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日光灯线路的接线。
3. 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原理说明 U1. 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用交流电流表测得 各支路的电流值,用交流电压表测得回路各元件两 端的电压值,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相量形式的基尔 霍夫定律,即
2. 图4-1所示的RC串联电路,在正弦稳态信
I号U的激励下,UR与UC保持有90º的相位差,即当 URR阻值改变时,UR的相量轨迹是一个半园。U、UC与 UR三者形成一个直角形的电压三角形,如图4-2所 示。R值改变时,可改变φ角的大小,从而达到
φ移相的目的。
图4-2 相量图 U3. 日光灯线路如图4-3所示,图中 A 是日光灯管,L是镇流器, S是启辉器,C是补偿电容器,用以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值)。有关日光灯的工作原理请自行翻阅有关资料。 S A
LC
220V
图4-3 日光灯线路
三、仪表设备及所选用组件箱 序名称 数备注 号 量 1 1 电源控制屏(调压器、日光DG01或GDS-01 灯管) 2 1 交流电压表 D36或GDS-11 3 1 交流电流表 D35或GDS-12 4 1 三相负载 DG08或GDS-06B 5 1 荧光灯、可变电容 DG09或GDS-09 6 起辉器、镇流器、电容、电 DG09或GDS-09 门插座 7 1 功率表 D34或GDS-13
页脚内容4
IRjXcURUc。 图4-1 RC串联电路
ֹ
Uc页眉内容
四、实验内容
1. 按图4-1接线。R为220V、15W的白炽灯泡,电容器为4.7μF/450V。 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接通实验台电源,将自耦调压器输出(即U)调至220V。记录U、UR、UC值,验证电压三角形关系。
表4-1 验证电压三角形关系 测 量 值 计 算 值 U′(与UR,UC组成Rt△) (U′=URUC) 225 239.6 40.3 34.1 1.4 2. 日光灯线路接线与测量。
0.62 0.26 22UUU(V) R(V) C(V) △U = U′-U(V) △U/U(%)
图4-4
(1)按图4-4接线。
(2)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接通实验台电源,调节自耦调压器的输出,使其输出电压缓慢增大,直到日光灯刚刚启辉点亮为止,记下三表的指示值。
(3)将电压调至220V,测量功率P,电流I,电压U,UL,UA等值,验证电压、电流相量关系。
表4-2 日光灯线路 P(CoI(U(ULU测 量 值 W) sφ A) V) (V) A(V) 启辉值 正常工作值 48.8 0.54 0.393 237.7 184.7 102.1 3. 并联电路──电路功率因数的改善。
页脚内容4
页眉内容
图4-5 (1)按图4-5组成实验线路。 (2)经指导老师检查后,接通实验台电源,将自耦调压器的输出调至220V,记录功率表、电压表读数。
(3)通过一只电流表和三个电流插座分别测得三条支路的电流,改变电容值,进行三次重复测量。也可以直接串入3块交流电流表测量三条支路的电流。数据记入表4-3中。
表4-3 并联电路──电路功率因数的改善 电容测 量 数 值 值 (μFPCOU(V) IL(A) IC(A) I(A) ) (W) Sφ 40 0.54 237.6 0.39 0.48 0.10 9.3 31 0.31 238.4 0.46 0.55 0.06 9.9 62.2 0.55 236.2 0.47 0.57 0.12 0.0 64.7 0.56 236.8 0.69 0.78 0.11 3.7 五.实验数据的处理
1.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 仪表精确度; 读数时存在误差 ; 电路温度升高,电阻变大
2.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出电压、电流相量图,验证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电压相量图如下:
U U φ
页脚内容4
页眉内容
UI
U=UA+UC 满足基尔霍夫定律KVL 电流相量图如下:
I
φ I U
I
I
I=IC+IL 满足基尔霍夫定律KCL
3.讨论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功率因数低会导致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电流到了额定值,但功率容量还有。而且当输出相同的有功功率时,线路上电流大,I=P/(Ucos),线路压降损耗大。
方法:
i. 高压传输。
ii. 改进自身设备。
iii. 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
4, 装接日光灯线路的心得体会及其他
i. 接线、拆线或改接电路时都必须在首先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进行,严禁带电操作。应养成先接实验电路后接通电源,实验完毕先断开电源后拆实验电路的良好操作习惯。
ii. 布线要合理安排,走线要清楚,便于接线和检查。 iii. 实验时,尤其是刚闭合电源,设备刚投入工作,要随时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
页脚内容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