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关羽做过的五件事
【篇一:概括关羽做过的五件事】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与历史中的故事 没有的关羽事迹
是以为蓝本写作的历史小说,故而其中有许多事件出于虚构,但由于作者文笔精妙,往往为后人津津乐道,而忘其为虚。关羽作为书中重要人物,自然不能免此,今特将史籍所载关羽事迹与小说作一对照,庶可分别虚实。
(下称)之首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时在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骚然,书中称关羽于涿郡遇刘备、张飞,欲共讨黄巾,意气相投,遂于桃园设誓结为兄弟,即所谓“桃园三结义”。然《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云: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又同卷云: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桃园三结义”之说或从此来,然结义之事实属子虚乌有。
第六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载关羽随刘备入公孙瓒军,同讨董卓,汜水关温酒斩华雄,虎牢关战吕布。然查中的《蜀书二??;先主传》、《蜀书六??;关羽传》、《魏书七??;吕布传》、《魏书八??;公孙瓒传》均无相关记载,而《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记孙坚参与讨伐董卓事略云: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可知斩华雄者孙坚也,而非关羽,至于“温酒”云云,更属虚造。 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及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记关羽斩杀徐州刺史车胄,之后受命屯下邳保护刘备家眷,刘备败走,曹军计夺下邳,围关羽于土山,遣张辽说降,关羽遂约三事而降。查《蜀书六??;关羽传》云:
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蜀书二??;先主传》亦云:
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魏书一??;武帝纪》与之略同,可知关羽降则降矣,并无与曹操定约之事。
之后所谓“斩颜良、诛文丑”者,见《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及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云关羽在曹营受厚待,为曹操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以报。其事《魏书一??;武帝纪》所记最详,略云:
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夏四月,公北救延。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又参《蜀书六??;关羽传》云: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可知关羽于白马之役实有大勋,故得封侯。而延津之战,史未言其参战与否,然而延津之战发生于自白马还许途中,以理揆之,关羽不应坐观胜负,则可知小说所述大部为实。
《演义》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与二十七回《美髯公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叙关羽斩颜良、文丑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军中,乃别曹操往投,曹操故不见,欲以留之,羽挂印封金而去,经行千里,过五关斩六将。查《蜀书六??;关羽传》云: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蜀书二??;先主传》亦云:
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
如是可知关羽离开曹营后径投刘备,并无“”之事,且《演义》所记关羽行程,自许经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至滑州渡黄河,横贯今河南省北部,其中大部路程均无意义,而滑州(今滑县)更在
黄河以北,如已到滑州,复渡黄河,则是从袁绍势力范围到曹操的控制区了。如此说来,小说所记很不可信。
《演义》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描写关羽斩蔡阳:
须臾曹军至,为首一将乃是蔡阳,挺刀纵马大喝曰:“你杀吾外甥秦琪,却原来逃在此!吾奉丞相命,特来拿你!”关公更不打话,举刀便砍。张飞亲自擂鼓。只见一通鼓未尽,关公刀起处,蔡阳头已落地。
甚显关羽英雄,然而《蜀书六??;关羽传》不记此事,《蜀书二??;先主传》却记述道:
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可见此事并非关羽之功。
之后刘备投靠刘表,关羽随往,《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记其于华容道阻截曹操。因念旧情放之。此事不见于正文,而《魏书一??;武帝纪》裴注引曰:
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可知曹操当时亦甚狼狈,而后人或借以敷演,遂有此说。
《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记关羽攻长沙,与黄忠战,见其落马而不杀。此事《蜀书六??;关羽传》及同卷皆不载,当亦为虚构。
《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载关羽拒还荆州,鲁肃定计邀关羽过江相会,欲乘机逼索,关羽单刀赴会,
以语折之。然考之史籍,事实并非如此。《吴书九??;鲁肃传》云: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同卷同传裴注引云:
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羽曰:
“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於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羽无以答。
可见关羽在这次会见中并非如小说所写那样威风,即使对鲁肃在会见中的表现作了夸张而贬低了关羽,双方最多也只是平局而已。而所谓“单刀赴会”,应本于之“但诸将军单刀俱会”。
《演义》第七十四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记曹操遣于禁、庞德等七军救樊城,关羽与之战,以水攻破之,降于禁、斩庞德。《蜀书六??;关羽传》记其事云:
是岁(建安二十四年),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魏书一??;武帝纪》略云:
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
《魏书十七??;于禁传》亦载此事,云: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此事基本无虚构成分在内。
《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记关羽请华佗为治箭疮,华佗云须刮骨疗毒,关羽允之,乃施行。事在《蜀书六??;关羽传》,云: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又《魏书二十九??;方技华佗传》云:
后(操)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可知华佗死于曹冲(字仓舒)病重之前,而《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邓哀王冲传》云:
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
则可定华佗之死早于建安十三年,如是,为关羽刮骨疗毒者必非华佗明矣。
《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记关羽进攻樊城,吕蒙乘机使部下作商贾服渡江,袭取荆州;关羽与徐晃交战不利,又知荆州失陷,无奈退守麦城,后乘夜突围;吕蒙于路擒关羽父子,斩之。《蜀书六??;关羽传》云:
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此事又见《吴书九??;吕蒙传》,传云:
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与《演义》所记相较,基本相同。
经过以上比对,我们可以作出结论:《演义》中的关羽形象,是经过修饰和夸张的,虽以史实为依据,然而其中虚构之事甚多,不足为信。先贤言“七实三虚”,然于关羽之事,则虚者为多。
【篇二:概括关羽做过的五件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