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收获与困惑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摸打滚爬在自己钟爱的语文教学工作岗位上,苦辣酸甜,个中滋味,应有尽有。其中更多的,还是收获后的喜悦,困惑中的思索。
在四个学期里,我逐步摸索,解决了一些本班存在的棘手问题。可也有很多困惑,想写出来请教各位前辈,请高手支支招。
一、 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1.不爱朗读,不爱上语文课。
我接手这个班是在去年的九月份,学生们刚刚升上四年级。三十个孩子,男女生各半。当校长把这个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单交到我手里的时候,我觉得很是诧异:这个班数学成绩在整个学区里占上游,可是语文却是倒数第四。这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多方了解,我得知了以下情况:原来的老师只喜欢和重视数学的教学,对语文抓得不是很严格。学生们在老师的影响下,不仅不喜欢语文,更不知道怎么学语文。他们只知道在老师的带领下把课文读完,生字写完,至于对生字词的掌握,对课文的理解,根本丝毫谈不上。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开学前两天,讲了四节课“语文”,内容包括:语文的重要性,怎样学语文,语文学什么,怎样
有效地预习语文。这之后,我开始布置学生预习,每天要求家长检查课文的朗读,让学生们在上课之前对课文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早读的时候,我又利用录音机让学生们接触大家的朗读风范。凭借着扎实的语文功底,我把课文的第一课时变成了学生们展示风采的课堂:写字写得好的,课文读得好的,形近字知道得多的,词语积累得多的„„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语文课上得到鼓励和肯定;分析课文的第二课时上,学生们就像是走进了迷宫,一环套一环,一步连一步,步步都走得很惊险„„
渐渐的,学生们的字写得更漂亮了,朗读得更流畅了,语文课上得有趣了;渐渐的,学生们喜欢上了语文课,期待着语文课。
为了锻炼他们,我还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从班里特意选择了八名小主持,写了串联词,进行了排练。联欢大会上,他们出尽了风头,这让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更强烈了。
2.书写普遍差,不仅不工整,而且不规范。
四年级的试卷,拿出来了都让我胆战心惊:一条条面条,一个个鸡蛋„„卷面真是不敢恭维。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首先严格要求自己,板书一律清笔正楷,时时注意强调书写的重要。其次,学生们人手一本字帖,每天一页,每天上交,然后评出写得好的,在学校的展览栏里张贴。定期举办习书写比赛,对写得好的,工整的,
规范的,发给奖品(笔、本),并被评为“习字楷模”,鲜红的奖状会让他们兴奋好几天呢!
到了这个学期,学生的书写整体有了很大提高。家长会上,当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写的字时,都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体会。、
3.普通话不标准,不使用普通话。
除了读课文,学生们都是一口流利的家乡话。读课文的时候,普通话里的方言也很严重。
为此,首先是我不断要求,上课回答问题必须使用普通话。过程真是艰难啊!当学生听说要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时,本身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会的同学也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说。我耐心地等待着,没有人举手,就一直等着。还是他们着急,终于有了第一个举手的。回答完问题后,我对他大加赞赏,学生们看到别人能行,渐渐地,一个个颤巍巍的小手也举了起来„„、
课堂上,我不断地让举手的同学读课文,并对每一个同学进行点评,读得好的,大家模仿他一起读。
课外活动时,我们班经常举办朗读比赛,每次评出的“朗读能手”都会激励大家好好努力,争取下次拿到奖状的是自己。
二、我的困惑
1.口语课,学生们不愿意说,不知道怎么说。
2.分析课文,难了听不懂,易了不愿听。
3.个别同学基础差,课文内容理解不了,如何入手指导这些学生效果更好呢?
4.作文课先是仿写,然后放手。可是经历了仿写之后,大部分学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非常明显。
5.高年级的语文生字怎样教能更有效果? „„
作为后生晚辈,我恳切地请教老教师能给我指明方向! 同时,祝福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越走越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