原始裂隙发生于 A. 基底膜之上 B. 基底膜之下 C. 马尔匹基层 D. 颗粒层 E. 不确定

144. 着色性干皮病最早期的表现为

A. 面部和手等暴露部位的雀斑样皮疹和干燥 B. 基底细胞癌 C. 皮肤萎缩 D. 皮肤溃疡 E. 鳞状细胞癌

145. 下列不符合单基因病特点的是 A. 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B. 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性连锁遗传三种方式 C. 遗传病的特征不一定是特异性的 D. 多个基因作用引起的疾病 E. 单一基因作用引起的疾病

146. 20岁男性,面部上肢大小不等棕色略突出皮肤的圆圈,病理可见角化不全柱,其下角质形成细胞变性。可能的诊断为 A. 点状掌跖角皮症 B. 弥漫性掌跖角皮症 C. 汗孔角化症

D. 性联寻常型鱼鳞病 E. 寻常型鱼鳞病

147. 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基因定位于 A. 3q21-q22 B. 2q33-q35 C. 1q21

D. 1q25-1q32 E. Xq2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