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自测练习
《蚂蚁》自测练习
一、基础识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胆怯( ) 谨慎( ) 涵义( ) 捻成( ) .... 戳破( ) 蹒跚( ) 感慨( ) 怜悯( ) ....2、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 )( )缩缩 左( )右盼 ( )无( )顾 ( )高临下 ( )尽全力 ( )真价实 3、文学常识填空。
《蚂蚁》一文的作者是我国当代学者 ,本文选自 。 4、读了《蚂蚁》,你觉得蚂蚁有哪些令人感慨的地方?
二、内容理解
阅读课文第6—9自然段,回答问题
1、文章中说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为什么?(联系上下文,答案可直接从文中寻找。)
2、“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怎样来理解。(可站在蚂蚁的角度来理解)
3、作者为什么“并没有感到自己比蚂蚁优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4、文章最后一段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感慨”能改为“感动”吗?为什么?(注意这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的区别)。
5、作者内心有着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能力提升
白 鹅(节选)
丰子恺
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想着:“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备案人:杨丽娜
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盗贼)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评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量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为了避免抗战时期住在荒村的苦闷,我便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采。养鸽,养鹅。而鹅给我的印象最深。因它有那么_______ 的身体,那么_______的颜色,那么_______的叫声,那么_______的态度,那么_______的脾气,和那么_______的行为。在这荒凉_______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凄风苦雨之中,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戎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1.第一段,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其用意是什么?(明确写狗的意图)
2.第二、四段划线句中的“简直”和“竞”可以体会到哪些深刻含义?(重点分析这两个词语的意义及其表达作用)
3.作者怎样看待鹅“终归是狂妄的”?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认为呢?(注意结合文章内容、紧扣文章的主旨来理解。)
4.将“雄伟、高傲、可笑、雪白、轩昂、庞大”填人第四段的空白处。(注意搭配的合理与前后语义的一致性。)
5.文章最后说“在这荒凉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找出文中与之照应的句子。(结合句意来寻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