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土壤的形成与特性

来源:华佗健康网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8卷第14期(总第418期) 资源・环境 土壤的形成与特性 杨扬,赵润野,黄浩育 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摘要]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土壤是生态系统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因此,土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 土壤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分布特点,不同区域土壤资源的性质和改良利用方向差异很大。 [关键词]土壤形成;物理;水分;空气;热量 [中图分类号]¥154.3 [文献标识码]A 土壤在农业生产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壤是极其重要的 成自己的躯体。当植物残体返回地表后,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其 自然资源,据估计,人类消耗的80%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 释放的养分富集在土壤表层。生物还可以促进良好土壤结构的形 白质和大部分的纤维都直接来自土壤。土壤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 成,植物所提供的有机质和植物根系的分泌物是土壤团粒结构形 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成的必要物质基础。土壤动物可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同时又疏 松土壤、促进结构体形成作用。微生物在土壤中数量大,种类多, 是土壤有机物的分解者,进入土壤的各种有机物能在微生物的作 用下逐渐分解,释放养分。 1.4地形 1 土壤的形成因素 土壤处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交界面上,土壤 与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十分频繁。因为土壤的形成和 发育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就成 为土壤的形成因素。 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态特征,不是具体的物质。地形不直接对 土壤的形成产生影响,但会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过程。地形通 过对水分和热量的重新分配以及对母质类型的影响而影响成土过 程。大的地形会影响雨量的分配,中小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 五大成土因素 1.1母质 母质是形成土壤并构成土体的基本材料,是构成土壤的“骨 条件、养分含量、质地类别和七层的厚薄,使土壤呈现地域性分 架”,是土壤物质的最初来源。随土壤发育时间的延长,土壤发育 布规律。 度的提高,土壤的形状逐渐向与当地生物气候条件相平衡的方向 1.5时间 演变。土壤与母质性状的差异逐渐增大,母质性状对土壤性状的 时间是一切事物变化的舞台,各种因素的作用只有在必要的 影响逐渐减弱。母质对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有深刻影响。 时间尺度上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是在各成土因 母质中的难风化矿物会残留于土壤之中从而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 素长时间综合作用下进行的,成土的时间愈长,成土的作用就愈 母质还会影响土壤的颗粒组成,从而影响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 强烈,其效果表现得愈明显。 持水性以及土壤水分和其他物质的移动。 1.2气候 2.1 土壤水分 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以热量和降水量最 土壤水分是维持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和保证生命活动的重要条 为重要。热量和降水量一方面直接影响母质的风化、物质的淋溶 件之一,植物正常生长不仅需要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以满足 和沉淀,另一方面通过对植物和微生物的影响而影响土壤的形成。 其新陈代谢作用,而且植物的养分吸收作用也离不开水分,只有 气候条件是植物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不同地带的水热条件不同, 溶解在土壤中的养分离子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土壤水分调 林下微生物区系也不同,导致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不同,腐 2土壤的物理性质 殖质的组成和品质也有差异;气候会影响母质的风化程度和黏粒 控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础建设。丰沛的水源是实现 农田土壤水分合理调控的的重要基础,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 保护水土的功效。因此,必须大力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最大限 矿物类型,温度越高,风化速度越快;气候还会影响土壤中物质 的淋溶和迁移。 3生物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生物的出现标 度地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创造和保护良好地生态环境,充分发 挥生物的水土保持和自肥作用,拦蓄地表径流,充分利用和保蓄 降水资源。 2.1-2合理灌排,提高灌排效率。引水灌溉和科学排水是调节 志着真正的土壤形成过程的开始。生物的生命活动积累有机质, 使土壤肥力得以形成并逐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生物就 没有土壤的形成。 土壤水分状况的主要措施,应根据天气、土壤条件和作物生育状 生物可以提供土壤有机质,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太阳能合成有 况之间关系和相互影响,制订科学的灌排计划。根据作物需水特 机物,植物残体回归土壤,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形成了腐殖质,并 性和降水的变化规律,进行适时、适量灌溉。应大力提倡畦灌、 释放部分养分。土壤腐殖质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生物还富集 植物营养元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会从不同深度的土壤 中吸收它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经过新陈代谢作用合成有机物,组 沟灌、明沟排涝、暗沟排渍等科学灌排技术,避免大水漫灌和淹 灌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和浪费水资源。 2.1-3合理工作,改良土壤。应大力提倡合理(下转11页) 【收藕日期】2017—06—02 [作者简介]杨扬(1995一),男,福建泉州人,福建农林大学本科在读;赵润野(1997一),女,河南洛阳人,福建农林大学在读;黄浩育(1997一),男,江西 赣州人,福建农林大学在读。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8卷第1瑚(总第418期) 资源・环境 闭封场区域填埋气收集率可达85%,未封场区域填埋气收集率约 4结论 20%,则该填埋场填埋气综合收集效率为84.7%。《生活垃圾填埋 (1)通过减小填埋作业面积、分块全密闭中间封场、合理设 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CJJ133—2009)要求 置水平及竖向导气系统,并且采用微负压抽气,加强日覆盖管理, 填埋气体收集率不宜小于60%,北京地方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 能够有效提高填埋气收集效率。 恶臭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B 1 1/T835—201 1)规定填埋气收集率不 应小于70%。该填埋气收集效率好于规范要求。 (2)对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收集率可达84.7%,可有 效减少无组织排放面源,缩小恶臭影响范围,卫生防护距离。 相关研究表明硫化氢是垃圾填埋场恶臭的主要因素,采用硫 【参考文献】 化氢计算不同填埋气收集率对应的卫生防护距离,当收集效率为 【1】羌宁,王红玉,等.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业面恶臭散发率研究叫. 84.7%时,卫生防护距离设置为500m,较一般大型垃圾填埋场的 环境科学,2014(02). 卫生防护距离1000~1500m小。可见,通过提高填埋气的收集效率, 可有效减少无组织排放面源,缩小恶臭影响范围。 表1不同填埋气收集效率对应的卫生防护距离 序号 1 2 [2】纪华,夏立江,王进安,等.垃圾填埋场硫化氢恶臭污染变化 的成因研究Ⅱ1.生态环境,2004(02). [3】闫凤越,邹克华,李伟芳,等.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的指纹谱U】 _环境化学,2013(05). 填埋气收集效率 6O% 70%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 15oom l100m 【4】李玉春,李轶伦.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防护距离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Ⅱ】.环境科学导刊,2010(01). 3 84.7% 5o0m (上接9页)耕作,采取措施如下:(1)逐年深耕。深耕可以使耕层 2.3土壤热量 疏松,逐步加厚熟土层,改善土壤松紧度,增加土壤透水和蓄水能 土壤热量状况是土壤肥力四大要素之一,它不仅对植物生长 力。(2遁时中耕。在雨前中耕可以疏松表层土壤,有助于土壤蓄水, 发育具有显著影响,而且对土壤微生物活动、土壤水、气和养分 雨后中耕可以切断土壤毛管的联系,减少土壤蒸发。(3)合理轮作、 状况等也具有重要影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均需要适宜  垄作以及间作、套作。合理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状况,尤其是 的土壤温度。土壤热量调控:水田土壤实行水旱轮作可明显改善土壤空隙状况,提高土壤透水和 2.3.1科学灌排,以水调控。土壤热学性质与土壤水分状况密 蓄水能力。垄作可相对降低地下水位,促进土壤水分蒸发;间作套 切相关,含水量高,土壤热容量和热导率大。虽然土壤热导性能 作可以提高土壤植被覆盖率,既能减少地表裸露,贮蓄水分,又能 较好,但土壤温度不易升高,被称为“冷性土”。应根据土壤水分 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光能利用率。(4)适时镇压。在干旱季节进行 状况以及农作物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科学制订灌溉计划,合 适当镇压可降低土壤通气孔隙,从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2.2土壤空气 理调控土壤水分状况,使土壤水分和温热状况均能满足农作物生 长需求。 土壤空气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也是土壤肥力的四要 2.3.2增施有机肥,施用热性肥料。农业生产上应大力提倡有 素之一,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培育、土壤微生物活动以及植 机肥,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一方面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 物正常生长发育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中的空气必须与大气保 进土壤水、气、热的协调;另一方面土壤颜色随有机质含量提高 持一定水平的交换,才能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土壤通气性调控: 而变深,可以促进土壤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从而改善土壤温热  2.2.1采取科学改土措施,改善土壤孔隙特征。土壤通气性首 状况。【参考文献】 先取决于土壤的孔隙形状,较理想的土壤孔隙性状要求总孔隙度 达50%一56%,其中通气孔隙度为8%~20%。土壤孔隙性状与土壤 Ⅲ1李培根,唐湘玲.石河子市城市垃圾对城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 响卟安徽农业科学,201 1(10). 2郭跃.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绿化土壤质量初步评价Ⅱ】_现 2J2.2.2根据植物的水分需求,科学调节土壤水分状况,以水调 【代农业科技,2010(17). 节。土壤水分和空气共存于孔隙之中,二者此消彼长。在土壤孔 质地、结构以及土壤耕作密切相关。 隙性状稳定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通气性则减弱,反 f31李丽雅,丁蕴铮,侯晓丽,等.城市土壤特性与绿化树生长势 之亦然,根据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因地制宜采取科 性的目的。 衰弱关系研究Ⅱ].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 技,2008(02). 41刘佳静.浅谈莆田市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卟福建建设科 学合理的灌排措施,通过调节土壤水分状况,达到调控土壤通透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