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二单元测试题正式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一、二单元学情检测

一、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嗥鸣(háo) 山巅(diān) 浊流(zhuó) 呻吟(shēn) ....B.系上(jì) 斑蝥(máo) 缠络(luò) 攒成(zǎn ) ....C.桑葚(shèn) 臃肿( yōng ) 花圃(pǔ ) 掸子( dǎn ) ....D.菜畦(qí) 倜傥(tì tǎnɡ) 拗过去(ao) 机杼(zhù) .....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坚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B、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C、但这种状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感觉不到的。( )

D、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州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3、联系语境,解释词语有误...... 的一项是( )。

A、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拗: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B、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挪窝儿:这里指起床。) C、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讪笑:善意的笑。) D、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括号里,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 )我走到哪里,( )我睡得很沉,( )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 )会忽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 还是 或者 就 B.不管 即使 或者 都 C.不论 或者 还是 都 D.无论 即使 还是 也 5、下面的话得体的一项是:( ) A、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 B、当朋友邀请你看球赛时,你说:“都快考试了,没空!” C、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D、当你骑车碰了一下别人的车时,你说:“对不起,没碰坏哪里吧?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C、他的家距离学校有三、四里路。

D、这件事明明是他干的,还装作不知,问这是谁干的?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

B、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C、今年将是新中国第十四次也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阅兵。 D、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领会的 8、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著有诗作《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B、、《木兰诗》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壁” C、《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 10、对课文的解说正确的一项( )

A、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B、《爸爸的花儿落了》写法上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采用了倒叙手法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映衬了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D、《最后一课》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选取韩麦尔先生为主人公,通过他的心理变化,间接地写出阿尔萨斯人民内心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1-15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1、在□处应填的的标点符号及其作用是( ) A、! 表示伤心难过 B、…… 表示话没说完

C、…… 表示声音的延长 D、…… 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

12、毕业典礼后“我”回到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

A、爸爸种的夹胡桃落了,未成熟的青石榴也有掉落,预示爸爸生命之树的凋谢

B、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渲染了低沉压抑的气氛

C、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预示年龄还小还不懂事

D、爸爸种的夹胡桃落了,未成熟的青石榴也有掉落,预示着今年会有天灾人祸 13、文中两次写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用意是( ) A、写出了弟弟妹妹的天真可爱

B、写出了弟弟妹妹的懂事,自己玩耍,不用父母操心 C、写出了对弟弟妹妹懵懂无知的可气 D、从侧面描写“我”长大了,懂事了

14、从选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

A、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似的。

B、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C、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D、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15、对划线句子“爸爸的花儿落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文章的题目相照应

B、为爸爸栽种的花儿谢了感到很惋惜, C、含蓄地说明爸爸的生命已经结束了,

D、写出“我”在经历了这件事后真正成熟,坚强起来了,将要肩负起家庭的一部分。 (二)阅读《最后一课》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6-20题

①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②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过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③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④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⑤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⑥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⑦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16、选文中关于小弗郎士心情变化的正确顺序是( ) A、侥幸—心慌—平静-吃惊-难过 B、心慌--吃惊--难过--平静--侥幸

C、侥幸—心慌—平静—难过—吃惊 D、侥幸—平静—吃惊—心慌—难过 17选文中体现今天“不是”“平常日子”的语句,不正确的是( ) A、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B、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

C、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D、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18、第⑥段抒发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 A、难过 愤恨 B、难过 留恋 C、难过 后悔 D、难过 轻松

19、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衣服只有在有意义的日子里才穿。国土马上被占领了,上的是最后一节法语课了,穿成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堂法语课。

B、能够体现出老师的那一种强烈的爱国思想。

C、这是外貌描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的高雅庄重,文质彬彬。 D、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0、下列对于郝叟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郝叟是镇上普通民众的代表,他的出现深化了小说的爱国主义主题。 B、郝叟是一个勤奋的老人,他想学习法语。

C、郝叟突然意识到学习法语的重要性,决心开始学习法语。 D、郝叟留恋韩麦尔先生,听他的最后一课纪念。 (三)阅读《伤仲永》完成21-25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

21、 对句中加点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 世隶耕(属于) 借旁近与之(给) ..B.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稍稍宾客其父(客人) ....C. 不能称前时之闻(对称) 泯然众人矣(消失的样子) ...D. 卒之为众人(最终)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坚固) ..22.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余闻之/也久 C.邑人/奇之 D.受之/天也

23.下列句子加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

24.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的做法是不同的,是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C.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 D.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该接受别人教育的时候,他没去啊) 25、 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B.“余闻之也久”在行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不能称前世之闻”中的“前时之闻”是指方仲永的家世出身和写作天赋

D.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强调后天教育和培养对人才发展的重要性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9题

农 夫 耕 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②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 ②术:方法。 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行者解衣下田( ) (2)气竭汗雨 ( )

(3)谓农夫曰 ( ) (4)行者服而退( )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28.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4分)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0-34题

一碗混沌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2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4)

30.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4分)

31.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3分)

32.第⑥段为什么独句成段? (3分)

33.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4分)

五、作文(40分)

“那一双 ________的眼睛”为题作文,把题目补充完整,空格处可填 “关注”、 “渴望”、 “愤怒”、 “失望”、“特别”……。字数不得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 可能泄露的考生信息的真实地名、班名和人名。

初二语文学情检测答题纸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三、课外文言文

阅读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行者解衣下..

田( ) (2)气竭汗雨 ( ) .

(3)谓农夫曰 ( ) (4)行者服而退( ) ..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28.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4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

2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4)

30.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4分)

31.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

怎样的情感? (3分)

32.第⑥段为什么独句成段? (3分)

33.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