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
语教111 17号 程莹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险峻;我们曾浏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于它的坚固美观;我们曾看见过高山上的瀑布,感受过它的雄伟壮丽。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它的美丽与富饶。 2.齐读课题。(“兴”字多音字,在这里读一声) 3.出示地图,简介小兴安岭。
二、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词。(融 汇 涨 葱 挡 浸 缕 剑 刮 舔)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看看你们都会读了吗?这一列同学来开火车读一读。(后鼻音发得很标准) 2.谁来当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哪些字的发音需要特别注意。(融 涨 葱 挡 后鼻音)(浸 剑 刮 舔 前鼻音)“涨”是多音字,这些字的发音,大家要特别注意,你们就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
3.字已经会读了,你们再来说说怎样可以把这些字给记住?(评:你们还有其它记字的方法吗?比如说给字加偏旁或换偏旁?)我们再来猜一个字谜,“一堵大围墙,墙外水汪汪,水从左边来,冲走右边墙”你们知道是哪个字吗?(同学们真会思考)我们来总结一下有哪些很好的记字方法:给字加偏旁、换偏旁;给字编谜语;可以根据偏旁来记字;可以根据字的读音来记。) 4.这些字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吗?(浸 老师来说一句话,你们就会明白了“把衣服浸在水里”明白了吗?)
5.字已经会读会记了,我们在来看看词语。(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6.给生字找朋友(出示相关俗语)
7.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3页,这一课的生字词比较难写。我们在写之前先来看看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 汇浸 欣软 刮舌】 【左右结构,有些字部首相同】 【挡 刮】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一个是左窄右宽,一个是左宽右窄 【刮 舌】在做部首和独立字的时候,写法也是不同的。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字形和占格位置。
三、理清课文脉络
1. 预习了课文,你能说说你眼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子的吗?(美丽的花园、巨大的宝库、绿色的海洋)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呢?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老师。
小结:正如课文中说到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2. 那课文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板: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你是怎么知道的?
结语:作者把小兴安岭写得这么美,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看看,感受小兴安岭的独特魅力。
第二课时
生字词检查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那我们就先去小兴安岭的春天看看吧。
二、精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先看要求
出示:(1)文中写了春天的小兴安岭的哪些事物?请你圈出相关的词语。 (2)你对哪个句子特别感兴趣,划下来,请你多读几遍。
2.好,告诉老师你们找到了哪些景物?(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3.有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比较感兴趣的句子?你为什么觉得这句特别好呢?(“抽出”用得很好)
A.出示:【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句子。出示另外的句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这里说春天的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为什么说“抽出”新的枝条,不说“长出”新的枝条呢?(生答)
师:老师愿意为大家表演“抽出”,回想一下我们见过的树枝你发现了什么?( 生:树枝一般比较直,像剑一样。)
师:现在看窗外的树木,你能看出它在长吗? 生:看不出(齐答)
师: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在长,我们肉眼看不出。 这里的“抽出”用得很生动,它把枝条快速长出的情况写了出来,仿佛是树木听到了春的召唤,“嗖”地一下在干枯的树干上冒出了嫩绿的叶子。让人感到生机勃勃。那读的时候就应该怎么样?(快一点)
师:还得再快(生再读)
师:老师发现,这句话中有个词特别好,就是“嫩绿”,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嫩绿是初春的颜色,因为大地复苏,植物都才开始冒芽)
B.出示【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师:这句话中也有几个词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你们能找找吗?(生: 汇成 淙淙 涨满)
师:你们知道汇成是什么意思吗?(河流的水汇合在一起) 看来春天是真的来了,积雪融化成的雪水越来越多,竟然积聚成了一条淙淙地小溪。
师:雪水流动的声音大吗?(不大)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淙淙)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流水声的词呢?(哗哗哗、潺潺、叮叮咚咚) 师:雪水在树林下的小溪里淙淙地流着,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读这一句时
声音读大了好,还是轻点好?
生:读轻点
师:谁能试着读读。我们其他同学闭着眼睛听,看能不能听出雪水“淙淙”流淌的样子来。(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有点静谧的感觉吗?你们也来试试。
C.出示:【小鹿„„有的„„有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一句话,春天的小兴安岭里还有小鹿呢?它们在干嘛?
生:俯下身子,欣赏自己 师:“俯”是什么意思?你能做个小鹿俯下身子喝水的动作吗? (xxx同学表演得很到位)
师:还有的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欣赏是什么意思呢? 师:我们知道,欣赏指的是喜欢、表示称赞的意思。那小鹿就是自己在称赞自己咯!从“欣赏”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一头怎样的小鹿? 是啊,多么活泼可爱、多么爱美的小鹿啊!你们能把小鹿的活泼可爱读出来吗?
师:想象一下,小鹿还在干什么?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说吗?
4.小兴安岭的春天里,我们找到了很多感兴趣的内容,就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谁来读读?自己再试试。
5.现在我们要发挥自己的想象了,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你的眼前是不是也出现了一幅幅画面?能用一个词和大家分享一下吗?【板书:生机勃勃 万象更新】
6.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出示图片加文字) 你们喊得那么大声,说明对图片很喜欢,可老师更希望你们静静地欣赏,从心底发出赞叹能不能做到?听,还有音乐呢!(师范读)
7.如此美的画面,配上音乐就更美了,你们能用朗读把春天变得更美吗?那我们就和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这段。
8.小兴安岭的春天被同学们读得更美了,老师被深深地陶醉了,你们呢?那就请你们暂时从陶醉中醒过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先是读课文——交流写了哪些景物——赏读——形象画面——再读。
第三自然段
师:沿着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该走进小兴安岭的——夏天 师:我们就用上面的方法来学习一下第三自然段。同学们先自己试着学一学第三自然段,等会儿一起来交流。
师:谁愿意来说说夏天里写了哪些景物?你喜欢哪句?为什么?(出示图片加文字)
A.出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生:在这句话中,“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这几个四字词语都写出了夏天枝繁叶茂的特点。
师:说得真好!如果只让你找出一个字,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字最关键,用得最好?(生:封 )
师:“封”是密闭的意思。我们可以把信封起来,冬天天气冷,用塑料布把窗户封起来,森林无边无际,什么东西有这么大本事都能把森林封住? 生:树木
师:为什么要用“封”字,用“盖”字行不行?讨论一下。 生讨论,师建议查查字典比较。(出示“封”和“盖”在字典中的意思) 生:我也认为这个这个“封”字不能换成“盖”。因为封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严密盖住、关住或糊住,使不透气或不露出。比较适合小兴安岭树木密密层层的样子。
师:可以说用“封”比较贴切或比较准确、生动、形象。大家看,查字典知道了“封”的字义,再联系上下文就比较好理解了。这种理解字义的方法虽然麻烦,但很实用,以后要常用啊!
生:我也认为这个这个“封”字不能换成“盖”。因为我觉得 “盖”字是由上而下覆盖的意思。
生:小兴安岭树木繁多,枝叶不仅是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而是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闭得严严实实,因此这个“封”字不能换成“盖”。 生:我也认为这个这个“封”字不能换成“盖”。因为“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严的景象,也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师:是啊,一个“封”字,让我们看到了夏天的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
师:一个“封”字,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 (蓝蓝的天空)
师:一个“封”字,形象的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了树木的勃勃生机,这个“封”字用得好不好?妙不妙?(生接好、妙。)那你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生:齐读
师:大家都强调了“封”、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等词。 我认为“挡”、“遮”也表现了树木枝繁叶茂的景象,也应该重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你们能把你们看到的画面也读出来吗?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B.出示【早晨,雾„„】
师:读到这里,老师有个疑问了,夏天的最大特点是树木茂盛,为什么还要写雾和阳光呢?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句子
出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罩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师:你们说说,“浸”和“罩”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浸”本意是“泡。“罩”是扣盖、覆盖的意思,有由上而下的意思。】 师:那小兴安岭的雾是从山谷里升起来,也就是是从地面生成 ,是自下而上蔓延开来的,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上面还有树木茂密的枝叶封闭着,雾气还不容易散去,所以使整个森林——浸泡在浓雾中。
师:想象一下,被浓雾浸泡着的森林是怎么样的?你们能把这种朦胧美读出
来吗?试试。
C.出示【像利剑„„】(比喻) 师:夏天除了天气很热,阳光比较强烈外,还有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那夏天的草地上又有什么?
师:你认为小兴安岭的夏天美吗?请你欣赏着夏天美丽的图片把美的感觉读出来吧!
师:走进小兴安岭的夏天,你们的眼前又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用一个词来概括)【枝繁叶茂】
自学四五自然段
师:那小兴安岭的秋天、冬天在作者笔下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春季、夏季的学习法自主学习,探究一下小兴安岭的秋天、冬天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向我们展示小兴安岭的秋冬季的。
师:总结自学内容。秋天的树木什么样?
生: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师:黄绿相间突出森林色彩美。 师:落叶怎样? 生:“落叶在林间飞舞”
师:老师想换一个词“飘落”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落叶飞舞让你联想到什么?(彩蝶上下翻飞,在空中跳舞。) 师:想象力真丰富!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生:读
师:想一想,飞舞像跳舞一样,人在跳舞时心情什么样? 生:快乐。 生:高兴。 生:美丽。
师:飞舞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同时体现了森林的动态美。
师: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看,秋天的山林向我们奉献了什么? 生:观看(课件展示)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等 师:谈谈观看感受。 (生:我真想去小兴安岭吃个够。)
师:原来,秋天有我们最喜欢的果实。 师:课件出示问题:( )的山葡萄 ( )的榛子 ( )的蘑菇和木耳 ( )的人参
生: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名贵的人参。 师:此时的我仿佛看到了落叶在飞舞,也仿佛看到了山林奉献给我们那数不清的珍贵物产。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秋天,就是——(瓜果飘香)秋天的山林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美,那冬天的山林又有哪些特点呢?
师:冬天的雪花什么样? 生:雪花在空中飞舞。
师:两次飞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师: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雪大,天气冷, “积满”也变相的说明小兴安岭树木茂密。 师: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刮”字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的什么特点?
生:这个“刮”字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寒风的猛烈,还突出了寒风的刺骨。 师:“呼呼”让我仿佛听到了西北风吼叫的声音,“刮”仿佛让我看到了西北风把树梢快要折断的景象。 师:咱们同学真是越来越会理解词句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 师:冷得让人无法出门,使小动物们也不能外出活动。看看此时的他们在做什么?(出示黑熊课件)
生: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师:这一段中写了很多小动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女生读紫貂,男生读黑熊,大家一起读松鼠,老师读前面的。 师:冬天,真是银妆素裹,分外妖娆。(板书)
师:小兴安岭真是风景美丽、物产丰富,如果你有机会去,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三、总结
1.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2.这里有两个词,是„„也是„„能用它来造个句子吗?
3.大家看到板书了吗?在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中,有一个景物是一年四季都有的,是什么?
4.其实,课文的开头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这个信息了。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课文怎样描写树很多?哪个词?(绿色的海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再读一读这句话。由此,我们发现了。整篇课文是怎样的结构?(总分总)
5.哪一组词最适合概括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树木的特点? A 草长莺飞 骄阳似火 秋风萧瑟 寒气逼人 B 桃红柳绿 烈日炎炎 秋高气爽 天寒地冻 C 生机勃勃 郁郁葱葱 黄绿相间 一片银白 D 春色满园 酷暑难耐 秋风习习 寒风凛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