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
《汽车电器设备 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是汽车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上使用的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报警灯与显示装置、汽车辅助电器等电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调试与检测,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整车电路图的识图方法与故障诊断程序,使学生掌握各种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的进行汽车电器的拆装与检修。 二、基本要求
(一) 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汽车电器设备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二) 培养学生具有对汽车电气系统及零部件的检测、维修、试验和故障诊断能力。 (三)培养学生识读汽车电器系统电路图的能力。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为学生以后进行工作实践奠定必需的专业基础,要求学生在具有必要的电工和机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汽车专业学习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奠定学生对汽车电气系统进行检测、维修、故障诊断的基础,其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 四、教学内容 项目一 汽车电气基础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汽车电器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掌握汽车电器系统的组成与特点,掌握汽车电器基础元件的结构特点与图示方法,掌握汽车线路与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汽车电气系统故障种类、检修注意事项与常用诊断方法。
(二)教学内容汽车电器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汽车电器系统的组成与特点,汽车电器基础元件的结构特点与图示方法,汽车线路与电路的基本概念,汽车电气系统故障种类、检修注意事项与常用诊断方法。
(三)课时分配 4课时 项目二 蓄电池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蓄电池的种类、用途及应用等基本情况;了解车用新型蓄电池的结构。掌握蓄电池的构造、型号及工作原理;掌握蓄电池的工作特性、蓄电池的容量、应用及故障排除方法。 (二)教学内容介绍蓄电池的结构与型号、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容量及其影响因素、充电方法、使用与维护、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测等。 (三)课时分配 6课时
项目三 交流发电机及电压调节器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理解发电机的调节器、充电指示灯的控制电路,熟悉交流发电机的使用维护与检修。
(二)教学内容介绍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特性、交流发电机的调节器、充电指示灯的控制电路、汽车用交流发电机实例、充电系的故障诊断、交流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的使用维护与检修等。 (三)课时分配 8课时 项目四 起动机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起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理解起动机的控制电路,熟悉起动机的使用维护与检修。
(二) 教学内容
介绍直流串励式电动机、传动机构及电磁开关的结构原理,介绍起动机的工作特性、起动机的典型结构、起动机的控制电路、起动机的故障诊断、起动机的使用维护与检修等。 (三)课时分配 8课时 项目五 点火系统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传统点火系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熟悉传统点火系的使用与维护及故障诊断方法。掌握电子点火系的原理与结构,了解电子点火系的性能特点。 (二)教学内容
介绍传统点火系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主要部件结构原理、使用与维护及故障诊断等。介绍电磁感应式电子点火系、霍尔效应式电子点火系、光电式电子点火系、电容放电式电子点火系、电子点火系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电子点火系的使用与维护、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等。 (三)课时分配8课时 项目六 照明与信号系统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理解转向信号电路的原理,熟悉前照灯和灯光电路,了解电喇叭的调整使用方法与检修。 (二)教学内容
介绍照明与信号系统的组成、前照灯、灯光开关与前照灯电路、照明系统电路实例、转向信号电路与闪光器、电喇叭、其他信号装置等。 (三)课时分配 6课时
项目七 仪表、报警灯与电子显示装置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熟悉仪表系统的组成,了解仪表的工作原理和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 (二)教学内容
介绍汽车仪表结构原理及常见故障与排除、汽车报警灯、汽车电子显示装置等。 (三)课时分配 6课时 项目八 辅助电气系统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熟悉辅助电器的作用和原理,掌握辅助电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一般的维修方法。 (二)教学内容
介绍电动刮水器及洗涤器、风窗玻璃防冰霜装置与鼓风电动机、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电动座椅及电动天窗、中央控制门锁、水箱冷却风扇等。 (三)课时分配 6课时 项目九 汽车电路分析基础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汽车基础元件的特性与功用及汽车电路的特点、了解汽车电路图的种类及特点,掌握汽车电路的一般检修方法 (二)教学内容
介绍汽车电器基础元件、 汽车电路的特点、汽车电路图的种类、汽车电路检修常识
(三)课时分配 2课时 项目十 汽车电路的识图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了解汽车电路图中图形符号及有关标志、汽车电路图中接线柱标记,掌握汽车电路识图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
常用图形符号与有关标志、接线柱标记、汽车电路识图一般方法、汽车电路识图实例。 (三)课时分配 4课时
项目十一 汽车主要电气系统电路分析 (一) 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主要电气系统的电路特点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分析方法,进一步理解汽车电路的识图与分析方法。 (二) 教学内容
介绍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仪表与报警系统等电路特点和分析方法。 (三) 课时分配 4课时 项目十二 典型车系电路分析 (一) 教学目标和要求
了解典型车系汽车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教学内容。 (二) 教学内容
介绍典型车系汽车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三) 课时分配 2课时 五、实践教学环节
操作实践是本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操作实践时一定要认真按照实习要求和实践内容进行。操作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从典型结构出发的“举一反三”能力。每次操作实践后应按课题规定的具体实习内容项目要求学生完成实践报告,巩固学习的内容,并由实践指导教师批阅。 实验一 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查与维修 实验二 发电机的拆装与维修及电路辨识
实验三 起动机的拆装与维修及电路辨识 实验四 点火系电路分析及点火系统的维修 实验五 车用仪表的检查 实验六 全车电路分析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所学的基础课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对前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本课程又涉及到的内容,在授课时应适当地再补习一些知识。
本课程的实用性较强,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应大量应用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增加学生对零部件和构造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学生到汽车修理厂参观和操作实习,使学生建立基本的概念。 (二)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采取课堂与现场面授、收看录像、自学、构造认识与操作实习(课内实践)、单向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形式。
七、考试与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课堂答问、操作、阶段测验、实践报告等):占30%。 期中考试(包括操作与理论考核):占30%。 期末考试(理论考核):占40%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 实验参考学时: 60
一、本实验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性质是《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理论课程的验证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汽车各电器元件及工作原理的认识与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操作实践是本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操作实践时一定要认真按照实习要求和实践内容进行。
二、本实验所依据的课程基本理论 汽车电器元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实验类型与要求 见四
四、实验项目或基本内容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演示型
1 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查与维修
验证型 演示型
2 发电机的拆装与维修及电路辨识
验证型 演示型
3 起动机的拆装与维修及电路辨识
验证型 演示型
4 点火系电路分析及点火系统的维修
验证型 演示型
5 车用仪表的检查
验证型
6 全车电路分析 总计
五、实验报告要求
独立完成实验要求的相关内容。
内容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实验设备名称、预习内容、实验实训步骤、思考题、总结等。 六、人员分配
每实验台 4 人,即 4 人一组;每次实验 16 人,每个班级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实验,每实验小组由组长负责领还工具并清理试验台。 七、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演示型
必修
10 60
必修
10
必修
10
必修
10
必修
10
必修
10
实验要求
实验课时
(一)实验操作 80%
1 、能独立完成实习内容,操作正确合理为优。 2 、能完成实习内容,操作方法有少量错误为良。
3 、能完成实习内容,操作方法有部分错误,经指出能改正为及格。 4 、不能完成实习内容,为不及格。 (二)实验报告: 20%
1 、认真完成实习报告,认真完成思考题为优。 2 、能完成实习报告,全部完成思考题为良。 3 、能完成实习报告,部分完成思考题及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