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来源:华佗健康网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A. 3种 B. 5种 C. 6种 D. 8种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44.0分)

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A.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 医用酒精和过氧化氢溶液均可用于伤口的杀菌消毒,其原理相同 D. 利用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可制取肥皂 【答案】D

【解析】解: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蛋白质除了含有C、H、O外还含有N元素,故B错误;

C.酒精的分子具有很大的渗透能力,它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打入细菌的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中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引起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凝固 ,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过氧化氢杀菌消毒是因为其具有强的氧化性,二者杀菌消毒原理不同,故C错误; D.油脂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钠和甘油,高级脂肪酸钠为肥皂主要成分,利用该反应可以制造肥皂,故D正确; 故选:D。

A.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蛋白质含有N元素;

C.酒精的分子具有很大的渗透能力,它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打入细菌的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中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引起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凝固 ,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过氧化氢杀菌消毒是因为其具有强的氧化性;

D.油脂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钠和甘油。

本题考查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明确相关物质的结构组成及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答案】C

【解析】解:属于酚类且只有一个链烃基,结合分子式为 可知,一定含酚 结构,另一个链烃基为 ,结合丙基有2种,且苯环上2个取代基存在邻、间、对位置,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故选:C。

属于酚类且只有一个链烃基,结合分子式可知,一定含酚 结构,另一个链烃基为 ,结合丙基有2种,且苯环上2个取代基存在邻、间、对位置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异构现象,为高频考点,把握酚及苯环的二元取代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烃基的种类,题目难度不大。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s电子绕核旋转,其轨道为一圆圈,而p电子是 字形 B. 能层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个轨道

C. 电子云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的概率大小 D. 能层为3时,有3s、3p、3d、4f四个轨道 【答案】C

【解析】解: 电子在原子轨道中作无规则运动,所以电子不是按照某种形状运动的,故A错误; B.能层为1时,只有一个1s轨道,有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故B错误;

C.电子云就是用小黑点疏密来表示电子在空间出现概率大小的一种图形,故C正确;

D.在第三能层中有3s,3p,3d能级,原子轨道数分别为1、3、5,共9个轨道,故D错误; 故选:C。

A.电子在原子轨道中作无规则运动; B.能层为1时,只有一个轨道;

C.电子云是用小黑点疏密来表示电子在空间出现概率大小的一种图形; D.在第三能层中不存在f能级。

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涉及电子云、电子层和原子轨道的有关知识,明确电子云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5. 对于可逆反应: ,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B. 正 逆

C.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的同时,生成n mol的B D. A、B、C的反应速率比为2:2:1的状态

【答案】B

【解析】解:A、两边气体的计量数相等,所以容器内的总压强始终不随时间而变化,故A错误; B、 正 逆 ,说明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平衡时应有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C的同时,生成n mol的B,故C错误;

D、A、B、C的反应速率比为2:2:1的状态,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3. 分子式为 的有机物,则属于酚类且只有一个链烃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A、 时温度高,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含量减小,与图象相符,故A正确;

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交叉点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与图象不相符,故B错误;

C、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平衡,有无催化剂,C的浓度都不变化,与图象不相符,故C错误;

1 / 5

D、反应放热,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与图象不相符,故D错误。 故选:A。

对于可逆反应 ,反应放热,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图象中 时温度高,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含量减小,与反应相符;

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交叉点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平衡,有无催化剂,C的浓度都不变化;

D、反应放热,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特点以及反应的吸热、放热等特点判断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6.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和 混合于试管中光照,颜色逐渐褪去 二者发生了化合反应 B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或 饱和溶液,均产生沉淀 前者蛋白质发生变性,后者发生盐析 C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产生气体通入酸性 溶液,颜色褪去 检验乙烯的生成 D 向苯中加入适量溴水,振荡,溴水褪色 苯与 发生取代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解: 光照下烷烃发生取代反应,则光照,颜色逐渐褪去,且生成氯代烃、HCl,故A错误; 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或 饱和溶液,分别发生变性、盐析,变性为不可逆反应,均生成沉淀,故B正确;

C.乙醇易挥发,乙醇及生成的乙烯均使高锰酸钾褪色,则现象不能说明乙烯的生成,故C错误; D.苯与溴水不反应,发生萃取,故D错误; 故选:B。

A.光照下烷烃发生取代反应;

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或 饱和溶液,分别发生盐析、变性; C.乙醇易挥发,乙醇及生成的乙烯均使高锰酸钾褪色; D.苯与溴水不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7. 室温下,将 盐酸滴入 氨水中,溶液

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由水电离出的

B. b点:

C. c点:

D. 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电离吸热 【答案】C

【解析】解:A、因a点 ,因此水电离出的 ,故A错误;

B、b点时 ,则盐酸和氨水反应,氨水过量,则

,故B错误;

C、c点 ,则 ,溶液中电荷守恒为

,则

,即

,故C正确;

D、d点时盐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放热最多,再加盐酸温度降低只能是加入盐酸的温度低于溶液温度,这才是温度下降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酸碱滴定过程的图中a、b、c点的pH值来分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或溶液中的溶质,并利用原子守恒和

电荷守恒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以及酸碱中和滴定,明确滴定曲线中各点的pH是解答的关键,并学会利用物料守恒、电荷守恒来解答此类习题。

8. 反兴奋剂是体育赛事关注的热点,利尿酸是一种常见的兴奋剂,其分子结构如下。下列关于利尿酸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的分子式是

B. 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它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D. 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5mol 发生反应

【答案】D

【解析】解: 由结构可知分子式是 ,故A错误; B.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

C.含 可发生取代反应,含碳碳双键及苯环可发生加成反应, 与苯环相连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

D.含碳碳双键、羰基、苯环均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 发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由结构可知,分子中含12个H,含碳碳双键、羰基、 、 及醚键,结合烯烃、酮、羧酸及卤代烃的性质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烯烃、羧酸、卤代烃的性质及应用,易错点为选项C中消去反应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9. 下列电子排布式或电子排布图正确的是

A. C的电子排布图:

B. Ca的电子排布式: C. N的电子排布图:

D. 的电子排布式:

【答案】D

【解析】解: 能层有2个电子,应在2个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所以不符合洪特规则,故A错误;

B.Ca为20号元素,其原子的核外有20个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 ,故B错误; C.根据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所以1s和2s轨道上的2个电子自旋状态应该相反,故C错误;

D.Cl核外有17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 ,得到1个电子变成 ,则 电子排布式为 或 ,故D正确; 故选:D。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先占有能量较低的轨道,然后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洪特规则: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个轨道上排布时: 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 自旋状态相同, 全空、全满或半满时能量最低;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滴入适量甲醛溶液 福尔马林 ,加热。可观察到的现

象依次是______;甲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蓝色沉淀、产生砖红色沉淀; 【解析】在 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得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再滴加甲醛溶液,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甲醛被氧化为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在碱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同时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蓝色沉淀、产生砖红色沉淀; 。 在 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得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再滴加甲醛溶液,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甲醛被氧化为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在碱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同时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是检验醛基存在的特征现象;

本题考查了醛基检验和现象的判断,理解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6.0分)

11. 反应 ,平衡常数为K;

温度 K 500 700 900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方向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有关计算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影响因素,难度不大,注意理解化学平衡的书写及应用。

12. 常温下,用 溶液分别滴定 溶液和

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上述反应中的a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若 时进行上述反应, 起始浓度为 ,CO的平衡浓度为______。 时上述反应达到平衡,要使得该平衡向右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填序号 。

A.缩小反应器体积 通入

C.升高温度到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答案】大于; ;BC

【解析】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 , 故答案为:大于;

令平衡时CO的浓度为 ,由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量为 ,则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为 , 时平衡常数为1,则 ,解得 ,

故答案为: ;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缩小反应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通入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到 ,平衡常数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由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

令平衡时CO的浓度为 ,表示出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利用平衡常数列方程计算;

由A、C点判断,滴定HCl溶液的曲线是______ 填“图1”或“图2” ; ______mL;

点对应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答案】图1; ;

【解析】解: 如果酸为强酸,则 酸的pH为1,根据酸的初始pH知,图1为盐酸滴定曲线, 故答案为:图1;

滴定 HCl溶液,NaOH和HCl恰好反应时,消耗20mlNaOH溶液,生成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滴定终点时 ,则 , 故答案为: ;

根据图1知,a点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20mL,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盐,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所以 ,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所以 ,盐类水解程度较小,所以 ,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 , 故答案为: 。

如果酸为强酸,则 酸的pH为1,根据酸溶液的初始pH确定盐酸滴定曲线; 根据NaOH和HCl恰好反应时生成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

根据图1知,a点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20mL,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盐,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再结合电荷守恒判断离子浓度。

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时溶液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简单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定性关系的方法。注意过程的分析。

该有机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 密度的28倍. 13. 充分燃烧 某有机物A生成 和 ,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

的链状同分异构体共______种

的链状同分异构体中含有支链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其系统命名为______.

B的磁共振氢谱中只有4个信号峰 即只有4种氢原子 ,B通入 的 溶 是A的某种同分异构体,

液褪色,生成化合物 则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3;

; 甲基 丙烯;

【解析】解: 这种有机物蒸气的质量是同温同压下同体积 的28倍,则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

3 / 5

故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原子数目为

,含有H原子数目为 ,

因为 ,所以没有O元素; 分子式为 , 故答案为: ;

已知分子式为 ,如果分子中有一个 ,则结构简式为: 、 、

,故答案为:3;

含有支链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名称为 甲基 丙烯,故答案为:

甲基 丙烯;

丁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 二溴丁烷,反应的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这种有机物蒸气的质量是同温同压下同体积 的28倍,则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计算 有机物的物质的量,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有机物的分子式; 根据分子式和官能团写出结构简式; 含有支链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名称为 甲基 丙烯;

是A的某种同分异构体,B的磁共振氢谱中只有4个信号峰 即只有4种氢原子 ,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 ,由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根据有机物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结合相对分子质量可判断有机物的分子式,注意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14. 如图是s能级和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试回答问题:

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呈______形,每个s能级有______个原子轨道;

p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呈______形,每个p能级有______个原子轨道。

基态铬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其原子核外有______个能层,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答案】球;1;纺锤;3; ;4;6

【解析】解: 根据图片,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含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每个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且这三个轨道相互垂直, 故答案为:球;1;纺锤,3;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洪特规则特例,半充满更稳定,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价电子排布式为: ,

价电子排布图为:,

则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有4个电子层,有6个未成对电子, 故答案为: ;4;6。

根据图片中轨道的形状进行分析解答,注意p能级有3个轨道;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洪特规则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轨道伸展方向等知识点,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确洪特规则特例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0分)

15. 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请写出乙醇被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过程中,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______ 反应。

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______;若要除去该物质,可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 填写字母 ;

氯化钠溶液 苯 四氯化碳 碳酸氢钠溶液

一定条件下,该物质能与乙醇反应生成有香味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注明具体条件 :______。 【答案】

;放热;加热使乙醇汽化;冷却使乙醛液化;乙醛、

乙醇与水;氮气;乙酸;d;浓硫酸

【解析】解: 进入乙中的气体为空气和乙醇,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方程式为

,氧化铜和乙醇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生成乙醛和铜,发生

,总反应的方程式为:

,反应需

要加热进行,停止加热反应仍继续进行,说明乙醇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

;放热;

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是热水浴,作用是乙醇平稳气化成乙醇蒸气,乙是冷水浴,目的是将乙醛冷却下来,

故答案为:加热使乙醇汽化;冷却使乙醛液化;

乙醇被氧化为乙醛,同时生成水,反应乙醇不能完全反应,故a中冷却收集的物质有乙醛、乙醇与水;空气中氧气反应,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故答案为:乙醛、乙醇与水;氮气;

在试管a中能收集这些不同的物质,其中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显红色,要除去该物质,可在混合液中加入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可以和乙酸之间反应生成乙酸钠、水以及二氧化碳,其余的物质和乙酸均不会发生反应,

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一种有香味的物质,应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方程式为 浓硫酸

故答案为:乙酸;d;浓硫酸

实验室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可将甲进行水浴加热,能使甲中乙醇平稳气化成乙醇蒸气,则进入铜网的气体为空气和乙醇的混合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分别发生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可观察到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进入乙中的气体经冷却后,可在试管中得到乙醛、乙醇和水,而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主要为氮气,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以乙醇的催化氧化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以及操作方法,难度中等。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