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各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C.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运用对比手法,严厉批评了“不少的人”,指出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D.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分析: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表明“我们的国际主义”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是有着鲜明的针对性的。
2.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B.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均无误的一项是( ) A.慷慨(kǎi) 帐蓬(pēnɡ) 废墟(xū) 薰衣草(xūn) ....B.溜达(liū) 呼啸(xiào) 应征(yìng) 白桦树(huà) ....C.微薄(báo) 急燥(zào) 戳穿(chuō) 山毛榉(jǔ) ....D.酬劳(chóu) 坍塌(dān) 滚烫(tàng) 热腾腾(téng)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B.关于电影《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地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力度,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双方的意见存在很大分歧,从而导致谈判一度被迫中止。 ..B.这的确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能够让你从此安下心来专心学习。 ....
C.晚餐后,一家人就各忙各的了:爸爸打开了电脑,妈妈在追剧,我则埋头写作业,我们各得其所,互....不干扰。
D.学习如长途跋涉,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你能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你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古诗词默写。
(1)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大诗人李白不仅喜好四处游历,还爱结交朋友,对朋友总是一往情深,请写出他对朋友深切关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7.阅读《天上的街市》,回答问题。
1)这首诗第一节是如何运用联想手法的?第二、三、四节作者产生了哪些想象?
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既然说是“缥缈”,为什么又用了两个“定然”?是否矛盾?为什么?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朵”本来是“花”的量词,这里却恰切地用在“流星”上,请赏析这样用词的妙处。
4)作者想象中的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这一改动,体现了诗人什么意图? 四、综合性学习 8.开放探究
班上准备进行以“走进唐诗宋词”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⑴为了使这一主题探究更为具体,请你设计三种活动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一主题探究活动结束时,班上要开一个成果交流汇报会。请你为主持人设计几句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成果交流汇报会上,需要贴一个对子,可惜少了一半,请你补齐。 读唐诗宋词开眼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芳“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待君久/不至已去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太丘舍去(离开) B.为人谋而不忠乎(尽心尽力) ..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D.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
3)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陈太丘与友期行》表达了人应该讲诚信,诚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失信者是客,而不是陈太丘,但客人却不反省自己的过失。 C.“博学而笃志”这一章节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论的是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10.1)阅读《论语》(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
(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六、现代文阅读 11. 秋的济南 付秀莹
①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
②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兴头头去了。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有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不一会儿,果然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吃。一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群山寂静,天上有几片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
③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山里的夜晚,已经有了十分的凉意。夜空深邃,月亮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去了。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限的秋意,群山越发幽静了。月光满山,月色满怀,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起来。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清的月色。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
④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
⑤小时候乡下的月亮,好像是金黄的。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是可以亲近的。这山里的月亮,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到广寒宫里去。
⑥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依依垂下来,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同啁啾的鸟鸣交织着,叫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
⑦弃舟登岸,来到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据说,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早年间,这里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多深宅大院。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了。然而,芙蓉泉,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一个小院的墙根下。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时光如逝水。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概括内容】
2)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在第⑤段又写到小时候乡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对比】 3)请从第⑥段中找出一句能体现“秋”的特征的语句,并做简要分析。【语句赏析】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 一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
5)谈谈你对选文结尾“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一句的理解。【结尾的
作用】 12.阅读理解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1)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2)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3)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4)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 5)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七、作文 13.写作。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平凡其实不平凡的人,如朝夕相处的亲人、传道授业的老师、情同手足的朋友……甚至清洁工、看门人和小商小贩。他们没有特殊的身份、显赫的地位、伟大的事业,他们平凡普通。看似微不足道,如一粒尘埃,但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世间的真善美,体会到一种不平凡的感情和力量。
请以“ 并不平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 A B C B 二、名句名篇默写 6.(1)沾衣欲湿杏花雨(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3)枯藤老树昏鸦(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诗歌鉴赏
7.1)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作者想象了天上街市的繁华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2)不矛盾。“定然”用肯定的口吻,表明作者坚信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强烈表达处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诗人将“花”的量词“朵”用在流星上,表现了流星像一个火团的特征,又与灯笼的比喻相应,而且让读者感到“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诗人想象中的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自由来往,过银河、游天街,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一个在天河之东,一个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诗人这样改动,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反衬出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四、综合性学习
8. (1)诵读大赛 以唐诗宋词为内容的书画作品展览 名言佳句品读等。 (2)要点提示:称呼、探究主题、目的、要求等。 (3)示例:品名篇佳作增学识 五、文言文阅读 9.1)D 2)C 3)B
10.(1)①wǎng ②dài
(2)①愉快 ②学过(旧)的知识 (3)B
(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六、现代文阅读
11.1)山里看月亮;泛舟大明湖;芙蓉泉寻踪。
2)将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济南的月亮作对比,用小时候乡下月亮的可以亲近来衬托秋天济南月亮高洁清越,使人不免有点悲怀的特点。
3)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从“芦苇飞白”“满池残荷”可以看出已经是深秋了,景物描写体现了济南的浓浓秋意。
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叶子落下的情态比作“一场金色的急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秋天的阳光下,风吹落叶子的美妙情景,表现出了作者对济南秋天的喜爱。
5)示例:芙蓉泉里的泉水见证着济南的历史变迁,济南历史变迁中“变”体现在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风景”,“不变”的是济南厚重的文化积淀。 12.1)地点 人物 2)第②与第③段之间
3)“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4)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5)晚辈尊重孝敬老人。长辈爱惜小孙子。尊老爱幼的品质。 七、作文 13.范文: 母亲并不平凡
母亲——高高的个子,平常的面孔,略显臃肿的身材塑造了她与千千万万母亲一样的平凡。母亲总是穿着平俗,打扮也不花哨,勤勤恳恳,本本分分,是一位本色的家庭妇女。
母亲说,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但在我看来,平凡的母亲其实并不简单。她身上有着中国女性善良、严慈、温情、坚强的特质。
邻居家有位长期瘫痪在床的老奶奶,母亲总是为她送吃送喝,拆洗缝补。每当老奶奶过意不去时,她笑笑说:“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这点小事不必放在心上。”汶川地震、日本地震她都在第一时间尽自己微薄之力捐款。在她眼里,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人,她总能以母亲般细致入微的爱护和帮助,慷慨地不求回报,奉献着她的爱。
她对我从来不姑息迁就,抓住生活中的过失,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母亲教子严厉,每当我犯错的时候她
最多只会朝我狠狠地瞪一眼,从来没有真正满口脏字骂过我,让我在那个可以常常听到邻人责骂孩子的年代感到了她沉默的力量。她的一个深沉的眼神、一种厚重的语气和那一脸的严肃都在告诉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话该不该说。
那次我感冒发高烧,整个晚上她难以入眠,一次次悄悄走进我的房里,然后用一只手,轻柔的、慢慢地抚在我的额头上。我在一股如水的母爱之中醒了。“孩子好些了吗?”在这温暖、轻柔的话语中,我回过了神来,“嗯,舒服一些了。”“那就快睡吧!”说完,她才轻声轻气地慢慢地走出房间。随着轻轻的关门声,我又进入了梦乡。虽然这是一件平凡小事,但是这里却透着一份不平凡的母爱。
有人说,母亲的心里总有一股力量,蕴含温情与坚强。从发生在母亲身上的真实故事里我真正体会母亲的平凡与伟大。母亲没有上帝那样完美却能够做到比上帝更伟大。和亿万母亲一样,母亲以大海一般的胸怀,抚育孩子,以她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拳拳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弱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