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议论文开头结尾
记叙文、议论文开头结尾的建模
一、记叙文的开头建模
模式一: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好处:文章一开头就紧扣题目,直截了当点明与题目有关的人、事、物。用此方法入题快,简洁明快,直截了当,符合读者心理,节省篇幅。
如 “那双棉拖鞋是我的宝,我的宝就是那双棉拖鞋。”(高三(21)班 李乐《守住自己的宝》)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模式二:描写景物开头——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好处:这种开头,通过景色描写,烘托气氛,渲染人物心情、情感 ,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情景交融而浑然一体,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一个鲜明的印象。
例1:“我冒了严寒,回到了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色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了。”(鲁迅的《故乡》)
例2:“此刻,在我所坐考场的窗外,正有几树青葱的绿叶,一团一团,茂盛盎然。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错落成或深绿或浅绿的绿湖,在微风下,荡起绿色的涟漪。” 瞬间,我因高考而不安的心,莫名地,平静了。(《绿色生活》)
运用时要注意几点:①、不能为写景而写景,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人物思想,渲染
1
江苏省淮安中学Ⅰ部语文作文辅导报·高三版·第14期 编辑: 何苏武 朱平 审核:陈代秋
气氛,感染读者,引起共鸣。②、描写要抓住特征,遣词用句要准确,要适合文章内容的展开和人物情感的抒发。③结尾处最好能和开头的景物(环境)描写照应。
模式三:巧设悬念,欲擒故纵。
好处:“欲说还休”,巧妙地埋下伏笔,设下悬念,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要往下揭开谜底,一睹为快,故能引人入胜。
例1:五元减去三元等于二元,一想到这减去的三元让小李就想煽自己几个耳光……
(《减法》高三(5) 童星星)
例2:刚到村头,抬眼望见圩子上那片浓绿的白杨林,三叔便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放声痛哭起来。他双膝跪在地上,仿佛有千万斤重,怎么也抬不起来。一声声“妈妈”的呼喊,叫人为之动容。 (《绿色生活》)
例3:“没办法活了,你就不能替自己的家人考虑考虑。”老张的妻子坐在床上呜呜的哭着。(《做好手上的事》)
模式四:对比映衬,烘云托月。
好处:这种开头通过对比或铺陈,能使要表现的内容在其他事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醒目,从而给人十分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例1:狂风呼呼地吹着,路旁的树枝随着风在左右摇曳,小区围墙上的草也在没有主张地左右晃着腰。我不顾风含着沙吹在脸上的阵阵刺痛,踱步在街上,不时地踢着路上的小石子。“上,不上,上,不上……”我在数着路边的电线杆,让老天来决定我的命运。(《人
2
江苏省淮安中学Ⅰ部语文作文辅导报·高三版·第14期 编辑: 何苏武 朱平 审核:陈代秋
生依旧》)
例2:鸟儿叽叽喳喳地在树枝上嬉闹,疯狂的北风也挡不住春的脚步。春来了,大地由白转绿。但我的妈妈,哎,依旧是个“老古董”。(《新》)
例3:三模考好了,难得一个晚上不必到校。信步走到校门前的街心广场。华灯初上,流光溢彩,人头攒动,一片欢乐海洋。射灯将花草树木打扮得花枝招展,绿油油一片。 可,总觉得少些什么。(《绿色生活》)
二、记叙文的结尾建模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尾模式。
模式一:自然结尾式。
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
例1:兄妹俩被美妙的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月光曲》) 例2:听到这里,我看见电视里现场的观众和评委都为他鼓掌,我的眼睛也有点湿润了。虽然“鸭脖夫妇”承受着生活的艰辛,日子过的很苦涩。但他们俩能在一起互相体贴,却是苦涩承受背后的最大美丽。“鸭脖夫妇”加油!我按照电视上的提示给他们发了一条助威短信。 (高三(12)邓明威《苦涩而又美丽的承受》)
模式二:首尾呼应式。
3
江苏省淮安中学Ⅰ部语文作文辅导报·高三版·第14期 编辑: 何苏武 朱平 审核:陈代秋
例1:(开头)“嗨,老爹!”老远就听到阿力拖着很长的声音在喊我,我苦涩地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没理他,转身向班级走去……
(结尾)“老爹”,这个曾经让我一直苦涩不已、难以承受的外号,现在看来,它也有美丽的一面啊。 (高三(12)孙研《苦涩而美丽的承受》)
例2:(开头)“佛可以减去我的罪过,我的负担,我的艰难。”我不懂奶奶为什么要信佛,但她总是这样说。使我们在汲汲于世中背负了太多无止宣泄,才要让佛为我们做到减法吗?
(结尾)“我终于懂得了奶奶所说的佛的减法,也终于能微笑着迎接所有压力和挑战。
(高三(16) 赵莹《减法》)
模式三:直抒胸臆、卒章显旨式。
例1:司机师傅的敬畏让我敬佩,他的精神时刻鞭笞着我要怀有敬畏之心。
(高三(17)严舒《敬畏》)
例2:因为我相信,爱可以穿越生命的长度,灵魂的深夜。
(高三(10) 童梦婷《有你在,灯亮
着》)
模式四:以景衬情式。
例1:(开头)与往常不同的是,那一天一直是阴沉沉的,如果能有一点小风,那绝对是个最佳的收获季节。可空气好似很累,沉闷得令人快要窒息。还有半个月就要考试了,一切都紧绷着,不给人丝毫喘息的机会。我们每天都沉浸在题海之中,却又一次又一次地
4
江苏省淮安中学Ⅰ部语文作文辅导报·高三版·第14期 编辑: 何苏武 朱平 审核:陈代秋
触礁。
(结尾)天空还是阴沉,但我却觉得一片晴朗。
(高三(7)闵兰兰《心态与境遇》) 例2:日子如流水般照常地过着,老丁的摊位前依旧洒满了阳光,温暖而又热闹。他也和往常一样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并且脸上的表情始终在严肃和微笑间变换。任何不经意的一瞥,你没准会发现老丁其实真的很迷人。
(高三(12)徐颖《心态与境遇》) 模式五:发问突旨式。
例1:绿色生活,能否让下一个和我一样寻求自然之诗的孩子,收获一份安宁?(《绿色生活》)
例2:而正是他守住了自己的宝,他那并不高明的音乐也动听了许多。在历经生活的苦难之后,他选择了守住自己内心深处的尊严与坚强,在满身疮痍后,将不幸与苦难沉入心底,这难道不是生活的哲理吗?(高三(21)班 赵健《守住自己的宝》)
三、议论文的开头建模
议论文 开头方法可概括为八个字:直,曲;引,喻;释,比;问,叙。 模式一:直——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
例: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给了我许多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其中之一是:失败后要不怕失败,正视失败,不懈努力,才可反败为胜。(《正视失败》) 这种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
5
江苏省淮安中学Ⅰ部语文作文辅导报·高三版·第14期 编辑: 何苏武 朱平 审核:陈代秋
模式二:曲——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
例:对于一个富有感情的人,与毫无知觉的机器相比来说,判断是非为感情所遮障,是不可避免也无可厚非的。但为了追求一种思想的成熟,我们需要理智。(《呼唤理智》)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颇。 模式三:引——引名言、古语、诗文、歌曲开头
例:古语有云:君子这交淡如水。小时候对这句话大为不解,总觉得是朋友就应该亲密无间,为什么要:“淡如水”呢?后来才明白,这句话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细细玩味,就会愈发赞叹古人的智慧与超然。 (《“切莫走近”》)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模式四:喻——用比喻开头
例:天空有无尽的湛蓝,但仍为白云留出了些许空间,于是,蓝天满足了白云,白云点缀了蓝天;海洋有怒吼的波涛,但仍为游鱼留下了些许空间,于是,海水养育了游鱼,游鱼丰富了海洋。
谁说,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充斥的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想,彰显自己并且承托别人才是立足社会的双赢大智慧。(《尽显双赢智慧》)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模式五:释——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
例: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乎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
6
江苏省淮安中学Ⅰ部语文作文辅导报·高三版·第14期 编辑: 何苏武 朱平 审核:陈代秋
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诗意地生活》) 模式六: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例: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最后成为参天大树,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但假如你把这株小苗放在暗室中,用电风扇猛吹,给它浇墨水,喷农药,三天之内它要不死,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为什么二者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很明显,是环境不同造成的。人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环境不同,人便不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模式七:问——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例: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得与失》)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模式八:叙——记叙故事、寓言或者生活中的事实。
例: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的时候,给听讲的学子出了一道题:2+2=? 一时间,全场寂静,满座哑然。其实,这本是一道连小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但听众们万料不到答案会如此简单,所以竟无一人作答。人们迷信权威,往往丧失自我主张,肩膀上要长着自己的脑袋,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想。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7
江苏省淮安中学Ⅰ部语文作文辅导报·高三版·第14期 编辑: 何苏武 朱平 审核:陈代秋
四、议论文的结尾建模 模式一:推进式。
如《机遇》一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一个人要把握好机遇后,顺势由此及彼,由个人推及到国家,写出了这样的结尾:
机遇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每一次竞赛、考试、评比又何尝不是机遇?正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不断学习准备着,准备充分者,自然能脱颖而出。
机遇待人如此,待国亦如此。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已经把握住了一次改革开放的机遇;在第三次产业革命蓬勃而起的今天,开发国门的中国又同样面临着机遇,中国人在努力发展生产力,这生产力便是“必然”的准备;只有准备充足,才能把握住每一个科技腾飞而来的小机遇,把握住这些小机遇,才能把握住这一个振兴中华的大机遇。(《机遇》) 这样的结尾,对上文进行了小结,然后又深化开去,使整篇文章提升了一个平台。 模式二:照应式。
如《把握机遇》一文,作者在用“比尔•盖茨摸准市场行情抓住机遇获得成功”和“三国时期袁绍优柔寡断,未趁许昌空虚一举攻下而坐失良机、兵败官渡”这两个事例从正反论证论点后,写道:
“幸运之机好比市场,只要错过机会,价格就将会变化。”希望历史的教训能够打消某些人对“下一次”所抱有的幻想。成就事业,尤其重要的是保持一个敏感的头脑,培养一份过人的胆识,这样你才不会错过机会,也不会因此而付出代价。
就像比尔盖茨,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我相信他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出来的。他的成功也就是因为他能够抓住一个好的时机,去为自己创造机会,从中表现出了
8
江苏省淮安中学Ⅰ部语文作文辅导报·高三版·第14期 编辑: 何苏武 朱平 审核:陈代秋
他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聪慧的大脑所储蓄的条件。 (《把握时机》)
这个结尾,先由上述反面论证顺势议开,与上段形成照应,深化论点,再回应正面论证一段,进一步论证,有利地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模式三:联系式。
如《机遇出人才》一文,作者在用战国的毛遂、三国的孔明的事例论证他们在机遇面前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之后,这样写道:
机遇不喜欢懒汉,也不欣赏投机,机遇总伴随着勤奋努力的人,不断开拓的人,持之以恒的人,力求创新的人。若你没有“千里马”的本领,再多的机遇也是徒然,因为只有能力作保证,机遇作为条件,你才能脱颖而出。
机遇出人才,时势造英雄,只有把握好机会,创造出机会的人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这样的结尾,紧密联系实际,先从反面说,再从正面提出要求,使全文具有了较强的时代性。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