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金融信息化
浅论金融信息化
作者:张淑杰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第22期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金融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将是中国金融行业顺利转型、迅速与世界金融体系接轨的必经之路,融信息化的加速和信息网络化的推进,使得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
关键词:电子商务;金融信息化;虚拟经济
1现代信息技术使传统银行发展面临挑战
传统银行的主要特征是:吸收公众存款、集中社会信用;发放贷款使社会资源得以重新分配;独有的结算系统实现信用的转移和权利的让渡。既银行在信用集散、风险集散和资金集散的过程中,获取利润。 电子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银行的运作方式,以金融电子化为特征的金融延伸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使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不断提升。特别是九十年代的新经济浪潮,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跨行兼并促进了整个金融业的整合,使传统银行面临巨大挑战:一是商业银行信用中介的功能发生变化。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信用中介,即通过负债吸收公众存款,再通过资产业务将其运用。传统模式下,企业融资途径主要是银行贷款,企业对银行存在高度依赖性。网络信息技术使新的信用工具不断产生,投资渠道多样化,银行资金来源减少;企业融资多通过资本市场,对银行的依赖降低,可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银行的部分功能退化;二是传统商业银行垄断性支付中介地位受到挑战。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银行业务创新如虎添翼,自动柜员机、无人银行、网上支付使支付方式多样化,传统的柜台、网点正在逐渐被新兴的电子、网络支付工具所替代;三是由于发达的投资渠道、快速的结算工具、先进的支付手段导致资金高速流动,大大减少了资金的在途时间,使银行可支配头寸减少,使传统的信用创造受阻;四是由于支付方式等的变化导致金融服务方式方面的变化。银行拥有的客户资源将成为银行创新的主要源泉,银行必将利用信息化网络手段,以优质的服务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2金融信息化是金融改革的必然走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商业银行由传统的金融媒介主体向社会支付体系主体转变过程中,电子商务为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革命带来银行功能的转变,银行不仅是社会资金运动的中心,同时也是信息发布中心、商品交易中心和报价中心;银行既是货币流的载体,更是信息流和物流的基本平台。 首先,电子商务为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全新的竞争规则,缩小了新兴银行和传统银行的历史距离,改变了大银行和小银行不平等市场竞争格局,使不同类型的银行可以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公平竞争。 第二,电子商务还为传统银行个性化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面对极大的金融商品选择空间的余地,客户将表现出日益强烈的“个性化”需求特征,从而令银行业面临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的巨大压力,而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为之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第三,电子商务技术为金融业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存、取、贷款以及汇兑、代收、代付等服务可以在网上实现。这种一体化服务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成本低、交易费用低,可为银行提供更大的获利空间。 第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银行组织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银行业不断整合、再造与变革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提高了银行的经营效率与效益。
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成为传统银行变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发展网络银行具有很多传统商业银行不能比拟的竞争优势:成本低廉。网络银行的管理构架与传统商业银行有很大的差别,它不需要设立分行、支行、分理处等多层机构,而是直接通过互联网络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客户只需在家中或办公室登录到银行的主页,点击自己所需的服务项目即可完成开户、存取款,支付、转帐等手续。这种直接的营销方式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可节省巨额的场地租金、室内装修、照明及水电费用;而且电子银行只需雇佣少量的人员,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资源共享。由于网络银行多为近几年才兴起的,所以在规模和资金方面无法与那些老牌的商业银行竞争。但是,这并不影响新兴网络银行的发展与壮大。它们充分利用大银行花费几十年时间和数百亿元建立起的客户服务系统,比如ATM机POS机,迅速扩大自己的客户群;服务个性化。网络银行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传统银行的营销目标一般只能细分到某一类客户群,难以进行一对一的客户服务。然而,网络银行却可以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例如,网络银行可以根据客户本人的喜好设计个人支票,比如将其爱人的形象印在支票上,使支票更具特点,同时也增强了支票的防伪性能。 结合宁夏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宁夏应该结合物理网点发展“鼠标+水泥”式的网络银行。就是将网络技术与传统业务想结合,用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去改造传统银行,实现商业银行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要注意几个问题:要以金融品牌为主导。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不同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差异日益缩小,客户的“注意力”将成为银行争夺的目标。金融品牌就是金融服务的脸,能不能吸引客户,品牌很重要;要以全面服务为内涵。未来的金融业可以提供的服务产品将涵盖金融与非金融领域,几乎可以满足客户所有的需求。集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为一身的“巨无霸”的产生,使银行的服务要面向未来更多的领域;要以网络技术为依托。随着网络经济的深化,金融的网络将越来越高,货币、资金、金融机构都将向虚拟化方向发展,银行业的虚拟化程度将是衡量商业银行实力的重要标准;要以物理网络为基础。未来的金融企业将拥有多条服务渠道,网络将成为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营销渠道,但客户对“面对面”式的亲切、互动的服务方式的需求决定了物理网络将仍然存在。因此对本省的银行网点仍要做到高质量的服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金融信息化安全问题
从市场角度看,金融企业是通过承担风险来获得收益的机构,其承担的风险状况、以及内部对于风险的识别、衡量、监控和管理程序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因此,金融信息化的关键任务集中在:如何帮助国内金融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程度,从根本上建成风险可控、规范运营的现代金融体系。
而结合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来讲,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高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是应做好统一数据采集体系的工作,建立业务和产品基础数据库,构筑新型的集数据采集、业务管理与辅助决策于一体的金融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二要实现管理信息共享,建成统一的内部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业务处理和风险控制的自动化,提高管理水平。三要充分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加强对客户信息的管理,实现决策支持,并通过对客户利润贡献度分析、风险分析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等功能,使金融企业的管理由事后反应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实现经营风险的自动预警,全面提高商业银行分析、使用信息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四要加速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研究制订安全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逐步建立金融信息系统安全应用平台,完成计算机病毒防范系统的建设以及安全系统漏洞扫描、入侵实时监测和报警系统的建设。
五要实现对系统资源、网络资源、设备性能、作业控制、故障对策和安全策略的自动化管理,增强金融企业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保证系统的不停顿运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