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来源:华佗健康网
科技信息 工程技术 关于地市无喧ii|i ̄旋硇建设与管理 西宁市市政工程管理处马建华赵万仑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施工建设发现,虽然西宁市为“十五”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但还是缺乏系统 性,严重制约着城市无障碍设施的作用与效果的发挥。 [关键词]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建设 无障碍管理 随着残障人士越来越多的融入社会,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 加剧,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构筑现代化无障碍 新型城市,关爱弱势人群,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特殊群体以及全 体社会成员出行和参与社会活动,构建平等、友爱的和谐社会氛围,成 占残疾人总数的1l%。西宁市是青藏高原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现代 化中心城市,在城乡近200万人V1中,有听力、视力、智力、语言、精神和 肢体残疾人79960多人,残疾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4%以上。无障碍设 施建设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调查统计,现已有青海省图书馆、青 为当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社会目标。于是加强无障碍物质 环境的建设,规范无障碍设施施工和维护活动成为了首要的任务。下 面笔者建议探讨关于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的几点看法。 1.城市无障碍设施的概述 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伤病人、老年人和其他社会成员充 分参与社会生活、方便走出家门时能通行安全、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 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中配套的服务设施。它体现了“以 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也是反映一个城市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最早开始于20世纪3O年代的瑞典、丹麦等国 家。随后,美国也于1961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参照 此标准,密执安州立大学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就已开始在校园中建 设无障碍设施,试图为所有学员,包括残疾人的学习与正常使用校园的 设施提供方便。此后,英国、加拿大设施建设于上个世纪8O年代以来 已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最早开始于北京,自 1985年北京就陆续对王府井等繁华大街进行了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修 建了坡道、公共建筑人121坡道及扶手、电梯、盲人过街音响提示器等无 障碍设施。随后,我国开始着手无障碍设施规范与标准的制订,于1989 年由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颁布了《方便残疾人 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而在2001年6月21日,国家建 设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成见、建工行业标准制定、 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同时废止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 筑物设计规范》,这说明我国的无障碍城市的建设正一步步走向科技 化、现代化、人性化。 2.城市无障碍建设的意义 城市环境的无障碍设施,已是当今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从 人们在城市建设中的水平和垂直交通的行动轨迹,到使用各种设施的 空间,处处关联着无障碍的内涵,并需要形成系列化和相应完整的配套 类型,因此对扩建与改建工程,要同步达到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我国已有21个省 市成为人口老龄型地区。200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 由此可见,我国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关心与帮助残疾 人和老龄人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职责与义务。构建现代化城市无 障碍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3.城市无障碍建设的必要性 道路和建筑物的修建是为满足人们的物质生产和文化生活的需 要,不同的需要应有与之相适应的条件,因此道路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以及相应的设施,应能方便全社会广大人士的使用。但是长期以来,城 市中的市政建设、房屋建筑以及环境设施,从规划到设计,从施工到使 用,其依据基本上是按照健全成年人的活动模式和使用需要进行制定 的。因而不适合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这些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方 面,却给残疾人带来了物质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障碍,有的甚至是不可 逾越的障碍。这些障碍不仅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而且将众 多的残疾人排除在正常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之外,令他们的心理和 精神产生压抑和不安。 残疾人除了生理和心理上有些异常而造成功能上某些障碍以外, 其他方面与健全人是一样的。他们理应具有与健全人一样的“平等”、 “参与”、“共享”的权利。 4.西宁市无障碍设施的现状 在山东召开的“十五”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表彰会暨“十一五” 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标准工作会议上,青海省会城市西宁市被国家建 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十五”期间全国无 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受到表彰。 青海省目前有各类残疾人2l万多人,其中视力残疾2_3万多人,约 海省博物馆、青海省科技馆、青海剧场、夏都影视港、全民健身中心、西 宁体育馆、麒麟湾、人民公园等85余座大中型建筑相继建设或改造增 设了无障碍设施;城市道路已铺设盲道200公里,在市区主要街道修建 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公厕。同时,为使更多的残疾人能够了解并规范 使用盲道设施,还组织盲人到现场进行“盲道定向行走模拟训练”。为 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老年人、妇女、 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了便利。 2010年至2011年西宁市对市区主要11条道路进行了无障碍设施 改造工程。共铺设人行道砖11013.48平方米,盲道面积4920.99平方 米,缘石坡道990处,砌筑道牙石6168.9米,安装车阻1139个。通过这 项工程,使西宁市主干道如同仁路、新宁路、五四大街等道路的无障碍 设施达到城市的规范要:求,从社会效益上更加方便盲人和老年人出行, 充分发挥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目的与设计的初衷。 5.西宁市无障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西宁市政府虽然着力对城区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全面建设。但城市 整体无障碍建设与残疾人和老年人事业的发展仍不相协调,使用效果 并不理想。 1)在设置有无障碍:百道与交通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时,交通信号未 设置过街音响提示信号(《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fJGJ 5O一2001)中此项为宜设项目),直接影响视力障碍人员的出行安全,或 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此类现象在全国其它城市也非常普遍。有的城市 虽然设置过街音响提示信号,但并未开放,也使得此建筑物形同虚设, 起不到根本的作用。 2)西宁市部分公用设施在使用上存在侵占无障碍通道的现象。部 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临时存放点在设置与使用上未考虑避让无障碍通 道。 3)西宁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后期破坏现象时有发生。西宁市道路及 其周围地区不可避免会进行后期局部地段的施工建设。但是,在这些 地段的竣工验收中,往往 重于主体工程建设方面,缺乏对该地段无障 碍通道的修建与复原情况的检查(或检查的力度不够),直接导致局部地 段的无障碍通道的中断或破坏,影响无障碍通道系统的完善。 4)部分市民或单位时有在无障碍通道上临时堆放物品的现象。一 方面,是由于部分市民不太认识与了解无障碍通道,而出现的一时疏 忽;另一方面,监察人员偏重于对市容市貌、占道经营等方面的检查与 管理,而对临时性侵占无障碍通道现象的查处力度不够。 综上所述,西宁市无障碍建设有比较完善的城市道路、大型公共建 筑物的无障碍设施,就其富没与管理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缺乏系统性,由于建设与管理 等原因造成的局部地段的中断或不完善,将制约着城市无障碍设施功 能的发挥,严重的甚至会对残疾人与老年人的正常使用造成身体伤害。 6.西宁市无障碍建设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 1)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在无障碍通道与交通红绿灯的十字路 口加设过街音响提示信号,保证其视力障碍人员出行的安全。在公共 交通站点旁侧的无障碍通道设置提示标志,以便给盲人转乘公交车带 来方便。在部分无障碍通道地段建设标志性标志,如:道路转向,遇有 障碍物等。要开展全方位均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2)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加强对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管理,对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临时存放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设计临时存放点时, 要首要考虑无障碍通道,尽量避让无障碍通道,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实现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安全与畅通。 3)对西宁市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的破坏提起足够的重视。在竣工 验收中,进行主体工程建设验收的同时,也要对无障碍设施的修建与复 原情况一并检查。尽量避免无障碍通道的中断或破坏,影响无障碍通道 系统的改善,全面提升城市的无障碍环境的质量, (下转第370页) ・———369--—— 科技信息 工程技术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胞工坝场控制 宁夏海原县公路管理段 罗彦兰 【摘要]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公路路况复杂、气候多变,对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工程构成了不小的障碍。为了减少改造后路 面痛害滋生,保证其行车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水泥混凝土加铺施工现场控制至关重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多 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处理对策。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 加铺现场控制 细节 泥混凝土板块的配合比,进而影响整个板块的质量,所以立模板控制的 细节甚为重要。 是农村公路加铺改造一般采用半幅施工,要求用钢质模板,模板 宽度须不小于改造加铺水泥混凝土厚度。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施工期 间对沿途百姓出行的影响,使符合水泥混凝土浇筑时侧压力要求,以及 保证水泥混凝土成形厚度要求。 二是紧密跟进模板的固定工作。模板固定的牢固程度对线性、原 料用量、后期修葺人工损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求模板固定须 根据路面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二)浇筑阶段 农村公路水泥 昆凝土路面浇筑阶段的现场控制细节,本文要谈到 的有:机械的选用,振捣作业注意点,传力杆设置安全细节。 是振捣应注意以下三点: (1)避免通行障碍,浇筑作业碰模板至松动向外倾斜; (2)避免过分挤压水泥导致侧压力过大而跑模; (3)在浇筑另一路幅时,可以避免传力杆被履带压至地面,进而避 免恢复传力杆位置浪费作业时间和人工。 二是振捣作业应注意以下三点: (1)注意掌握振捣间距:使插入式振捣器的插入点间距不超过其作 用的2倍(方格形排列)或2.5倍(交错形排列);平板振捣器应分段振捣; (2)注意掌握插入式振捣器操作方法:快插、慢拔,上下抽动4+8 次; . (3)靠近模板两侧应平行振捣,距离边缘10cm左右,加振1~2次。 通过传力杆的设置来增强板块的传荷能力,减少路面板缩缝部位 的错台、底板脱空和断板几率,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在半幅施工的水 泥混凝土加铺施工中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f三)管养阶段 . 对于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的养护期的现场管理工作,要 在条件限制下做到既安全有效又经济可行。 三、警示标识的设置 是警示标识尺寸合适,农村公路路幅较窄,在不影响文字、图样 警示效果的情况下可选用小尺寸面板。二是警示标识要求夜间反光。 应选用反光材料定制,不具备条件的也可加贴反光带。三是警示标识 的位置。警示标识的设置一般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若现场正在加铺水 泥混凝土作业或因其他原因封闭道路时,可在距封闭点50m以外且有 支路的位置适当增加诸如“提前掉头”等通俗易懂的温馨提示。四是底 座稳定性。因农村公路固定条件不佳,警示标识底座宜采用三角架,三 角底边可适当加长使其更稳定。 本文分析了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现场控制细节,提出了 些注意事项和解决方法。本文旨在提倡因地制宜、细节人手的施工 现场控制方法,各地区只要针对自身不同的人文、政治、经济、气候、水 文条件,在施工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注重细节,紧密控制,就能事半功 倍,提高工程质量。 一一一一从2008年开始,宁夏的农村公路建设进人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水 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刚度大、扩散能力强、稳定性好的路面结构。近年 来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里程的增长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水泥混 凝土路面的铺筑技术逐步改进,质量不断提高。但在施工过程中因施 工工艺不到位,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对措施。 调控运输车 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加铺工程量较大,对配合比、拌 合度要求较高,不适用自拌方法,一般采用厂拌。运输时间、运输方式 直接影响水泥混凝土的质量,因而,水泥混凝土运输的调节是现场控制 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运输调节方面应注意以下细节: (一)运输距离控制 首先,选择合适的出料点。选择水泥混凝土拌合楼地址或商品混 凝土厂家时,应尽量把出料点设在公路的中心区域。这样辐射发送相 对降低的拥堵的几率和运输距离,长期施工可以大量减少运输时间,大 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更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减排的号 召;其次,制定最合理的运输路线。施工队伍项目部应根据运输距离, 结合经验拟定最合理的运输路线。 (--)运料车控制 是增减运料车的数量。根据农村公路现场施工速度,结合拌合 楼运转速度、运料车来回时间,暂定比合适辆数少1至2辆,运转一轮后 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添加车辆,目的是将运料车在等待卸料过程中漏 浆、离析、凝结程度降到最低。虽然采用商品混凝土不存在以上问题, 但农村公路电线网交织高度,过水桥宽度、强度和道路支线便道宽度承 重能力等诸多限制,使商品混凝土车鞭长莫及。 二是限制运料车载重。南部山区农村公路多数路基松软,抗压性 不够,过重车辆过境不仅会导致老路面的破坏,还会因为掉头不利造成 陷车等不必要的麻烦。 三是用塑料薄膜覆盖运料车车斗四壁。用货车、拖拉机等装载、运 输水泥混凝土前,可用塑料薄膜铺满运料车车斗四壁,涂抹适量润滑 剂,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路途中颠簸漏浆,也可方便现场卸料,又能防 止二次运输有上次残留凝块混入,进而浇入水泥混凝土板块加铺中影 响板块整体受力情况和使用寿命。 如有其他原因致使调整运距和车数不能满足初凝时间的要求,需 要求拌合厂添加适量缓凝剂,汾湖镇地区气候多变,运料车须配备防水 布以备不时之需。 一、一二、加铺施工 水泥 昆凝土加铺是老路面改造的实现阶段,加铺阶段的控制细节 复杂多样,控制难度相对较高,是现场控制的重中之重。 (一)立模阶段 水泥混凝土加铺施工准备阶段主要的工作有:老路面整平、粘层作 业、立模板。立模板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模板固定的牢固性及线性的顺 畅性,它直接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成形和水泥浆的用量,间接影响水 (上接第369页)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4)举行市民进行无障碍设施的认识与了解的活动,让人人了解无 障碍设施的使用,增强市民对无障碍设施的保护意识。积极倡导城市 现代服务设施与服务理念的无障碍化,为残疾人及全社会需要帮助的 人员获取工作与学习机会的无障碍化、接受社会服务的无障碍化、参与 游憩等休闲娱乐活动的无障碍化。从心理上与生理上使残疾人、老年 人的生活真正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切实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全 面推进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7.结语 多层次的无障碍社区。无障碍城市一无障碍社会体系。坚持“广泛宣 传、完善设施、齐抓共建”的方针,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实现城市无障 碍环境的安全与畅通,全面提升城市的软硬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 总之,城市道路的无障碍建设一定要注重可达性、安全性和人性 化,最大限度的降低甚至消除障碍人群的障碍,并减小对其他人群通信 的影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无障碍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admin.关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探讨.骆驼论文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提供全方位的无 障碍环境建设的同时,充分调动残疾人、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与 积极性。使他们心情轻松地参与社会生活,并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助 残、尊老爱幼风气。只有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全面构建我国的 [2]谭少华,赵万艮基于双核心模式的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重庆 建筑大学学报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1 Gl5()一2001) [4]西宁市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工作实施意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