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练11语用文言文诗歌名句
专题组合练11 语用+文言文+诗歌+名句
(时间:45分钟 赋分:45分)
一、语言运用(9分,每题3分)
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②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屡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视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
③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是普通百姓难以作壁上观的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配置,也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④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进步,而且对汉语的标准化开展极为不利。
⑤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正确良药:只有时机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
⑥我们要按照改革方案,走出驾轻就熟的陶醉,打破坛坛罐罐的迷恋,摆脱得失进退的忧....
1
假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心,英勇投身这场引领将来的变革。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答案 B
解析 ①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通俗地说就是没有刻意地用华美辞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适清新的感觉。②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此句用错对象。③作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观看,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④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此处望文生义。⑤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如今只指悔恨。本句语境感慨怀才不遇,是心怀幽怨,而非悔恨。⑥驾轻就熟:驾轻车,就熟路。比喻承当熟习、轻松的事务。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收获观众热情点赞的原因,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还因为它反映的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理论,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
B.德州董子文化街自启动以来,“董子文化旅游节〞“董子园灯会〞等以其规模大、档次高而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形成品牌活动。
C.为遏制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启动“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要求各学校严肃处理施行欺凌的学生,对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
D.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设立雄安新区是继规划、建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后京津冀协同开展的又一历史性战略选择。
2
假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答案 D
解析 A项,“原因〞 “还因为〞重复赘余;B项,构造混乱,把“自〞调至句首,改为“自德州董子文化街启动以来〞;C项,“为遏制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合逻辑。
3.以下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涂鸦之作,缺乏领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谢!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答案 B
解析 B项中,“敝〞是称呼自己的谦辞,“敝校〞意为“我们学校〞,色彩上是谦辞,但因为交际对象是校方,所以在本句中运用不当,可以改为“母校〞。“躬〞意为“亲自〞,“躬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不能躬临〞可以改为“不能参加〞。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
3
假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惹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假设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假设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那么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假设弃绥不守,..那么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趾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好心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有删改)
4.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答案 D
解析 从文段内容看,“曰〞当紧跟在刘安后,即“檄西路将刘安曰〞;“以轻兵捣其腹心〞是完好的一句,“心〞后当断开。
4
假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5.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稼穑是我国对农事的总称,多以春耕为穑,秋收为稼,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B.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觑边〞“窥塞〞“寇边〞相对。
C.交趾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盘腿而坐的行为,后与“安南〞都指越南北部地区。
D.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现指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学位。
答案 A
解析 A项“春耕为穑,秋收为稼〞说法错误,应是“春耕为稼,秋收为穑〞。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反对诛种谔、返故地归降人,认为双方可交换人员,各守纪律,以保边疆安宁。
B.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立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C.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获得大胜。
5
假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D.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屡次侵扰边关,他以武胜之,以文劝之,最后用离间计将其除去。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察对文意内容概括和分析的才能。A项内容理解错误。“反对诛种谔、返故地归降人〞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可知,他并不反对诛杀种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假设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假设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5分)
(2)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5分)
参考答案 (1)假如改变此做法并将众送还夏国,他们能听从顺服,不再有断绝盟约的想法吗?不如告诉夏国,他们的部众由于饥饿,走投无路投向我国。(2)假如你一定要入侵,只管多派人来,恐怕您所得到的不能补偿您所失去的。假如您能改正,我方也将会好好地对待您。
解析 这两句话翻译的关键词是“亡〞“谕〞“饿莩〞“投死〞“中国〞“寇〞“第〞“善〞“遇〞。
参考译文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他考中进士,担任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在陕西任宣抚使,朝廷征召赵禼掌机宜文字。种谔擅自收容绥州数万来降者,朝廷认为他惹是生非,商议杀种谔,将土地和归降的人还给夏国,以解怨仇免去战事。赵禼上疏说: “种谔无缘无故采取这种做法,死有余辜。假如改变此做法并将民众送还夏国,他们能听从顺服,不再有断绝盟约的想法吗?不如告诉夏国,他们的部众由于饥饿,走投无路投向我国。边疆大臣虽然擅自接纳
6
假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了他们,但其实毫无好处,只因以前夏国俘虏了我们的苏立、景询等人。可以遣送景询等人回来,与归降的人交换,以后各自遵守纪律,边界就安宁了。假如夏国拘留而不遣送,那么我们留下横山的归附民众,也不算失策。〞朝廷又调郭逵为鄜延帅,赵禼为郭逵起草公文给执政大臣,建议保存绥州,来扩大军队的实力,先规划大理河川,建立堡寨,划出可以耕种的土地三十里,以安置归降的人。假设舍弃绥州不做好防守,就没方法安抚刚刚归附的民众。他又引种世衡招募蕃部兵马屯守青涧城的旧例。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使数万名降人存活,成为东路屏障。夏国屡次想来通好,却经常用虚张声势的做法扰动边境人心。皇上诏问对付夏国的策略,赵禼审时度势,提出了破敌之策进献。派遣偏将曲珍、吕真率领兵士千人分巡东西路。夏国刚以四万大军欲从小路攻取绥州,途中与曲珍部队相遇,惊惶失措,仓促应战,吕真接着率兵赶到,夏国大败而逃。交趾叛乱,赵禼被征召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率领九名大将前往征讨。赵禼认为郭逵熟悉边境事务,愿意担任郭逵的副职,于是朝廷任命郭逵为宣抚使,赵禼任他的副职。郭逵到任后,总是与赵禼意见不同,赵禼坚持和郭逵争论不能获得同意。赵禼分遣兵将砍伐树木做成进攻的器具,设埋伏攻打敌军,斩杀敌人数千,俘获了敌军领袖,于是敌军全都投降。元祐初年,梁乙埋屡次侵扰边境。赵禼知道西夏即将入侵,发公文给西路将领刘安说:“西夏入侵边塞,你就直接率轻装精兵突袭夏国境内重地。〞后来夏国果然来进犯边境,刘安等突袭了洪州,俘虏斩首很多,夏国于是前来进贡。不久夏国用重兵压境,诸将领急忙恳求增兵防范。赵禼因此派遣使者责问夏国,夏国便退兵了。梁乙埋始终不悔改。赵禼派间谍以好心问梁乙埋:“假如你一定要入侵,只管多派人来,恐怕您所得到的不能补偿您所失去的。假如您能改正,我方也将会好好对待您。〞赠送给梁乙埋战袍、锦彩,从此梁乙埋不再侵扰边境。赵禼使用离间计,夏国人疑心梁乙埋,杀死了他。元祐五年,授任他为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去世时六十五岁。
三、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8~9题。
7
假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客中闻雁
黄仲那么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8.以下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亮堂,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亮堂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活力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活力,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表达,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8
假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似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答案 AD
解析 A项,“萧瑟凄凉〞不符合诗意;两个“明〞字给人以清新亮堂的感觉;D项,“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错误,“千村杵〞是作者想象之景。
9.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总分值)
解析 从题目看,诗中包含了诗人诸多情感,因此要逐联分析:首联“寂寞秋城感物华〞,因秋景而起悲秋之情。颔联“忽闻孤雁竟思家〞,思乡之情;颈联情感不明显;尾联“我亦稻粱愁岁暮〞,为生计而愁;“年年星鬓〞,迟暮之情。据此分析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蜀道难?中,“ , 〞两句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写蜀道的来历,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
(2)?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自己冬日求学的恶劣环境和自己因严寒而手脚皲裂的情
9
假如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况的三句是“ , , 〞。
答案 (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穷冬烈风 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