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古都
词语解释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或者在全局范围看呈鼎立之势的大的政权的首都。又称都、都城、国都、京城。京都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京都常常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许多政权在自身发展中经历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转移,而且从整体看,历代京都还呈现出先以东西向迁移为主,后以南北向交替的位置变换。 京都的迁移还必须考虑各种地理因素:①京都应建立在经济发达、富饶的地区,以维持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②京都应选择全国居中的地理位置,或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利政令四达,制内御外;③京都应选择凭险可守的自然条件,以使其不为外力摧毁,国家长治久安。历史上任何政权都城位置的选择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上述三方面条件,而只能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选择相对有利的地点,所以都城的选定往往反映该时期总的形势。反之,都城一旦确定,也对整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古都列表
一、西安:十三朝古都(西周 、西汉 、 东汉( 献帝)、西晋(愍帝)、 前赵 、 前秦 、后秦、西魏、北周、 隋、 唐、武周)
二、南京:十朝古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三、洛阳:九朝古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武周、后梁、后唐、后晋)
四、安阳:七朝古都(商朝、后赵、前燕、冉魏、南燕、东魏、北齐)
五、开封:七朝古都(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朝)
六、北京:六朝古都(后燕、辽、金、元、明、清)
七、杭州:五代十国中的吴越与南宋在此建都
南京明城墙规模雄踞世界第一
八、郑州:五朝古都(黄帝、夏、商、郑、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