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问题的分析
94 采矿技术 公顷。 (5)矿坑排水或冶炼废水污染水资源和环境, 造成公害。我国每年因采矿产生的废水约占全国工 业废水排放总量的5%左右,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 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严重。矿山“三废”排放导致地 表水、地下水污染严重,加剧了矿区工农业生产用水 和人居饮水的紧张矛盾。据不完全统计,由废渣、尾 矿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有色金属矿山30多座。矿 井疏干排水导致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某些地方形 成了大面积疏干漏斗。山西省因采煤造成18个县 26万人吃水困难,30多万亩水田变成旱地,井泉减 少达3000余处 。 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经 济的发展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必须看 到,我们的矿业生产,特别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 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矿产资 源开发所产生和遗留的环境问题很多,矿山环境形 势还相当严峻。为尽快改变矿山环境面貌,首先摸 清我国矿山现状,开展矿山全面调查十分重要。同 时,大力开展矿产资(包括尾矿等二次资源)的综合 开发利用,有效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仅可 提高资源利用率,也是从根本上治理矿山环境的最 有效途径,对此,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当然,依 靠科技进步,改进矿山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加强科 学管理,加大土地复垦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的力 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是关系到 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为此,建立和完善矿产 资源保护、综合开发利用、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有 关政策、法律、法规体系,采取科学管理措施,是最根 本的保障。在这方面,一些先进国家的有关法律、法 规和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 现有矿山环境立法的缺陷 (1)“法”多、“治”难。我国与矿山环境保护有 关的法律、法规很多,既有全国的,又有地方的;既有 中央的,又有部门的;既涉及到大气、水体、土地,又 涉及到矿产、森林、海洋;至于与矿山环境保护有关 的部门更是为数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的法律、 法规之间由于缺少协调,各部门之间缺少制约与平 衡,造成法“多”、“治”难,真正的矿山环境谁都管, 又谁都不管,在矿山环境整治中“政府失灵”、“市场 失灵”。 (2)缺少完整的矿山环境法规。我国没有一个 完整的矿山环境法规,对矿山环境的监督、管理分散 于各个部门的法律法规中。众所周知,矿业对环境 的影响既有开发时的近期影响,也有闭坑以后的长 期影响;矿山既有自身尾矿、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 有毒物质对环境的危害。也有选矿、冶炼生产过程中 添加的药剂或氰化物等对环境的危害;矿山开采既 有露天开采,也有地下开采,还有地下溶浸和地面堆 浸,不同的方法带来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此外,矿 业开发既有破坏生态环境明显可见的一面,也有潜 伏、诱发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和促使土 地砂化、酸化,缓慢、漫长影响环境而当时不可见的 一面。如此等等,没有一个完整的矿山环境法规,就 难以顾及到矿业开发对环境影响的方方面面。 (3)环保法太“软”,缺少可操作性。现有的法 律、法规中缺乏有效的矿山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制 度。环保法太“软”,缺少强制性,使法难有实效,法 规太原则化而又难以操作。各种环保要求大多只有 号召性的规定,对不履行义务者并没有有效的制裁 手段。现行环保法以污染控制为重点,以污染环境 控制和“排放控制”为基本环节和内容,依然是以末 端控制为主,不注重源头控制,功能单一,适用范围 过窄,不能全面有效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 (4)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单一矿多,综合共伴生矿多的特 点,矿业开发时考虑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不仅会 给矿山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和生态的危害,有助于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现在的矿业环保基本限于对污染的防治,将资源 保护与环境治理截然分开,立法时,二者之间缺少有 机的联系,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法律体系。 3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建议 (1)广泛宣传矿山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危害性, 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 宣传矿山地质灾害带来的严重危害和损失,宣传矿 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趋势,提高广大干部 群众、采矿权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和自觉保护 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对矿山地质灾害的识别能力 和临灾抗御能力,把灾害减轻到最低程度。 (2)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在资源开发之前,要充分论证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 度及其相互作用,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坚决改变 (下转第96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采矿技朱 前一分隔段内物料处理完毕,又将泵推至下一分隔 点,一步步完成整个水仓的清理。 (4)为防止水仓排泥管多处盲管堵塞,在每次 泵工作时,均应抽一段时间清水。 (5)每次排泥结束前均应抽一段时间清水冲洗 管道,以防排泥管堵塞。 4 结 语 新工艺方法正常作业时由6人完成,每班最多 开机3 h,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设备运转稳定,故障率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年节 图2水仓分隔示意 约劳动力成本86400元,年清理水仓4次,多清泥砂 1793 m ,年节约生产成本215160元。同时把无用 3 排泥过程的几个要点 (1)设备的移动是建立在不断的更换出口软管 与排泥管联接点基础上,靠近出口软管的移动是有 限的。 的泥砂变为有用的充填骨料,大大减少了泥砂堆放 的地表占用空间,保护了地表的生态环境。 由于排吸砂粒过程中物料浓度较低,势必将大 量的水带往采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一40 m 以下中段水泵房排水的负担。 作者简介:肖伯凡(1958一),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采矿 技术和管X_v--作,Email:lixiaoyuanl l@163.corn。 (2)砂子地段,物料的移动主要靠人工拖耙。 (3)因泵是高位布置,泵开动前的抽真空靠高 压水充盈泵体并通过闸阀的调配解决。 (上接第94页) 作,开展调查、勘查、评价工作。对地质灾害发生频 度高、危害大的重点矿区要建立监测站网和监测、预 报、预警系统,为各级政府及时提供地质灾害信息, 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5)增加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投入。当 前,地质灾害勘察费用不足灾害损失的1%,远远低 于一般国家10%的投资比例 。因此,有关部门应 广开门路,较大幅度增加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资金, 本着“谁受益、谁投资、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多 方筹集专项使用,为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奠定经济基 础 。 参考文献: [1]刘[2]王[3]董欣.保护矿山环境[J].中国地质,1999,(8):40~41. 博.资源与产业[N].中国矿业报,2000,(9). 东.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保护示范[J].地质环境保 那种以牺牲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掠夺式开发资源, 换取经济增长的错误倾向;放弃导致矿山地质灾害 的工程经济活动和开发计划,限制诱发环境地质问 题的工程规模和强度,求得环境优化与经济发展同 步进行的发展途径。 (3)强化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加速有关法制法 规建设。尽快建立健全保护地质环境、防止人为促 进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以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 利进行的一系列法规和制度。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法 治矿,杜绝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和地方保护主义行 为。特别是矿山开发和地矿主管部门,要努力提高 自身执法水平,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对防治工作全 面规划,统筹安排,要按“谁开发、谁保护、谁闭坑、 谁复垦、谁治理”的原则来保护和整顿矿山秩序。 对采矿者的资质要进行严格审核,不具备相应资质 的就不能进行探、采矿,把各种采矿活动纳入法制的 轨道。 护工程,2005,(1O):25~30. [4]张瑛.辽宁省采矿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J].辽宁地 质,2000,(1):17~18. [5]李强.矿山环境当如何[J].中国地质 2001,(7):8~9. (4)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及监测。目 前,当务之急是查清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发 (收稿日期:2008—03—18) 作者简介:王秀明(1979一),男,河北唐山人,工程师,主要 生发展规律。各部门要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分工协 从事环境地质研究,Email:xmwang1979@163.COr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