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说课
贵阳五中地理组 陈传敏
我说的课题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的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一小节。
首先说教材
“必修3”前四章主要是以单一地理区域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第五章是以区域间的动态联系为内容。它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深化。第五章主要讲述两个问题: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二、产业转移。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着重探讨两大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从而揭示出资源跨区域调配深刻的内在原因及历史背景,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分析后面“产业转移”作了必要的知识铺垫。这节内容本来要求两节课,但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内容进行重组,用一节课来完成。教材中的“思考”和“活动”,我把它穿插在情景设置中,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还可以引导激发学生。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高二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影响,从而学会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观看、图表分析,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通过情景设置,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激发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热情。
2、教学重点、难点: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其工程建设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故重点确定为: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仅仅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个缩影、个案,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分析的一般方法。所以难点确定为: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评价思路和方法。
其次,说学情:
由于学生是外校的,对学生地理基础、学生个性不了解,虽然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的地理学习,应该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对某一事物的深入分析能力还有局限,而且,高中生不像初中生善于张
扬、表现自己,反而显得有些羞涩。不过现在的学生对社会知识的吸纳还是比较广泛。所以想以视频观看、情景设置,并结合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完成这次教学。
第三,说学法:
本节课以图示为线索,通过视频观看,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提炼重点、团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说教法:
本节课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整合教学资源,以问题解决为线索,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应用于课堂,进行情境教学,实现教学的高密度、高效率、高质量。
第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采用案例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其主要程序是:创设情景,导入正题——展示案例,直观感知——设疑问难,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班级交流,学习互补——总结评价,能力提高。该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1、创设情境,导入正题
通过视频观看,可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联想到课题内容,再让学生对几组图片进行仔细地观察、比较,从整体直观感知我
国人口、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的格局,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的欲望。
2、展示案例,直观感知
展示西气东输的线路图,让学生直观感知知识点,为后面的分析排除疑难。
3、设疑问难,自主探究
播放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 4、小组讨论,设置情景,合作探究
将全班学生分成东西部两组,再各分成小组,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探究本节课的重点“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影响”让学生进入情景切身体会。激发学生兴趣和主人翁精神。
5、总结评价,能力提高
总结本节课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激励学生利用媒体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另一个案例“西电东送”,从而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结束篇
师生共读“节能减排三字经”,提升学生的情感意识。 第六,说媒体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现代教学手段,借助视频、动画,甚至对学生回答作出一些肯定的惊喜画面,这样音、形、色相结合,再配以教师的情感语言,让学生能在本节课持续的保持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我认为本节课的新颖和特色之处在于用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眼球,用情景设置启发和调动学生,尤其是在分析西气东输的影响时,学生已处于疲惫状态,我设置了一个新闻发布会的场景,师生换个角色参与其中,不仅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也可以起到兴奋学生的效果。而且,结尾用师生共诵三字经的方式,更让学生的情感提升到一个高度,达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