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程思政下《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改革实践

来源:华佗健康网
课程思政下《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改

革实践

摘要:《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为了充分发挥课

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模块化教学项目,积极探索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在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中发挥协同育人作用,担负起新形势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一、课程思政背景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师,要有责任担当,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设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一种思维方式。课程思政授课教师要把专业课程与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德育元素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专业课程思政不是用思想政治教育来直接替代专业教育,而是要充分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元素,将其转化为体现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教学载体,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过程中,融入理想信念的提升。

《电气控制技术》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它承接电工电子技术和电机拖动技术课程,为后续PLC技术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对学生考取专业证书,毕业从事设备操作、设计与维护维修等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对该课程开展思政研究与实践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课程发展的

必然要求,同时该门课程开设班级多,学生数量多,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思政工作阵地。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电气控制技术》通过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突出政治性,强化导向性。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模块化教学项目,培养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二)优化课程思政内容

以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主线,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育具有优良政治素质、高尚思想品质和高度政治认同等为重点,优化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支撑的岗位能力要求,将内容优化为4个项目(20个子任务),共计56课时。

项目一:“敬畏生命、安全生产”,引导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强化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以及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项目二:“节能减排、持续发展”,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勤俭、节约、坦诚、求真务实的个人品格;

项目三:“精益求精、求实创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批判和创新精神;

项目四:“团结协作、大国工匠”,培养学生遵循社会道德、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专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具有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图1 优化后课程思政内容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一)挖掘思政资源

从本课程相关知识点的来源和发展、技术应用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方面,以及知识内涵的价值观、思想、逻辑、情感方面综合考虑,对相关知识或技能点进行思政元素的升华。课程每个项目都有案例融入思政元素,在案例的选择上充分考虑案例的多样性、相关性、颗粒度和涵盖性。

(二)完善课程内容

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从“教”到“创”,按照培养“大国工匠”为主线,将课程内容调整为4个项目(20个子任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式立体教材;不断完善课程配套在线资源,在在线资源课程中加入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三)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将素材思政元素有机整合,以翻转课堂法、案例导入法等,实现寓德于教、寓道于教、德教并举的教学效果。课前引入主题,明确内涵。采用案例导入,选取科技前沿、时事热点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采用问题导入,从讨论问题角度入手,通过活动引出本次课程内容,让学生理解课程目的、教学要求、案例内涵等,激发内在学习主动性。课中分析习惯,训练行为。采用学生

做、教师引、榜样带、小组赛等互动方式,将思政的内涵融入教学活动中,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励学生提高思政素养和专业水平。课后对接技能,培育素养。利用线上资源与考核评价,设计相关的思考题、创新作品、社会实践等,学生通过答题、研讨、创新,实现自我提升、自我感悟。

图2 改进后的教学方法

(四)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实际案例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强调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等;通过故障分析、故障排查等内容,培养工匠精神和协作精神等;采用项目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国家大事,例如“碳中和”等事件;身边的事,例如“优秀学长”等案例。使学生产生家国情怀、集体荣誉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

(五)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教学过程

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建设目标,结合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电气自动化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增强职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大国工匠的专业精神,树牢职业理念,增强职业认同感。

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三结合的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将课程建设目标有效地融入了课程教学过程。

(六)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本课程注重考核学生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探索实践中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了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与反馈机制,从教学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制定多元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描述性评价以及同伴互评相结合,重视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同时建立评价反馈机制,使专业课教师通过评价反馈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理虚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专业知识讲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更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寻找有效的授课方式、评价方式,明确思政教育的教学目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处,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当地企业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杨峰、毛昀、申红军.《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电气控制技术及PLC》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33-134

[2]李海军,刘宇.《新工科与专业认证背景下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7: 183-185

[3]强浩、郑剑锋.《课程思政下“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改革》[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1.12:110-112

[4]尚毅,方玉娟,于再亮.《高校工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策略探究》[J].汽车教育.2021.9:183-1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