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健康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来源:华佗健康网
2009年第4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4 Dec., 2009 第8卷 总第32期 Journal of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Vol. 8 General No.32

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牛彦秀

(东北财经大学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进入21世纪,银行支付结算体系越来越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现代化已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察了我国支付结算的历史沿革,分析了我国支付结算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对策,主要是:改善银行结算环境、完善结算体系功能和加强外汇支付结算的建设等。

关键词:银行;支付结算;历史沿革;现状分析;完善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09)04-0045-04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Payment and Settlement System in China's Banking

NIU Yan-xiu

(Institute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Abstract: In 21st century, the payment and settlement system is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and other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the modernization of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reform on financial system.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yment and settlement system in China's history, analyzes its present situation and advances the countermeasure to improve it, which are as follows: improving the settlement environment in banks, optimizing the function of the settlement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n payment and settlement in foreign exchange.

Key Words: bank; payment and settlement; development in history; analysis on present situation; improvement

一、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历史沿革

根据支付结算的实现方式不同,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大致可分为手工操作、单机操作和联机联网操作三个阶段。

(一)手工操作阶段(1993年以前)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1984年形成了中央银行、专业银行的二元银行体制。工、农、中、建四大专业银行分别行使工业、农业、国际业务、建设项目四大领域内的银行职能,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各银行条块分割,不存在业务竞争。此阶段,我国的支付结算体系是在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城、异地、国际结算分别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同城结算通过将实物票据提交至票据交换所,由票据交换所进行手工扎差清算;异地结算则是将结算凭证交由邮政部门,通过邮路传输(邮划、电划)支付凭证;中国银行作为国际结算政策性银行,独家办理国际结算业务。这一时期,银行结算主要为手工操作,没有自 收稿日期:2009-09-07 己的支付结算系统。结算方式比较单一,票据尚未成为主要的支付工具。办理银行结算的机构较少,许多银行网点只办理居民储蓄业务。

(二)单机操作阶段(1993年~1999年) 计算机和应用系统在银行业普遍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结算效率。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1993年,四大专业银行商业化,成立了若干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994年,我国设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在同城结算方面,票据交换所普及到许多县级以上的城市,发达地区的票据交换所使用自动清分机进行票据的清分,大大加快了票据的清分速度。部分经济关联度高的相邻省(市)周边地区打破行政区划,建立了跨省(市)的区域性票据交换中心。在异地结算方面,借助于计算机的发展,央行和各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建立了系统内机构间的支付系统,变邮路传输支付凭证为电子传送支付信息。各国有银行以地方为单位进行联网操作,同一地区(市)行内结算业务实现了个人账户的通存通兑和对公账户的通存,部分行实现了对公账户的通兑。异地联行结算网络则借助于通讯线路,实现 ·45·作者简介:牛彦秀(1962~ ),女,河北张家口人,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9年第4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4 Dec., 2009 牛彦秀: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Vol. 8 General No.32 第8卷 总第32期 Journal of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电子传送支付信息。

(三)联机联网操作阶段(2000年以后) 进入21世纪,借助于信息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大全国性商业银行(信用社)加快了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的步伐,实现了跨行传送电子支付信息、支票的全国通用、行内的通存通兑、银行卡可在全国ATM和POS机上使用,以现代化的支付结算系统为核心的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初步形成。票据交换所运用计算机系统对支票电子信息进行清算;部分业务量大、经济发达城市的票交所采用了票据清分机处理系统,自动清分处理票据,开发了联结本地区各银行的支付系统(分批量支付和实时支付),实现了贷记支付业务的电子信息传递。2002年中国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的成立,顺应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用卡需要,充分发挥银行卡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开发了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各银行通过此系统,实现系统之间互联互通,进而实现了银行卡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境外卡在中国境内亦可提现和刷卡消费。2007年,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也全面正式上线运行。据统计,2007年,全国同城票据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4.4亿笔,金额达72.4万亿元。

(一)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优势

1.结算渠道通达同城、全国、世界。全国小额支付系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全国范围内支付结算的要求,全国大额支付系统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走向全球化,深港外币票据交换的开通,为深港两地外币RTGS的开通运行进一步加快了两地资金往来的划转速度。

2.资金流转量大大增加。以2003-2006年深圳市中资银行机构支付结算业务量为例(相关数据

[1]

如表1所示),在短短的四年内,中资银行机构国内支付结算业务总量增长了三倍以上,国际支付结算的业务量在2006年超过一万亿元,银行卡业务在支付业务总量中一直保持6%~8%的份额。 表1 2003~2006年深圳市中资银行机构支付结算业务量

单位:亿元 年 份2003年2004年 2005年2006年项 目 国内支付结152782155282 204914483220算业务金额 国际支付结8056 6420 9341 12398 算业务金额 银行卡业务14246 14380 19893 35310 金额 3.银行结算速度大大加快。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一笔非同城区域的资金汇划,需要24小时,非直接通汇的,需要更长时间,现在一笔全国范围的资金汇划通过通存通兑系统办理,几秒钟即可到达收款人账户。一笔跨境资金的划转,快的一分钟内到达收报行,慢的也会在一两日内到达。

4.银行从结算中获得的收益逐年增长。随着银行结算速度的加快,结算业务量屡创新高,银行结算手续费收入不断增长。以深圳市银行结算情况为例,深圳市中资银行2002年中间业务收入16.24亿元,到2006年已达39.03亿元,五年间增长了140%多。

(二)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也应看到,我国初步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的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尚不足十年,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1.支付结算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结算系统存在数量较多、功能趋同的现象;(2)国内现有结算系统没有国际结算功能;(3)各系统运行规则不同,增加了系统管理和银行结算

二、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银行支付结算已经进入联机联网阶段,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开发了现代化支付系统,标志着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和卡基支付系统并存的支付结算体系初步形成。全国范围的支付结算系统包括全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简称全国RTGS)、全国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系统、借助于中国银联网络的银行卡跨行ATM取现及POS交易系统,各大行的通存通兑或实时汇兑系统;同城范围的支付结算系统包括同城票据影像系统、同城支付结算系统(分批量支付和实时支付)、同城外币实时支付系统;跨境的结算系统包括深港外币实时支付系统、深港票据交换系统、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SWIFT系统。各商业银行开通了行内呼叫中心、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化结算服务。

·46·

2009年第4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4 Dec., 2009 2009年第4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8卷 总第32期 Journal of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Vol. 8 General No.32 的工作难度;(4)个别结算系统运行要求不合理,直接给银行带来风险和隐患;(5)支付结算系统功能还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对结算速度和便利性的要求;(6)大额支付系统受运行时间的限制,影响票据抵用率;(7)结算工具的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局限性。《票据法》虽然已实施多年,但票据作为结算工具的应有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票据市场欠发达,除了人们对现金主观偏好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票据结算控制较严,手续烦琐,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影响了客户办理票据业务的积极性。

2.支付结算机构及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2)银行结算系统的账务组织不够科学;(3)有的银行业务操作系统较为落后,缺乏应有的业务控制与信息管理功能。

3.结算工具的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局限性。结算工具的多样性可以适应单位和个人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需求,但这些结算工具种类较多,有的结算工具适用范围小,社会需求很小,例如本票的签发率与支票相比,不足支票签发量的万分之一;有些票据的功能发挥不够,例如绝大多数银行不作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使商业承兑汇票的流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票据化结算程度不高,票据使用范围不广,票据结算业务量少。

期不予还款等失信行为记入征信档案,并辅之以有效的惩戒措施,使之自觉遵守结算纪律,维护良好信用。再次,在信用环境有所改善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个人支票的使用。

2.完善结算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网上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管理,如电子支付票据和电子凭证的有效性、电子签名和影像支付的合法性等做出具体法律规定;对非银行清算组织,如银联公司、金融电子结算中心等机构在支付结算市场准入和支付结算行为规则等方面制定法律规范;大额支付系统对汇划业务当事人权利、义务做出明确界定,明确相应的责任归属和系统的运行主体及使用者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3.加大银行系统功能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加大银行各系统功能的宣传推广力度,扩大系统的覆盖面。央行应根据各行往来账务的频繁程度,分析各行加入此系统的必要性,变等待接受申请为主动提出邀请。邀请那些业务量较大,系统对其有一定影响力的银行加入到系统中来。全国小额系统的通存通兑功能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应放宽限制条件,降低收费,推广使用,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4.建立行业间统一的结算差错处理机制。在银行同业间建立统一的结算差错处理机制是快速处理问题、避免损失的有效保障,这应当发挥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例如,各行发生结算差错、错误发送时,出具盖有公章(分行级以上的公章)表明承担责任与后果的函证,传真至收报行。管理部门收到函证,在结算系统中查询确有函中所述业务发生,出具请收报行协助的意见,起到中间见证的作用,传递给收报行等。这样便于差错账务、款项的及时处理,也省去了差错账户户主亲自到银行处理差错账务的不便。

(二)完善结算系统功能,整合银行支付结算系统

1.整合支付结算系统资源,使结算体系更加简捷合理。(1)整合功能趋同的支付结算系统。将功能趋同只是适用区域不同的系统进行合并,取消同城支付系统,利用全国大、小额支付系统处理同城支付业务。(2)主要依托全国大、小额支付系统办理结算的同时,应降低系统收费,提高结算速度,使各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全国统一的支付系统

三、完善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对策

如果把金融看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则支付系统就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因而,无论是中央银行还是商业银行,都必须高度重视支付系统建设,应不断完善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

(一)改善银行结算的环境

1.持续改善信用环境。当票据权利的实现具有可靠保障时,人们才会愿意在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将票据作为清结债权债务或融通资金的工具,减少现金结算量。因此,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才能有利于票据的流通和使用,有利于信用卡的发展。改善信用环境,首先,应加强空头支票的处罚与禁止签发空头支票的宣传工作;其次,应逐步完善征信系统建设,对于签发空头支票情节严重、商业承兑汇票到期不予兑付、信用卡超过规定的还款

·47·

2009年第4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4 Dec., 2009 牛彦秀:我国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Vol. 8 General No.32 第8卷 总第32期 Journal of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办理结算业务。

2.完善支付结算系统功能,不断提高结算效率。(1)增加影像支票实时兑付功能。由于支票具有携带方便,使用简便的特点,银行应借助于技术手段,加强票据的防假辨伪功能(如实行一票一密等),促进票据的流通与实时兑付,提高票据的使用效率,提高结算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度。(2)增强小额支付系统通存通兑功能。放宽全国小额支付系统个人账户的通存通兑与实时划转限制条件,加快小额系统处理通存通兑业务速度,以充分发挥小额系统通存通兑的作用。(3)建立清算保证制度,取消系统检测控制。小额系统运行速度不高,主要是小额系统每次提交业务时均进行头寸检测。对此可采取圈存资金或利用债券质押等方式,确定各直接参与行所应圈存的金额或所需质押的额度,建立清算保证金制度,提高系统运行效率。(4)确定合理的系统收费标准。人民银行给出指导价格,尤其是最高与最低限价,防止银行乱收费,无序竞争。央行只有日常的运行与维护成本和一次性的系统开发成本,将各行存放的清算资金进行利用,足可补偿上述成本支出。(5)延长大额支付系统的运行时间,提高票据抵用率。延长大额支付系统的运行时间,可以有效解决我国西部地区票据交换结束后仍有2-4小时的工作时间不能提出票据的问题。同时,加大大额系统截止时间与各地同城末场票据清算的时间间隔,参与行如发现资金头寸不足,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筹措资金。各直接参与行可根据行内情况,设置本行行内与全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对接的系统运行时间,便于直接参与行的清算资金管理。

(三)加强外汇支付结算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结算体系

外汇支付结算系统的建设涉及国际业务结算和境内外币结算,在外汇支付清算和跨国支付系统网络建设中,中央银行应发挥重要作用。

1.建立全国统一的国际结算业务操作平台。央行利用全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统一与国际清算

组织的SWIFT系统对接。各商业银行直接通过全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办理国际结算业务,改变现行商业银行分散加入SWIFT系统的做法。央行统一在境外银行开立清算账户,建立代理行关系,解决国际业务资金清算问题。各商业银行则在人民银行开立清算备付金账户,清算各自银行办理的国际业务往来资金。

2.全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增加境内外币结算业务功能。商业银行应借鉴全球结算的SWIFT系统处理各种币别的汇入汇出业务,在全国大额支付系统上增加外币结算业务处理功能,适应国内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以及个人外汇划转业务发展的需要。对经营币种不全的商业银行可通过外汇管理局兑换成需要的币种汇出,将兑换收益留于国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有利。

3.修订不合理的结算规则与运行方式,防范结算风险。(1)利用同城票据影像交换系统办理的付单业务,只有在付款行主动支付款项的前提下,收款行才能确认委托收款成功。确立付款行付款收妥制后,各银行不但能从容地处理业务,减少差错,同时也避免提出行因退票不及时带来的结算风险或损失。(2)电子数据和影像文件的提入方式均需通过专用系统完成,取代目前的以移动硬盘、“U”盘或光盘等实物介质提入数据。

4.完善系统的日常维护机制,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转。建立完善的系统应急备份制度,定期演练,确保突发事故后系统的有效运行。设法解决系统开发问题,对于以前开发的系统不够完善的要与开发商共同协商,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今后开发结算系统应事前做好规划,明确交付维护技术的时间表,以利银行结算业务的发展;要采取措施要求保证开发商随时能够到达故障现场、排除故障,并承担由此引起的风险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金融统计资料汇编(2001-2006)[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37.

(责任编辑 翟建华)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