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厚德外国语学校 梁萍
【教学目标】
1、读中理解诗句,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意,感受中国工农红军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电影。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导入 1揭题,读题。 2介绍长征资料
同学们,长征是非常艰苦的。出示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对长征有进一步的了解。 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是: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山→穿过草地→陕甘会师
3揭题:三军统帅,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途中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心中感慨万千,提笔就写下了这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 (教师板书课题。)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 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 齐读。
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岷山(mín)
1
四、再读诗歌,读出节奏。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你们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本首诗的特点:“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篇为八行,四句,每行七个字。七律诗中间四行两两相对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师范读。
3请大家也按照这样的节奏来读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品读诗歌,读出情感。
(一)交流长征故事——知晓“长征难”
交流课外资料: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谁能来说说? (课件补充红军长征资料:寒冷和饥饿、渡过草地无人区等。) 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有敌机的狂轰滥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风餐露宿,他们不怕牺牲,同学们,长征难吗?红军战士们怕吗?
诗中哪句话高度概括了全诗,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
这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动笔画。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
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指名读,评读,“远征”、“ 只等闲” 齐读。
红军为什么能把无数艰难困苦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因为:红军战士们心中有一个信念--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好日子!
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
1.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最后他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你们能找到吗? 动笔画。(五岭、乌蒙山、金沙、大渡桥、岷山)
2.《七律 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
3.快速浏览全诗,选择你感触最深一幅图读一读,结合你收集的资料,并把感受写在诗句旁。
三.融入文本——感悟“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请学生看图感悟: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
2.五岭的逶迤——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 3.乌蒙的磅礴——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
出示图片、列数字: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大约有我们700多层教学楼那么高。
用一个成语来描绘乌蒙山:___________。(危峰兀立、高山峻岭) 4.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怎么样?(难)
我们红军战士怕不怕?他们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 高大险峻的五岭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 (“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不怕困难、顽强豪迈、乐观向上的英雄气概)。
6.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你想怎么读?
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轻松,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巧渡金沙江》: 教师讲故事: 《飞夺泸定桥》: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叫人看了心惊胆寒,桥下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2.刚才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样?指导读
7.指点: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9.“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10.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指导朗读。女生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红军的欢快心情),“暖”字表达
3
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男生读:大渡河横铁索寒(低沉——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加重语气) “寒”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字用来烘托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总结: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这么艰难的战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正是红军的什么精神?--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2.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3.正是因为心中有信念,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四、走出文本——赞颂“红军情”
1.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
清平乐·六盘山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你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长征》。) 五、指导背诵: 1.同学们,这首诗仅五十六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自由背背吧!
起立!闭眼背诵。
2.七律诗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谱成曲,大家看《长征》MTV。 六、总结全文 1.学完了,看完了,你此时最想对红军叔叔说些什么?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2.师小结: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同学们: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师把毛泽东的这句词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不惧挫折、勇往直前! 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清平乐·六盘山》
《沁园春·雪》
2.小练笔。
把今天的收获与家人交流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4
25、《七律·长征》
千山万水
千难万险 难
千辛万苦
藐视困难 积极乐观
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1、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
⑶ 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4、是啊,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怕,他们都不会退缩,让我们大声再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不怕”“只等闲”,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