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俄罗斯气候政策转型的驱动因素及国际影响分析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东北亚.i亡炻NortheastAsiaForum2011年第3期总第95期No.3,2011SumNo.95俄罗斯气候政策转型的驱动因素及国际影响分析何一鸣1‘摘要]作为世界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和世界最大能源出口国,俄罗斯在国际气候协议谈判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自从梅德韦、杰夫总统上任以来,俄罗斯政府一改过去的冷漠态度,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表现出积极的政治姿态,被国际社会解读为俄罗斯的气候政策出现了惊人的转型。分析俄罗斯气候政策转型的各种驱动因素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影响,对研究未来国际气候体制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气候政策;驱动因素;国际气候谈判;经济转型;政策转型[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411.2011.03.010[文章编号]1003—7411(2011)03—0076~(9)[收稿日期]2010—11—19【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世界重大海洋事件研究”(AOCZD200809)[作者简介]何一呜(1966一),男,吉林农安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青岛266100)2010年末召开的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又一次无果而终,国际气候协议再次难产。纵观近几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现,美国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基础四国”的谈判立场和态度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作为世界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和世界最大能源出口国的俄罗斯的态度转变最可能成为打破谈判僵局的关键。一、俄罗斯气候政策出现转型2001年年初布什总统上台后,以“缺乏可靠的科学证明”为由,单方面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使《京都议定书》命悬一线。在各方大力斡旋下,俄罗斯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摇摆不定后终于批准了《京都议定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片喝彩。但自从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生效以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再也听不到俄罗斯的声音,俄罗斯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变得极为冷淡。然而,近两年来,俄罗斯政府却一反常态,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场合,高调宣示俄罗斯的气候立场和气候政策。2009年7月10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八国集团峰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阐述了俄罗斯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宣布了俄罗斯的减排目标,表示俄罗斯支持八国集团关于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倡议,从本国具体情况出发,俄罗斯确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比1990年减排10%~15%,到2050年减排50%,并大力发展可替代能源,大量使用“绿色技术”,构建节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J这是俄罗斯首次在重大国际场合清晰阐述其气候立场,得到了八国集团其他成员国的肯定。~76—万方数据俄罗斯气徭政策转型鸶疆簿黪甏糕鬻麟鸶趟lli}瀵而就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的前半个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2009年11月18日的俄欧峰会上还表示,俄将加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力度,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俄罗斯承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25%。这就意味着俄在短短的4个月之内就把本国的减排目标又提高了整整10%,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2009年12月梅德韦杰夫批准了《俄罗斯气候学说》,该文件是俄政府气候政策总纲,反映了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根本看法,提出了俄气候政策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其中包括在俄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成为俄罗斯国内气候行动的基础性政策框架。”在2010年2月俄罗斯内阁部长会议上,总统梅德韦杰夫对高级幕僚发表了不同寻常的关于气候问题的讲话,承认气候变化事实及全球变暖对俄罗斯未来的威胁,承诺俄罗斯将在国内和国际两帘层面通过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并以最佳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他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不管新的国际气候协议是否达成,俄罗斯都将努力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为从经济和环境的角度看,这符合俄罗斯的利益。【2J俄罗斯的上述一系列举动与其一直以来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消极表现大相径庭,标志着俄罗斯气候政策出现重大转型。俄罗斯气候政策转型受到何种因素驱动?这一转型又将产生何种国际影响?研究这些问题对预测国际气候谈判的进程和发展趋势具有重大意义。二、俄罗斯气候政策转型的驱动因素分析1.气候科学的发展俄罗斯国内科学界经历了从气候变化怀疑论到承认气候变化事实的根本性过渡,结束了气候科学思想的混乱局面,为政府气候立场转变提供了科学依据。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组成的政府间气候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来自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气候科学家收集整理最新研究成果,撰写并公开发表一系列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用大量的科学证据和事实资料阐明了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这一基础观点。IPCC报告的权威性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报告的观点和结论也被普遍接受,但却遭到了俄罗斯科学家的质疑。在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全球气候及生态学研究所所长、普京总统科技顾问尤里伊斯瑞尔(YuriIzrael),一直对气候变化持否定态度。甚至在担任IPCC副主席期间,伊斯瑞尔就公开质疑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认为气候变化是地球的自身周期性变化的表现,对全球变暖的恐慌是没有道理的。他强烈反对《京都议定书》,认为其缺乏科学依据,对俄罗斯来说简直就是经济灾难,应彻底抛弃。伊斯瑞尔的气候变化怀疑论在俄罗斯科学界、尤其是俄罗斯科学院得到强力支持。科学院院士卡彼萨(Kapitsa)将《京都议定书》斥为“最大的科学骗局”,认为该议定书是欧洲政客和企业家为了增强欧洲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抑制新兴经济体成长而大力游说的产物。俄罗斯科学院太阳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巴什基尔采夫和加琳娜・马什尼奇认为,对地球气候影响最大的是太阳系活动的变化,地球变暖和回冷是对太阳黑子数量和大小变化的反应。L3J俄罗斯科学家在2006年甚至预测,从2012年起全球变冷,2035—2045年期间,地球将迎来15—20年的低温期。M1然而,随着近年来气候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和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发表,俄罗斯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置疑的声音日渐消聒。俄罗斯联邦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澳0局(Roshydromet)与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和国际科学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利用WMO的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世界天气监测网、全球大气监测网、全球海洋、陆地观测系统,结合遍布在全俄罗斯境内的l62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数据,收集了大量气候资料,并与2009—77—万方数据缫翳辫赣霸薹麴瞳彰曩豢誊--:{-年2月正式发布了《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及其对俄罗斯联邦带来的影响》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的结论是,完全同意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观点,承认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多相关。该报告发现,自1907年以来,俄罗斯境内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1.3℃,几乎是全球水平的2倍。该报告对俄罗斯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做出了评估,认为在未来气候变化将加剧南方的水资源短缺,导致北方永久性冻土的季节性融化,造成基础设施的重大损失。气候变化还将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可能性,引起飓风、洪水、泥石流、干旱、森林大火等到灾害,给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该报告呼吁政府加紧制定政策,应对气候变化。p1该报告的作者主要是在俄罗斯居领导地位的科学家和气候学家,其中就包括许多像俄前总统普京的科技顾问尤里伊斯瑞尔这样著名的气候变化怀疑论者。该报告的发布表明,俄罗斯的科学界已经彻底改变了气候变化怀疑论的立场,对俄政府的气候政策制定和民间的气候行动产生了重大影响。2.国际气候谈判机制的促进在国际气候制度形成的过程中,各单一国家或国家集团在气候谈判机制的推动下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博弈,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行动本质和国家利益的认识不断加深,不断调整各自的立场和谈判策略,反过来也使气候谈判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使国际气候制度自身的吸引力不断增加。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曼瑟尔・奥尔森在其名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写道:即使一个大集团中的所有个人都是有理性的和寻求自我利益的,而且作为一个集团,他们采取行动实现他们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后都能获益,他们仍然不会自愿地采取行动以实现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L6J这是因为,集团利益的实现是需要集团成员付出成本的,尽管集团的全体成员对获得这一集团利益有着共同的兴趣,但他们对承担获得这一集体利益而要付出的成本却没有共同兴趣。气候稳定(与气候变化相对)属于一种公共物品,在缺乏一个超越各国主权的“国际政府”的状态下,稳定的气候只能通过减排和适应的全球集体行动来完成。国际社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1992年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明确了“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的奋斗目标,并就各国应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进行谈判。从1995年《柏林授权》到2005年初《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再到2010年末年的《坎昆协议》,国际气候谈判经历了整整15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机制对俄罗斯政府气候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外部压力和条件。首先,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俄罗斯必须参加一年一度的《公约》“缔约方大会”(COP),与其他缔约方共同磋商相关议题,宣示本国立场,捍卫本国利益。到目前为止,“缔约方大会”已经举行了16次,在参加每一次大会之前,各国政府必须作足“功课”,俄罗斯也不能例外。其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把全体缔约方分为三类:承担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附件一缔约方”(AnnexIParties)、承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发展中国家履行义务所需费用的“附件二缔约方”(AnnexIIParties)和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非附件一缔约方”(Non—AnnexIParties)。俄罗斯被划分为“附件一缔约方”,负有减排的国际义务,但不属于“附件二缔约方”,没有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的义务。这种责任区分方法对俄罗斯极为有利。《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安排对俄罗斯而言,可以说是有利无弊。第一,《京都议定书》要求“附件一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的第一承诺期内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集体削减5.2%,而俄罗斯只需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的水平上即可。第二,《京都议定书》将1990年附件一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作为制定减排目标的基准,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由于1991年苏联解体后,经济急骤萎缩,工业活动大幅下降。因此,将199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基准,使这些国家“因祸得福”,无需实质性减排即可完成京都义务。第三,《京都议定书》设计了“排放贸易”和“联合履行”等三个灵一78—万方数据-|』i。舞◇赫&碡媾羲鼙赣赣每警蘩赣醺鹃黪磅鹞赣蘸活机制,使俄罗斯不仅能通过“联合履行”引进大量外国投资,还可以通过向国际碳市场出售巨额“热空气”而大发横财。其他如森林碳汇等条款也是应俄罗斯为代表的森林大国的要求被纳入京都体制的。除了“公约”缔约方大会机制外,近年来,一年一度的八国集团峰会、俄罗斯一欧盟峰会都将气候变化作为核心议题,使俄罗斯难以置身事外,对俄罗斯的气候政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欧盟,作为国际气候谈判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也是全球气候制度的主要制定者,给俄罗斯施加了很大影响。俄欧双方在“共同经济空间”框架下设有气候变化谈判小组,就双方的气候政策进行定期的协调和磋商。通过这一渠道,俄罗斯的气候政策吸收了欧盟的气候政策元素。正是由于国际气候谈判机制的天才设计和强大驱动,才使原本对国际气候谈判不怎么感兴趣的俄罗斯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极立场,批准了《京都议定书》,使其在美国退出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得以生效。3.气候变化得失权衡俄罗斯对气候变化得失的权衡既包括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方面,也包括气候变化对俄罗斯国际战略地位的影响方面。在利弊权衡过程的不同阶段,权衡结果对俄罗斯气候政策起着根本的导向作用。斯普林兹和维托兰特(1994)在《对国际环境政策基于利益的解释》¨J一文中,采用利益一成本分析方法,揭示了气候变化脆弱性和减排成本是发达国家致力于达成严厉的国际环境协定的核心驱动力,并根据气候脆弱性和减排成本的高低,将参与国际环境协议谈判的国家划分为4类:即推动者、中间摇摆者、旁观者和拖后腿者。由于前期俄罗斯科学界存在着气候变化怀疑论,在气候变化的得失权衡中,俄罗斯考虑更多的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能源禀赋使其拥有的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气候变化可能给俄罗斯带来的潜在利益,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重视和研究不足,导致长期以来俄罗斯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在俄罗斯看来,气候变化给俄罗斯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首先,温度升高可以减少俄罗斯人冬季需要供暖的时间,从而节约大量能源和消费支出。据俄罗斯学者预测,LlIJ到2050年,由于全球变暖,俄罗斯人将在现有的水平上节约10%~20%的能源消费。其次,气候变化将对俄罗斯的农业有利。温度升高将使俄罗斯的耕地面积增加150%,农作物生长期每年延长10—20天,黑土区的土壤质量得到改善,适合种植温带和亚热带作物的土地面积将增加。再次,林木的生长速度将加快,木材蓄积量将大大增加。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全球变暖可能给俄罗斯带来的最大战略利益是北极地区蕴藏的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以及即将开通的新的国际航道。随着全球变暖现象的加剧,北冰洋可能将成为一座新的能源宝库。根据2008年7月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一份北极资源的调查报告可知,北极拥有相当于世界未探明储量13%的石油,以及与俄罗斯已知全部储量相当的天然气。北极圈内可利用石油储量预计为900亿桶。另外,北极圈内未完全探明的、可获取的天然气储量估计为47万亿立方米。这些油气资源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约22%,其中石油占全世界储量的约13%,天然气占30%,液化天然气占20%。这些资源的84%分布在近海地区。L9J而据俄罗斯估计,它所主张的区域中蕴藏着至少100亿吨石油和天然气。其中,俄罗斯能源部门的报告显示,仅俄罗斯领海范围内的北冰洋矿藏就价值2万亿美元。由于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可能导致北极多数地区在夏季没有冰层覆盖,使开发北极的资源变得越来越现实,引得北极地区相关各国,如俄罗斯、美国、丹麦、挪威和加拿大对这里的资源虎视眈眈。俄罗斯的北方大片领土延伸到北极圈内,在北极地区资源禀赋方面得天独厚。2008年7月,“海洋地质”全俄科研所的考察组在北极用深度探测方法确定了水底的罗蒙诺索夫山脉是俄罗斯领土的自然延伸,认一79—万方数据蘸满8垂麓蟮j’2;011年摹≯撩为它应该属于俄罗斯领土。如果这一情况属实,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可能会再扩大120万平方公里。¨uJ这个新的发现为俄罗斯在对这一块令人垂涎的北极领土进行的国际争议中提供了优势,因为丹麦和加拿大也宣称对罗蒙诺索夫山脉拥有主权。除了领土和资源以外,全球变暖给俄罗斯带来的另一大好处是国际新航道的开辟。这条新航道叫做“北海航线”(NorthernSeaRoute),过去被称作“东北航道”(NortheastPassage),长约6000公里,是世界最北的海洋航线,几乎全部位于俄罗斯领海,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间的海上捷径。目前全线通航期仅为2~3个月,如果全球变暖趋势持续下去,该航道的通航期将大大延长,这条国际航道的开通,将使连结欧洲和亚洲的海上航线缩短数千公里,不仅具有军事战略意义,还将改变世界贸易格局,进而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使俄罗斯增加一个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砝码。近年来,俄罗斯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一边倒”的现象发生了改变,对于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显示,气候变化的危害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能源、农业和永久性冻土。气候变化将危及俄罗斯占国土面积60%的永久性冻土,尤其是在俄罗斯的南部。永久性冻土的融化将严重损坏基础设施,使建筑物的预期寿命大大缩短。到2015年,需要修缮的建筑物数量将是目前的两倍。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俄罗斯有37%的石油管道已使用了30年以上,该公司在维护和维修这些管道上的费用至今已达65亿美元之多。而以俄罗斯国际社会生态联盟专家戈里格利耶夫为首的学者们指出,俄罗斯每年还需要为防止冻土带沉陷花费数十亿美元。…J另外,气温升高还将使旱灾和热浪的次数增加,将给森林带来不利影响,导致树木传染病的爆发和虫害的漫延,引起森林火灾增多。永久性冻土和森林的退化将破坏生态平衡,殃及多种动植物。到本世纪中期,数以百万计的鸟类将失去栖息地,使种群数量大大减少。更有甚者,北极地区的温度上升将使北极地区的冰盖和北冰洋上的浮冰持续融化,对当地珍稀野生动物,如北极熊、北极鹰和北极狐的生存条件带来严重破坏,使它们面临灭绝的危险。俄罗斯南部地区气候会更加干燥,出现淡水短缺,夏天将更加炎热,热浪强度也会增加,瘟疫和其他疾病将威胁人类健康,俄罗斯近年来也开始悄然流行疟疾等以前只有非洲和中亚地区才有的疾病。根据俄罗斯政府2009年2月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及其对俄罗斯联邦带来的影响》报告,为应对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灾难,俄罗斯每年要花费600亿卢布(19.1亿美元)。如果经济系统不能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俄罗斯每年GDP将减少2%一5%。这些最新气候变化研究发现,改变了俄罗斯政府和公众对气候变化盲目乐观的预期,促使俄罗斯重新审视政府的国际气候立场和国内气候政策。4.俄罗斯国内气候政治变化俄罗斯的国家治理体制可以说是“超级总统制”。从苏联解体后的第一任总统叶利钦开始,俄罗斯总统在国家治理事务中的权力便不断加强。叶利钦通过1993年颁布的俄罗斯新宪法获得了更大的决策权,并与经济精英和贴身智囊组成了以政府俘获和公权寻租为特征的寡头执政团体。总统有权任命总理,解散议会,主持政府会议,主导‘国内立法和对外政策。作为立法机构,俄联邦议会对总统的权力几乎不能施加任何有效制约。没有总统、总理或第一副总理的提议,对于任何国际条约,国会都不能批准。没有总统的最终签字,联邦议会通过的任何国际条约都不能生效。普京总统上台后,继续强化政府权力,重组与企业的关系,对势力强大的私营企业(如尤科斯石油)进行打压,增加企业的国有成分和对能源和其他重要自然资源的控制权,加强对媒体和非政府组织活动的控制,使公民社会进展缓慢。2003年支持普京的统一俄罗斯党在联邦议会下院国家杜马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使普京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巩固。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使俄罗斯的气候立场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偏好。普京本人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是乐观其成。在2003年9月于莫一80一万方数据俄罗斯气候政鬈转鐾i溶穆颤簧篱鞫圈弱8818麟斯科召开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上时任总统的普京就曾经说过:“如果全球温度升高2至3度并不可怕,还可能甚至是件好事,我们可以省下一些花在毛皮大衣上的钱。”112J在普京担任总统期间,受俄罗斯科学界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影响,40%的俄罗斯人认为气候变化属无稽之谈。由于大多数俄罗斯人倾向于认为,全球变暖对这个终年气候寒冷的国家而言不是厄运而是福祉,使俄罗斯社会中对气候变化的公共关注度很低。环保团体处于弱势地位,除了一些跨国非政府组织,如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绿色和平组织及欧洲气候行动网络等组织较有影响的气候倡议活动外,俄罗斯本土的环保团体几乎无所作为,更不用说参与政府高层决策。在俄政府于2005年颁布规定限制非政府组织行为后,环保团体的活动能力被进一步削弱。与环保团体的处境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对气候变化怀有敌意的俄罗斯的能源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国内政治中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集团,同俄罗斯政府和大众媒体保持了密切的关系,对政府的气候政策和公众舆论施加影响。在俄罗斯的国内气候政治中,气候变化怀疑论大行其道。就在哥本哈根大会召开两个月前,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一频道”播出了一部名为“全球变暖:历史骗局”的纪录片,该片将人类活动引起气候变化的观点描述为国际媒体阴谋策划的结果。而就在那一个月之后,电脑黑客窃取了欧洲气候研究者的邮件内容,通过在西伯利亚石油城Tomsk的一个服务器广泛传播,作为“全球变暖怀疑论”的支持证据,引爆了所谓的“气候门”丑闻,俄罗斯被认为是幕后黑手。气候怀疑论的盛行和公众压力缺位使轻视气候变化的政治风险很低,因此,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气候变化一直排在俄政府议事日程中不起眼的位置。作为普京亲手选定的接班人,梅德韦杰夫总统于2008年3月上任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表现出与其前任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不同场合表示强力支持国内的节能减排行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在八国集团峰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俄欧领导人会议上,梅德韦杰夫强调将在国际气候协议谈判中发挥领导作用,高调宣布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中期和长期目标,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资金。2009年12月梅德韦杰夫批准了《俄罗斯气候学说》,标志着俄罗斯在国内气候立法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俄罗斯气候学说》要求加强对气候问题的科学研究,保证气候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科学评估气候变化的各类影响;制定并实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短期和长期措施;参与国际社会针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集体行动等,为俄罗斯的国内气候相关立法达到国际标准铺平了道路。这种新的气候学说对俄罗斯的政治意义,相当于斯特恩气候变化经济评估报告(Sternreview)对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影响。在参加哥本哈根会议前夕,梅德韦杰夫在博客中写道:国家的经济现代化要建立在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基础之上,通过提高能源和环境效率,俄罗斯将每年削减300亿吨温室气体排放量。俄罗斯准备每年提供2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副2010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体育官员大会上,梅德韦杰夫在谈到俄罗斯遭受热浪侵袭时说:“我们这个星球目前发生的一切足以唤醒所有人,从国家首脑到社会机构负责人,每个人都有责任采取节能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表明了俄罗斯官方对气候变化的坚决态度。L14J由于俄罗斯总统权力巨大,梅德韦杰夫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基本上代表了俄罗斯官方的立场和态度。受此影响,俄罗斯社会各界也必将根本转变对气候变化所持的怀疑的立场和冷漠的态度,从而为政府气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扫清障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俄罗斯的气候政策转型与“总统主导”有关。5.经济转型的需要俄罗斯气候政策转型并不是为了取悦国际社会,而是俄罗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需要。一81—万方数据瀚黼满蠢蔫赣鞠《垂鎏麟攀誉霪i国际能源署2009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俄罗斯是世界能源超级大国,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127万亿立方米,煤炭可采储量超过2000亿吨,石油总储量约为440亿吨。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其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0.9%和12.3%j其煤炭产量位居世界第六。【15J正是由于如此丰厚的能源禀赋,使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济得以迅速恢复。自19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连续多年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国际油价连续高涨。但俄罗斯能源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将是不可持续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能源市场需求疲软,给过度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行动必将导致对化石能源需求的萎缩,削弱俄罗斯经济增长潜力。另外,国内经济长期依赖能源产业的弊端已经显现。这首先表现为能源效率低,生产一个单位GDP所使用的能源数量是欧盟的3倍多,相当于美国和中国的两倍,造成巨大浪费和严重的环境问题。考虑到化石能源的稀缺性和Hubben“峰值”理论,①如此粗放型的能源消费必将加快俄罗斯油气资源“末日”的到来。其次,由于国内能源价格低廉,实际上形成了对制造类企业生产成本的“隐性补贴”,使企业对能源成本的控制漠不关心,一旦能源价格上涨,制造业的利润率必将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造成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低下。从国际经济战略角度来看,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必将向低碳经济转型。世界主要经济体,不管是像德国、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是像中国和韩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规划和产业发展战略方面都在积极布局,向低碳增长模式靠拢,大力投资低碳技术研发和部署,抢占低碳产业国际竞争制高点。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中东几个主要的油气生产国也都在低碳领域投入了巨资。在这种情况下,在投资低碳技术及生活方式上消极滞后的国家,其竞争力只会离目标渐行渐远。如果俄罗斯自恃本国能源禀赋而对全球低碳经济浪潮无动于衷,其世界经济地位终将难以维持,未来经济转型难度更大,成本更高。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俄罗斯政府已经意识到节能减排对本国经济安全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这是驱动俄罗斯气候政策转型的根本性因素。三、俄罗斯气候政策转型的国际影响俄罗斯气候政策转型的国际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正在谈判中的国际气候协议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俄罗斯气候政策转型将拉高国际气候协议减排目标。作为世界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俄罗斯的积极姿态可能重新燃起国际社会对国际气候协议的热情。在2009年末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俄罗斯高调宣布到2020年将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5%,与当年八国集团峰上梅德韦杰夫承诺的15%的目标相比提高了整整10个百分点,引起了国际社会不小的轰动。在俄罗斯的带动下,在未来的国际气候谈判中,“伞形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将纷纷提高本国的减排承诺目标。而欧盟目前公布的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20%。欧盟此前已经多次表示,如果其他发达经济体提出显得足够“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欧盟愿意将其承诺的目标从当前的20%提高到30%。奥巴马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宣布2020年美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这个目标看上去很高,但是用1990年做基准年来换算的话,实际上只减排4%。如果欧盟与俄罗斯达成一致,联手向美国施压,相信美国和其他所有“附件一国家”都可能整体提高承诺的减排目标。其次,国际气候谈判将由“双轨制”改成“单轨制”。根据“巴厘路线图”,“双轨制”是指,一方面,①1953年,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创造出一个石油枯竭模型,宣称美国石油产量将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达到顶峰。随后产量因储量减少会持续下降。他的预见在1970年果然变成现实。石油界由此把这种情形叫做哈伯特峰值(Hubbert§peak)。一82—万方数据j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要继续履行《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就2012年以后的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进行谈判;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和未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指美国)则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就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和义务进行谈判。由于欧盟等发达国家虽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没有完成第一承诺期的减排义务,并且为了拉上美国一起减排,企图抛弃《京都议定书》,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重新谈判。包括中国在内的“基础四国”和许多发展中成员对此坚决反对,认为“并轨”将抹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发达国家逃避历史责任提供j售I:,『膏气徭敏墓蠢羹羹蓁囊雾黉蘑霆霾雾一便利。然而,在2010年末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上,俄罗斯成为继日本后第二个公开宣布放弃<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目标的发达国家,表示俄罗斯将不会加入《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受俄罗斯影响,加拿大也已经表达了相同意愿。如果欧盟步俄罗斯后尘,加上美国一贯的顽固立场,“并轨”模式或将被强制推进,《京都议定书》也将成为历史。再次,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将面临着更大的国际减排压力。在《京都议定书》体制下,发展中国家并不需要承担量化减排义务。但如果俄罗斯的国际气候谈判立场的转变带动发达国家阵营协调内部立场,采取共同策略,瓦解发展中国家阵营,谈判形势将发生急剧变化。近年来,由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同的利益诉求,以77国集团加中国为代表组成的发展中国家阵营已经呈现出分裂的态势,形成了一些国家集团,如“热带雨林国”、“小岛国联盟”、“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和“最贫穷发展中国家”集团等。这些国家集团谈判立场不同,甚至相左,难以调和,容易被发达国家利用。2010年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出现了发达国家利用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国联盟向发展中大国施压,使”基础四国“中的印度出现了倒戈的情况。当时印度环境和林业国务部长贾伊拉姆・拉梅什在大会上发表了一份“令人惊诧”的声明,宣布印度愿意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承诺。虽然后来印度被劝说收回了声明.但暴露了“基础四国”共同谈判立场的脆弱性。俄罗斯的气候政策转型,将大大增强发达国家阵营的谈判实力,给发展中国家造成压力。可以预见,未来国际气候谈判必将采用“单轨制”模式,在发达国家整体提高减排目标的情况下,中国等发展中大国也要作出“可衡量、可报告、可核实”的减排承诺或行动,否则可能会遭遇奥巴马政府鼓吹的“碳关税”。最后,全球性碳交易市场将会形成。众所周知,俄罗斯参加国际气候行动的一个重大利益是获得国际减排信用交易收益,这也是促使俄罗斯在2004年批准《京都议定书》的激励因素之一。根据<京都议定书》,在第一承诺期俄罗斯可以将其温室气体排放保持在1990年的水平。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全面衰退下滑,温室气体排放也大为削减;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打击了俄罗斯经济,导致该国2009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相当于1990年排放水平的37%,比2008年下降了8.4%,与2000年相比只上升了8%。【loJ俄罗斯由此也获得了大量没有使用的“排放权”。除此以外,俄罗斯的能源使用效率很低,因此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据世界银行测算,俄罗斯的节能潜力可使目前的能源消费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5%,这将导致每年减少排放相当于7.93亿吨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相当于将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36%。L17J就连梅德韦杰夫总统都承认,将俄罗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40%不是问题,现有的技术水平就能达到,关键是要“认真”解决这个问题。【I驯由此可见,如果未来的国际气候协议仍像《京都议定书》一样允许缔约方出售“剩余排放额度”,俄罗斯从国际碳交易市场获得的收益将非常可观。目前,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已经成功运转,在北美、大洋洲、日本、中国和印度,相类似的国际区域性和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正在出现。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2010年全球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额同比增加了5%,达到930亿欧元,合1200亿美元。更有专家认为,碳排放权未来将超过石油,成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商品。Ll州作为潜在的碳信用出口大户,俄罗斯必将在未来的气候谈判中,力促全球性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形成,而俄罗斯的努力将得到发达国家的大力支持,全球碳排放贸易的出现为期不远。一83—万方数据参考文献李中海.全球气候谈判博弈俄罗斯站在哪一边?[N].中国能源报,2009—07—27(11).SamuelCharap.RussiagLacklusterRecordonClimateChange[Z].RussianAnalyticalDigest:ll—l5.10,2008.VladimirRadyuhin.ChallengingthebasisofKyotoProtocol[N].TheHindu,Jul俄罗斯科学家预测:从2012年起全球变冷[EB/OL].北方网:http://teeh.enorth.corn.cn/system/2006/02/08/.5]ASSESSMENTREPORTONCLIMATECHANGEANDITSc0NsEQuENcEsINRUSSIANFEDERATION[EB/OL].http://climate2008.igce.ru/v2008/pdf/resume_ob——eng.oaf.[6J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7]Sprinz,DandVaahtoranta,T(1994).TheInterest—basedExplanationof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Policy[z].Int.Organ.,48(1),77—105.[8]RussianAnalyticalDigest:.RussiaandGlobalWarming[EB/OL].http://se2.isn.ell/servieeengine/FileContent?[9]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储量惊人[EB/OL].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crcm|r.org.cn/new8一gw.asp?newsld=L809081554054363.1011121314臧文茜.俄考察北极或将获“海底油”权利引美英不安[EB/OL].http://news.163.eom/07/073I/04.臧文茜.全球变暖俄罗斯争论得失[EB/OL].http://www.in—en.eom/artiele/html/energy.王菲.联合国气候变化报告:几家欢喜几家忧?[EB/OL].http://news.sohu.com/2007.RIANovosti.RussianPresidentSignsClimateDoctrine[EB/OL].http://en.rian.ru/russia/20091217/.areBrianMerchant.RussianPresident:HeatWavesWakeUpCall’toClimateChange[EB/OL]http://www.treehug—ger.com/files/2010/08/russian—president—heat—waves—climate—change.php.rLrLrLrlIEA2009[M].KeyWorldEnergyStatistics2009.赵建华.坎昆会议:俄罗斯要求延续未使用的“排放权”[EB/OL].http://www.chinanews.com/’gj/2010—12—03.EnergyEfficiencyinRussia:UntappedReserves[z].WorldBank2008.巧m"掩1J俄罗斯总统呼吁认真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问题[EB/OL].俄罗斯新闻网,http://rusnews.cn/eguoxinwen/eluosi—caiiing/20090930/42597677.html.[19]李阳丹.碳排放交易权争夺战打响各地盲目建设存隐患[N].中国证券报,2011—02—02.[责任编辑赵东波]DrivingFactorsofRussianClimatePoficyChangeandItsInternationalInfluencesHEYi—mingAbstract:Asthewofld§thirdlargestemitterofgreenhousegasesandthebiggestexporteroffossilenergy,Russiatookoffice.Russiahasplaysakeyroleintheintema-tionaIclimatetalks.SincenationaldimensionstoMedvedevchangeditscoldattitudeandtakenaseriesofactionsinboththedomesticandasinter-adealwithclimateclimatechange,posingapositivepoliticalstance.Thishasbeeninterpretedbyinternationalcommunityfun—thedamentalchangeofRussianpolicy.Anal徊ngthedrivingfactorsofthischangeanditsinternationalinfluenceswillcontributegreatlytostudyoffuturedevelopmentofKeyinternationalclimeregime.factors;internationalWords:climatepolicy;drivingclimatetalks:economictransition:policytransition一84—万方数据俄罗斯气候政策转型的驱动因素及国际影响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何一鸣, HE Yi-ming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青岛,266100东北亚论坛

NORTHEAST ASIA FORUM2011,20(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bylt201103011.asp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