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的相关分析

来源:华佗健康网
基础施工中,较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基础轴线位移、基础 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这些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上部结构 质量和使用要求。 1.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 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oo)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 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 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1)轴线位移原因。由于大放脚收分寸掌握不准确,砌至大放 脚顶处时,已产生偏差,再砌基础直墙部位就容易发生轴线位 移。施工中,横端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 在实际放线时仪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端轴线由山端一端排尺 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 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 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 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2)控制措施。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龙门板,并有 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堆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 移动。龙门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桃(打入与地面齐平,四周用混凝 土封固),龙门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横墙轴线不宜采 用基槽内排尺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到与地面 齐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心线,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 榴时应用 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槽墙基础拉中线时,可复 核相邻轴线距离,以验证中心桩是否有移位情况。为防止因砌筑 基础大放脚部分不均匀而造成的轴线位移,应在基础收分部分 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f21控制措施。应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尽早控制在允许 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局部低凹处可 用细石混凝土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2×2)em方术或 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 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 放大脚的砌筑,应采用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 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3.基础防潮层失效原因及控制措施。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 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 外墙受潮后,经盐碱和冻融作用,砖墙表面逐层酥松剥落,影响 居住环境美观和结构强度。 (11防潮层失效原因。施工中浆混用,将砌基础剩余的砂浆作 为防潮砂浆使用。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 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黏结,操作时表面摸灰不 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f2)控制措施。施工中,防潮层应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 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24 em墙防潮层下的丁 皮砖,应采用满丁砌法。防潮层施工宜安排在基础房心回填后进 行,以防填土时对防潮层的破坏。如图纸设计对防潮层未作具体 规定,宜采用2 em厚l:2.5的水泥砂浆掺适量防水剂的做法, 防潮层砂浆和混凝土中禁止掺盐,在无保温条件下,不应进行冬 季施工。 (下转第109页) 107,大陆桥视野 GONG CHENG JING JI/工程经济I 要性的不同一次检查天线平板/驱动器、波导和控制板,最后检 查显示器和雷达罩。 五、维修建议 通过证据理论的分析数据在发现气象雷达发生故障时,可 以优先对故障核属性进行先分析排故。证据理论综合了许多方 面的故障信息,提高了诊断效率,为实时的故障诊断提供了有利 条件。实例结果也说明了,证据理论可以很好地利用多元数据的 冗余和互补的信息,降低了诊断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 六、结束语 雷达系统故障分析,定位、隔离以及维修,首先应该通过的 是应用雷达自检系统,综合应用故障指示灯,故障报警,雷达的 性能参数等,相关的软件和维修仪表对故障相关点进行检测和 率。对于雷达系统故障诊断有着极大的帮助。 排查。假如故障原理复杂,不能及时找到原因,再利用故障诊断 方法,根据诊断结果的顺序,即雷达系统各部位的发生故障概率 本文结合雷达的多个常见故障,运用D—S证据理论进行计 的大小来进行故障诊断。平时,应该对故障发生的概率进行一个 算和分析,通过融合将不同的证据源进行合并,并对故障的优先 统计,归纳整理。以便在证据理论诊断方法中提供有利真实的 数据。 级和重要性进行了排序,期望对目前的故障排除方法能进行完 善和补充。 -◆◆…●◆r◆一l¨●-…◆ (上接第107页)三、几种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 的土质不同时,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应先进行加固;再次,应经 1.强夯法的质量控制。首先,测量定位。这是关系到强夯处理 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标、注浆顺序、注浆孔位、孑L径、 的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根据试夯 孔深以及注浆过程的压力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将自己的检查结 确定的夯点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其次,强夯前要用推土 机预压二遍,场地平整后,测量场地高程,夯点布置是否符合测 量放线确定点。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应在表面铺0.5 m~2.0 m中 果与现在记录人员的记录相核对(可通过量测注浆管的长度的 方法来检查注浆孔的孔深)。最后,及时在编好号的孔位平面图 上对已注浆孔进行标记并注明钻孔日期。避免漏孔情况出现;最 析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四、结束语 (粗)砂或砂石垫层,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具体按照现场 后,如出现地面或附近建筑物变形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浆,分 确定方案),以防设备下陷和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再次,分 段进行施工,从边缘夯向中央,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 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强 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建筑都必须有 可靠的地基和基础。基础是与地基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工程结 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士,再加固中层土, 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有条 件以采用小夯锤击为佳。最后,夯击时应按试验确定的强夯参数 进行,落锤应保持平衡,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 构。不合理的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基础工程 质量缺陷与事故。因此,加强和改进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意义重大。 除。夯击地段遇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在每 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 遍夯击。 2.注浆法质量控制点分析。首先,现场钻孔情况应安排专人 参考文献 【11彭洪彬.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U].工程监理,2006,7. 【214k., ̄.建筑施工中施工材料重要性分析【M】.北京:建筑工 程教育出版社.2006. 一如实地记录在钻孔记录表上:其次,硅化加固的土层以上应保留 lm厚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浆液上冒,必要时须夯填素土或打灰 土层;灌注浆液的压力一般在0.2 MPa一0.4 MPa(始)和0.8 MPa~1.0 MPa(终)范围内,土的加固程序,一般自上而下进行,如 土的渗透系数随深度而增大时,则应自下而上进行。如相邻涂层 【3】吕西林.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M】.上海:同济 大学出版社,2009,10. 【4】.朱炳寅,娄宇,杨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fM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 109,大陆桥视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