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作法处理大型隧洞塌方施工技术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逆作法处理大型隧洞塌方施工技术研究 Technology Study of Large Tunnel Collapse Treatment by Reverse Construction Method 陈卫华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郑州450001) CHEN Wei-hua (SINOHYDRO Bureau 1 1 Co.Ltd.,Zhengzhou 450001,China) 【摘 要】某一级水电站左岸导流洞塌方处理,采取在钢构混凝土防护棚体系的保护下,自上而下逆作法施工程序完成塌 方段出渣及永久支护,对于类似隧洞工程塌方处理具有借鉴价值。 【Abstract]hathebackgroundofdiversiontunnelcollapsetreatmentintheleftbankofthehydropowerstation,wehavefinishedthe deslagging in collapse section and permanent support by reverse construction method from top to bottom under protection ofsteel structureconcreteprotectionshedsystem,whichhasareferenceeffectondealingwithsimilartunnelcollapse. 【关键词】大型隧洞;塌方;处理;技术研究 【Keywords]largetunnel;collapse;treatment;technologystudy 【中图分类号]U45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467(2018)01.0169.03 [DOI]10.13616 ̄.cnki.gcjsysj.2018.01.055 1项目概述 绿片岩、煌斑岩脉及小断层分布,对“人”字形构造拱脚的切 割,在长4m和6m系统锚杆完成后、进行底板混凝土浇筑期 某一级水电站左岸导流洞,断面为城门洞型,衬砌后尺 间,导流洞弯段深部岩体滑动、挤出变形。在长锚杆加固支护 寸为15mx19m(宽X高)。洞身长度l 214.359rn,进、出口底板高 处理的过程中,导流洞k0+430 ̄k0+550段浅层支护系统失 程分别为1 638.50m和1 634.OOm。整个导流洞按双弯道布置, 效,发生大规模塌方,塌方长度120m,洞顶以上塌穴高度约 由进口引渠段、闸室段、渐变段、洞身段、堵头段、洞身段和出 22m,最大宽度40m,塌方总量约4O O00m ̄。 口引渠段组成。洞身分3层进f译断挖,每层开挖过程中根据 2,2塌方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围岩情况及时进行1次锚喷支护,喷1O~15cm厚的钢纤维混 凝土,2次永久支护采用60~120cm厚钢筋混凝土全断面衬 1)该导流洞塌方洞段岩层以薄~中厚层状为主,小断层、 砌,其中边顶 睬用C30混疑土,底板为C40聚丙 混凝土。 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结构以次块~镶嵌结构为主,部分碎裂结 由于导流洞规模较大,边墙高达20m,两组裂隙切割形 构,总体上完整陛较差;岩层走向近平行洞轴线,以fd24断层、 成的三角体、楔形体存在向洞内滑移的潜在因素,尤其是层面 煌斑岩脉为代表的软弱结构面与绿片岩层面.NE向裂隙、NW 结合较差的绿片岩、煌斑岩脉等软弱面的存在及小断层分布, 向裂隙的组合位于塌落拱的支座底部,使其上方由层厚约 加 地下水禾嚅砬力的作用,导致右边墙 a急,进币召 】贡拱塌方。 20cm左右岩层形成的“人”字型塌落拱不稳定的块体更具安 全隐患,受其他洞段爆破的影响或施工的扰动,极易发生掉块 2塌方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和坍塌。因此,塌方处理阶段不扰动塌落拱,并保证其稳定是 2.1塌方现状 塌方处理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由于导洞洞室边墙高达20m,边墙出露层面结合较差的 2)塌方处理最重要的措施是形成人员、施工机具进入塌 【作者简介】陈卫华(1973一),男,河南郑州人,高级工程师 从事水 穴内的安全通道,保障人员、设备受塌方威协时能安全撤离。 利工程研究。 该导流洞塌穴内形成的“人”字型拱支座在塌渣体的掩埋保护 169 I工程建设与设计 l Const ̄tlon&Des F0r脚eel 下处于相对稳定期,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采取钢构混凝土 结构对两侧支座进行强支撑,并形成可靠的安全防塌棚护结 构,既可取得塌方处理生命线的畅通,又可完成对“人”字形塌 落拱的支撑转换,即“入”字型塌落拱由塌渣体的挤压形成的 临时稳定由钢构混凝土与塌落拱形成刚性的近似三角形稳定 结构替代,完成该项措施后,即使清渣也不会影响上部“人”字 型塌落拱的稳定,可为后续塌渣体的清理创造条件。 3)在塌渣体上浇筑的钢构混凝土结构全部由塌渣体承载 ,清理塌渣体时需要进行支撑转换,即在塌穴内处理渣体时, 将钢构混凝土的支撑由渣体支撑转换为边墙悬挂和钢构混凝 土下方设置的支撑柱承担,托换柱的设置和锚固体的加固成 为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塌方洞段局部边墙塌方高度达12m左 右,需要进行专门的边墙塌渣体灌浆加固,并采取加大锚固深 度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 3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3.1塌穴内安全棚护搭设 将塌穴内两侧的渣堆整理平缓后,利用洞顶塌方后形成 的空腔,在渣堆上安装工字钢支撑。钢支撑间距55cm左右,采 用I 20A型工字钢制作,控制钢支撑净空尺寸大于隧洞设计 开挖断面50~100cm之内,在保证钢支撑与混凝土浇筑形成 的钢构混凝土结构不占隧洞设计断面的同时,使钢构混凝土 结构形成后具有防止再次塌方的冲击能力。在钢支撑架立后, 如钢拱架顶部仍有小于300cm左右的空腔,则在安装的钢支 撑顶部增加钢支撑复拱,根据空穴表面形状调整复拱顶部圆 弧段半径,使复拱与围岩表面支撑密贴;必要时,在复拱与围 岩缝隙间加楔块顶牢;如钢拱架顶部空腔大于3m,安装复拱 存在安全风险,则先利用钢支撑快速形成钢构混凝土拱后,再 利用其具有的支撑作用,在顶部空腔内回填轻质混凝土,防止 塌方再次发生后的冲击破坏,同时,通过减小塌穴顶部塌落拱 的跨度,保证塌落拱的稳定。钢支撑间采用cb28mm螺纹纵向 连接筋焊接成整体,连接筋间距75cm,钢支撑在加工厂加工 成型,分段焊接连接钢板,连接钢板为l0mm厚钢板。局部洞 段塌穴空腔较高,钢支撑采用双层工字钢组合梁,两层工字钢 间距50cm,每根梁在安装时分段组装,螺栓连接,接头钢板厚 10mm,螺栓间距15cm。 3.2塌穴安全棚护刚构混凝土结构浇筑及塌落拱支 脚的加固 170 塌穴内钢支撑安装完成后,利用钢支撑挂5cm厚的圆弧 模板成型钢构混凝土。圆弧模板每块长100cm,圆弧方向宽度 31.4cm,采用8 铅丝与钢支撑绑扎牢固,作为模板的固定与支 撑。模板安装采用钢管脚手架辅助,钢构混凝土顶部混凝土一 次浇筑厚度超过100em时,将钢管支架固定牢靠作为模板支 撑。模板安装完成后,即可浇筑钢支撑顶部混凝土,使之形成 钢构混凝土。 钢构混凝土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具有高流 动性的自密实混凝土。为便于混凝土振捣密实,在钢支撑拱排 架下方安装3~4台附着式振捣器,附着式振捣器梅花型布 置,布置在拱脚和顶拱部位。混凝土浇筑时,控制钢支撑顶拱 混凝土厚1 00cm左右,并对钢支撑两侧混凝土加强振捣,以保 证混凝土与围岩紧密结合,并形成必要的雍高,以加强对拱脚 的保护,并使其对围岩的支撑具有“仰拱”的作用。 3.3刚构混凝土棚护结构边墙基础固结灌浆 塌方体上部固结灌浆随钢构混凝土边顶拱衬砌完成后及 时跟进。其主要工作内容为:测量定点?脚手架搭设?钻机就 位?分序造 ̄L?TL内处理?洗孔?分序灌浆?检查孔施工?拆除脚 手架。 边墙固结灌浆孔深一般5m,局部边墙坍塌后,灌浆孔深 加深至15m,灌浆孔采用潜孔钻造孔分两序施工;每孔自上而 下分段灌浆,段长5m。固结灌浆开灌水灰比采用1:1,按照固 结灌浆施工规范采取变浆或越级变浆措施,灌浆结束标准为: 在灌浆压力达到0.5MPa后,吸浆量小于0.4L/min再连续灌浆 30min后,即可结束该孔灌浆转入下一孔灌注。 固结灌浆随钢构混凝土自上而下逆作法分层进行,为避 免按层分区,灌浆时下部塌渣体内浆液流失,每区灌浆时,先 由该区下部孔开始逐孔由下而上进行,下部灌浆孔灌浆时,如 单孔吸浆时大于5t后,灌浆孔可采取限流、间歇方式灌注,必 要时加速凝剂减少灌浆纯灌时间,防止浆液流出所需固结体 外造成损失。 3.4刚构混凝土结构上部的锚固 采取钢构混凝土结构对塌落拱进行支撑加固、并完成本 层边墙塌渣体固结加固后,及时对钢构混凝土形成的稳定拱 圈布置锁脚或悬挂锚杆锚定。每衬砌段次锁脚锚杆每侧两组, 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施工系统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杆采用 中空自进式cb32mm、L=12m高强材质锚杆。考虑到钢构混凝 土结构为逆作法施工,钢构混凝土结构以及上部可能的塌渣 体重量由锁脚锚杆承担明显过于单薄,为增加锚杆的抗剪能 力,在设计预应力锚杆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4 ̄32mm普通 长锚杆,间距同预应力锚杆;钢构边墙混凝土与围岩接触面按 照设计要求的长锚杆、锚筋桩支护参数进行施工,锚杆间排距 调整为150cm。即锚杆采用O32mm、L=15m,锚筋桩采用3根 q ̄32mm、L=I5m。 3.5塌穴内渣体的清除与刚构混凝土结构支撑体系 托换 3.5.1钢构混凝土棚护结构逆作法施工原理 本隧洞逆作法施工利用楼房建筑逆作法施工原理,即钢 构混凝土棚护结构逆作先以型钢柱作为中间逆作柱,利用隧 洞边墙布置锚固件将钢构混凝土边墙与之锚固在一起,并布 置逆作柱作各层面的支撑承重,先对塌穴塌落拱采取拱架支 撑,然后转为钢构混凝土对塌落拱进行对撑、支座加固,进而 减小塌落拱跨度与坍塌的频率,同时,为进入塌穴内工作提供 安全通道,并把逆作柱逐层处理为钢构混凝土边墙托换,塌穴 内渣体及逆作柱承受临时施工的全部荷载,并以此完成该界 层下各层组织施工的一种施工方法。 3.5.2塌穴内渣体清除及支撑体系托换 石渣清理按每侧每次清理高度按5m左右控制。清理过 程中,每一榀钢支撑支腿出露后及时焊接加长支腿至底部渣 体面,下部设混凝土预制垫块与渣体间隙捣实,以便钢构混凝 土将顶部承载传至下部渣体;清理完成后,先完成边墙lm厚 工字钢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按照1.5mx1.5m的间 距安装3根tb28mm锚筋桩或锚杆,作为悬挂和挟持上部钢 构混凝土的主要承载结构。钢构混凝土边墙每层自上而下施 工时,上部混凝土支撑体系的转换过程均由渣体承担逐步向 侧壁围岩锚杆、锚筋桩及型钢柱转换,最后由锚杆、锚筋桩、型 钢柱及其边墙混凝土共同承担。 塌方洞段k0+495断面渣体顶部比设计洞顶高1 5m左右 (EL1672),k0+625 k0+490段按照20%的坡道修筑出渣道 路,先沿左侧修筑施工便道,然后分层清理右侧石渣,进行边 墙支护。 K0+460 ̄k0+490段采用两台反铲接力出渣,两平台高差 7m。只要边墙出露,立即进行工字钢接腿并浇筑混凝土加固, 每次单独搭设脚手架。该段EL1657以上边墙分3次浇筑,在 体形上保证加固混凝土外表面与塌方边墙倾角基本一致,防 止在下接过程中增加不安全因素。 k0+436 ̄k0+460段在完成顶拱工字钢混凝土支护后,先 进行锁脚锚杆施工,然后解决施工通道问题。因上游渣体原来 采取固结灌浆形成上半洞后,采取钢构混凝土结构与之相接, 两个断面相接处断面高差较大,使上游失去了向下游继续处 理的通道。在上游完成k0+414 ̄k0+436断面钢构混凝土施工 后,再向下游开挖,采取漏斗溜渣方式,高处出渣通过溜渣至 下部后,再重新在下部装车运出。两级台阶开挖高度达20m, 采用反铲接力开挖。 3.6塌方段洞室混凝土衬砌 混凝土衬砌随塌方段处理逐步展开,混凝土衬砌采用4 台6m长液压钢模台车,4台钢筋台车,8台混凝土泵,15辆混 凝土搅拌运输罐车。按常规洞段衬砌混凝土施工模式进行。 3.7塌方段衬砌混凝土顶拱回填灌浆 塌方洞段衬砌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衬砌混凝土与钢构混 凝土间收缩缝采取回填灌浆进行处理,回填灌浆采取常规回 填灌浆方式,灌浆压力控制在0.3MPa,浆液浓度采用3:1; l:l;0,6:1三级。灌浆结束标准:在设计压力下,单位注入量 小于0.4L/min,再连续灌注30rain结束。 4取得的效果 采用钢构混凝土棚护防护体系自上而下逆作法施工方 案,应用于该导流洞特大塌方处理后,工期优势明显,左岸导 流洞123m塌方段仅用47d就在塌穴内形成了1条安全通道, 克服了抢险施工支护人员的恐怖心理,有利于施工效率的提 高。 该方案具有安全高效的优势,在塌方段处理施工过程中, 虽然塌穴内又发生了四次塌方,但由于有钢构混凝土棚护结 构的防护,未发生人员伤亡。按照国内外类似工程塌方处理的 情况,该洞段塌方处理认为需要很长时间完成,多名专家建议 该隧洞不参与工程截流时的导流,枢纽前期启动按照1条导 流洞截流方案制定相关总体规划。但经过钢构混凝土棚护自 上而下逆作法进行中的优化并认真实施,不但成功完成了塌 方处理的预期目标,而且实现了按期过流,获得了很好的的社 会效益。漱 【收稿日期]2017.06.03 1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