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示范课教案

来源:华佗健康网


示范课教案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一、教材分析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网络交往与传统交往的区别,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网络,使之为学习、生活服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于网络交往,恰当运用网络

重 点: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难 点:使学生认识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二、学情分析

针对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吸引都是强烈的。其中,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网下生活和网络生活的区别,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而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的不成熟导致各种违纪违法现象频繁发生,造成很多家庭和社会问题。

学生的需要:学生需要感受网络交往的优越性,同时,学生又需认清网络交往的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分析网络,帮助现代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学习之前,同学们先配合老师做个调查 1、上过网的同学请举手

2、经常上网或每周上网超过两次的同学请举手 3、你上网都做什么?

生:聊天、玩游戏、查看新闻时事、听广播、听音乐、看电视剧、看电影、淘宝、结交朋友、查询天气情况、购买火车票、查收邮件、看小

说、学习英语、了解股票行情……

师小结:网络能为我们做这么多事情,不知不觉中,网络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走进了人际交往圈。那么网络交往具有怎么的特点?为什么说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带着这诸多的疑问,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课堂—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二)学习新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学习目标,特别要注意知识目标。

2、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目标和导学案,自学教材第66-71页内容,完成自学部分和尝试合作探究内容。

3、请组长组织组员对导学案进行有效讨论,力争把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内容达成共识。 4、展示与点评

探究点一:祥见课本第66页小梅的实例

师:通过阅读小梅的实例,大家觉得小梅得救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呢?请第一组同学展示,第二组同学点评,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生:……

师小结:如果没有互联网,很难诊断也很可能失去生命;有了互联网,不仅没有飘洋过海,也没划分为请名医的巨额费用,就等到世界各地医生的帮助,小梅得救了。而这种事

在古代或互联网没有兴起时,是不能实现的。这是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发生的佳话。

师:的确,只要我们轻轻一按鼠标,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疑难杂症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但是有些内容,我们很难知道它的真实情况,如网友的国籍、地区、民族、职业、性别、年龄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上交往和现实交往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是什么呢?请第三组同学展示,第四组同学点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 生1:遥远的朋友、信任,通过视频可以聊天。

生2:可以和任何人交流,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什么皮肤颜色的人,也不管他是从事什么职业、什么身份、什么地位的人。 生3:想学啥就学啥,查找与学习相关的资料。

生4:可以突破身份、辈分、年龄、专业的限制,可以和小学生结成

朋友,也可以和老年人结成往年之交。

生5:生活中不敢说的话在网上可以讲出来。

生6:不用买邮票就可以把信邮走,而且也不用等很长时间,对方只要打开邮箱就能接到好友对他的祝福。

师小结:同学们的思维真的很活跃,让我们知道了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有很大区别。网络内容无限、空间无限、交往领域与对象无限,它太神奇了,存在着无极限的特点。

师过渡:在信息科技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多,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积极促进的一面,也表现为消极沉迷的一面,它具有双面性,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探究点二:详见课本第68页小桓的实例、第69页网络的早期故事、第70页小波的故事。

师:通过阅读教材第68页、第69页内容,大家觉得材料一中的主人公都利用了网络的哪些优势?除此之外,网络还有哪些优势?请第五组同学展示,第六组同学点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发言。

生:……

师适时点拨:现实生活中小桓有什么性格特点?是什么帮他改善了性格?克服这些弱点后,对他现实交往又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

生:……

师适时点拨:互联网在中国刚出现的时候,这位老师认为网络的作用大还是书的作用大?后来,在他的学生的启发和帮助下,他获得成功了吗?是怎样的成功?这一早期的网络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1:克服现实交往中的弱点,带给我们成功。

生2: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生3:利用网络查询信息;可以网上献爱心;可以网上旅游。 师小结:网络很神奇,它具有很大优势,分别为:①信息无限;②空间无限;③交往领域与对象无限;④为人际交往提供了新的平台;⑤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迄今所拥有的信息量最大、内容最全面、传递速度最快的信息中心。⑥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

的条件;⑦网络可以使学生成为老师,可以使名不见传的人闻名天下,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⑧网络交往中有许多温馨感人的故事;⑨网络可使我们更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畅所欲言,因看不到对方,可以使我们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内在素质和修养。当然,网络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师:小波的故事反映了网络的哪些负面影响?除此之外,网络还有哪些负面影响?请第七组同学展示,第八组同学点评,其他同学可补充发言。

生1:荒废学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生2:加重经济负担,影响当前未来生活。 ……

师小结:网络有诸多弊端,分别为:①经常逗留于网络聊天室,荒废学业;②沉迷于网络游戏,使身心受到摧残;③使得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受到影响;④影响当前未来生活;⑤加重经济负担;⑥使得交往环境污染;⑦容易发生诱惑诈骗事情;⑧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师:你认为如何处理好网络游戏与学习的关系呢?你又认为什么样的人容易上网成瘾呢?请第九组同学展示,第十组同学点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

生1:学习放在第一位,休息时间里以愉悦身心为目的地玩游戏。 生2:限制上网时间,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生3:认识到网络的虚拟性、间接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不能尽信网络。 生4:性格内向、不善交往、而且得不到重视十分孤独的人;生活中受到某些挫折的人;没有特长、工作不突出、心情压抑的人;家庭不和的人;因环境变化导致成绩下降难以适应的青少年学生,最容易上网。

师小结:是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败,所以希望上网得到安慰,最容易上瘾。

师:俗话说发现问题不是目的,关键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那么作为青少年,对待网络应持怎样的态度呢?请第二组同学展示,第一组同学点评,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发言。

生: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网毒的伤害。 ……

师小结:我们对于网络应持有的态度为:①发挥网络优势,避免网毒伤害;②保持健康心态,网络生活补充;③争做网络主人,拒当网络俘虏。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了解到网络有10大优势,8大弊端,它具有双面性,同时它也有无限性,具体表现为:内容无限、空间无限、交往领域与对象无限,网络具有两大特点,对于网络我们应持正确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下节课我们将就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这一问题做深入探讨! 四、板书设计

内容无限

空间无限 (无限性) 领域与对象无限 结晶、信息中心 利:9大好处 提供交往平台 提供便捷 网 使学生为老师…… 络 锋 产生温馨感人故事 上 利 自由选择、充分展示 的 的 人双 际 刃 交 剑 荒废学业 往 摧残身心 影响道德 (双面性) 影响生活 弊:8大弊端

经济负担 影响交往环境 诱惑诈骗 违法犯罪

五、课堂练习设计 (一) 单项选择题

1、有的同学通过上网获取了丰富的知识,有些同学沉迷网络荒废了学业( )

A、这说明上网百害无一利 B、这表明网络是生活的全部 C、这表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D、这说明凡是上网的人都会成瘾

2、网络交往具有以下特点(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3、并非所有人都会成瘾,网瘾常常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最容易成为网银的人是

A、性格开朗,善于交往的人 B、经常遭受挫折和失败的人 C、学习成绩好的人 D、家庭有计算机可以上网的人 4、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是( )

A、网络游戏是一种能够锻炼我们的耳、眼、手、脑的体育活动 B、网络游戏可以彻底的放松和调整节自己,是提高自己的智力的体操

C、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青少年不应成为网络的俘虏,需抵制沉溺网络的行为

D、青少年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拒绝网络 (二) 问答题

1、请你谈谈对网络的认识?

2、作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你会怎样对待网络? 六、课后作业布置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网络有了什么新认识? 七、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追求完美的艺术,但同时又是一门总有缺憾的艺术。当我们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必须不断增强反思意识,学会关注细节,正视不足,学会积累失败的教训,提高对自己课堂的自我诊断能力。 成功之处:

1.实践自主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学习。

教学中我安排了大量的让学生充分读书、充分思考、充分讨论交流的学习空间,给予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如在小组讨论“网络交往与现代交往”的区别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出现实生活交往与网络交往的种种区别;再如处理关于网络的正面积极作用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实践自主合作学习,悟出了道理。

2.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

在备课过程中,虚心向同组教师请教学习,集思广义,并没有按部就班地一段一段地讲解,而是重新整合了教材的内容。如把小调查和小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关于网络的积极作用则是把小恒的故事和早期老师的事例捏在一起,让学生明白了道理,掌握了知识。 3.创新利用教材,大胆突破教材束缚

教材中关于本课难懂的知识—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采用的是“利”“弊”说,我则直接概括成“正面积极作用”“负面消极作用”。 4.整堂课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平易近人。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与学生沟通,营造出和谐、友善的心理氛围。

5.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而非简单的“你回答对了”“你回答错了”,不分实际情况的肯定或否定。 不足之处:

1.虽然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但不是执教于所教年级的学生,对这个班级的学生不是了解,故回答问题面不是很广,有一些同学始终没有参与到课堂中去。

2.教学语言不是很精炼,有重复啰嗦地方,故在课堂练习这一环节中不是很充分,不利于巩固新知。

3.对有特殊想法的学生的对问题的看法,没能做到及时点拨纠正,这会影响到以后对此类问题的看法和品德学科成绩及今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