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33卷第3期 大连大学掌报 、沌l】.33 NO.3 2012年6月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Jun.2012 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许崇波,韩美君,刘为国,伦永志,陶 然,薛 峰 (大连大学医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和医学创新教育的兴起,促使医学教育的模式和目标等发生根本性变革, 这就要求医学院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理论和 实践教学内容、第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创新师资队伍、创新环境等方面探讨了医 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12)03.0110.05 收稿日期:2011.08.26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改革立项:基因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905240);大连大学教改立 项: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0 o 作者简介:许崇波(1968.),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微生物分 子生物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期,知识经济的核心 影响【41。为此,在医学创新教育中,大连大学医 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就必须有高素质的创新型 学院围绕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 人才。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学技术进 维、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培养,从教育理念、培 步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各国都把创新型人才 养目标、课程结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第二 的培养作为教育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i J。因此, 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创 担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必须培 新师资队伍、创新环境等培养环节入手,在医学 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将创新教育思想和行 的需求。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高等教育 动渗透且贯穿于医学高等教育中,初步探索并构 必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加快推进 建了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j,努力探索并建立具有大连 大学特色的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l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新型的医学 为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能够培养创新精神、 教育理念,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品格、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大量的高 树立新型医学教育理念,首先是教育思想和 素质创新型人才,实现大连大学制定的“会做人、 观念的转变,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长期以 会学习、能做事、能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 来医学高等教育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指导 实现“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下,已经制约着医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 影响了高等院校医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21世 变,使得医学院校的教育模式、培养目标和培养 纪的医学高等教育,把医学高等教育从以知识传 要求等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在以知识为基础、创 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加强 新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 代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L3J。现代医学人才的 新品格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上来。树立以人为 培养是一项周期较长的系统工程,而且受教育方 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 式和过程、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的 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念、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 第3期 许崇波等: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育价值观念,建立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把 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必修和 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出发 选修)组成的四个课程平台。对培养的医学生必 点和归宿 。 须掌握的知识进行分别归类,将传统人才培养的 在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目 专业课程划分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增加 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 综合教育课的门数,搭建专业方向课程(选修) 和规格。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医学科学的快速发 平台,大规模增加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 J。②在 展,我们人类面临的许多共同问题,比如一些新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 型疾病的出现、人口老龄化、生态环保等问题, 新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在使实验课发挥强 都对医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新和更高 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培养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的要求…。所以,21世纪医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 和创新思维能力。③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既注重 不仅是培养具有医学知识结构、会看病的医生, 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又注重培养医学生 而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 的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与病人沟通获取信息的 才,即①应具有合理的医学知识结构,既要有扎 能力。④增设一些能专门训练和培养医学生创新 实的医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医学专业有关的 能力和方法的课程,如医学科研方法论、医学信 科学知识和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同时又要掌握 息检索、科技论文写作、循证医学等提高创新能 熟练的医学基本操作技能以及获取知识、勇于探 力的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社 索、不断创新的能力;②应具有创造思维,既遵 会实践活动及各类学术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主动 循科学规律,又不为传统所束缚,善于想象,勤 获取科技信息的能力,并且通过对信息的分析, 于思考,积极创新,对已知的领域有强烈的求知 培养学生从获取的各类信息中,提出问题、发现 欲,对未知的领域有强烈的探求兴趣和创造欲望,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得到科学思维的 并且能够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训炼,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条件。新的课程体系 问题;③应具备高尚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6]。 压缩了原来狭窄的专业知识内容,大胆地增加了 因此,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 1 医学前沿方面的新知识、新进展。在教学内容上 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厚、知识广、能力 把最新的医学科学研究成果及时地融入到课堂 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医 教学中,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多元性的特 学生总体培养目标的原则下,充分体现出创新教 点,进而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医学 育的理念,保障培养的医学创新型人才达到以下 创新型人才。 要求:博与专结合的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积 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医学科学的精 3 构建“四个三”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实验 神;具有开拓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 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 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和创新能 力和科研素质 力的医学创新型人才【J J。 在实验教学方面,我们构建了“四个三”实验 2 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突出 教学体系,即“三种实验层次”一宏观水平、细胞 创新教育 水平、分子水平,避免内容重复,增强学生对各 门课程内在联系的认识;“三种实验类型”一基本 现行医学本科教学在课程结构上过于强调 验证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研究设计实验,由浅 专业教育,导致知识面窄;在课程内容上知识陈 入深,由简单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 旧,结果是医学生在校所学的书本知识部分已过 方式及综合专业知识的能力;“三种教学途径’'_ 时、遭淘汰I4J。因此,医学院根据现代医学教育 必修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创造宽松的实 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 验空问,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 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为依据,围绕知识、能力、素 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种考 质协调发展这条主线,对课程结构及其内容进行 核方式’ 实验习惯养成和基本仪器使用(占 调整和优化,构建了新的医学创新课程体系。① 10%)、实验报告(占50%)、实验操作考核(占 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由综合教育课(必修和选修)、 40%),以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 l12 大连大掌掌报 第33卷 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实验教学的任务: 一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具备将知识、技能转化为 创业素质。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或省市举 办的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如“挑战杯”创业计划 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基本的验证实验,检验已经 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必备 的基本实验技能,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 大赛和“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等。同时把指导毕 业生就业和创业的基本能力,纳入学校就业指导 的课程教育中。 为了鼓励、倡导大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大学 造性思维和科研素质。为此,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针对自己在实验课或理论课中所遇到的 问题或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 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学校实 备和实验条件,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实验 设计,到准备仪器和配置试剂,并且在教师的指 导下完成实验,最后根据获得的实验结果写出实 验报告,让学生体会到整个实验的完整性和连续 性,变被动模仿为主动参与和学习,训练了学生 实际动手能力。通过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使得更 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 高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 4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实施创新学分,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发挥第二课堂教学环节 的作用,将第二课堂纳入创新学分体系中 J。一 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室项目、大连大学 大学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学院教师科研项目、 各类学科竞赛、暑期科技夏令营、各类学术讲座、 社团活动等各项活动,获得创新教育学分,加强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L8J。设立大学生 创新教育基金,组织系列大学生科技活动,积极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实践,有计划地将学生 的科研选题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鼓励学生 参加教师科研课题,或由学生自拟题目,学校给 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教师参与指导,让学生接触 科学研究的实际,增加科研训练环节。学院将创 新项目管理纳入学生教育日常管理中去,逐步做 到规范化、制度化。目前,医学院每年都有近百 名学生参加创新教育基金项目,占学校资助项目 的1O%。同时每年有30余名的学生参加暑期科 技夏令营活动。通过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 了医学生的创新兴趣、探索真理的精神,在理解 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在探讨问题过程中开阔眼界、 拓展思路、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 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创 业教育。创业教育是让大学生在学术教育和技能 行了本科生创新学分制,在学生毕业学分要求中, 创新学分单列,培养方案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修满 4学分,方可毕业。本科毕业时未能完成4个创 新学分者不能毕业。同时制定了《创新学分实施 细则》,设置获得创新学分的条件,为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奠定基础。对在国家级、 省、市、校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或取得 专利、发表论文、优秀设计以及参加科学研究、 课外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或其他方面成果,或积 极参与学校各项学术报告会的学生,经学院审核 认定,可以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sJ。 5充分运用现有网络资源和环境,改革教 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能力提供保障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与 学生的共同活动过程。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场 所,更是探究知识的场所。因此,在创新教育过 程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主的 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从“传授型教学”向“创造 型教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 中心的教学理念,把教师的角色从以“教”为主逐 渐转化为以“导”为主,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 式、研究式、讨论式、比较式和归纳式等教学方 法,加强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 问题、研究问题。特别是让教师科技创新的经历 和思维方法进入课堂,从言传到身教。学院要求 各学科课程教师将学科的科研方法、科研方向、 最新科研进展等内容带进课堂,鼓励教师把个人 的科技创新经历、创新体验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 教师给学生上第一次课的时候,用5分钟左右的 时间进行自我介绍,主要介绍自己的学习和科学 研究的工作经历、体会和经验。此外,教师要充 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 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文、声、像等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第3期 许崇波等: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形象。同时,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利用大连大学精 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具弹性,是一种开放式学 习。目前学院已经建立了18门网络课程,其中 辽宁省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7门,为学 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保障。 2005年以来,学校在校园网建设和硬件方面花费 较大,营造了优质的上网环境。学生可以在宿舍、 计算机中心、图书馆等处检索自己所需要的各种 学习参考资料。 6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现全方位培 养医学创新型人才 学生在进校后,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 确定导师,学生从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就跟随导师 进行研究型学习,而且导师一直负责指导学生修 完全部课程,通过毕业实习或毕业论文答辩,直 到毕业。全程导师制的特点:在人员上全部保证, 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在时间上全程跟踪,从入 学到毕业;在内容上全方位指导,以弥补课堂教 学环节中大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 足,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本科生全 程导师制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 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毕业论文 指导、考研辅导、就业指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从内容 和方法而言,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思想教育 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共 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结合,严格管理与亲情感化结 合,从而实现了“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方位育 人”的目的。目前,医学院为每个专业的每个班级 的学生都配备了专业导师,共有52个班级配备 了52名专业导师。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学 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有机 会让学生较早地接触科学研究工作,了解学科前 沿,强化和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并通过导 师的探索精神、研究方法及创新思维的熏陶,能 较早完成开展科学研究的思想准备,初步熟悉从 事科研活动的基本方法【9]。这样有利于培养医学 生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 和提高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7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让教师成为 创新的先导者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肩负着培养创新 型人才的重任。教师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发挥 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 创新人格的主导作用L5】。所以,创新教育对教师 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只有高素质的教 师,才能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医学生综合 素质的提高;只有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才能实 施创新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创新型人才; 只有教师创新素养的提高,才能帮助医学生塑造 自己的创新人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 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L5]。为了推进医学创新型人 才的培养,学院加大了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一是大力鼓励教师科技创新,支持教师申报国家 和省市各类科研课题,鼓励教师从事科技创新活 动;二是鼓励教学与科研结合,倡导教师及时把 科研领域的新知识、新思维、新的科研成果运用 到教学中去;三是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加强学科 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四是通过继续教育等 途径,加大培训力度,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实现 师资队伍的优胜劣汰;五是积极开展本科生导师 制,鼓励形成教师、学生相结合的科研团队;六 是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目前,医学院共有89 名专任教师,具有教授和副教授高级职称的教师 59名,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其中博士30名,高 水平的教师为完成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 了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 8 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环 境和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激情,重视 个性发展 在医学创新教育中,医学院积极营造有利于 医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特长并脱颖而出的创新教 育环境,为医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接触医学前沿 的有利空间;既提倡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又公 平竞争,激励进取和拔尖;营造崇尚真知、追求 真知的氛围。因此,一方面学院营造一个良好的 校风,教风、学风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让每 个学生在一个轻松、优雅的环境中学习。另一方 面充分利用各种校园文化传播方式,营造一种平 等、民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为 医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及个性自由发展 114 大连大学掌报 第33卷 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医学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医学 [2]张蔚,胡志.地方医学院校建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 系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58.59. [3]周增桓,曾志嵘,陈洁.构建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型人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是 一个逐步改革、逐步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 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7(11): 992.994. 要我们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切实转变 教育观念,把创新教育贯穿于医学高等教育的全 过程,就能为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具有 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品 格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医学创新型人才。 [4]陈洁,周增桓,曾志嵘.高等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8(3):274—275. [5]刘蒙壮,文秋林.创新教育与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 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8):665.667. 【6谢书阳,王萍玉.新世纪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操作 6]性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111-112. [7]郭喜良,陈轶嵩.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1):48. [8]吴他凡.医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 参考文献: [1]贺加.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平台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24-25. 学教育,2009(1):26.27. [9]许崇波.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 院学报,2007(8):1-2. The Exploration on Medical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XU Chong—bo,HAN Mei-jun,LIU Wei—guo,LUN Yong-zhi,TAO Ran,XUE Feng (Medical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 1 6622,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the rise of medicalinnovative education,the medical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aims are prompted into the fundamental innovation.Medical college must change the pattem of training talents into the innovative talents mode.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It includes the lfowing aspects:education concept, teaching aims,teaching contents,practice teaching,opening the second classroom,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the tutoria1 system of whole course,innovative teaching team and innovative environment. Key words:innovative talents;training mode;teaching reforr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