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环境保护设计
来源:华佗健康网
.222. 第38卷第30期 6J 】J 山 西 建 筑 心情更愉悦。设计中尽管填石路基稳定性高于填土路基,但设计 在勘察设计各个阶段中对环境保护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公路沿线环境影响进行评价。2)初步 时两者仍采用同一坡率;低填方路基边坡还可由1:1.5放缓至 设计阶段,按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意见,拟定环境总体设计 1:2,不设安全护栏,同样保证车辆安全行驶;挖方坡率可适当放 对地形狭窄、陡峻的地方,放缓路基边坡可 方案,并进行论证。3)施工图纸设计阶段,根据批复意见,作出环 缓1级~2级。当然,能造成边坡伸出过远,这时缓边坡是不利的,就应采取满足稳定 境保护工程的设计及必要的景观设计。 3设计对策 3.1环境影响评价 在工可路线走廊带拟定并确定工程规模以后,对拟建项目由 具备相应资质单位对推荐路线方案作出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并对 不同路线方案对环境影响大小作出比较。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 括:生态环境评价结论,声环境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地面水 环境,社会环境等。其中生态环境评价有征地、土石方、绿化、水 的较小坡率,并设置支挡、加固的设施。 3.3.3防护设计 公路边坡防护、支挡等人工构筑物不单是保证路基稳定的加 固措施,同时这些设施在乘客视线以内并不断的移动,美化、绿 化、艺术化会给乘客带来快感。因此防护设计首选能够恢复自然 原貌的植物防护,而工程防护主要是保证稳定的辅助措施。防护 形式应随不同路段的环境特点而多样化,如边坡较缓、较低时植 草、铺草皮、三维土工网;边坡较高时以拱形、菱形、人字形、六棱 形等骨架内植草为主;石质边坡对气候湿润地区可以设骨架防护 并铺种植土绿化,也可下部设护面墙,上部采用挂三维网、混播、 土流失、动植物资源等建设期直接的影响。对特殊的地形地貌、 生态环境及名胜古迹应请有关的专家参与咨询论证,进行专门的 环保设计。对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地区,需要充分考虑其生产方 式、风俗人情,而不是采用统一的标准,生搬硬套。 喷播草籽、客土喷播、种植草皮等进行防护;而较干旱地区宜采用 护面墙、光面爆破、挂网锚喷等技术,并以颜料喷涂绘制自然风 3.2环境总体设计方案 景,边坡下部种植耐旱的爬山虎等植物,逐渐恢复绿色,其实稳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保护设计作到心中有数、有的 的岩石边坡光面爆破后,也是保持自然风貌的一种特征。总之, 放矢。路线方案的选择上根据地方社会环境和规划,综合考虑经 高速公路的防护设计已不简单的是保证路基的稳定,更多的还是 济、技术及对风景名胜区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采取绕 从恢复生态环境、美化公路本身来考虑的。 避或减少高填、深挖的措施;路线平纵横设计注意与地形、地物协 3.3.4排水设计 调,不追求高标准,充分体现动态景观美;路基防护以绿色防护为 作好排水设计不仅对公路本身很重要,也是防止水土流失的 主,路基排水则自成体系,减少水土流失;桥梁不压缩河床泄洪断 重要手段。高速公路因大量填挖、大量取土、弃土,造成的破坏植 面,桥型选择上做到大方美观,实用性强;涵洞、通道、天桥以满足 被、水土流失加大,而排水设计通过拦、截、排、防、疏等手段使公 使用功能为主,对通道、天桥的净空、净宽为日后发展留有余地; 路建设时造成的水土流失大大减轻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排水 隧道设计以“早进洞、晚出洞”为原则,对隧道弃渣应专门设置场 设施应自成系统,设施完善,功能上以保证路基路面安全、稳定及 地弃置;互通式立交既讲究线形设计,又作好美化设计;取、弃土 控制水流集中侵害遭破坏的自然土体。地上排水设施包括浆砌 场除专门的防护、排水设计,还要求绿化和复耕;风景区附近、隧 片石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跌水及急流槽,地下排水设施包括暗 道洞门适当以景观造型。除此以外,设计对施工及运营中的防止 沟、渗沟等,路面排水设施由路肩排水设施和中央分隔带排水设 水土流失、噪声、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都做出具体要求。 施组成,所有排水设施的设计均以不破坏沿线灌溉系统、不任意 3.3环境保护设计 流人农田、水库、鱼塘,不过大增加开挖山坡,顺路线走向、沿自然 3.3.1 路线设计 - 地势并因势利导排人河流或低洼地带为原则。 路线设计直接关系到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空气质量 3.3.5桥梁、涵洞设计 环境、水环境等各方面,同时也是体现公路动态景观的美学实体, 桥涵、通道、天桥等构造物既是跨河、泄洪、排水、通行的需 因此路线线位的选择十分重要,必须稳妥细致。选线时,应充分 要,也是公路沿线引人注目的景观。桥梁所跨河流应做洪水调 征求沿线政府、规划部门和人民群众意见,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查、分析和计算,设计时以不压缩河床泄洪断面、确保桥孔安全泄 为依据,融人生态环境选线理念,对规划区、村镇密集区、耕地区、 洪为前提,减轻对区域水文状态的影响;桥型的选择上充分考虑 风景区、地质灾害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山区水源地等地段均需 沿线自然环境,作到实用、简单、大方、美观,桥梁布置、结构总体 慎重选择通过,通过局部多方案选择,能够绕避的尽量绕避,或考 布局、主体色彩都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桥梁布孔应避免单一从 虑隧道、高架桥等方案比较实施,避免大范围破坏社会环境与生 造价角度考虑压缩桥孔致使安全、泄洪、美观等方面都受到影响。 态环境。路线平面线形讲究连续、顺适,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 涵洞是主要的排水构筑物,涵孔应保证排水通畅、不过分淤积,涵 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宜追求高标准、曲线率,造成过大的路基填挖 洞布置应避免单纯追求正交以减少涵长,却使涵洞两端水流不畅 工程;纵面线形起伏不宜过于频繁,以保证舒适感和安全感,路线 且开挖工程过大,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山区涵洞的布设因取土、弃 高度不宜过低,特别是岩石松散剥落或可能造成滑坡、崩塌的路 土的需要是动态的,涵洞不一定设在沟心,有时在沟坡上更合适; 段;横断面设计不应过分切割山体,尽可能保护自然环境。路线 涵洞洞口是直接反映其本身与自然融合的部位,故而进水口与出 平纵横的整体设计及有机组合,目的是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 水口要自然,与地形、沟渠吻合、顺平,不必硬性作成某一固定格 时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动态美学环境。 3.3.2路基边坡设计 式。通道、天桥设置的数量以满足沿线群众通行要求为原则,宽 度和高度都要结合规划要求,充分考虑两侧道路未来改造升级的 设计时不要使通道成为积水区域,天桥设置宜正交减少 不管是填方边坡还是挖方边坡,都应适当放缓。适当放缓路 可能性,基边坡工程量增加并不大,却有以下优点:进一步保证路基边坡 桥长并给主线行车驾驶员以正确的视线诱导,通道则根据实际道 稳定,防止今后路基边坡失稳,诱发新的水土流失;较缓的边坡可 路和地形情况,不必强求正交而造成两侧道路不顺畅且改建过多 对环保不利,天桥、通道两侧道路改建时亦应 使绿色防护成为主要手段;较缓的边坡使乘客视野更舒适、开阔, 使工程量大大增加,第38卷第30期 2 0 1 2年1 0月 袁波等:山区高速公路环境保护设计 ・223・ 提高等级,注意采取环保措施;天桥、渡槽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美学 是任意的挖掘、堆放,或干脆扔到狭窄的河道中,但因取、弃土工 效果,形式根据边坡的陡缓、高低、地质情况而不同,桥台以不出 程仍不可避免,因而作好取土场、弃土场设计十分重要。取土场 露为好,下部给人以力量感,上部轮廓线条明快,与周围景观成比 宜选在荒山、荒坡、高岗等地或结合河道整治、人工水利工程等, 例。通道进出口则自然、协调。 3.3.6隧道设计 由于取土过程容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因此应做覆土造田、植树 种草等治理,同时对不稳定的边坡、易受水冲刷的地方进行防护 谷之内或坡 隧道环保设计以洞门和弃渣场地为重点。隧道设计提倡“早 并作好排水工程。弃土场宜选在水流汇集较小的沟、为避免水流造成的沟蚀、坍塌,应作好拦渣及防护工程、 进洞、晚出洞”不仅基于公路行车本身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 脚下侧,同样重要。隧道直穿山体,如仅为减短隧道长度节省造价,势必 排水工程等,弃土后要及时绿化或造地复耕,特别是对占用沟中 造成洞口坡面高、大量刷方破坏洞口原有地貌,山体地质灾害隐 农田的。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资源损失,应做出补偿。 患加大,仅靠防护及排水工程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视觉景观因直 3.3.9 声环境敏感点的处理措施 接面对感觉较差。隧道洞门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可采用端墙式、 声环境的保护首先是合理规划选线,避开学校、医院、疗养 翼墙式、削竹式、环框式、喇叭口等形式,有醒目洞门墙建筑、配以 区、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从根本上减少噪声污染的接受体,对 适当景雕、文字,又和自然风景紧密结合,可以提起驾驶员和乘客 声环境敏感点在设计中一般采用隔声的声屏障或利用自然地形 注意,消除疲劳。隧道弃渣能利用的尽量作为路基、防护、排水用 进行减噪,声屏障的设置与自然环境也应尽量融合,不宜色彩过 料,其余的设置专门的弃渣场地。 3.3.7绿化、美化设计 于突出,另外植树绿化也是有效的防噪手段。施工期间噪声影响 也很大,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加强管理,施工队伍采取严格遵守噪 绿化、美化设计是确保公路沿线水土保持,减少噪声、烟尘、 声标准防止工人受侵害,限制工作时间减少对敏感点的影响,增 空气污染,与自然环境协调,增加景观感,并保护公路本身安全使 强对机械维修保养以保持较低的噪声等措施。 用的具体体现,同时使公路形成绿色长带,起到预告公路线形的 3.3.10 施工期、运营期注意事项 视线诱导作用。公路绿化布局掌握点、线、面结合,绿化种类以当 施工期是环境保护工程实施的关键时期,对环境影响和破坏 地适宜生长的乔、灌、草、花相结合,绿化部分以中央分隔带、路 也主要发生在这个时期,因此施工期间要切实抓好环保工作。建 肩、坡面、碎落台、护坡道、公路两侧、互通式立交区、服务区、停车 设单位要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和主体工程建设一样的高度来认 区、风景名胜区相结合。中央分隔带绿化讲究实际使用效果,以 识,施工单位要认真按照设计图纸和设计意图实施,研究减少环 防眩功能为主,一般采用常绿灌木如桧柏、冬青、大叶黄杨等,并 境破坏及污染的措施并加以纠正。施工单位对水土流失、噪声、 分段使用改善视觉景观,也可做柱状、球状等修饰,对季节性花树 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处理都应有切实的处理措施,对于发现地 则因减弱防眩功能而不一定使用,除非间隔很小,但应注意不同 下古文物的应停止作业、及时上报,对设计未提及但可能的野生 树种、不同冠形、不同色彩的植物频繁交替而产生视觉景观错乱。 动植物栖息地也应上报等待处理意见。 路肩能够亮化和艺术化,可以采用河卵石、贫混凝土、预制板等硬 运营期路政管理部门应设立环境监测点,对生态、环境敏感 化铺筑,或以不同颜色形成轮廓分明的条幅。坡面、碎落台、护坡 点的噪声、水质和大气环境定期监测,制定公路沿线的环保措施, 道、公路两侧均为路绿化,应根据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加以设计, 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提前预防、及时治理。 使其做到美化路容、引导视线、明暗过渡、协调景观、防止水土流 3.3.11 特殊的民俗风情区 失。边坡上可采用低灌木、植草,填方边坡可设置平台种植乔木; 高速公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或民俗特色地区时,要充分了 碎落台可铺土植草并栽植花树或低灌木,挖方坡脚处栽植藤本植 解这些地方的文化、信仰及风俗习惯,和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充 物如爬墙虎、紫藤等;护坡道及路侧则种植高大乔木,错落或整齐 活动的场地尽量绕避,对当地尊崇的 布置,使乘客视觉舒适。互通范围内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场地不 分协商,对传统的民族拜祭、需全部整平如一,美化设计也要顺势利导,错落有致,绿化应以大 寺庙、宅院、神物、古树尽量绕避和保护,对当地的特殊民俗风情 片长绿或半长绿草坪为主基调,以简洁明快的图案和少量植物造 还可设立景观造型来体现。总之,以建立在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好当地的风俗、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 景为点缀,对合流端点的绿化则要注意视觉要求。服务区、停车 区、风景名胜区根据所处位置进行绿化和造景,体现出一种特色 4结语 或当地人文、风景的景观。 3.3.8 取、弃土场设计及环境补偿 保护生态自然、改善人文景观、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环境污 染,是发展交通时必须重视的问题。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正在为 山岭区高速公路路基土石工程很大,设计时尽量移挖作填、 保护公路路域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作积极的探索, 平衡利用,除纵断面设计充分考虑这一点,在工程实施时也要考 我们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从宣传教育方面人手,虑合理划分标段或跨标段调配的可能性,尽量减少取土和弃土工 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 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跨上一个新台阶。 程。取、弃土量大也是造成人为直接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特别 究,On design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long expressways in mountainous areas YUAN Bo。 GOU Xin-ping YU Yang’ (1.c^ina Communications rongli Construction Co.,Ltd,X/’an 710075, ina: 2.China Communications First Highway Survey&Design Institute CO.,Ltd,Xi’an 710068,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f the expressways in mountainous areas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general ideas and he design strattegies for the environmentl protectiaon design along the expressways in mountinous araeassolves the issues affecting the environ. ,ment and beautiifes the road environment by the design of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environmentl protectiaonKey words:expressways of mountainous area,environmentl protectiaondesin stgrategies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