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试题及答案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A. 《兴国土地法》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井冈山土地法》

D. 《五四指示》

满分:1 分

2.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奠定基础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延安整风运动

D.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满分:1 分

3.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 A. 新民主主义

B. 社会主义

C. 共产主义

D. 资本主义

满分:1 分

4. 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的会议是 A. 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满分:1 分

5.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在()中提出的。 A. 《四洲志》

B. 《筹海篇》

C. 《海国图志》

D. 《盛世危言》

满分:1 分

6. 关于遵义会议的评价,错误的是

A.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史转折点

B.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D. 事实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满分:1 分

7. 决定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满分:1 分

8.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A. 1934年10月

B. 1935年10月

C. 1935年12月

D. 1936年10月

满分:1 分

9. 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这场运动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 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B. 党的组织路线问题

C. 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D. 党的军事路线问题

满分:1 分

10. 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是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期间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政府时期

满分:1 分

11. 《论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A. 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满分:1 分

12. 中国共产党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的会议是 A. 中共三大

B. 八七会议

C. 中共四大

D. 洛川会议

满分:1 分

13. 苏联开始暴露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是在 A.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

B. 赫鲁晓夫上台后

C. 苏共20大

D.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时

满分:1 分

14.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满分:1 分

15. 鸦片战争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日本

满分:1 分

16.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走第三条道路,其实质是走()道路。 A. 新民主主义

B. 旧民主主义

C. 社会主义

D. 半殖民地半封建

满分:1 分

17. 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置“关东总督府”、成立“关东军”是在()条约签订之后。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满分:1 分

18.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其政权性质是 A. 资产阶级专政

B. 各革命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C. 抗日民主专政

D. 工农民主专政

满分:1 分

19.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 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 充分调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积极因素

C. 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的目标

D. 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满分:1 分

20.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是在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中共四大

满分:1 分中国医科大学2014年4月补考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查课试题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判断题 简答题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是中国20年“左”倾错误的发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2. 1937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3.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4. 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由农民阶级提出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5. 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经济体制改革着手的;而经济改革,又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6. 中国同盟会政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7.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标志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8.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是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开始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9. 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10.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中国医科大学2014年4月补考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查课试题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判断题 简答题

三、简答题(共 7 道试题,共 70 分。)

V

1.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分别提出了哪些建国方案?结局怎样?从中可得到哪些历史启示?

洋务运动,大地主阶级改良,师夷长技以制夷,失败了,因为没有动摇基本的政治制度;光绪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拥有民主思想的小地主阶级,想要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也失败了,因为光绪没有实权;慈禧的预备立宪,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假立宪真专制,必定失败;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提倡建立民主共和国,清政府被推翻了,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中国的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双重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共和国,就是我们现在的国家。

满分:15 分

2.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1)答:毛泽东和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我们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所以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2)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 ①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贡献,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反对把马列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领导人;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杰出代表。他把中国革命理论系统化,并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创性贡献。

③毛泽东晚年犯了“左”的错误。其错误主要是:在党的中心工作问题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在经济建设问题上的急于求成和急于过渡的错误。毛泽东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④综观毛泽东一生,功大于过。

满分:15 分

3.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③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 满分:8 分

4.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转入战略进攻的重大意义。

标志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满分:8 分

5.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与中共敌后战场的相互关系。

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条件以及两党不同的抗战方针,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这两个战场虽然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需要,相互配合,互为协助”的相互依存关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不仅从战略上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在战斗战役上也曾密切配合。

满分:8 分

6.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孙中山先生在民主、民权、民生的旧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前进的第一步的方向

满分:8 分

7. 瓦窑堡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①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决议案。27日,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会议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圆满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②《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并且提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为了适应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要求,决议规定将“工农共和国” 改为“人民共和国”,同时改变不适应抗日要求的部分政策。 ③瓦窑堡会议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从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这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满分:8 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