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墩柱外脚手架搭设方案

来源:华佗健康网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2 1、工程简介 ...................................... 2 2、圆柱墩、系梁简介 .............................. 3 二、施工工艺流程图 .................................. 4 三、施工工艺 ........................................ 5 四、支架搭设要求 .................................... 6 1、支架原材料要求: .............................. 6 2、支架搭设要求: ................................ 6 五、支架受力计算 .................................... 7 1、荷载假定: .................................... 7 2、立杆计算: .................................... 8 3、地基承载力计算: .............................. 9

沈海A3标段圆墩外脚手架搭设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本合同段起点位于炉星村(K124+360.000)接A2合同段终点相接,沿线设罗溪1#大桥、罗溪2#大桥、罗东溪大桥、岭仔大桥、松树口大桥五座桥梁,桥梁与桥梁之间通过高速公路连接,除岭仔大桥外其余桥梁均跨越罗东溪,穿狮山隧道至本合同段终点,线路全长5.814公里。

沿线大多为闽南丘陵区,局部为低山地貌,地形由山岭、河谷、台地构成,起伏较大,总地势为北部高,往南呈阶梯状降低。穿越的地貌单元有低山、丘陵坡地、残坡积台地、冲洪积阶地、河流阶地等。冲洪积阶地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溪流两侧;沿线丘陵坡地天然坡度多1O ~30 度,一般海拔150~300m,相对高差150~350m。

线路工程位于区域上的北北东-北东向长乐-诏安断裂影响带(f3-1,f4, f5)、北西向永安-晋江断裂带(f10)和东西向漳平-莆田断裂带(f14) 交汇部位附近。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主要控制了山体走向,山体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且大部分断裂为侵蚀丘陵山区与侵蚀红土台地的地貌分界线,多为早第四纪断裂。北西向断裂主要为永安-晋江断裂

带中段和部分东南段的断裂带以及零星北西向断裂。东西向断裂属于区域上的漳平-莆田断裂带东段组成部分主要有永春-仙游断裂带、安溪-洪漱断裂带。 2、圆柱墩、系梁简介

本标段共有圆柱墩柱204个,圆柱墩直径为1.6m、1.8m、2m、2.2m四种,最高墩高为39.8m,最低墩高为2.4m;罗溪1#桥线共有圆柱墩24个,直径为1.6m、2.2m两种;罗溪2#桥共有圆柱柱32个,直径为1.6m、2m两种;罗东溪大桥共有圆墩柱32个,直径为1.6m、2.2m两种;岭仔大桥共有圆柱墩64个,直径为1.6m、1.8m、2.2m三种;松树口大桥共有圆柱墩52个,直径为1.8m、2m两种。

本标段工程系梁分为桩间系梁、柱间系梁,共有桩间系梁95个、柱间系梁139个,其中罗溪1#桥共有桩间系梁12个、柱间系梁16个;罗溪2#桥共有桩间系梁16个、柱间系梁16个;罗东溪大桥共有桩间系梁16个、柱间系梁23个;岭仔大桥共有桩间系梁29个、柱间系梁50个;松树口大桥共有桩间系梁22个、柱间系梁34个;桩间系梁截面尺寸为1.3m*1.5m、1.4m*1.7m、1.5m*1.9m、1.8*2.1m四种、柱间系梁截面尺寸为1.1m*1.4m、1.3m*1.5m、1.4m*1.7m、1.5m*1.9m四种。 为满足福建省高指标准化施工要求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现场墩柱搭设双排脚手架做外支架作为人行通道及操作平

台。

二、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支架地基处理 制安第一节钢筋搭设支架 安装第一节墩柱模板 浇注第一节墩柱砼

第一节拆模 制安第二节墩柱钢筋笼 ·循环作业 第二节支架搭设 安装第二节模板 浇注墩柱第二节砼 三、施工工艺

为满足现场高墩柱施工需要,现场墩柱搭设双排脚手架做外支架进行人员上下,支架采用φ48*3 mm 钢管搭设,底部垫设400*20cm、厚度5cm 木板作为水平支垫,底管下部采用可调式底座,以扩大受力面。

1、 地基处理:平整场地,软基换填,必要时进行基础

硬化,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KPa。

2、 测量放线:墩柱第一节浇注完成,模板拆除完毕,

进行测量放线,放出支架边线位置。

3、 第一节支架搭设:按测量放线点进行搭设,第一节

搭设高度高于已浇筑墩柱高度2米,方便后续系梁及墩柱施工。搭设时进行走道布置,按“回”字型绕墩柱上下。

4、 后续施工:第一节支架完成后,进行中系梁及第二

节墩柱施工。

5、 第二节及后续支架搭设:后续支架搭设要控制高度,

在现场吊车不能直接套墩柱模板时,要把模板分开,由墩柱侧面关模,此时支架高度不要超过上次浇注砼面2米。

四、支架搭设要求 1、支架原材料要求:

(1)、钢管规格为Φ48×3mm,钢管壁厚不小于3 -0.025mm。

(2)、钢管应无裂纹、凹陷、锈蚀。

(3)、扣件应无裂纹、锈蚀,螺栓丝牙要保存完成。

(4)、钢管原材经验收合格才能投入使用。

2、支架搭设要求:

脚手架钢管由立杆、水平杆、剪刀撑、扫地杆组成,设置斜杆形成连续的剪刀架,支架步距1.5m,立杆间距为1m、2m两种,按简图布置剪,剪刀撑的斜杆与水平面夹角宜在45~60°之间,水平投影宽度不小于4m和不大于8m,且剪刀撑与交叉的每一道立杆用扣件连接。扫地刚距地面距离不大于30cm。

水平管采用6m长钢管,立杆及剪刀撑需接长,搭接接

长时,钢管搭接长度不小于1m,并等间距用3个扣件锁紧;立杆如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相邻两立杆接头应错开不小于50cm,且不在同一步距内。

外支架搭设高度满足施工高度后,进行人行爬梯的搭设,人行爬梯按“回”字型绕墩柱搭设,1.5m步距较矮,

会影响行人通过,故在进行内侧水平杆搭设时要预留行人空间。爬梯采用1.2m短钢管作为横担,上面铺设2条400*20cm、厚5cm 木板作为走道,横向钉小木条或竹胶板条为防滑条,同时把走道板连为整体。

第一节墩柱浇注拆模后进行墩柱抱箍,每6米一道,以保证支架稳定性。

外支架完成一节搭设后,要求满挂密目网,台风季节可不挂。

外支架为临时脚手架,仅供人员及小型材料、小型设备上下,非受力脚手架,所以不得将模板等重物压在脚手架上。 五、支架受力计算 1、荷载假定:

(1)、支架自重pz=钢管架自重p1+走道板自重p2 (2)、施工荷载ps=工人自重+小型设备自重=20KN(估算为2吨。) (3)、风荷载

其中钢管架自重p1按最高墩柱即40米高墩柱计算 P1=立杆自重+横杆自重+剪刀撑自重+扫地杆自重+走道板自重=26根*8层*6m*3.33kg/m+8根*26层

*6m*3.33kg/m+8根*5层

*10m*3.33kg/m+24m*3.33kg/m+5.4m*13层

*0.05m*800kg=4793+4793+192+93+2808=10906kg=109.1KN

横杆步距为1.5m,对接立杆连接的每根立杆设计荷载为Pmax=26.8KN;

横杆步距为1.5m,搭接立杆连接的每根立杆设计荷载为Pmax=11KN;

2、立杆计算:

(1)、跨中处:考虑最不利荷载,即施工荷载全部压在跨中2根立杆处,

轴向压力Q=1.2*支架自重+1.4*施工荷载=1.2*109.1/12+1.4*20=38.9KN

轴向压力大于2根搭接立杆连接设计荷载22KN,小于2根对接立杆设计荷载53.6KN,故跨中采用对接连接。

长细比λ=L/i=1500/15.9=94.3 单

σ

=N/

φ

2

A=38900/2*0.681*424=67.4MPa<215MPa

其中查《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附录一,得φ=0.681,48*3mm的钢管截面积A=424mm

2

(2)、拐角处轴向压力同上,由于拐角处为4根立杆,轴向压力小于4根搭接立杆连接设计荷载44KN,故拐角处

立杆采用搭接连接。

3、地基承载力计算: 按

2

载计算地基承载力

P=N/A=158.9KN/4.8m=33KPa<地基承载力100KPa

按最不利荷载计算地基承载力P=N/A=38.9KN/0.2*2*2m=48.6KPa<地基承载力100KPa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