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腊月名称及习俗

来源:华佗健康网
腊月名称及习俗

农历十二月习惯上叫做腊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又叫做除月、清祀、嘉平、季冬、暮冬、杪月、暮节、暮岁、穷纪。除月又写作“凃月”、“荼月”。关于腊月名称,夏朝的时候叫清祀,殷商叫嘉平,周朝叫腊月;到了秦朝,始皇三十一年九月,盈之曾祖父茅蒙学成神仙,白天飞起来升天了。当时乡里有民谣传唱:“帝若学之腊嘉平”,秦始皇就把腊月改称“嘉平”。

腊月是农闲的时候,古代农民利用这个时间兴修水利,修理农具,为春耕做准备。

腊月,之所以叫做腊月,因为古代人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所以就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做腊月。古代的先民在年终岁末用自己一年的收获来报祭祖先、报祭众神,并祈祷来年丰收,这种祭祀活动叫做腊。汉代应勋的著作《风物通义》一书中解释说:“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礼记·月令》说:“是月也,大饮蒸。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古代“腊”与“蜡”通用,腊祭祭祀的对象很多,有八蜡之说。《礼记·郊特性》云:“八蜡以祭四方”。八蜡分别是:一先啬,祭神农;二司啬,祭后稷;三农,祭古时候的田官之神;四邮表畷,祭最先在田间盖棚舍、开辟道路、划出疆

界的人;五祭猫虎,因为他们吃田鼠、野兽、保护了庄稼;六坊,祭堤防;七水庸,祭水沟;八祭昆虫,以免虫灾。

汉代蔡邕《独断》云:“腊者,岁终大祭,纵隶民宴饮。”隋朝杜台卿在《玉竹宝典》中说:“腊者,祭先祖;蜡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实际上古人未必分得那么清,祖先和百神一起祭,并大摆筵席“隶民宴饮”,来庆祝丰收年,并祝福明年。这么看来,所谓的腊祭实际上是一种按照古人的习俗举行的庆祝活动、享乐活动。这种祭祀享宴活动从上古时代已经开始,先秦时代盛行,周朝叫做“大腊”,秦汉时期称作“蜡”。因为作为年终大祭的总是在农历十二月份举行,所以后来渐渐把十二月称作“腊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